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2024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3月學業質量監測科學試題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2024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3月學業質量監測科學試題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2024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3月學業質量監測科學試題卷
1.(2025九下·定海月考)東陽市江北街道的休閑文創公園是秋季賞花圣地,公園里開滿了百日菊、波斯菊、薰衣草等植物。如圖所示,9月份市民在晴朗的午后身處花海中感受自然。請回答下面小題。波斯菊花色素可以作為扎染工藝的原料。以下是小科在實驗室提取波斯菊花色素的部分操作,其中不規范的是(  )
A. B.
C. D.
2.(2025九下·定海月考)2025年1月,小金在哈爾濱嘗試了“潑水成冰”游戲。 “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 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正確的是(  )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B.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
C.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結成小冰晶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更容易提供大量的小水滴
3.(2025九下·定海月考)“茶道是東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要懂茶道首先要從泡茶開始,泡茶中重要的步驟有溫具、聞茶、沖泡、品!茶等,下列解釋與應用的科學知識相違背的是 (  )
A.溫具:用開水澆淋茶具,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提高茶具溫度
B.聞茶:用鼻聞茶葉香味,通過分子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茶葉香味才到達鼻腔
C.沖泡:用沸水沖泡茶葉,通過沸水溶解茶葉內的許多物質,快速泡出茶味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通過茶水中溶解的物質刺激味蕾,從而在舌中形成味覺
4.(2025九下·定海月考)鋰電池作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節能而且環保。碳酸鋰(Li2.03)是鋰電池正極材料中的一種常見原料,碳酸鋰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則鋰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 B.-1 C.+1 D.+2:
5.(2025九下·定海月考)當膀胱內儲存的尿量達到400-500毫升時,產生的壓力會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從而引起排尿反射。過程如下,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
6.(2025九下·定海月考)如圖是一瓶眼藥水,下列有關眼藥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蓋子上的條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B.擠壓瓶身滴出藥水是由于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C.擠出的液滴為球形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D.擠壓瓶身會變形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7.(2025九下·定海月考)葡萄酒的制作主要利用酵母菌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發酵產生酒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葡萄酒釀制過程中需及時排氣,因為有氧氣大量產生
B.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構成一個群落
C.適應無氧環境的酵母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葡萄具有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系統→植物體
8.(2025九下·定海月考)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以 CO2和 H2為原料,在構筑的納米“蓄水”膜反應 器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一步轉化為乙醇的反應,該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 2:7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目都發生變化
C.該反應產生的乙醇是有機物
D.該成果的應用價值在于生產更加的清潔能源
9.(2025九下·定海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極端天氣致部分高鐵停運,出現了綠皮火車牽引復興號前進的畫面,其中綠皮火車是典型的內燃機車組,復興號是電動機車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綠皮火車和復興號列車運動時,能量轉化的方式是相同的
B.列車行駛過程中,以綠皮火車為參照物,復興號是靜止的
C.列車進站時,列車附近氣流流速大,壓強大
D.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10.(2025九下·定海月考)晚上,小江在客廳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廳里燈的像。如圖所示,當他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時,玻璃窗中燈的像(  )
A.保持靜止 B.向左運動 C.變大 D.變小
11.(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中出現很多模擬實驗,對以下模擬實驗理解錯誤的是(  )
A.圖①模擬地球表面是圓弧形,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B.圖②模擬板塊的張裂,是地球上山脈隆起的主要原因"
C.圖③芝麻落到黃豆的空隙中,模擬分子之間有空隙:
D.圖④黑點模擬星系間的位置關系,以某一星系為參考,其他星系在離它遠去
12.(2025九下·定海月考)如圖所示,分別向四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飽和石灰水,使其與試管內溶液充分反應。其中有明顯現象,但無法證明飽和飽和石灰水呈堿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5九下·定海月考)小明按人類對磁的認識歷程,對“電磁轉換”一章知識進行梳理,圖中對應位置的內容填寫正確的是(  )
A.赫茲 B.電動機
C.電磁起重機 D.電磁感應現象
14.(2025九下·定海月考)海水鹽濃度越大,.其導電性越好,固定間距金屬片 A、B之間海水的電阻越小。下列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R。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 S,海水鹽濃度越大,電表示數越大的是(  )
A. B.
C. D.
15.(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科學時我們經常會用圖像來表示科學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圖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
B.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ab段表示呼氣過程
C.若丙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上各種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一般情況下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D.丁圖中a點和c點分別表示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
16.(2025九下·定海月考)我省的華頂山的云錦杜鵑,它每年5月開花,艷壓群芳,吸引了眾多游客。云錦杜鵑的種群數量并不多,是我省第1批珍稀瀕危植物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云錦杜鵑屬于   植物(選填“被子”或“裸子”);
(2)云錦杜鵑自然繁殖率比較低,現多采取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3)云錦杜鵑盛開時顏色各異,是因為這種性狀由   決定。
17.(2025九下·定海月考)南潯古鎮有“六月初六,買碗餛飩落一落”的習俗。古鎮上的居民這一天趕早市,買面粉做的“皮子”和肥瘦相間的豬肉裹餛飩,然后圍坐在一起吃香氣四溢、熱氣騰騰的餛飩,甚是熱鬧。
(1)今年農歷六月初六正好是公歷2025年6月30日,根據你所學知識,當天地球相對于太陽正處于如圖   之間的位置。
(2)當日晚上,一家人圍坐一起品嘗餛飩時,仰望天空時看到的月相最接近圖中____。
A. B.
C. D.
18.(2025九下·定海月考)西晉葛洪編寫的《抱樸子》中提到“以曾青(溶液)涂鐵,鐵赤色如銅”。該反應過程中微粒的變化如圖所示(水分子省略),反應后溶液的質量   (選填“增加”或“減小”),請將反應后的微粒補充完整   (畫在圖中)。
19.(2025九下·定海月考)在剛結束的體育中考測試中很多同學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結合實際情景回答下列問題:
(1)跳繩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   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2)長跑同學在測試前深吸一口氣以緩解緊張的情緒。外界氣體被吸入,此時膈肌   ,(選填“收縮”或“舒張”)。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最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室   。
(3)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牽引骨繞   運動。
20.(2025九下·定海月考)燃放煙花時,煙花能外空并產生不同顏色的“花狀”火焰,如圖甲興趣小組在研究煙花的過程中,收集到以下資料:
資料一:煙花的內部結構如圖乙。其中,引火線是煙花中用來點火、傳火、控制時間的結構。根據燃燒速度,可以分為快速引火線和慢速引火線。
資料二:藥杯中裝有硝酸鉀、硫黃和木炭混合物。點燃后,混合物會在短時間內發牛劇烈的氧化反應。
資料三:可燃物中含有不同的金屬元素,會使火焰呈現不同的顏色。
(1)點燃快速引線后,藥杯中的混合物被點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并產生氣體。已知生成中含有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一種溫室氣體,它們分別是   、   。
(2)利用藥杯中產生的高壓氣體對球殼產生力的作用,使包裹著炸藥的球體升空,同時點燃慢速引火線。球體升空體現出力的作用效果為   
21.(2025九下·定海月考)水和氧氣是航天員探索宇宙時保障生命的重要物質。航天項目組設計了太空艙內水和氧氣循環利用的方案,如圖所示:
(1)寫出步驟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某種太空凈水器可將生活廢水、尿液凈化成可飲用的水,這種太空凈水器的凈水方法可能是____。
A.吸附法 B.過濾法 C.沉淀法 D.蒸餾法
(3)該方案中消耗氧氣的途徑是     。
22.(2025九下·定海月考)擦窗機器人的質量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盤,如圖,當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它能牢牢地吸在豎直玻璃上。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主機內部的氣壓    (選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而“吸附”在玻璃上。
(2)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若真空泵繼續向外抽氣,則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機器人沿著水平勻速向左擦窗,此時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的友向為   。
23.(2025九下·定海月考)廚余垃圾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可轉化為新的資源,也可作為肥料。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廚余垃圾堆肥項目式研究,研究過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①設計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圖)
②準備堆肥材料:廚余垃圾若干、EM 菌一包(EM 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種微生物復合而成的一種微生物菌制劑)。
③進行堆肥:在濾網層上均勻地放入約 5cm 厚的廚余垃圾,并均勻撒入約 20gEM 菌,再均勻地放入約 5cm 厚的廚余垃圾,并均勻撒入約 20gEM菌……重復這兩個步驟,直至堆肥桶中裝滿廚余垃圾。蓋上桶蓋,將堆肥桶置于陰涼通風處。
④觀察記錄:每天定時記錄桶內變化及出液情況。5天后堆肥桶內出現黏稠狀的淡黃色液體,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發出較強的酸味,堆肥溫度高達 70℃以上。
(二)液肥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別 甲 乙
1 將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兩個花盆中,將質量相近,發芽情況相近的兩個土豆分別埋入花盆中距離土壤表面以下3cm 處,花盆分別標記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風處
2 將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釋,每隔一天向盆內澆入適量稀釋液肥 每隔一天澆入
3 5天后測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約為 14.2cm,莖最粗處周長約為2.2cm 5天后測得土豆植株高約11.8cm,莖最粗處周長約為1.6cm
請根據題分析回答:
(1)堆肥過程中,堆肥桶蓋上桶蓋的目的是   ,
(2)堆肥內溫度升高且堆肥桶內散發出較強的酸味,是因為   。
(3) 步驟 2 中的“ ”所做處理是   。
(4)依據實驗結果,分析甲組土豆植株高度和莖最粗處周長均大于乙組的原因   
24.(2025九下·定海月考)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 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按圖進行了實驗:
(1)甲同學按圖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到溫度計示數變大,于是得到“反應放出熱量”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實驗過程中丙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未密封的KOH固體,對其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①KOH 與 NaOH 的化學性質相似。
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KOH變質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K2CO3溶液呈堿性, CaCl2溶液, KCl溶液呈中性。
(4)【猜想假設】假設Ⅰ: 只含KOH; 假設Ⅱ: 含KOH和K2CO3; 假設Ⅲ: 只含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假設   錯誤
b、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 CaCl2溶液,振蕩,靜置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正確
c、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    
【拓展應用】完全變質的KOH也有利用價值,從K2CO3的組成或性質看, 在農業上的可以作為鉀肥使用。
25.(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小組合作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提供的器材有:電壓恒為6V的學生電源,規格為“15Ω 3A”和“25Ω 2A”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動滑片P時,電壓表示數增大,導線不交叉)。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時,電流表的指針如圖乙,示數為   A。
(3)小金同學用40Ω的電阻再次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都不能保持4V不變,接下來她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4)小金提出將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進行實驗,可以觀察到小燈泡的亮暗,現象更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提議,并說明理由:   。
26.(2025九下·定海月考)小科為驗證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其操作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步驟2:按圖甲所示,向雙具支試管內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銅,用向上排空氣法使雙具支試管內集滿二氧化碳后塞上帶有導管和癟氣球的橡皮塞。
步驟3:按圖乙所示,將雙具支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木炭粉平鋪于試管底部,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步驟4:將酒精噴燈移至木炭粉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氣球明顯脹大;再次將酒精噴燈移至氧化銅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實驗現象。
(1)癟氣球的作用是   。
(2)寫出步驟4中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中能證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4)若要對CO氣體進行回收再利用,小科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入以上裝置,其中最為合理的是   (選填“a” “b” “c”) 。
27.(2025九下·定海月考)讓我們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建立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大小有關。
【原理分析】(1)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拉力的大小,如何用它測出摩擦力 可以使拉力和摩擦力成為一對平衡力。如圖甲,將木塊放置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則此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牛。
【實驗步驟】
步驟一:在木塊上放一個砝碼,增大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步驟二:在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重復圖甲實驗。
(1)步驟二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實驗分析】
部分同學認為步驟一加了砝碼雖然增大了壓力,但木塊和砝碼的總重力也增大了。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究竟是重力、壓力還是兩者都是呢
【改進設計】
如圖乙,往氫氣球內充氫氣可以增大氫氣球對金屬盒的拉力,往金屬盒中加入數量不等的沙子,可以改變金屬盒的重力。壓力傳感器可測出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拉力傳感器可間接測得金屬盒與白紙之間的摩擦力。
(2)如圖乙,拉動白紙,記錄下壓力傳感器和拉力傳感器的示數。要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大小無關,需繼續進行的實驗操作是往金屬盒內加入適量細沙,并調節氫氣球內的氫氣質量,   ,拉動白紙,記下拉力傳感器的示數。
28.(2025九下·定海月考)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如圖1為某“茶園養雞”生態農業模式圖。
(1)茶園內所有的生物屬于   (選填“種群”或“群落”).。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3)如圖2是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積的數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葉片交錯程度越大)。當葉面積指數為   時,茶樹積累有機物的效率最高。
29.(2025九下·定海月考)夏季,為防止剛移植的大樹蒸騰作用強而失水死亡,除對樹木的枝葉適當修剪外,還會結合使用蒸騰抑制劑。某蒸騰抑制劑產品信息如圖所示。
[產品規格] : 1000mL [技術指標] : 氨基酸≥100gL :鐵+鋅≥20g/L [保質期]:3年 [產品特性]: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 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使用方法]: ①噴灑均勻,重點噴到葉子的背面;②要注意遮蔭降溫, ③一般一年最多使用3次。
(1)技術指標中的鐵、鋅指的是   。 (選填“原子”、 “分子”或“元素”)
(2)147克谷氨酸(C6H5NO1)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下列是對表中使用方法的解釋,其合理的是____。
A.①是因為大樹葉下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上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
30.(2025九下·定海月考)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PMI0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和小于10 微米的顆粒物。根據目前的認識,機動車尾氣排放、煤炭燃燒和工業生產的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3的主要來源。它會對人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產生影響。
(1)圖甲是不同的霧霾顆粒物進入人體的不同部位的示意圖,PM。大部分能被阻擋在肺外;PM,顆粒進入血液后,吞噬細胞會對部分顆粒進行吞噬,這些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   (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2)“三效催化轉換器”能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為無毒氣體。圖乙為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選填序號)。
A.該反應中原子發生重新組合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該反應能將引起霧霾的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
(3) 將汽車由燃燒汽油、柴油等改為使用電力,是從源頭減少“霾”的重要措施。某款以磷酸鐵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其電池部分的技術參數如表所示。
電池類型 電池標準容量/安時 充電電壓/伏 充電時間/時
磷酸鐵鋰 200 380 3.8
若給這款電動汽車充電,則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為多少 .
(4)電動車以54千米/時的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的輸出功率是36千瓦,計算此時的阻力。
31.(2025九下·定海月考)花蛤是舟山常見的一種海鮮。為測量花蛤貝殼中碳酸鈣的含量,某校開展了一次實驗考核。實驗裝置如圖甲,表是小浙、小江、小海三位同學選擇的試劑,圖乙是測量過程中記錄的電子天平示數隨時間變化圖。請結合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貝殼質量/g 顆粒大小 鹽酸溶液質量/g 鹽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小浙 5 塊狀 50 15%
小江 5 顆粒狀 50 10%
小海· 5 粉末狀 50 10%
(1)分析圖乙中小海所得的實驗數據,推斷 A 點的溶質有   。
(2)請根據小江的數據計算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花蛤中其他雜質不參與反應)
(3)小浙由于反應過慢未完成實驗,小海由于反應過快導致測量不準確,請結合表乙解釋小浙或小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
32.(2025九下·定海月考)【設計背景】我國設計的“蛟龍號”潛水艇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希望同學們也能像我國潛艇設計師一樣設計出一艘屬于自己的潛水艇!
【產品設計】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檢驗產品】如表為該小組制定的量表:
  自制潛水艇評價量表
驗收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功能倉分區設計 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且生活艙較大   生活艙和水艙沒有獨立分開
浮沉情況 潛水艇能順利實現下潛、上浮、懸浮、漂浮 潛水艇能下潛、上浮、懸浮、漂浮,但較困難 潛水艇不能實現下潛、上浮、漂浮
(1)為實驗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請在表格中填入“合格”的評價內容   ;
(3)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
(4)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千克,體積650cm3,現有100毫升和200毫升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解答】 A.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試劑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故A錯誤符合題意;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夾夾持在距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答案】C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過程,是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因此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從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現象,它們的原理不同,故B錯誤;
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錯誤。
故選C。
3.【答案】D
【知識點】人的感覺;分子的熱運動;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 A.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B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越明顯;
D.味覺由溶解性化學物質刺激味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
【解答】 A.用開水澆淋茶具,茶具吸收了開水所放出的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所以該過程是通過熱傳遞來提高茶具溫度,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聞茶:用鼻聞茶葉香味,利用了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沸水沖泡茶葉,快速泡出茶味,說明擴散現象越明顯,即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通過舌頭表面的每個味蕾上的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刺激大腦皮層產生的一種感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4.【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碳酸鋰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鋰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4)+(-2)×3=0,則x=+1價。
故選C。
5.【答案】D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解析】【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解答】 完成排尿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反射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因此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反射弧中的效應器。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分子間的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液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
C.根據分子之間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D.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判斷。
【解答】A.蓋子上的條紋是為了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擠壓瓶身滴出藥水是由于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擠出的液滴為球形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擠壓瓶身會變形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7.【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
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利用青霉發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時,葡萄糖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沒有氧的情況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徹底,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
【解答】A、在酒精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故發酵過程中需要定期排氣,A錯誤。
B、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所以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構成一個種群,B錯誤。
C、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適應無氧環境的酵母菌,體現了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D錯誤。
故答案為:C。
8.【答案】A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簡單的有機物
【解析】【分析】 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解答】 A.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6,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目改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乙醇的化學式C2H5OH,其中含有碳元素,應該為有機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該成果的應用價值在于生產更加的清潔能源,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9.【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 A.根據內燃機和電動機的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
B.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若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否則是靜止的;
C.對于流體來說,流速大,壓強小,流速小,壓強大。
D.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是力。
【解答】 A.綠皮火車是內燃機組,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復興號是電動機車組,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A錯誤;
B.綠皮火車牽引復興號前進,以綠皮火車為參照物,復興號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復興號是靜止的,故B正確;
C.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列車進站時,列車附近氣流流速大,壓強小,故C錯誤;
D.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列車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10.【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解答】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與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故C、D錯誤;
由于燈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與燈相對平面鏡對稱,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看到的像的位置不變,因此是靜止的,故A正確,B錯誤。
故選A。
11.【答案】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星系運動模型
【解析】【分析】A.根據地球的形狀進行分析;
B.根據板塊運動造成的結果進行分析;
C.根據分子間有間隙進行分析;
D.根據相對運動特點分析。
【解答】 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因此圖①模擬地球表面是圓弧形,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板塊運動,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個板塊對于另一個板塊的相對運動,圖②模擬板塊的張裂,是模擬板塊運動,是地震、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符合題意;
C.1L芝麻與1L黃豆混合,總體積小于2L,芝麻和黃豆分別代表不同物質的分子,模擬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發生膨脹的宇宙,星系在彼此遠離;圖④黑點模擬星系間的位置關系,以某一星系為參考,其他星系在離它遠去,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2.【答案】C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飽和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能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A錯誤;
B.稀硫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也無法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B錯誤;
C.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會產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氫氧化鈉生成,無法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C正確;
D.氫氧化鈣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鈣,會產生紅褐色沉淀,能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D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根據電磁現象的發展和應用的知識,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
【解答】 A.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最早通過實驗說明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故A錯誤;
B.電動機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不是電流的磁效應,故B錯誤;
C.電磁起重機的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不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故C錯誤;
D.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D正確。
故選D。
14.【答案】A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電路圖進行分析,確定串并聯關系以及電表所測的物理量,結合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利用歐姆定律分析電表的示數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 A.A圖中AB和R0串聯,電壓表測R0兩端電壓;海水濃度越大,AB間電阻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其分擔的電壓越小,則R0兩端的電壓越大,即電壓表的示數越大,故A正確;
B.B圖中AB和R0串聯,電壓表測AB兩端電壓;海水濃度越大,AB間電阻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其分擔的電壓越小,即電壓表的示數越小,故B錯誤;
C.C圖中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因電源電壓恒定,因此電壓表示數不變,故C錯誤;
D.D圖中AB和R0并聯,電流表測量定值電阻R0的電流,電源電壓恒定,電阻R0不變,根據可知,I0不變,即電流表示數不變,故D錯誤。
故選:A。
15.【答案】C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甲圖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A錯誤;
B. 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ab段表示先吸氣后呼氣的過程,B錯誤;
C.食物鏈的中物質是循環的,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的,若丙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上各種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一般情況下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確;
D. 丁圖中a點和c點分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不是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D錯誤;
故答案為:C
16.【答案】(1)被子
(2)無性
(3)基因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無性生殖;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 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3)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
【解答】 (1)根據題意客舟,錦杜鵑5月開花,可判斷云錦杜鵑屬于被子植物;
(2)組織培養過程不出現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3)云錦杜鵑盛開時顏色各異,是因為這種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決定。
17.【答案】(1)AB
(2)D
【知識點】陰歷與月相的關系
【解析】【分析】 (1)根據地球公轉對應的節氣分析。
(2)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分析。
【解答】 (1)2025年6月30日是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靠近夏至日,也就是圖中的AB處。
(2)結合材料可知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為上弦月,月相朝西,結合圖可知月相最接近圖中的D。
18.【答案】減小;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解答】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根據可知,56份質量的鐵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固體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小;該反應的實質是鐵原子與銅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銅原子,硫酸根離子沒有參與反應,故反應后的微粒為:2個亞鐵離子,2個硫酸根離子,2個銅原子,故將圖補充完整為:。
19.【答案】(1)激素
(2)收縮;左心房
(3)關節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內分泌腺和激素;人體的骨骼及其結構與成分
【解析】【分析】人體所有的活動都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小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解答】(1)跳繩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2)外界氣體被吸入,此時膈肌收縮,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參與肺循環,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最先到達心臟左心房;
(3)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牽引骨繞關節運動。
故答案為:(1)激素(2)收縮;左心房(3)關節
20.【答案】(1)N2;CO2
(2)改變了球體運動速度大小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1)根據空氣的成分及溫室氣體的成分進行分析;
(2)根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析。
【解答】 (1)藥杯中裝有硝酸鉀、硫黃和木炭混合物。點燃后,混合物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放出大量熱并產生氣體,生成中含有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為氮氣N2、一種溫室氣體為二氧化碳CO;
(2)利用藥杯中產生的高壓氣體對球殼產生力的作用,使包裹著作藥的球體升空,球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了改變.從靜止到運動,因此球體升空體現出力的作用效果為改變了球體的運動速度大小。
21.【答案】(1)
(2)D
(3)呼吸作用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 (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蒸餾能夠得到蒸餾水。
(3)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
【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步驟Ⅱ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碳和水,則發育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根據蒸餾的原理可知,蒸餾法可以將水和其中的雜質徹底分開得到干凈的水,而吸附法、過濾法、沉淀法都不能做到。
故選D。
(3)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則該方案中消耗氧氣的途徑是呼吸作用。
22.【答案】(1)小子
(2)不變;豎直向上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主機內部氣壓小于大氣壓;
(2)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平衡,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泵內氣壓小于大氣壓,大氣壓就把它壓在豎直玻璃上,即“吸附”在玻璃上;
(2)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平衡,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用真空泵繼續向外抽氣,由于“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上仍靜止,其重力不變,則摩擦力不變;機器人沿著水平向左擦窗,豎直方向仍然受力平衡,摩擦力與重力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23.【答案】(1)制造無氧環境,利于發酵
(2)乳酸菌發酵產生了乳酸
(3)等量的清水
(4)液肥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乳酸菌屬于厭氧微生物,需要在無氧的環境中工作;
(2)根據乳酸呈酸性分析解答;
(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可知,對照組的探究因素不改變,而實驗組的探究因素改變;
(4)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解答】 (1)堆肥過程中,堆肥桶蓋上桶蓋的目的是制造無氧環境,利于發酵。
(2)乳酸菌發酵產生了乳酸,乳酸呈酸性,因此堆肥桶內散發出較強的酸味。
(3)本實驗是探究液肥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變量是液肥,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因此步驟2中的“?”所做處理是等量的純凈水(或清水)。
(4)甲組土豆植株高度和莖最粗處周長均大于乙組的原因:液肥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24.【答案】(1)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
(2)導管口處有氣泡
(3)
(4)Ⅰ;溶液變紅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來分析解答;
(2)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放熱,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壓強則大,導管2口有氣泡來分析解答;
(3)【查閱資料】①根據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來分析解答;
(4)【進行實驗】a、根據鹽酸與碳酸鉀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來分析解答;
c、根據氫氧化鉀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來分析解答。
【解答】 (1)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導管2口有氣泡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鉀變質的原因是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KOH=K2CO3+H2O;
(4)【進行實驗】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鉀,則假設Ⅰ錯誤;
c、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鉀,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鉀,則猜想Ⅱ正確。
25.【答案】(1)
(2)0.4
(3)更換“25Ω 2A”的滑動變阻器
(4)不贊同小燈泡燈絲電阻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1)滑片向右移動,電壓表示數變大,根據U=IR知電流增大,滑片接入電路的阻值應變小,滑動變阻器選擇右下接線柱串聯接入電路;
(2)根據電流表分量程度值讀數;
(3)根據分壓原理進行分析;
(4)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
【解答】 (1)滑片向右移動,電壓表示數變大,根據可知,此時電流增大,滑片接入電路的阻值應變小,滑動變阻器選擇右下接線柱串聯接入電路,電壓表與被測電阻要并聯,選大量程,故實物電路連接如下:

(2)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故讀數為0.4A;
(3)根據分壓原理,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4V,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2V,故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阻值之比為2:1,當40Ω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時,滑動變阻器需滑到20Ω,用40Ω的電阻再次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都不能保持4V不變,說明用的是15Ω,3A的滑動變阻器,為順利完成實驗,需更換“25Ω 2A”的滑動變阻器;
(4)小燈泡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故不贊同他的提議。
26.【答案】(1)調節裝置內氣壓,以防止(0逸散到空氣中造成污染)
(2)
(3)黑色物質慢慢變成紅色
(4)C
【知識點】氧化物
【解析】【分析】 (1)根據癟氣球的作用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實驗現象來分析;
(4)根據尾氣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 (1)癟氣球的作用是調節裝置內的壓強,以防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氣造成污染
(2)在高溫的條件下,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
(3)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因此實驗中能證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物質慢慢變成紅色;
(4) 該小組同學若要對CO氣體進行再回收利用,連接下列裝置中最為合理的是c,c裝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故選c。
27.【答案】(1)接觸面粗糙程度
(2)使壓力傳感器不變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原理分析】(1)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數,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實驗步驟】 (1)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要分析摩擦力大小與重力大小是否有關,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改變重力大小,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 【原理分析】 (1)根據甲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0.8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0.8N;
【實驗步驟】 (1)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2)要分析摩擦力大小與重力大小是否有關,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改變重力大小,使用氫氣球,由于氫氣球向上拉金屬盒,所以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變小,故往金屬盒加入適量的沙子,使壓力傳感器的示數不變,再次進行實驗。
28.【答案】(1)群落
(2)茶葉→害蟲→雞
(3)5
【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 (1)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區域或環境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二者強度差異最大時,有機物儲存最多。
【解答】 (1)茶園內全部生物的總和稱為一個群落。
(2)該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雜草→昆蟲→雞(或雜草→雞)。
(3)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由圖2可知,當葉面積指數為5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差異最大,則茶樹積累有機物的效率最高。
29.【答案】(1)元素
(2)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為;
(3)B;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進行分析;
(2)根據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
(3)根據該產品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進行分析。
【解答】 (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技術指標中的鐵、鋅指的是元素;
(3)A.①是因為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下表皮,抑制效果好,故A正確;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故B正確;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故C正確。
故選ABC。
30.【答案】(1)非特異性
(2)A;C
(3)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
(4)因電動車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則此時電動車受到的阻力:。
【知識點】人體的免疫功能;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特點來分析作答;
(2)A.從該反應中構成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去分析解答;
B.從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去分析解答;
C.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去分析解答;
(3)根據求出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
(4)電動車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據P=Fv求出其大小。
【解答】 (1)PM10大部分能被阻擋在肺外,PM1顆粒進入血液后,吞噬細胞會對部分顆粒進行吞噬,這些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2)由題目中圖可以得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該反應中構成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故A正確;
B.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而在這個反應中反應物兩種都是化合物,故B錯誤;
C.由上面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故C正確;
故選AC。
31.【答案】(1)CaCl2-HCl
(2)由小實的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5g-153.02g=1.98g,
設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gx 1.98g

解得:x=90%。
(3)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A點碳酸鈣和鹽酸沒有完全反應分析;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二氧化碳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進一步計算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3)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分析。
【解答】 (1)A點碳酸鈣和鹽酸沒有完全反應,此時溶質有剩余的氯化氫和生成的氯化鈣;(3)小浙或小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由于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
32.【答案】(1)推動活塞,向潛水艇打氣
(2)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
(3)先不變,后減小
(4)F浮=ρgV排=1.0X103kg/m3x10N/KGx650x106m3=6.5N
材料總質量為0.5kg,則
需注水動
需注水體積 故選200mL注射器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從而實現上浮、下潛或者懸浮的;
(2) 根據題意進行分析;
(3)分析潛水器從B到A上浮的過程排開水的體積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潛水器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沉浮條件進行解答,即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重力,再根據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體積,而注射器的體積至少應等于注入(或抽出)水的體積。
【解答】 (1)為實驗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推動活塞,向潛水艇打氣,排出水艙內的水,潛水艇浮力大于重力時實現上浮,漂浮在水面上時,浮力等于重力;
(2)根據量表進行分析可知,“合格”的評價內容為: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
(3)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露出水面之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所以整個過程中其浮力變化情況是先不變后變小;
(4)要使潛水器實現在水中的懸浮,則浮力應等于潛水器的總重力,
該潛水器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ρ水gV=1×103kg/m3×10N/kg×650×10-6m3=6.5N;
材料的總質量為0.5kg,則材料的總重力為:G=0.5kg×10N/kg=5N,
因該潛水器材料的總重力小于懸浮時的浮力,所以需在水艙內注水,
則需注入水的重力為:ΔG=F浮-G=6.5N-5N=1.5N,
需注入水的體積為:,
假設注射器抽出多少氣體就有多少體積的水進入水艙,則注射器的體積應大于等于150mL,因此應選200mL的注射器。
1 / 1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二中2024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3月學業質量監測科學試題卷
1.(2025九下·定海月考)東陽市江北街道的休閑文創公園是秋季賞花圣地,公園里開滿了百日菊、波斯菊、薰衣草等植物。如圖所示,9月份市民在晴朗的午后身處花海中感受自然。請回答下面小題。波斯菊花色素可以作為扎染工藝的原料。以下是小科在實驗室提取波斯菊花色素的部分操作,其中不規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解答】 A.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試劑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故A錯誤符合題意;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夾夾持在距試管口約三分之一處,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量取液體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2.(2025九下·定海月考)2025年1月,小金在哈爾濱嘗試了“潑水成冰”游戲。 “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 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正確的是(  )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
B.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
C.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結成小冰晶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更容易提供大量的小水滴
【答案】C
【知識點】凝固與凝固現象;凝華及凝華現象
【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解答】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過程,是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因此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從氣態變成固態發生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現象,它們的原理不同,故B錯誤;
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
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錯誤。
故選C。
3.(2025九下·定海月考)“茶道是東方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精髓,要懂茶道首先要從泡茶開始,泡茶中重要的步驟有溫具、聞茶、沖泡、品!茶等,下列解釋與應用的科學知識相違背的是 (  )
A.溫具:用開水澆淋茶具,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提高茶具溫度
B.聞茶:用鼻聞茶葉香味,通過分子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茶葉香味才到達鼻腔
C.沖泡:用沸水沖泡茶葉,通過沸水溶解茶葉內的許多物質,快速泡出茶味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通過茶水中溶解的物質刺激味蕾,從而在舌中形成味覺
【答案】D
【知識點】人的感覺;分子的熱運動;物體內能的改變方法
【解析】【分析】 A.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BC.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越明顯;
D.味覺由溶解性化學物質刺激味覺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覺。
【解答】 A.用開水澆淋茶具,茶具吸收了開水所放出的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所以該過程是通過熱傳遞來提高茶具溫度,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聞茶:用鼻聞茶葉香味,利用了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用沸水沖泡茶葉,快速泡出茶味,說明擴散現象越明顯,即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品茶:用舌品茶水味道,通過舌頭表面的每個味蕾上的味覺細胞和味覺神經,刺激大腦皮層產生的一種感覺,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4.(2025九下·定海月考)鋰電池作為動力的新能源汽車,節能而且環保。碳酸鋰(Li2.03)是鋰電池正極材料中的一種常見原料,碳酸鋰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則鋰元素的化合價為(  )。
A.-2 B.-1 C.+1 D.+2:
【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 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碳酸鋰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鋰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4)+(-2)×3=0,則x=+1價。
故選C。
5.(2025九下·定海月考)當膀胱內儲存的尿量達到400-500毫升時,產生的壓力會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從而引起排尿反射。過程如下,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傳入神經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
【答案】D
【知識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解析】【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解答】 完成排尿反射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反射的傳導途徑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因此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反射弧中的效應器。
故選D。
6.(2025九下·定海月考)如圖是一瓶眼藥水,下列有關眼藥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蓋子上的條紋是為了增大摩擦
B.擠壓瓶身滴出藥水是由于瓶內氣壓小于大氣壓
C.擠出的液滴為球形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D.擠壓瓶身會變形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答案】B
【知識點】分子間的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A.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B.液體總是從壓強大的地方流向壓強小的地方;
C.根據分子之間作用力的知識判斷;
D.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判斷。
【解答】A.蓋子上的條紋是為了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擠壓瓶身滴出藥水是由于瓶內氣壓大于大氣壓,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擠出的液滴為球形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擠壓瓶身會變形是因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7.(2025九下·定海月考)葡萄酒的制作主要利用酵母菌在無氧環境下進行發酵產生酒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葡萄酒釀制過程中需及時排氣,因為有氧氣大量產生
B.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構成一個群落
C.適應無氧環境的酵母菌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葡萄具有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系統→植物體
【答案】C
【知識點】結構與層次;真菌的主要特點
【解析】【分析】(1)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
微生物的發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如制饅頭、面包和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桿菌,利用青霉發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2)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時,葡萄糖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沒有氧的情況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徹底,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
【解答】A、在酒精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故發酵過程中需要定期排氣,A錯誤。
B、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所以葡萄中所有的酵母菌構成一個種群,B錯誤。
C、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適應無氧環境的酵母菌,體現了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沒有系統,D錯誤。
故答案為:C。
8.(2025九下·定海月考)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以 CO2和 H2為原料,在構筑的納米“蓄水”膜反應 器中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一步轉化為乙醇的反應,該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 2:7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目都發生變化
C.該反應產生的乙醇是有機物
D.該成果的應用價值在于生產更加的清潔能源
【答案】A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簡單的有機物
【解析】【分析】 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乙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解答】 A.根據反應的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分子個數比為2:6,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和數目改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乙醇的化學式C2H5OH,其中含有碳元素,應該為有機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該成果的應用價值在于生產更加的清潔能源,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9.(2025九下·定海月考)今年春節期間,極端天氣致部分高鐵停運,出現了綠皮火車牽引復興號前進的畫面,其中綠皮火車是典型的內燃機車組,復興號是電動機車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綠皮火車和復興號列車運動時,能量轉化的方式是相同的
B.列車行駛過程中,以綠皮火車為參照物,復興號是靜止的
C.列車進站時,列車附近氣流流速大,壓強大
D.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慣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
【解析】【分析】 A.根據內燃機和電動機的能量轉化的知識判斷;
B.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時,要選擇參照的標準,即參照物,若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生變化,則物體是運動的,否則是靜止的;
C.對于流體來說,流速大,壓強小,流速小,壓強大。
D.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是力。
【解答】 A.綠皮火車是內燃機組,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復興號是電動機車組,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故A錯誤;
B.綠皮火車牽引復興號前進,以綠皮火車為參照物,復興號位置沒有發生改變,復興號是靜止的,故B正確;
C.根據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可知,列車進站時,列車附近氣流流速大,壓強小,故C錯誤;
D.列車剎車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為列車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B。
10.(2025九下·定海月考)晚上,小江在客廳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廳里燈的像。如圖所示,當他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時,玻璃窗中燈的像(  )
A.保持靜止 B.向左運動 C.變大 D.變小
【答案】A
【知識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原理和現象
【解析】【分析】 平面鏡成像特點: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連線與鏡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解答】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物與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故C、D錯誤;
由于燈在平面鏡中成像時,像與燈相對平面鏡對稱,水平向左緩緩推動玻璃窗,看到的像的位置不變,因此是靜止的,故A正確,B錯誤。
故選A。
11.(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中出現很多模擬實驗,對以下模擬實驗理解錯誤的是(  )
A.圖①模擬地球表面是圓弧形,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B.圖②模擬板塊的張裂,是地球上山脈隆起的主要原因"
C.圖③芝麻落到黃豆的空隙中,模擬分子之間有空隙:
D.圖④黑點模擬星系間的位置關系,以某一星系為參考,其他星系在離它遠去
【答案】B
【知識點】分子之間存在空隙;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星系運動模型
【解析】【分析】A.根據地球的形狀進行分析;
B.根據板塊運動造成的結果進行分析;
C.根據分子間有間隙進行分析;
D.根據相對運動特點分析。
【解答】 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因此圖①模擬地球表面是圓弧形,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板塊運動,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個板塊對于另一個板塊的相對運動,圖②模擬板塊的張裂,是模擬板塊運動,是地震、火山噴發的主要原因,故B錯誤符合題意;
C.1L芝麻與1L黃豆混合,總體積小于2L,芝麻和黃豆分別代表不同物質的分子,模擬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發生膨脹的宇宙,星系在彼此遠離;圖④黑點模擬星系間的位置關系,以某一星系為參考,其他星系在離它遠去,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2.(2025九下·定海月考)如圖所示,分別向四支試管中加入足量的飽和石灰水,使其與試管內溶液充分反應。其中有明顯現象,但無法證明飽和飽和石灰水呈堿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飽和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能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A錯誤;
B.稀硫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也無法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B錯誤;
C.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會產生白色沉淀,由于有氫氧化鈉生成,無法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C正確;
D.氫氧化鈣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鈣,會產生紅褐色沉淀,能證明飽和石灰水呈堿性,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3.(2025九下·定海月考)小明按人類對磁的認識歷程,對“電磁轉換”一章知識進行梳理,圖中對應位置的內容填寫正確的是(  )
A.赫茲 B.電動機
C.電磁起重機 D.電磁感應現象
【答案】D
【知識點】電磁感應
【解析】【分析】根據電磁現象的發展和應用的知識,對各個選項分析判斷。
【解答】 A.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最早通過實驗說明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即電流的磁效應,故A錯誤;
B.電動機是利用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原理制成的,不是電流的磁效應,故B錯誤;
C.電磁起重機的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不是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故C錯誤;
D.發電機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故D正確。
故選D。
14.(2025九下·定海月考)海水鹽濃度越大,.其導電性越好,固定間距金屬片 A、B之間海水的電阻越小。下列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R。為定值電阻,閉合開關 S,海水鹽濃度越大,電表示數越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串、并聯電路的設計
【解析】【分析】對各個選項中的電路圖進行分析,確定串并聯關系以及電表所測的物理量,結合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利用歐姆定律分析電表的示數變化規律即可。
【解答】 A.A圖中AB和R0串聯,電壓表測R0兩端電壓;海水濃度越大,AB間電阻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其分擔的電壓越小,則R0兩端的電壓越大,即電壓表的示數越大,故A正確;
B.B圖中AB和R0串聯,電壓表測AB兩端電壓;海水濃度越大,AB間電阻越小,根據串聯分壓原理,其分擔的電壓越小,即電壓表的示數越小,故B錯誤;
C.C圖中電壓表測量電源電壓,因電源電壓恒定,因此電壓表示數不變,故C錯誤;
D.D圖中AB和R0并聯,電流表測量定值電阻R0的電流,電源電壓恒定,電阻R0不變,根據可知,I0不變,即電流表示數不變,故D錯誤。
故選:A。
15.(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科學時我們經常會用圖像來表示科學知識。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圖表示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
B.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ab段表示呼氣過程
C.若丙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上各種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一般情況下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D.丁圖中a點和c點分別表示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
【答案】C
【知識點】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中最終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A. 甲圖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過程,A錯誤;
B. 乙圖表示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的變化過程,ab段表示先吸氣后呼氣的過程,B錯誤;
C.食物鏈的中物質是循環的,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的,若丙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上各種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一般情況下在這條食物鏈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丙→丁→乙→甲,C正確;
D. 丁圖中a點和c點分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不是植物開始光合作用和停止光合作用的時間點,D錯誤;
故答案為:C
16.(2025九下·定海月考)我省的華頂山的云錦杜鵑,它每年5月開花,艷壓群芳,吸引了眾多游客。云錦杜鵑的種群數量并不多,是我省第1批珍稀瀕危植物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1)云錦杜鵑屬于   植物(選填“被子”或“裸子”);
(2)云錦杜鵑自然繁殖率比較低,現多采取組織培養的方式進行繁殖,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3)云錦杜鵑盛開時顏色各異,是因為這種性狀由   決定。
【答案】(1)被子
(2)無性
(3)基因
【知識點】種子植物;植物的無性生殖;基因工程
【解析】【分析】(1) 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2)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3)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
【解答】 (1)根據題意客舟,錦杜鵑5月開花,可判斷云錦杜鵑屬于被子植物;
(2)組織培養過程不出現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這種繁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
(3)云錦杜鵑盛開時顏色各異,是因為這種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決定。
17.(2025九下·定海月考)南潯古鎮有“六月初六,買碗餛飩落一落”的習俗。古鎮上的居民這一天趕早市,買面粉做的“皮子”和肥瘦相間的豬肉裹餛飩,然后圍坐在一起吃香氣四溢、熱氣騰騰的餛飩,甚是熱鬧。
(1)今年農歷六月初六正好是公歷2025年6月30日,根據你所學知識,當天地球相對于太陽正處于如圖   之間的位置。
(2)當日晚上,一家人圍坐一起品嘗餛飩時,仰望天空時看到的月相最接近圖中____。
A. B.
C. D.
【答案】(1)AB
(2)D
【知識點】陰歷與月相的關系
【解析】【分析】 (1)根據地球公轉對應的節氣分析。
(2)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分析。
【解答】 (1)2025年6月30日是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介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間,靠近夏至日,也就是圖中的AB處。
(2)結合材料可知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為上弦月,月相朝西,結合圖可知月相最接近圖中的D。
18.(2025九下·定海月考)西晉葛洪編寫的《抱樸子》中提到“以曾青(溶液)涂鐵,鐵赤色如銅”。該反應過程中微粒的變化如圖所示(水分子省略),反應后溶液的質量   (選填“增加”或“減小”),請將反應后的微粒補充完整   (畫在圖中)。
【答案】減小;
【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
【解答】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根據可知,56份質量的鐵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固體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小;該反應的實質是鐵原子與銅離子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銅原子,硫酸根離子沒有參與反應,故反應后的微粒為:2個亞鐵離子,2個硫酸根離子,2個銅原子,故將圖補充完整為:。
19.(2025九下·定海月考)在剛結束的體育中考測試中很多同學取得了滿意的成績。結合實際情景回答下列問題:
(1)跳繩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   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2)長跑同學在測試前深吸一口氣以緩解緊張的情緒。外界氣體被吸入,此時膈肌   ,(選填“收縮”或“舒張”)。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最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室   。
(3)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牽引骨繞   運動。
【答案】(1)激素
(2)收縮;左心房
(3)關節
【知識點】心臟和血管;血液循環;內分泌腺和激素;人體的骨骼及其結構與成分
【解析】【分析】人體所有的活動都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小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解答】(1)跳繩是人體各系統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作用下,相互聯系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2)外界氣體被吸入,此時膈肌收縮,進入肺泡的氧氣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所獲得的氧氣參與肺循環,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最先到達心臟左心房;
(3)引體向上的動作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牽引骨繞關節運動。
故答案為:(1)激素(2)收縮;左心房(3)關節
20.(2025九下·定海月考)燃放煙花時,煙花能外空并產生不同顏色的“花狀”火焰,如圖甲興趣小組在研究煙花的過程中,收集到以下資料:
資料一:煙花的內部結構如圖乙。其中,引火線是煙花中用來點火、傳火、控制時間的結構。根據燃燒速度,可以分為快速引火線和慢速引火線。
資料二:藥杯中裝有硝酸鉀、硫黃和木炭混合物。點燃后,混合物會在短時間內發牛劇烈的氧化反應。
資料三:可燃物中含有不同的金屬元素,會使火焰呈現不同的顏色。
(1)點燃快速引線后,藥杯中的混合物被點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并產生氣體。已知生成中含有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一種溫室氣體,它們分別是   、   。
(2)利用藥杯中產生的高壓氣體對球殼產生力的作用,使包裹著炸藥的球體升空,同時點燃慢速引火線。球體升空體現出力的作用效果為   
【答案】(1)N2;CO2
(2)改變了球體運動速度大小
【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空氣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 (1)根據空氣的成分及溫室氣體的成分進行分析;
(2)根據力的作用效果進行分析。
【解答】 (1)藥杯中裝有硝酸鉀、硫黃和木炭混合物。點燃后,混合物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劇烈的氧化反應,放出大量熱并產生氣體,生成中含有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為氮氣N2、一種溫室氣體為二氧化碳CO;
(2)利用藥杯中產生的高壓氣體對球殼產生力的作用,使包裹著作藥的球體升空,球體的運動速度大小發生了改變.從靜止到運動,因此球體升空體現出力的作用效果為改變了球體的運動速度大小。
21.(2025九下·定海月考)水和氧氣是航天員探索宇宙時保障生命的重要物質。航天項目組設計了太空艙內水和氧氣循環利用的方案,如圖所示:
(1)寫出步驟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某種太空凈水器可將生活廢水、尿液凈化成可飲用的水,這種太空凈水器的凈水方法可能是____。
A.吸附法 B.過濾法 C.沉淀法 D.蒸餾法
(3)該方案中消耗氧氣的途徑是     。
【答案】(1)
(2)D
(3)呼吸作用
【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混合物的分離方法(過濾、蒸發、結晶)
【解析】【分析】 (1)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蒸餾能夠得到蒸餾水。
(3)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
【解答】 (1)根據圖片可知,步驟Ⅱ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碳和水,則發育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根據蒸餾的原理可知,蒸餾法可以將水和其中的雜質徹底分開得到干凈的水,而吸附法、過濾法、沉淀法都不能做到。
故選D。
(3)呼吸作用過程中,有機物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則該方案中消耗氧氣的途徑是呼吸作用。
22.(2025九下·定海月考)擦窗機器人的質量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盤,如圖,當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它能牢牢地吸在豎直玻璃上。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主機內部的氣壓    (選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而“吸附”在玻璃上。
(2)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若真空泵繼續向外抽氣,則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機器人沿著水平勻速向左擦窗,此時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的友向為   。
【答案】(1)小子
(2)不變;豎直向上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主機內部氣壓小于大氣壓;
(2)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平衡,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 (1)擦窗機器人工作時,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泵內氣壓小于大氣壓,大氣壓就把它壓在豎直玻璃上,即“吸附”在玻璃上;
(2)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平衡,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用真空泵繼續向外抽氣,由于“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上仍靜止,其重力不變,則摩擦力不變;機器人沿著水平向左擦窗,豎直方向仍然受力平衡,摩擦力與重力方向相反,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
23.(2025九下·定海月考)廚余垃圾經過妥善處理和加工,可轉化為新的資源,也可作為肥料。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廚余垃圾堆肥項目式研究,研究過程如下。
(一)堆肥制作
①設計制作小型堆肥桶(如圖)
②準備堆肥材料:廚余垃圾若干、EM 菌一包(EM 菌是由乳酸菌等多種微生物復合而成的一種微生物菌制劑)。
③進行堆肥:在濾網層上均勻地放入約 5cm 厚的廚余垃圾,并均勻撒入約 20gEM 菌,再均勻地放入約 5cm 厚的廚余垃圾,并均勻撒入約 20gEM菌……重復這兩個步驟,直至堆肥桶中裝滿廚余垃圾。蓋上桶蓋,將堆肥桶置于陰涼通風處。
④觀察記錄:每天定時記錄桶內變化及出液情況。5天后堆肥桶內出現黏稠狀的淡黃色液體,底部伴有白色沉淀物,散發出較強的酸味,堆肥溫度高達 70℃以上。
(二)液肥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別 甲 乙
1 將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兩個花盆中,將質量相近,發芽情況相近的兩個土豆分別埋入花盆中距離土壤表面以下3cm 處,花盆分別標記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風處
2 將液肥原液以1:100的比例稀釋,每隔一天向盆內澆入適量稀釋液肥 每隔一天澆入
3 5天后測得土豆植株的高度約為 14.2cm,莖最粗處周長約為2.2cm 5天后測得土豆植株高約11.8cm,莖最粗處周長約為1.6cm
請根據題分析回答:
(1)堆肥過程中,堆肥桶蓋上桶蓋的目的是   ,
(2)堆肥內溫度升高且堆肥桶內散發出較強的酸味,是因為   。
(3) 步驟 2 中的“ ”所做處理是   。
(4)依據實驗結果,分析甲組土豆植株高度和莖最粗處周長均大于乙組的原因   
【答案】(1)制造無氧環境,利于發酵
(2)乳酸菌發酵產生了乳酸
(3)等量的清水
(4)液肥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
【知識點】細菌與人的關系
【解析】【分析】(1)乳酸菌屬于厭氧微生物,需要在無氧的環境中工作;
(2)根據乳酸呈酸性分析解答;
(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可知,對照組的探究因素不改變,而實驗組的探究因素改變;
(4)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
【解答】 (1)堆肥過程中,堆肥桶蓋上桶蓋的目的是制造無氧環境,利于發酵。
(2)乳酸菌發酵產生了乳酸,乳酸呈酸性,因此堆肥桶內散發出較強的酸味。
(3)本實驗是探究液肥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實驗變量是液肥,其他條件都相同且適宜,因此步驟2中的“?”所做處理是等量的純凈水(或清水)。
(4)甲組土豆植株高度和莖最粗處周長均大于乙組的原因:液肥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24.(2025九下·定海月考)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 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按圖進行了實驗:
(1)甲同學按圖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到溫度計示數變大,于是得到“反應放出熱量”的結論。你認為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   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實驗過程中丙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未密封的KOH固體,對其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①KOH 與 NaOH 的化學性質相似。
請用化學方程式解釋KOH變質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②K2CO3溶液呈堿性, CaCl2溶液, KCl溶液呈中性。
(4)【猜想假設】假設Ⅰ: 只含KOH; 假設Ⅱ: 含KOH和K2CO3; 假設Ⅲ: 只含
【進行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有氣泡產生 假設   錯誤
b、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 CaCl2溶液,振蕩,靜置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正確
c、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    
【拓展應用】完全變質的KOH也有利用價值,從K2CO3的組成或性質看, 在農業上的可以作為鉀肥使用。
【答案】(1)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
(2)導管口處有氣泡
(3)
(4)Ⅰ;溶液變紅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 (1)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來分析解答;
(2)根據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反應放熱,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壓強則大,導管2口有氣泡來分析解答;
(3)【查閱資料】①根據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來分析解答;
(4)【進行實驗】a、根據鹽酸與碳酸鉀反應有二氧化碳產生來分析解答;
c、根據氫氧化鉀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來分析解答。
【解答】 (1)甲同學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導管2口有氣泡現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查閱資料】①氫氧化鉀變質的原因是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KOH=K2CO3+H2O;
(4)【進行實驗】a、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鉀,則假設Ⅰ錯誤;
c、另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鉀,取②中上層清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鉀,則猜想Ⅱ正確。
25.(2025九下·定海月考)學習小組合作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提供的器材有:電壓恒為6V的學生電源,規格為“15Ω 3A”和“25Ω 2A”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開關各一個,導線若干。
(1)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甲所示的實物電路連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動滑片P時,電壓表示數增大,導線不交叉)。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S,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時,電流表的指針如圖乙,示數為   A。
(3)小金同學用40Ω的電阻再次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都不能保持4V不變,接下來她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4)小金提出將定值電阻換成小燈泡進行實驗,可以觀察到小燈泡的亮暗,現象更明顯。你是否贊同他的提議,并說明理由:   。
【答案】(1)
(2)0.4
(3)更換“25Ω 2A”的滑動變阻器
(4)不贊同小燈泡燈絲電阻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
【知識點】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
【解析】【分析】 (1)滑片向右移動,電壓表示數變大,根據U=IR知電流增大,滑片接入電路的阻值應變小,滑動變阻器選擇右下接線柱串聯接入電路;
(2)根據電流表分量程度值讀數;
(3)根據分壓原理進行分析;
(4)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
【解答】 (1)滑片向右移動,電壓表示數變大,根據可知,此時電流增大,滑片接入電路的阻值應變小,滑動變阻器選擇右下接線柱串聯接入電路,電壓表與被測電阻要并聯,選大量程,故實物電路連接如下:

(2)根據圖片可知,電流表量程為0-0.6A,分度值為0.02A,故讀數為0.4A;
(3)根據分壓原理,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為4V,滑動變阻器兩端電壓為2V,故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阻值之比為2:1,當40Ω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時,滑動變阻器需滑到20Ω,用40Ω的電阻再次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滑片,電壓表示數都不能保持4V不變,說明用的是15Ω,3A的滑動變阻器,為順利完成實驗,需更換“25Ω 2A”的滑動變阻器;
(4)小燈泡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會使實驗結果不準確,故不贊同他的提議。
26.(2025九下·定海月考)小科為驗證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其操作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步驟2:按圖甲所示,向雙具支試管內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銅,用向上排空氣法使雙具支試管內集滿二氧化碳后塞上帶有導管和癟氣球的橡皮塞。
步驟3:按圖乙所示,將雙具支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木炭粉平鋪于試管底部,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步驟4:將酒精噴燈移至木炭粉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氣球明顯脹大;再次將酒精噴燈移至氧化銅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實驗現象。
(1)癟氣球的作用是   。
(2)寫出步驟4中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中能證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4)若要對CO氣體進行回收再利用,小科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入以上裝置,其中最為合理的是   (選填“a” “b” “c”) 。
【答案】(1)調節裝置內氣壓,以防止(0逸散到空氣中造成污染)
(2)
(3)黑色物質慢慢變成紅色
(4)C
【知識點】氧化物
【解析】【分析】 (1)根據癟氣球的作用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3)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以及實驗現象來分析;
(4)根據尾氣的處理方法來分析。
【解答】 (1)癟氣球的作用是調節裝置內的壓強,以防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氣造成污染
(2)在高溫的條件下,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 ;
(3)在加熱的條件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因此實驗中能證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銅能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物質慢慢變成紅色;
(4) 該小組同學若要對CO氣體進行再回收利用,連接下列裝置中最為合理的是c,c裝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故選c。
27.(2025九下·定海月考)讓我們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建立假設】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大小有關。
【原理分析】(1)彈簧測力計只能測量拉力的大小,如何用它測出摩擦力 可以使拉力和摩擦力成為一對平衡力。如圖甲,將木塊放置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則此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牛。
【實驗步驟】
步驟一:在木塊上放一個砝碼,增大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壓力,測出木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
步驟二:在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重復圖甲實驗。
(1)步驟二的目的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的關系。
【實驗分析】
部分同學認為步驟一加了砝碼雖然增大了壓力,但木塊和砝碼的總重力也增大了。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究竟是重力、壓力還是兩者都是呢
【改進設計】
如圖乙,往氫氣球內充氫氣可以增大氫氣球對金屬盒的拉力,往金屬盒中加入數量不等的沙子,可以改變金屬盒的重力。壓力傳感器可測出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拉力傳感器可間接測得金屬盒與白紙之間的摩擦力。
(2)如圖乙,拉動白紙,記錄下壓力傳感器和拉力傳感器的示數。要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大小無關,需繼續進行的實驗操作是往金屬盒內加入適量細沙,并調節氫氣球內的氫氣質量,   ,拉動白紙,記下拉力傳感器的示數。
【答案】(1)接觸面粗糙程度
(2)使壓力傳感器不變
【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原理分析】(1)根據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讀數,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實驗步驟】 (1)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2)要分析摩擦力大小與重力大小是否有關,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改變重力大小,據此分析即可。
【解答】 【原理分析】 (1)根據甲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示數為0.8N,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0.8N;
【實驗步驟】 (1)圖甲的木板上分別鋪上棉布和毛巾,改變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所以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2)要分析摩擦力大小與重力大小是否有關,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改變重力大小,使用氫氣球,由于氫氣球向上拉金屬盒,所以金屬盒對白紙的壓力變小,故往金屬盒加入適量的沙子,使壓力傳感器的示數不變,再次進行實驗。
28.(2025九下·定海月考)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如圖1為某“茶園養雞”生態農業模式圖。
(1)茶園內所有的生物屬于   (選填“種群”或“群落”).。
(2)請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   .
(3)如圖2是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積的數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葉片交錯程度越大)。當葉面積指數為   時,茶樹積累有機物的效率最高。
【答案】(1)群落
(2)茶葉→害蟲→雞
(3)5
【知識點】群落的物種組成;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 (1)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區域或環境內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2)食物鏈是指在生態系統中的多種生物按營養關系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肉食動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成員間以食物營養關系連結成的鏈狀序列;
(3)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二者強度差異最大時,有機物儲存最多。
【解答】 (1)茶園內全部生物的總和稱為一個群落。
(2)該生態系統的一條食物鏈:雜草→昆蟲→雞(或雜草→雞)。
(3)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由圖2可知,當葉面積指數為5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差異最大,則茶樹積累有機物的效率最高。
29.(2025九下·定海月考)夏季,為防止剛移植的大樹蒸騰作用強而失水死亡,除對樹木的枝葉適當修剪外,還會結合使用蒸騰抑制劑。某蒸騰抑制劑產品信息如圖所示。
[產品規格] : 1000mL [技術指標] : 氨基酸≥100gL :鐵+鋅≥20g/L [保質期]:3年 [產品特性]: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 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使用方法]: ①噴灑均勻,重點噴到葉子的背面;②要注意遮蔭降溫, ③一般一年最多使用3次。
(1)技術指標中的鐵、鋅指的是   。 (選填“原子”、 “分子”或“元素”)
(2)147克谷氨酸(C6H5NO1)中含有碳元素質量是多少 ,(寫出計算過程)
(3)下列是對表中使用方法的解釋,其合理的是____。
A.①是因為大樹葉下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上表皮,抑制效果好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
【答案】(1)元素
(2)147克谷氨酸中含有碳元素質量為;
(3)B;C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 (1)根據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進行分析;
(2)根據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
(3)根據該產品能促進植物關閉部分氣孔,減少水分散失,能有效抑制枝葉表層水分蒸發,提高植物抗旱能力進行分析。
【解答】 (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技術指標中的鐵、鋅指的是元素;
(3)A.①是因為大樹葉上表皮氣孔數目多于下表皮,抑制效果好,故A正確;
B.②是因為蒸騰作用能幫助植物降溫,氣孔關閉會導致植物溫度升高,故B正確;
C.③是因為氣孔長期關閉后氣體不能進出,導致植物其他生理活動也受阻,故C正確。
故選ABC。
30.(2025九下·定海月考)霾,主要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PMI0是指空氣中直徑等于和小于10 微米的顆粒物。根據目前的認識,機動車尾氣排放、煤炭燃燒和工業生產的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都是PM23的主要來源。它會對人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產生影響。
(1)圖甲是不同的霧霾顆粒物進入人體的不同部位的示意圖,PM。大部分能被阻擋在肺外;PM,顆粒進入血液后,吞噬細胞會對部分顆粒進行吞噬,這些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   (選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2)“三效催化轉換器”能將汽車尾氣中的有毒氣體轉為無毒氣體。圖乙為其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選填序號)。
A.該反應中原子發生重新組合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該反應能將引起霧霾的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
(3) 將汽車由燃燒汽油、柴油等改為使用電力,是從源頭減少“霾”的重要措施。某款以磷酸鐵鋰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汽車,其電池部分的技術參數如表所示。
電池類型 電池標準容量/安時 充電電壓/伏 充電時間/時
磷酸鐵鋰 200 380 3.8
若給這款電動汽車充電,則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為多少 .
(4)電動車以54千米/時的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的輸出功率是36千瓦,計算此時的阻力。
【答案】(1)非特異性
(2)A;C
(3)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
(4)因電動車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
則此時電動車受到的阻力:。
【知識點】人體的免疫功能;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1)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特點來分析作答;
(2)A.從該反應中構成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去分析解答;
B.從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去分析解答;
C.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去分析解答;
(3)根據求出充電機的正常輸出功率;
(4)電動車正常速度勻速行駛時處于平衡狀態,受到的阻力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根據P=Fv求出其大小。
【解答】 (1)PM10大部分能被阻擋在肺外,PM1顆粒進入血液后,吞噬細胞會對部分顆粒進行吞噬,這些保護性生理功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2)由題目中圖可以得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該反應中構成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故A正確;
B.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而在這個反應中反應物兩種都是化合物,故B錯誤;
C.由上面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NO2和CO氣體轉化為N2和CO2,故C正確;
故選AC。
31.(2025九下·定海月考)花蛤是舟山常見的一種海鮮。為測量花蛤貝殼中碳酸鈣的含量,某校開展了一次實驗考核。實驗裝置如圖甲,表是小浙、小江、小海三位同學選擇的試劑,圖乙是測量過程中記錄的電子天平示數隨時間變化圖。請結合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貝殼質量/g 顆粒大小 鹽酸溶液質量/g 鹽酸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小浙 5 塊狀 50 15%
小江 5 顆粒狀 50 10%
小海· 5 粉末狀 50 10%
(1)分析圖乙中小海所得的實驗數據,推斷 A 點的溶質有   。
(2)請根據小江的數據計算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花蛤中其他雜質不參與反應)
(3)小浙由于反應過慢未完成實驗,小海由于反應過快導致測量不準確,請結合表乙解釋小浙或小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
【答案】(1)CaCl2-HCl
(2)由小實的數據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55g-153.02g=1.98g,
設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5gx 1.98g

解得:x=90%。
(3)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解析】【分析】(1)根據A點碳酸鈣和鹽酸沒有完全反應分析;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二氧化碳的質量,結合化學方程式進一步計算花蛤中碳酸鈣質量分數;
(3)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分析。
【解答】 (1)A點碳酸鈣和鹽酸沒有完全反應,此時溶質有剩余的氯化氫和生成的氯化鈣;(3)小浙或小海出現上述實驗問題的原因 :由于小紅使用的是塊狀貝殼,接觸面積小,反應慢且不充分,小強使用的是粉末狀貝殼,接觸面積大,反應過快,不易操作。
32.(2025九下·定海月考)【設計背景】我國設計的“蛟龍號”潛水艇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希望同學們也能像我國潛艇設計師一樣設計出一艘屬于自己的潛水艇!
【產品設計】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檢驗產品】如表為該小組制定的量表:
  自制潛水艇評價量表
驗收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功能倉分區設計 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且生活艙較大   生活艙和水艙沒有獨立分開
浮沉情況 潛水艇能順利實現下潛、上浮、懸浮、漂浮 潛水艇能下潛、上浮、懸浮、漂浮,但較困難 潛水艇不能實現下潛、上浮、漂浮
(1)為實驗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請在表格中填入“合格”的評價內容   ;
(3)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   ;
(4)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千克,體積650cm3,現有100毫升和200毫升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
【答案】(1)推動活塞,向潛水艇打氣
(2)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
(3)先不變,后減小
(4)F浮=ρgV排=1.0X103kg/m3x10N/KGx650x106m3=6.5N
材料總質量為0.5kg,則
需注水動
需注水體積 故選200mL注射器
【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1)潛水艇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從而實現上浮、下潛或者懸浮的;
(2) 根據題意進行分析;
(3)分析潛水器從B到A上浮的過程排開水的體積變化,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潛水器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沉浮條件進行解答,即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重力,再根據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注入(或抽出)水的體積,而注射器的體積至少應等于注入(或抽出)水的體積。
【解答】 (1)為實驗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推動活塞,向潛水艇打氣,排出水艙內的水,潛水艇浮力大于重力時實現上浮,漂浮在水面上時,浮力等于重力;
(2)根據量表進行分析可知,“合格”的評價內容為: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
(3)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露出水面之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所以整個過程中其浮力變化情況是先不變后變小;
(4)要使潛水器實現在水中的懸浮,則浮力應等于潛水器的總重力,
該潛水器懸浮時受到的浮力為:F浮=ρ水gV排=ρ水gV=1×103kg/m3×10N/kg×650×10-6m3=6.5N;
材料的總質量為0.5kg,則材料的總重力為:G=0.5kg×10N/kg=5N,
因該潛水器材料的總重力小于懸浮時的浮力,所以需在水艙內注水,
則需注入水的重力為:ΔG=F浮-G=6.5N-5N=1.5N,
需注入水的體積為:,
假設注射器抽出多少氣體就有多少體積的水進入水艙,則注射器的體積應大于等于150mL,因此應選200mL的注射器。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视频| 吴堡县| 嵩明县| 冀州市| 高淳县| 同仁县| 廊坊市| 达州市| 延边| 遂川县| 宜君县| 沧州市| 龙江县| 新干县| 邓州市| 阳信县| 鄂托克旗| 金华市| 香港 | 花莲县| 灵武市| 景东| 玉溪市| 永新县| 阿坝| 铜鼓县| 宁陕县| 阿拉善右旗| 永定县| 白山市| 玉溪市| 清水河县| 南充市| 吴忠市| 手游| 泽州县| 若尔盖县| 平顶山市| 江源县| 布拖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