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力學綜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護航】2025年中考科學三輪沖刺-力學綜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例1-1.如圖是上海博物館埃及展中的一個雕像。下列關于該雕像分析正確的是(  )
A.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B.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雕像對展臺的壓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例1-2.某新型冠狀病毒隔離區使用了一款消毒機器人(如圖),下列關于消毒機器人說法正確的是(  )
A.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1.如圖是一只竹蜻蜓靜止擺放在一個支柱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此時的竹蜻蜓受力不平衡
B.竹蜻蜓受到的重力和支柱對竹蜻蜓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C.竹蜻蜓對支柱的壓力和支柱對竹蜻蜓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若不小心將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斷后,竹蜻蜓仍能在如圖位置靜止
2.如圖所示,小麗用力F把一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靜止,現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①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墻對木塊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
②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③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④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對小麗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
A.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
3.重為Go的小雨站在電梯上,(1)如果電梯勻速上升,下列幾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有____。(填序號)
①人的重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②人對電梯的壓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③人的重力與人對電梯的壓力④電梯的重力與電梯受到的牽引力⑤人的重力與人對地球的吸引力
(2)如果電梯加速上升,人受力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人對電梯的壓力____電梯對人的支持力。(選填“﹥”、“﹤”或“=”)。
(3)如果小雨背著質量為m的書包站在勻速上升的電梯上,那么電梯對人的支持力等于____。
例2-1.向空中斜拋出去的籃球運動軌跡如圖所示,若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則對籃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運動形式為曲線運動
C.最高點時速度不為零 D.同時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例2-2.2023年5月11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對接。這是我國改進型貨運飛船首發船,其發射成功意義重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起飛時,力改變了飛船的運動狀態
B.對接完成后,以空間站為參照物,飛船是靜止的
C.貨物從地面運到空間站,其質量不變
D.完成對接后,空間站繞地球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例2-3.1583年,伽利略在教堂祈禱時發現從教堂頂上懸掛下來的油燈擺動很規則,于是伽利略用他自己的“表”(脈搏的跳動)來計算油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不論油燈的擺幅是大是小,擺動一個來回所需時間(擺的周期T)幾乎相同,即單擺的擺動周期T與振幅無關。這是伽利略對物理學的一大貢獻。
小科同學想探究單擺的周期T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單擺(細繩下系小鋼球)進行探究,并記錄單擺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實驗數據及處理后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擺長 小鋼球質量 來回擺動10次時間 單擺周期 單擺周期平方
1 0.3 0.1 11 1.1 1.2
2 0.4 0.1 13 1.3 1.6
3 0.5 0.1 14 1.4 2.0
4 0.6 0.1 11 13 2.4
5 0.3 0.2 0.2 14 1.1
(1)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應該從圖中______點開始計時。
(2)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單擺擺動周期與______成正比。
(3)當小鋼球經過圖中B位置時,小鋼球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并闡明理由。____________。
1.如圖將斜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發現小車和小球M(細線懸掛)一起沿著斜面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M的情景是圖中的(  )
A.B.C.D.
2.一個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戲,他從高處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彈起原高度。小孩從高處開始下落到彈回的整個過程中,他的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速度為負值,意味著運動方向相反),圖中Oa段和cd段為直線,則據此圖可知,小孩下落過程中動能增大的時間段為_______;小孩上升過程的時間段為_______;整個過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觸的時間段為_______。
例3-1.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選擇合適的選項完成下列小題)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3)當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例3-2.如圖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體按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指對物體的力和物體對墻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對物體的力和物體對墻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墻壁對物體的摩擦力和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墻壁對物體的摩擦力和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例3-3.在水平桌面上放著A、B兩個相同的木塊,A、B兩個木塊用繩子相連,在力和作用下勻速向右運動,已知,,則木塊A與桌面的摩擦大小為________N;繩子對B的拉力大小為________N。
例3-4.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物塊、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力牛的作用,物體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力牛的作用,、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狀態。
(1)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
(2)物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為________(選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1.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B.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C.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零
2.小明經常與同學進行爬桿比賽,如圖甲所示,在某次比賽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時間”圖象漏畫了一部分,如圖丙所示,若將之補充完整,應是圖中的(  )

A. B. C. D.
3.用如圖所示裝置測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計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所用彈簧測力計已調零。回答下列問題:
(1)當時,物體A保持靜止,彈簧測力計示數為0,則此時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
(2)當時,物體A向右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N不變,此時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______N。
例4-1.2025哈爾濱亞冬會冰壺比賽中,一名隊員在水平冰面上將底面平滑的冰壺推出并滑行到目標位置(如圖),下列關于冰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冰壺離手后減速滑行時推力等于阻力
B.冰壺底面磨得平滑是為了減小滑行時的摩擦力
C.冰壺離開運動員的手后能繼續前進是因為冰壺具有慣性
D.冰壺靜止在冰面上時所受的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例4-2.如圖所示:物體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體乙上再放一物體甲,當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體時,甲、乙兩物體均保持靜止,那么乙物體受到的力的個數為(▲)
A. 5個 B. 3個 C. 4個 D. 2個
例4-3.如圖,ABCD是4塊質量相同的磚,每塊重50N,A、D兩側是兩塊豎直的木板,木板外側分別用1000N的力壓緊,磚處于靜止狀態。A磚與木板內側之間的摩擦力為 N;A磚與B磚之間的摩擦力為 N;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 N。
1.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將木塊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本實驗原理是二力平衡,所以要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才能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在木塊上加放鉤碼,可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
C.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D.實驗中難以做到勻速拉動木塊,這會導致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發生變化
2.如圖所示,第一次甲單獨用50N的力推墻,第二次甲推墻的力不變,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兩次,人均未運動,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80N的推力
B.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例5-1.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 A、B 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
例5-2.如圖所示,一瓶未裝滿礦泉水的密閉礦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過來倒立在桌面上,礦泉水瓶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___________。礦泉水對瓶底部的壓強將___________,礦泉水對瓶底部的壓力將________(三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例5-3.高壓鍋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炊具,利用它可將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它省時高效,深受消費者歡迎。小科測得家中高壓鍋出氣孔的橫截面積S為12mm2,壓在出氣孔的安全閥的質量為36g。當高壓鍋內氣壓增大到某一值時,鍋內氣體就能自動頂開安全閥放氣。在外界為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對照圖乙所示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圖,利用這種高壓鍋燒煮食物時可以到達的最高溫度大約是__________℃(標準大氣壓值取1.0×105Pa)。
1.如圖,甲、乙、丙是三個質量和底面積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裝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個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樣大
2.如圖是醫院常見的輸液裝置,以下關于該裝置涉及的科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輸液時,藥瓶位置越高,液體滴得越慢,這是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減小
B.插在藥瓶上的針頭,其中一個作用是讓空氣進入瓶內,使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保證液體順利流出
C.輸液管中的液體勻速下落時,液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當瓶內液體減少時,瓶內液體對瓶底的壓強不變
3.如圖所示,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為了增大___________,便于注射:小明用吸管模擬注射器吸水過程,如圖形狀的杯子中裝有一些水,小明用吸管吸水時,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吸一口,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將___________;每吸一口,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將___________。(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4.小科在參觀三峽大壩時,觀察到發電時水從出口急速噴射,如圖甲所示,噴射的水流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小科進行了以下模擬探究。
(1)小科在礦泉水a、b、c處各鉆一個等大的小孔,在瓶中裝入水,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該實驗中小科想研究的是_________會影響噴水的速度。
(2)圖乙實驗中,小科認為上方孔中噴水速度大于下方孔中噴水速度。對此,小江同學提出了質疑: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_________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確保每個孔中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請寫出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_________(用圖或文字的形式表達)。
(4)根據圖丙實驗的結果,請解釋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_________。
例6-1.如圖所示,物理小組利用體積為的潛水艇模型(忽略進氣、排氣管的體積),探究潛水艇在水中如何實現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模型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7N
B.模型浸沒后繼續下沉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
C.若要讓懸浮的模型上浮應使模型中進水
D.潛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過改變自重實現的
例6-2.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
(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
(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
(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
例6-3.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__________,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_________ ;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________ 。
1.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2.(6分)把質地均勻的正方體物塊豎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圖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內緩慢注入水,物塊始終直立,物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注入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物塊完全浸沒時的浮沉情況是 (選填“漂浮”、“懸浮”或“豎立在容器底上”),判斷的理由是: .
(2)物塊的密度.
例7-1.如圖所示,一個很輕的圓柱形盒蓋,內側粘上一個較重的鐵球,放置在不太陡的斜面上,松手發現盒蓋向上滾動,關于滾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整體上移,滾動過程中整體的重力勢能增加
B.雖然整體上移,但滾動過程中整體的重力勢能不增加
C.向上滾動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向上滾動過程可以滾過完整的一圈
例7-2.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如圖8甲所示,從高處O點下落,A點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運動員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C點是第一次下落到達的最低點。運動員所受彈性繩彈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試回答下列問題:
(1)A→C過程,運動員的動能變化情況為 。
(2)運動員的動能最大時是 點,繩的彈性勢能最大時 點。(填字母)
(3)B→C過程,運動員、繩的能量轉化為 。
(4)結合乙圖分析得,運動員所受重力大小 F0(填“=”、“<”或“>”)。
(5)A→C過程,機械能守恒的是 。
①運動員 ②彈性繩 ③運動員和彈性繩
1.如圖裝置可用來演示滾擺實驗,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滾擺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滾擺下降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滾擺實驗可以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D.若沒有摩擦和空氣阻力,滾擺將一直上下運動
2.擺鐘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比較精確的計時器,它利用的是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發現的單擺周期原理。用手將單擺拉到某一點由靜止釋放,當單擺再次擺回到這一點并且速度方向相同時叫一次全振動。一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叫單擺的周期,用T表示,單位是秒(s)。惠更斯發現在擺動角度小于5度時,單擺的周期只與單擺的長度l(懸點到球心的距離)和當地的g值有關,歸納成公式就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此公式測量當地的g值,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挑選合適的器材制成單擺后他們開始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將單擺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
②如圖3,測得單擺的擺長為 m。
③在偏角較小的位置將小球由靜止釋放。
④測定了40次全振動的時間為75.2s,計算可得單擺擺動周期為 s。用惠更斯公式可計算出g= N/kg(保留2位小數)。
(2)小組同學發現在擺動過程中小球擺動幅度會慢慢變小,經過足夠長時間小球會停止運動,這是因為 ,擺球的機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例8-1.如圖是課桌調節器,學生通過手搖方式調節課桌的高度以適應不同身高的需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課桌調節器屬于費力杠桿
B.它與羊角錘屬于同一種杠桿
C.使用課桌調節器可以省功
D.該杠桿的支點是C點
例8-2.已知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料質量為60kg,體積為0.1m3。問:
(1)此木料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在A點和B點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C,O為木料的中點。求此時乙對木料的作用力大小。
(3)若在(2)中當乙的作用點從B點向O點靠近時,請列式分析此過程中甲對木料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
1.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訓練拉力部分的機械結構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滑輪組。若不計摩擦和繩重,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兩個滑輪在裝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拉力F的大小是配重G大小的二分之一
C.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動滑輪增加的重力勢能
D.將配重提升相同的高度,用該裝置與直接提升配重所做的功相等
2.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牛,測得的數據如表:
次數 鉤碼總重/牛 鉤上升的高度/米 測力計示數/牛 測力計移動距離/米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動滑輪重為 牛。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
(6)若小明在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動方向偏離了整直方向,則測出的機械效率將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如圖甲為塔式起重機吊裝路燈燈柱簡易示意圖,若燈柱總重力為,總長,重心在點,長度為路燈燈柱總長的。
(1)使用時,滑輪A的作用是 。
(2)若圖甲中動滑輪裝置B和繩子的質量、摩擦均不計,則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求拉力的大小。
(3)如圖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該塔式起重機吊升重為的窗玻璃,在勻速吊升過程中拉力的大小保持,窗玻璃被吊升了。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例1-1.如圖是上海博物館埃及展中的一個雕像。下列關于該雕像分析正確的是(  )
A.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B.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雕像對展臺的壓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B
【詳解】A.在水平展臺上,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在水平展臺上,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和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C.在水平展臺上,雕像受到的重力和它對展臺的壓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雕像對展臺的壓力和展臺對它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B。
例1-2.某新型冠狀病毒隔離區使用了一款消毒機器人(如圖),下列關于消毒機器人說法正確的是(  )
A.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C.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答案】A
【詳解】A.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和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A正確。B、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作用在地面上,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作用在機器人上,二者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是平衡力,故B錯誤。C.機器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二者都作用在機器人上,沒有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機器人對地面的壓力和機器人受到的重力,二者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肯定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A。
1.如圖是一只竹蜻蜓靜止擺放在一個支柱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此時的竹蜻蜓受力不平衡
B.竹蜻蜓受到的重力和支柱對竹蜻蜓的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C.竹蜻蜓對支柱的壓力和支柱對竹蜻蜓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若不小心將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斷后,竹蜻蜓仍能在如圖位置靜止
【答案】C
【詳解】A.竹蜻蜓在支柱上處于靜止狀態,即處于平衡狀態,故A錯誤。B.竹蜻蜓的重力和支柱對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那么二者肯定在同一直線上,故B錯誤。C、竹蜻蜓對支柱的壓力和支柱對竹蜻蜓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和同一直線上,為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D.若不小心將竹蜻蜓一只翅膀摔斷后,它的重心的位置會發生改變,此時竹蜻蜓不能在如圖位置靜止,故D錯誤。故選C。
2.如圖所示,小麗用力F把一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靜止,現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①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墻對木塊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
②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③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④小麗對木塊的壓力F和木塊對小麗的彈力是一對平衡力
A.只有①正確 B.只有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③④正確
【答案】C
【分析】木塊處于靜止,在豎直方向上受兩個力而平衡,即重力和墻對木塊的靜摩擦力;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受外力F和墻對木塊的支持力,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詳解】①小麗對木塊的壓力和墻對木塊的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正確。②小麗對木塊的壓力和木塊的重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是一對平衡力,錯誤。③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塊的重力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正確。④小麗對木塊的壓力和木塊對手的彈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錯誤。故選C。
3.重為Go的小雨站在電梯上,(1)如果電梯勻速上升,下列幾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有____。(填序號)
①人的重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②人對電梯的壓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③人的重力與人對電梯的壓力④電梯的重力與電梯受到的牽引力⑤人的重力與人對地球的吸引力
(2)如果電梯加速上升,人受力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人對電梯的壓力____電梯對人的支持力。(選填“﹥”、“﹤”或“=”)。
(3)如果小雨背著質量為m的書包站在勻速上升的電梯上,那么電梯對人的支持力等于____。
【答案】④ 不平衡 =Go+ mg
【詳解】(1)[1]①人的重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①正確。②人對電梯的壓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②錯誤。③人的重力與人對電梯的壓力,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③錯誤。④電梯的重力與電梯受到的牽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平衡力,故④正確。⑤人所受的重力,受力物是人,人對地球的吸引力,受力物是地球,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⑤錯誤。(2)[2][3]如果電梯加速上升,人受力不平衡;人對電梯的壓力和電梯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3)[4]電梯勻速上升,人的重力與電梯對人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F支=Go+ mg.
例2-1.向空中斜拋出去的籃球運動軌跡如圖所示,若不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則對籃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的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運動形式為曲線運動
C.最高點時速度不為零 D.同時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答案】D
【詳解】AD.籃球在空中運動過程中,籃球脫離人手,無氣體物體對球施加力,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B.圖中籃球是斜上方拋出,做拋物線運動,即運動軌跡是曲線,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最高點時,籃球水平方向有速度,因此速度不為零,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
例2-2.2023年5月11日,天舟六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完成對接。這是我國改進型貨運飛船首發船,其發射成功意義重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起飛時,力改變了飛船的運動狀態
B.對接完成后,以空間站為參照物,飛船是靜止的
C.貨物從地面運到空間站,其質量不變
D.完成對接后,空間站繞地球運動時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答案】D
例2-3.1583年,伽利略在教堂祈禱時發現從教堂頂上懸掛下來的油燈擺動很規則,于是伽利略用他自己的“表”(脈搏的跳動)來計算油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不論油燈的擺幅是大是小,擺動一個來回所需時間(擺的周期T)幾乎相同,即單擺的擺動周期T與振幅無關。這是伽利略對物理學的一大貢獻。
小科同學想探究單擺的周期T與哪些因素有關,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單擺(細繩下系小鋼球)進行探究,并記錄單擺來回擺動10次的時間。實驗數據及處理后記錄如下表:
實驗次數 擺長 小鋼球質量 來回擺動10次時間 單擺周期 單擺周期平方
1 0.3 0.1 11 1.1 1.2
2 0.4 0.1 13 1.3 1.6
3 0.5 0.1 14 1.4 2.0
4 0.6 0.1 11 13 2.4
5 0.3 0.2 0.2 14 1.1
(1)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應該從圖中______點開始計時。
(2)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單擺擺動周期與______成正比。
(3)當小鋼球經過圖中B位置時,小鋼球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并闡明理由。____________。
【答案】(1)B (2)擺長的平方根
(3)不是平衡力;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小鋼球運動狀態在發生改變,所以它受到的是不平衡力。
【詳解】(1)在單擺擺動的過程中,它的擺動幅度逐漸減小,即A和C點的位置都不固定,只有點的位置是固定不動的,因此如果以B點為計時標準實驗誤差會更小,所以實驗時為了減小誤差,應該從圖中B點開始計時。(2)由表中數據可知,計算出每組中單擺周期的平方和擺長的比值,比值都為4,將比值開方,那么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平方根比值都為2因此單擺擺動周期與擺長的平方根成正比。(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如果物體受到平衡力,那么它的運動狀態不變,因為小鋼球經過8點時,運動軌跡為弧線,速度大小發生變化,運動狀態在不斷改變,所以當小鋼球經過圖中B位置時,小鋼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1.如圖將斜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發現小車和小球M(細線懸掛)一起沿著斜面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M的情景是圖中的(  )
A.B.C.D.
【答案】C
【詳解】小車與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重力作用,懸掛小球的細線應是豎直的。只有加速或者減速時,懸掛小于的細線才不在豎直方向上。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
2.一個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戲,他從高處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彈起原高度。小孩從高處開始下落到彈回的整個過程中,他的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速度為負值,意味著運動方向相反),圖中Oa段和cd段為直線,則據此圖可知,小孩下落過程中動能增大的時間段為_______;小孩上升過程的時間段為_______;整個過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觸的時間段為_______。
【答案】0~t2 t3~t6 t1~t5
【詳解】[1][2[3]當小孩在空中時,他的速度勻速增加,當小孩剛接觸蹦床時,t1速度增加的程度減小,但仍然越來越快,當彈力等于重力時,t2速度最大;接著小孩的速度開始減小,當時間為t3時速度為0;接著小孩在彈力的作用下向上加速,當彈力等于重力時t4速度最大,接著小孩的速度開始減小當時間為t5時,小孩離開蹦床,所以小孩下落過程中動能增大的時間段為0~t2;小孩上升過程的時間段為t3~t6;整個過程中小孩和蹦床接觸的時間段為t1 ~t5。
例3-1.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選擇合適的選項完成下列小題)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3)當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況為________。
【錯解】(1)B (2)B (3)B
【析錯】從考生的出錯點來看,他們往往把米袋的運動方向誤以為是它的相對運動方向。
【正解】(1)A (2)C (3)B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速度是零,如果以向右運動的輸送帶為參照物,米袋相對輸送帶是向左運動,所以米袋受到了輸送帶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正因為這個力的作用,此后米袋將向右運動。(2)當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處于平衡狀態,即不受摩擦力大家可以對照這樣一個情景,在勻速直線運動的動車上,以動車為參照物站在動車上的人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所以也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3)當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相對輸送帶向右運動,所以米袋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例3-2.如圖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體按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手指對物體的力和物體對墻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對物體的力和物體對墻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墻壁對物體的摩擦力和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墻壁對物體的摩擦力和物體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詳解】A,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體按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手指對物體的力是物體受到的,物體對墻壁的力是墻壁受到的,二者不是平衡力,故A錯誤;B.手指對物體的力是手和物體之間的力,物體對墻壁的力是物體和墻壁之間的力,二者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CD.物體按在豎直的墻壁上靜止不動,豎直方向上物體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墻壁對物體向上的摩擦力,二者是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正確,D錯誤。故選C。
例3-3.在水平桌面上放著A、B兩個相同的木塊,A、B兩個木塊用繩子相連,在力和作用下勻速向右運動,已知,,則木塊A與桌面的摩擦大小為________N;繩子對B的拉力大小為________N。
【答案】2 4
【詳解】A、B兩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整體受向左的拉力F1、向右的拉力F2和兩個向左的摩擦力,整體受力平衡,所以F1+2f=F2
則總摩擦力2f=F2-F1=6N-2N=4N
解得木塊A與桌面的摩擦大小f=2N。
以B為研究對象,B受繩子向左的拉力F、向左的摩擦力和拉力F2而平衡,所以繩子對B的拉力大小為F=F2-f=6N-2N=4N
例3-4.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物塊、疊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力牛的作用,物體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力牛的作用,、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狀態。
(1)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
(2)物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為________(選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答案】(1)3N (2)水平向右
【詳解】(1)根據題意,物塊A相對于地面靜止,處于平衡狀態,則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已知物塊A受到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1=3牛的作用,則會受到B物體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3N。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A會給物體B一個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3N,物體B受到一個水平向左的力F2=8牛的作用,且物體B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作用,因此物體B受到地面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為f地對B=F2-f=8N-3N=5N
1.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B.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C.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
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零
【答案】C
【詳解】A,甲圖中以4為研究對象,《做勻速有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8對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又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物體受到4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F;乙圖中,A8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物體受到4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零,故A錯誤;BD、甲圖中,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8對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F,即.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F;乙圖中4物體與B相對靜止,4物體在水平方向沒有力的作用,4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為零,故B、D錯誤;C.以4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所以兩種情況下B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故C正確。故選C。
2.小明經常與同學進行爬桿比賽,如圖甲所示,在某次比賽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但他所受“摩擦力﹣時間”圖象漏畫了一部分,如圖丙所示,若將之補充完整,應是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由題意知,人爬桿時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這兩個力的作用,由圖乙可知:
0~t2時間內,人加速向上運動,所以F>G;
t1~t2時間內人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人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即F=G,
t2~t3時間內人在減速向上運動,F<G;
A、由以上分析t1~t2時間內,摩擦力應不變,故不正確;
BCD、分析可知,0~t1時刻受到的摩擦力最大,t2~t3時間內受到的阻力最小,t1~t2時間內受到阻力處于二者之間,故BD錯誤,C正確.
【分析】爬桿時人受到身上的摩擦力和重力作用,根據人的運動情況分析判斷摩擦力的大小,從而判斷圖象
3.用如圖所示裝置測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拉力F水平向右,不計彈簧測力計的重力,所用彈簧測力計已調零。回答下列問題:
(1)當時,物體A保持靜止,彈簧測力計示數為0,則此時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為______N。
(2)當時,物體A向右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N不變,此時物體B受到的摩擦力______N。
【答案】(1)0 (2)4
【詳解】(1)由于物體4保持靜止,則疊放在4上的物體B也保持靜止,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零,即彈簧測力計對物體B沒有產生拉力,因此物體B相對于4沒有相對運動也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物體不受摩擦力,即摩擦力為零。(2)由于物體B處于靜止狀態,所以8受力平衡;B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對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兩個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等于測力計示數,為4N。
例4-1.2025哈爾濱亞冬會冰壺比賽中,一名隊員在水平冰面上將底面平滑的冰壺推出并滑行到目標位置(如圖),下列關于冰壺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冰壺離手后減速滑行時推力等于阻力
B.冰壺底面磨得平滑是為了減小滑行時的摩擦力
C.冰壺離開運動員的手后能繼續前進是因為冰壺具有慣性
D.冰壺靜止在冰面上時所受的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A
【詳解】A.冰壺離手后減速滑行時不受推力的作用,只有阻力的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B.冰壺底面磨得平滑,減小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為了減小滑行時的摩擦力;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冰壺離開運動員的手后能繼續前進是因為冰壺具有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冰壺靜止在冰面上時,處于平衡狀態,所受的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例4-2.如圖所示:物體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物體乙上再放一物體甲,當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甲物體時,甲、乙兩物體均保持靜止,那么乙物體受到的力的個數為(▲)
A. 5個 B. 3個 C. 4個 D. 2個
【答案】A
【解析】根據圖示的情景,對乙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從而可以確定其受力的個數。分析乙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此題的難點,把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是分析出乙物體受到摩擦力的關鍵。
乙物體受到的力有:重力;甲物體對乙的壓力;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用水平拉力拉動甲時,甲靜止不動,此時乙給甲一個方向向左的摩擦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乙也受到甲對它施加的一個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由于甲對乙施加了一個方向向右的力,使乙相對于地面有了一個向右運動的趨勢,所以地面對乙又施加了一個向左的摩擦力。
綜上分析可知乙物體受到5個力的作用。
例4-3.如圖,ABCD是4塊質量相同的磚,每塊重50N,A、D兩側是兩塊豎直的木板,木板外側分別用1000N的力壓緊,磚處于靜止狀態。A磚與木板內側之間的摩擦力為__100__N;A磚與B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50__N;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__0__N。
【解析】 先把4塊磚看作一個整體:4塊磚的總重力是200N,兩邊的壓力F相同,兩邊受到的摩擦力也相同,根據平衡力知識,向下的重力200N與兩邊的摩擦力之和相等,故兩邊的磚塊A和D各受到木板100N的摩擦力作用,且方向豎直向上;對于第一塊磚A:受到左邊木板向上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100N;自身向下的重力作用,大小為50N;根據平衡力知識,A磚還受到B磚對它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大小為50N;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磚對B磚的摩擦力大小為50N,方向向上。對于第二塊磚B:已經受到了兩個力的作用,分別是:自身向下的重力50N、A磚對它的向上的摩擦力50N,這兩個力恰好是一對平衡力,故B磚不再受其他力。B磚和C磚之間沒有力的作用,即B磚與C磚之間的摩擦力為0。
1.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時,將木塊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本實驗原理是二力平衡,所以要拉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才能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在木塊上加放鉤碼,可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
C.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大小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D.實驗中難以做到勻速拉動木塊,這會導致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發生變化
【答案】D
【詳解】A.本實驗利用二力平衡原理,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此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在木塊上加放鉤碼,增大了木塊對桌面的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可探究壓力對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根據二力平衡,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物體是否勻速運動無關。實驗中難以做到勻速拉動木塊,只是不能準確利用二力平衡測量滑動摩擦力大小,但不會導致滑動摩擦力大小發生變化,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2.如圖所示,第一次甲單獨用50N的力推墻,第二次甲推墻的力不變,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兩次,人均未運動,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80N的推力
B.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解析:第二次推時,墻壁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為50N,故A錯誤;在兩幅圖中,墻壁都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甲的推力50N,故B正確;乙推甲的力為30N,根據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力為30N,由于乙靜止不動,故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正確;第二次推時,甲受到墻壁向右的50N的推力,乙向左的推力30N,還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這三個力平衡,故地面對甲的摩擦力為20N,方向向左,故D正確。答案:A
例5-1.如圖,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重物A、B,密度分別為ρA和ρB,底面積分別為SA和SB,且SA>SB,將它們放在水平面上,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現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比較的關系正確的是(▲)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 A、B 對地面的壓強均不變
解析:(1)設A的邊長為hA,B的邊長為hB,對于柱狀實心物體,則根據p=ρgh可得A、B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0=ρAghA,pB0=ρBghB,已知它們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即:pA0=pB0,所以,ρAghA=ρBghB。由圖可知:hA<hB,所以,ρA>ρB,故C正確;
(2)長方體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圖中虛線所示),則hA′=hA,hB′=hB,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A=ρAghA′=ρAghA=ρAghA=pA0,pB=ρBghB′=ρBghB=ρBghB=pB0,故D錯誤;已知pA0=pB0,則pA=pB,故B錯誤;
(3)由于SA>SB,根據F=pS可得: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A>FB,故A錯誤。 答案:C
例5-2.如圖所示,一瓶未裝滿礦泉水的密閉礦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過來倒立在桌面上,礦泉水瓶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___________。礦泉水對瓶底部的壓強將___________,礦泉水對瓶底部的壓力將________(三空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變大 變大 變小
【詳解】[1]瓶底和瓶蓋對桌面的壓力等于水和礦泉水瓶的重力,因為礦泉水瓶和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對桌面的壓力等于倒放時桌面的壓力,倒放時瓶蓋和地面的受力面積小,根據P=F/s可知礦泉水瓶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將變大;[2]由圖可知,倒放時瓶中水的深度較大,根據p=pgh可知,倒放時水對瓶蓋的壓強較大;[3]水對瓶底和瓶蓋的壓力的判斷:正放時,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細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壓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時,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細,一部分水壓的是瓶子的側壁,瓶蓋受到的壓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時水對瓶底的壓力大于倒放時水對瓶蓋的壓力。
例5-3.高壓鍋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炊具,利用它可將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它省時高效,深受消費者歡迎。小科測得家中高壓鍋出氣孔的橫截面積S為12mm2,壓在出氣孔的安全閥的質量為36g。當高壓鍋內氣壓增大到某一值時,鍋內氣體就能自動頂開安全閥放氣。在外界為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對照圖乙所示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圖,利用這種高壓鍋燒煮食物時可以到達的最高溫度大約是__________℃(標準大氣壓值取1.0×105Pa)。
【答案】110
【詳解】根據題意可知,限壓閥對高壓鍋的壓力F=G=mg=0.036kgx10N/kg=0.36N
則限壓閥對排氣孔的壓強
高壓鍋內的壓強P內=P限+P0=3x104pa+1.0x105Pa=1.3x105Pa
根據表中信息可知,此時鍋內溫度為110℃
1.如圖,甲、乙、丙是三個質量和底面積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裝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個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樣大
【答案】A
【解析】影響液體壓強的因素是液體密度和液體深度。三個容器中裝入等量的水,由圖可知甲的液面最高,所以甲中液體對底面壓強最大。故選A。
2.如圖是醫院常見的輸液裝置,以下關于該裝置涉及的科學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輸液時,藥瓶位置越高,液體滴得越慢,這是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減小而減小
B.插在藥瓶上的針頭,其中一個作用是讓空氣進入瓶內,使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保證液體順利流出
C.輸液管中的液體勻速下落時,液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當瓶內液體減少時,瓶內液體對瓶底的壓強不變
【答案】B
【詳解】A.輸液時,藥瓶位置越高,液體滴得越快,這是因為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錯誤;8.插在藥瓶上的針頭,其中一個作用是讓空氣進入瓶內,使瓶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液體可以流出,故B正確;C.輸液管中的液體勻速下落時,質量不變,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速度不變,動能不變,機械能是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因此機械能減小,故C錯誤;D.當瓶內液體減少時,瓶底所處的深度減小,根據p=pgh可知,瓶內液體對瓶底的壓強減小,故D錯誤。故選B。
3.如圖所示,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為了增大___________,便于注射:小明用吸管模擬注射器吸水過程,如圖形狀的杯子中裝有一些水,小明用吸管吸水時,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吸一口,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將___________;每吸一口,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將___________。(以上兩空均選填“變大”、“變小”、“不變”)
【答案】壓強 變大 不變
【詳解】[1]接種疫苗的注射器針頭做得很尖,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
[2]如果每一口吸入水的質量相同,根據公式V=m/p可得每次吸入水的體積相同,則杯中水減小的體積相同;由于杯子的形狀是上寬下窄,則杯中水每次下降的高度Δh逐漸增大,而水對杯底的壓強減小量則將變大。
[3]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
因每次吸入水的質量相同,則每次杯中減少水的質量相同,受力面積不變,所以杯子對桌面的壓強減小量保持不變。
4.小科在參觀三峽大壩時,觀察到發電時水從出口急速噴射,如圖甲所示,噴射的水流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呢?小科進行了以下模擬探究。
(1)小科在礦泉水a、b、c處各鉆一個等大的小孔,在瓶中裝入水,實驗現象如圖乙所示。該實驗中小科想研究的是_________會影響噴水的速度。
(2)圖乙實驗中,小科認為上方孔中噴水速度大于下方孔中噴水速度。對此,小江同學提出了質疑:距離越大不一定就代表速度大,因為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_________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小科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裝置,確保每個孔中水流下落的高度相同,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受此啟發,小江認為對圖乙的實驗結果進行適當的處理,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請寫出一種處理實驗結果的方法:_________(用圖或文字的形式表達)。
(4)根據圖丙實驗的結果,請解釋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深度(或壓強) (2)時間
(3)
(4)水的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噴射的水流速度越大,水輪機獲得的動能越多,能夠轉化出更多的電能
【詳解】(1)圖乙中、6、c處深度不同,則液體壓強不同,所以小科想研究的是深度(或壓強)會影響噴水的速度;
(2)水從孔中噴出到落入盤中,下落的高度不同,導致下落的時間不同,因此不能根據噴水距離來比較速度;
(3)可以比較水下降相同高度時,水噴出的距離來比較速度,如圖所示:
(4)水的深度越深(壓強越大)噴射的水流速度越大,水輪機獲得的動能越多,能夠轉化出更多的電能,所以水電站的水輪機和出水口要,建造在靠近大壩底部。
例6-1.如圖所示,物理小組利用體積為的潛水艇模型(忽略進氣、排氣管的體積),探究潛水艇在水中如何實現上浮或下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模型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1.7N
B.模型浸沒后繼續下沉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變
C.若要讓懸浮的模型上浮應使模型中進水
D.潛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過改變自重實現的
【答案】C
【詳解】A.模型浸沒在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體積為
故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為
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模型浸沒后繼續下沉的過程中不變,g不變,不變,由排可知,浮力不變,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模型懸浮,說明此時浮力與重力相等,要讓模型上浮,模型浸沒,浮力不變,要使重力減少,故應使模型中排水,故C錯誤,符合題意;D.當浮力大于重力,潛水艇上浮,當重力大于浮力,潛水艇下沉,潛水艇能上浮或下沉,是通過改變自重實現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
例6-2.物理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掛著一實心圓柱體,以圖a、b、c、d、e分別為實驗情景。(g取10N/kg)
(1)通過a、c兩次實驗,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   N;
(2)通過   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浸沒深度的關系;
(3)通過c、e兩次實驗,可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   的關系;
(4)在某種液體中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記錄實驗數據,得到如圖f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深度的關系圖象,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kg/m3。
【解答】(1)由a、c兩次實驗中測力計示數可知,物體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F浮水=G﹣Fc=2N﹣1.5N=0.5N;(2)研究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浸沒的深度的關系時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需要控制排開液體的密度和體積相同,所以應該對比cd;(3)由圖c、e所示實驗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液體密度不同,該實驗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4)實驗步驟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c=G﹣Fc=2N﹣1.5N=0.5N;
實驗步驟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e=G﹣Fe=2N﹣1.6N=0.4N;
因物體均浸沒,所以V排水=V排液;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所以該液體的密度為:
ρ液=×ρ水=×1×103kg/m3=0.8×103kg/m3。
故答案為:(1)0.5;(2)c、d;(3)液體密度;(4)0.8×103。
例6-3.某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兩個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移動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器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1)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__________,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其浮力變化情況是_________ ;
(3)已知某小組同學采用的材料總質量0.5kg,體積650cm3,現有100mL和200mL兩種規格的注射器,請通過計算說明應該選擇哪種規格的注射器能實現在水中懸浮________ 。
【答案】(1)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 (2)先不變后變小 (3)200mL
【詳解】(1)潛水艇在水下時受到的浮力是一定的,是通過改變自身重力實現上浮或下沉的,故為實現潛水艇的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推動活塞給潛水器打氣,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減小自身的重力,實現上浮。
(2)潛水器完成從B到A上浮的過程,露出水面之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受到的浮力不變;露出水面后,排開水的體積減小,則浮力變小;所以整個過程中其浮力變化情況是先不變后變小。
(3)在水中懸浮時潛水艇受到的浮力和總重力相等,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材料的總質量為0.5kg,則材料的總重力為G=mg=0.5kgx10N/kg=5N
因該潛水器材料的總重力小于懸浮時的浮力,所以需在水艙內注水,則需注入水的重力為ΔG=F浮-G=6.5N-5N=1.5N
需注入水的體積為
假設注射器抽出多少氣體就有多少體積的水進入水艙,則注射器的體積應大于等于150ml,因此應選200ml的注射器.
1.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解答】考察船和鐵錨為一個整體,考察船和鐵錨的總重力為G,
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甲、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1,
由于考察船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物體受力平衡可知:F甲+F浮1=G;所以,F甲=G﹣F浮1;
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由于考察船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物體受力平衡可知:F乙+F浮2=G;所以,F乙=G﹣F浮2;
圖丙中由于鐵錨沉底,則鐵錨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考察船和鐵錨受力情況是:重力G、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支持力F支持,根據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
所以,F丙=G﹣F浮2﹣F支持;
由于圖甲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和圖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則:鐵錨排開水的體積V排1<V排2=V排3=V鐵錨,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F浮3,所以,F甲>F乙>F丙。故選:C。
2.(6分)把質地均勻的正方體物塊豎直放在容器底部,如圖甲所示,然后向容器內緩慢注入水,物塊始終直立,物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與注入水質量的關系如圖乙所示.
(1)物塊完全浸沒時的浮沉情況是 (選填“漂浮”、“懸浮”或“豎立在容器底上”),判斷的理由是: .
(2)物塊的密度.
例7-1.如圖所示,一個很輕的圓柱形盒蓋,內側粘上一個較重的鐵球,放置在不太陡的斜面上,松手發現盒蓋向上滾動,關于滾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整體上移,滾動過程中整體的重力勢能增加
B.雖然整體上移,但滾動過程中整體的重力勢能不增加
C.向上滾動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D.向上滾動過程可以滾過完整的一圈
【答案】B
【詳解】盒蓋很輕,整體質量集中在鐵球上,整體上升時,整體質量不變,但是鐵球的重心降低,重力勢能減小。整體向上滾動時,鐵球的重力勢能轉化為整體的動能。整體可以看成支點在盒蓋和斜面接觸點的杠桿,盒蓋在鐵球重力作用下向斜面上滾動,整體向上只能滾過半圈,因為慣性會繼續滾動,但是很快又會滾回到鐵球的重力方向和支點在同一條直線的位置,最終靜止,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例7-2.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如圖8甲所示,從高處O點下落,A點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運動員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C點是第一次下落到達的最低點。運動員所受彈性繩彈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試回答下列問題:
(1)A→C過程,運動員的動能變化情況為 先增大后減小 。
(2)運動員的動能最大時是 B 點,繩的彈性勢能最大時 C 點。(填字母)
(3)B→C過程,運動員、繩的能量轉化為人的動能、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
(4)結合乙圖分析得,運動員所受重力大小 < F0(填“=”、“<”或“>”)。
(5)A→C過程,機械能守恒的是 ③ 。
①運動員 ②彈性繩 ③運動員和彈性繩
1.如圖裝置可用來演示滾擺實驗,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滾擺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滾擺下降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滾擺實驗可以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D.若沒有摩擦和空氣阻力,滾擺將一直上下運動
【答案】B
【詳解】A.滾擺上升過程中,速度逐漸減小,動能減小,高度增大,重力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8.滾擺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則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則速度越來越快,由于需要克服摩擦,重力勢能不能全部轉化為動能,故B錯誤,符合題意;C.由于滾擺上升過程中,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滾擺下降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所以滾擺實驗演示了動能和重力勢能的互相轉化,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由于阻力的作用,損失掉一部分機械能,最終滾擺將停下,若沒有摩擦和空氣阻力,滾擺將一直上下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
2.擺鐘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比較精確的計時器,它利用的是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發現的單擺周期原理。用手將單擺拉到某一點由靜止釋放,當單擺再次擺回到這一點并且速度方向相同時叫一次全振動。一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叫單擺的周期,用T表示,單位是秒(s)。惠更斯發現在擺動角度小于5度時,單擺的周期只與單擺的長度l(懸點到球心的距離)和當地的g值有關,歸納成公式就是,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此公式測量當地的g值,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挑選合適的器材制成單擺后他們開始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將單擺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
②如圖3,測得單擺的擺長為 m。
③在偏角較小的位置將小球由靜止釋放。
④測定了40次全振動的時間為75.2s,計算可得單擺擺動周期為 s。用惠更斯公式可計算出g= N/kg(保留2位小數)。
(2)小組同學發現在擺動過程中小球擺動幅度會慢慢變小,經過足夠長時間小球會停止運動,這是因為 ,擺球的機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答案】(1) 0.8750(0.8748-0.8752之間均可) 1.88 9.75(9.72-9.78之間均可)
(2) 受到空氣阻力作用 不守恒
【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轉化與守恒
【詳解】(1)[1]單擺的長度l表示懸點到球心的距離,根據圖3可知,懸點到球心的距離約為87.50cm=0.875m;
[2]測定了40次全振動的時間為75.2s,計算可得單擺擺動周期為
[3]將單擺擺動周期T和擺長l代入公式,可以得出g=9.75N/kg
(2)[1][2]小組同學發現在擺動過程中小球擺動幅度會慢慢變小,經過足夠長時間小球會停止運動,這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作用,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導致機械能減小,所以機械能不守恒。
例8-1.如圖是課桌調節器,學生通過手搖方式調節課桌的高度以適應不同身高的需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課桌調節器屬于費力杠桿
B.它與羊角錘屬于同一種杠桿
C.使用課桌調節器可以省功
D.該杠桿的支點是C點
【答案】B
【詳解】AD,手搖把手的支點位于B點,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AD錯誤;8.羊角錘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所以圖中的手搖把手和羊角錘屬于同一種杠桿,故B正確:C.根據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簡單機械都不能省功,故C錯誤。故選B。
例8-2.已知一根質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木料質量為60kg,體積為0.1m3。問:
(1)此木料的密度為多少
(2)如圖所示,甲、乙兩人分別在A點和B點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BC,O為木料的中點。求此時乙對木料的作用力大小。
(3)若在(2)中當乙的作用點從B點向O點靠近時,請列式分析此過程中甲對木料作用力大小變化情況。
答案. (1)解:ρ= =600 Kg/m3
(2)解:G=mg=60kg×10N/kg=600N
以A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得F乙×AB=G
即F乙= =0.5G=300N
(3)解:當乙的作用點向O點靠近時,此時作用點記為B’
以A為支點,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
得:F×AB’= G×AO
即F乙=G×AO /AB’
因為AB’減小,而G×AO不變,所以F乙變大
而F乙+F甲=G,所以F甲變小
解析:(1)已知質量和體積,根據公式 計算木料的密度;
(2)首先根據G=mg計算出木料的重力,然后將A看做杠桿的支點,木料的重力看做阻力,阻力臂為AO,B點的支持力為動力,動力臂為AB,然后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計算乙對木料的作用力。
(3)當乙的作用點向O點靠近時,乙的動力臂逐漸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
1.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訓練拉力部分的機械結構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滑輪組。若不計摩擦和繩重,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兩個滑輪在裝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拉力F的大小是配重G大小的二分之一
C.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動滑輪增加的重力勢能
D.將配重提升相同的高度,用該裝置與直接提升配重所做的功相等
【答案】C
【詳解】A,由題圖可知,該裝置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動滑輪能夠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定滑輪不能省力,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故A錯誤;B.該滑輪組中繩子承重股數為n=2,不計摩擦和繩重,拉力的大小為F=1/n(G+G動)是配重G和動滑輪總重的二分之一,故B錯誤;CD、直接提升配重做的功是有用功,用該裝置將配重提升相同高度還要對動滑輪做功,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動滑輪增加的重力勢能,即用該裝置所做的功(總功)大于有用功,故C正確,D錯誤。故選C。
2.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2牛,測得的數據如表:
次數 鉤碼總重/牛 鉤上升的高度/米 測力計示數/牛 測力計移動距離/米 機械效率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若不計繩重與摩擦,動滑輪重為 牛。
(3)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
(6)若小明在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動方向偏離了整直方向,則測出的機械效率將 (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 勻速 74 1.4 b 鉤碼越重 越低 無關 變小
【知識點】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機械效率的計算、滑輪組及其工作特點
【詳解】(1)[1] 測繩端拉力F 時,應盡量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
(2)[2]由圖a知,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
s=3h=3×0.1m=0.3m
則η=×100%=×100%=×100%≈74%。
[3]由圖a知,物體有3段繩承擔,所以拉力F為:
F=(G物+G動)
所以:
1.8N=(4N+G動)
得G動=1.4N
(3)[4]第2次實驗中h=0.1m,s=0.3m,繩端移動距離與物體升高的高度的關系為s=nh,則可知第2次實驗中n=3,考慮到鉤碼總重為6N,故是用b圖做的;
(4)[5]第1、2次實驗數據,使用同一滑輪組,物體被提升高度相同,被提升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6] 由1、3次實驗數據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5)[7]分析3、4次實驗的數據可知,兩次實驗提起鉤碼重相同,鉤碼和彈簧測力計上升高度不同,但機械效率相同,所以可得結論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6)[8] 若小明在實驗時彈簧測力計拉動方向偏離了整直方向,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大,則總功變大,因有用功不變,由=100可知測出的機械效率將變小。
4.如圖甲為塔式起重機吊裝路燈燈柱簡易示意圖,若燈柱總重力為,總長,重心在點,長度為路燈燈柱總長的。
(1)使用時,滑輪A的作用是 。
(2)若圖甲中動滑輪裝置B和繩子的質量、摩擦均不計,則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求拉力的大小。
(3)如圖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該塔式起重機吊升重為的窗玻璃,在勻速吊升過程中拉力的大小保持,窗玻璃被吊升了。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答案】(1)改變拉力的方向
(2)見解析
(3)見解析
【知識點】機械效率的計算、杠桿的平衡條件、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詳解】(1)圖中A滑輪為定滑輪,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
(2)當燈柱左端從水平地面剛被吊起時,根據
可得
拉力的大小為
(3)有用功為
總功為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龙陵县| 东丰县| 阳山县| 阳山县| 志丹县| 二连浩特市| 长治市| 怀柔区| 财经| 金沙县| 九寨沟县| 武宣县| 绩溪县| 秀山| 鹤山市| 永丰县| 冕宁县| 井陉县| 安仁县| 祁连县| 保定市| 曲阜市| 和田市| 阳原县| 仪征市| 瑞安市| 松阳县| 巴彦县| 太谷县| 阿克陶县| 仲巴县| 会同县| 普兰店市| 晋江市| 手机| 怀来县| 饶河县| 仙桃市| 封开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