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測試卷(一)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計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1.(2024云南德宏州期末,2,★☆☆)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有時讓我們煩惱。積極面對和正確處理這些心理矛盾,我們才能健康成長。下列排解心理矛盾的做法可取的是 ( )A.學會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B.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什么事情都自己解決C.在網絡上和陌生人袒露心扉D.寫日記,盡量封閉自己,以免暴露自己的弱點2.(2024湖北荊州期中改編,8,★☆☆)有位名人曾對早戀的中學生說:“每個人,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齡,都是要談戀愛的。但是,戀愛如樹上的果子,只有熟了才好吃。人也像果子,有了學問,會做工作,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時才有能力得到真正的幸福。”這告訴我們 ( )①愛情意味著欣賞和尊重、責任和能力②面對青春期的朦朧情感,要不顧一切地抓住③相互欣賞和仰慕就一定是真正的愛情④青春期萌發對異性的朦朧情感是正常的,但要理智處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性騷擾、性侵害行為會嚴重侵害他人的權益,性質惡劣。為防范此類行為的發生,我們 ( )①對于不相識的異性,不應隨便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②應拒絕參加任何社交活動③在外出時,要注意尾隨者,及時求助或避開④對于那些失去理智、糾纏不清的無賴或違法犯罪分子,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4山東濟南槐蔭區期中,1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寫這首詩之前,錦官城已經久未下雨,且杜甫心情煩躁。在下雨時,他詩興大發,一首《春夜喜雨》抒發了愉悅之情。杜甫“喜雨”的心情表明 ( )①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情緒也會發生變化②情緒不受個人的控制,我們只能被動接受③情緒是復雜多樣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④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A.①③ B.②③C.②④ D. ③④5.(2024河北張家口宣化區期中改編,19,★☆☆)在有聲電影發明之前,電影一直處于默片時代。默片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但在觀看默片時,觀眾們卻依然能從演員的動作、表情中感受到歡樂或悲傷。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情緒可以通過表演來表達②演員的情緒可以感染觀眾③我們要學會激發積極的情緒感受④個人的情緒不受外部環境干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2024廣東肇慶期末改編,8,★★☆)有人在印有列車花紋的清潔袋上寫滿了自己的心聲:“我要我自信陽光,我要我有所成就”“年輕就要有理想、有激情,要奮斗,才不負轉瞬即逝的青春”……這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共鳴。這說明 ( )A.情感總是短暫且不穩定的B.只有積極情感才能引發共鳴C.積極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D.情緒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7.(2024河北張家口宣化區期中改編,17,★★☆)盧梭在其自傳體作品《懺悔錄》中,以誠實、坦率的態度和深刻的內省,講述了出生以來五十多年間的往事,把自己生活中違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無遺。以下行為體現出的品格與盧梭身上彰顯的品格相契合的是 ( )A.小盒把義賣活動中的一些物品占為己有B.小強作為值日生忘記整理講臺桌導致教室衛生被扣分,第二天他主動留下來參與值日C.小谷經常與老師抬杠,并認為這無可厚非D.小瑾計劃周末去鄰居的花園里悄悄摘幾朵花8.(2024江蘇泰州姜堰區期末改編,18,★★☆)2024年4月12 日,警方通報:“秦朗寒假作業本丟巴黎”事件系策劃編造。為了騙取流量,涉案兩人自編視頻腳本,網購寒假作業,用手機自拍、制作相關視頻,并散播至多個網絡平臺,造成惡劣影響。公安機關已對相關人員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此事件警示我們( )①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②要學會依法辦事,表達自己的一切訴求③法不可違,違法要承擔法律責任④要正確認識網絡,遠離網絡以防受侵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新熱點《2024中國詩詞大會》(2024江蘇泰州姜堰區期末,6,★☆☆)在《2024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中,喊著“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清華工科博士申昊最終奪得總冠軍。這啟示我們,飛揚青春需要 ( )A.自尊 B.自信 C.自立 D.自負10.(2024河南駐馬店期中,14,★★☆)別回頭,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間煙火,有國泰民安。別忘記來時路,有民族苦難,有國仇家恨……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出口處,講解員的叮囑警示我們要 ( )①遵守參觀規則,自覺維護公共秩序②牢記被侵略凌辱的歷史,延續民族仇恨③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④勿忘國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A. 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1.(2024山東棗莊薛城區期中改編,8,★☆☆)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需要自強。以下對自強理解正確的是 ( )①自強使人奮發向上,關系個人成長②自強的人可以戰勝一切困難③自強會導致盲目自信,驕傲自大④自強關系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未來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12.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始終奔流不息。育才中學要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學路線,下面符合題意的路線是 ( )A.故宮————長城——頤和園B.天安門———故宮——北京樂高探索中心C.頤和園———圓明園———北京歡樂谷D.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北京環球影城————十三陵13.中華民族主張“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下面黨和政府的措施中體現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的有 ( )①發展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解決“看病難”問題②全面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人民群眾的安全感③持續推進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加強與世界各國野生動物保護交流合作④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C. 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4江蘇淮安期末改編,7,★☆☆)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也是代代相傳的中華傳統美德。踐行這一美德,需要我們 ( )①真誠待人,信守承諾②堅持坦誠待人,永不說謊③樹立誠信意識,運用誠信智慧④真實無欺、言行一致A. 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5.某班開展“弘揚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主題活動,在設立的名言板塊中,同學們提交的名言能入選的有( )①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②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③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下面理解正確的是( )①孝指對父母長輩的順從,一切聽父母的安排②悌指對同輩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③信指講誠信,在任何時候都不說謊話④恥指自尊自愛,有羞恥之心,能做到行己有恥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我們就要 D7203005( ( )①做自強不息的人 ②做敬業樂群的人③做扶危濟困的人 ④做見義勇為的人A.①② B.①②④C.③④ D.①②③④18.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下面體現法律與人民生活的關系的是 ( )①法律調整社會關系,促進國家和社會發展②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③法律為我們的成長營造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環境④法律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9.(2024云南文山州月考,23,★☆☆)觀察漫畫可知,買賣個人信息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 ( )A.名譽權 B.姓名權 C.隱私權 D.肖像權20.(2024江西都昌期中,15,★★☆)漫畫中“變臉”詐騙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 ( )(一)①財產權 ②政治權利③肖像權 ④文化權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據報道,劉某為搶劫他人財物,使用網絡聊天工具以見面為由將被害人約到指定地點后,伙同周某等人對被害人進行毆打,并搶走其隨身財物。劉某等人被抓獲后,人民法院一審分別判處劉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據此回答21—22題。21.(★☆☆)劉某等人的行為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一般違法行為22.(★★☆)下列同學對這個案例的分析正確的有 ( 、①小強:法律只對違法犯罪的人具有約束力②小剛:法不可違,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③小敏:違法必究,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④小明:自覺守法的人就不需要受到法律的約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3.(2024江蘇鹽城毓龍路實驗學校月考改編,6,★☆☆)2024年2月2日,貴州省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原黨委委員、局長高某東受賄一案,對被告人高某東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高某東受賄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下面是一些同學對此案的點評,其中正確的是( )A.法律通過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B.法不可違,違法行為必將受刑罰處罰C.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D.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是主刑24.16歲中學生楊某的成長變化告訴我們 ( )A.觸犯法律必須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B.遇到問題,要善于運用法律維護權利C.杜絕不良行為,預防走向犯罪的深淵D.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克服青春期煩惱25.自我約束即自律,就是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下列屬于自律行為的是 ( )A.小陳放學回家后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B.小劉在上數學課時偷偷看課外書C.小張看見別人闖紅燈,自己也跟著闖D.小明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排隊乘坐公交車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計50分)26.七年級的幾位同學心里有一些無法解開的“小疙瘩”,于是他們來到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心理驛站”尋求幫助。假如你是心理咨詢老師,請你幫同學們答疑解惑,進行心理疏導。“小疙瘩”一 小汪最近發現自己身上的汗毛變多了,這讓他有些自卑,天氣熱也不敢穿短袖短褲了,擔心被同學們嘲笑。(1)請你對小汪作出合理引導。(4分)“小疙瘩”二 小樂和幾個好朋友一起去郊游踏青時拍了很多照片。和媽媽分享這些照片時,小樂沒想到媽媽指著她和一位男性朋友的合照說:“以后不要和異性朋友交往,對你沒啥好處。”此后,媽媽總會干涉小樂和異性朋友的交往。請你對小樂媽媽的言行進行點評。(4分)“小疙瘩”三 周末,小豫想和同學出去看電影,媽媽說會耽誤學習時間,不讓去;小豫想用新買的電腦玩游戲,爸爸說網絡游戲危害大,不讓玩。小豫非常郁悶,和父母大吵一架。(3)請你幫助小豫調節消極情緒。(4分)27.(2024河北石家莊三十八中月考改編,26,★★☆)分析說明題某校七年級(1)班準備以“煥發青春活力”為主題出一期黑板報,以下是同學們提供的部分稿件。佳佳同學在《青春的自尊》一文中寫道:小龍平時非常尊重他人。和同學交往時,他能夠欣賞和包容別人,遇到問題會虛心向他人請教,與同學的關系很融洽。(1)結合小龍的事跡,談談我們應如何尊重他人。(4分)霏霏同學在《青春的自信》一文中寫道:自信使我主動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并使我能夠從容地享受生活的樂趣。我堅信,有自信才能有成績,有成績就會更自信。如果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自信就像一束永恒的燦爛的光輝,永遠照耀著我的前進目標,使我不再迷茫。(2)霏霏寫的這些話能讓我們想到教材中的哪些知識 (4分)強強同學在《青春的自強》一文中寫道:韋艷麗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殘缺的家庭中。父母離異后,母親改嫁,父親外出務工常年不歸。作為單親留守兒童,韋艷麗同學不僅沒有依賴長輩的照料,反而毅然承擔起照顧弟弟和奶奶的重擔。她在校學習刻苦、認真,放學后還要做家務,洗衣做飯,護理生病的奶奶。一家人吃完飯后,韋艷麗先輔導弟弟做作業,等弟弟休息了再做自己的作業。十二歲的苗族女孩,撐起了一個家。(3)向韋艷麗學習,我們應如何做一個自強不息的少年 (4分)28.主題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新獨家原創,★★☆)材料分析題材料一 一曲《鳳鳴凌霄》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藝術體操隊。賽場上,姑娘們以帶為弦、以球為琵琶,極具國風古韻的表演驚艷巴黎,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傳統美,拿下中國藝術體操隊史上首枚奧運金牌,也跳出了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材料二 北宋曾經有兩個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一個叫王安石。他們一個是保守派,主張遵循祖制;一個是改革派,主張通過改革來提高國家的實力和地位。兩人在政治主張上存在分歧,但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都保持了君子風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沒有因為觀點不同而互相攻擊或詆毀。兩人在政治上的分歧都是為了改變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現狀,實現富國強軍、百姓安居樂業的治國理想和宏偉抱負,而非為了一己之私。他們的爭斗是君子之爭。(1)上述材料分別體現了怎樣的中華人文精神 (4分)材料三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俞鴻儒院士風洞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而俞鴻儒院士,就是我國高超聲速風洞奠基人,研究風洞技術已有幾十余年。在國家資金緊張之際,俞鴻儒選擇了省錢的研究路徑,成功完成試驗!在報國家獎項時,作為主要設計者的他卻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最后。(2)俞鴻儒院士的事跡體現了怎樣的傳統美德 寫出兩點即可。(4分)(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今天,我們應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分)29.含評分說明 核心素養法治觀念(★★☆)七年級(2)班第三小組圍繞“生活在法治社會”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加。【項目一 認識法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法律本質和作用的認識。(4分)【項目二 學習法律】小組學習中,同學們整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條規定:“遺棄、逃逸的動物在遺棄、逃逸期間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動物原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2)結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對民法典的認識。(4分)【項目三 助寫提案】在學習之余,同學們積極關注自己身邊的社會熱點問題。小羅同學發現在上學、放學路上,不少同學到路邊的小賣部、流動攤販購買一些垃圾食品食用。作為學校“模擬政協”社團的成員,他準備撰寫一份提案(如下)。關于守護青少年舌尖上的安全的“提案”提案者 中學生羅××案據 上學、放學路上,不少同學到路邊的小賣部、流動攤販購買一些垃圾食品食用。案由(提出提案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決方案(從不同角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運用所學知識,請你幫助小羅把這份提案補充完整。(6分)答案 速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A B C A A C B B B D A A 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C D C D B C C C C A C A1. A本題考查排解青春期心理矛盾的做法,A符合題意。B觀點明顯錯誤,排除。C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表現,錯誤。封閉自己不利于排解心理矛盾,D錯誤。2. B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異性情感的認識。①④認識正確。面對青春期的朦朧情感,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②錯誤。青春期對異性的欣賞和仰慕不是真正的愛情,③錯誤。3. C本題考查防范性騷擾、性侵害的方法。①③④符合題意。②中“拒絕參加任何社交活動”的觀點絕對,排除。4. A錦官城已經久未下雨,且杜甫心情煩躁。在下雨時,他詩興大發,一首詩抒發了愉悅之情。“喜雨”的心情體現了①③觀點。情緒是可以管理的,②錯誤。④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5. A“觀眾們卻依然能從演員的動作、表情中感受到歡樂或悲傷”體現了①②觀點。③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個人的情緒受外部環境的影響,④錯誤。6. C清潔袋上的心聲體現了積極情感,“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和共鳴”體現了積極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C符合題意。情感是比較穩定的,A錯誤。B觀點太絕對,排除。D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7. B 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盧梭的懺悔是自尊的表現。把義賣活動的物品占為己有、經常與老師抬杠并認為這無可厚非、偷偷摘鄰居花園里的花都是不知廉恥、不明是非的表現,也是不自尊的表現,A、C、D不符合題意。B是自尊的表現。故選B。8. B為了騙取流量而散布虛假消息是不道德、不知恥的表現,①正確。該行為受到行政處罰體現了③觀點。②中“表達自己的一切訴求”說法錯誤。④中“遠離網絡”的說法不妥。故選B。9. B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意思是任憑敵軍團團圍困,我軍依然毫不畏懼,巋然不可撼動。這體現了對自身能力的肯定和彰顯,是自信的表現。故選B。10. D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出口處,講解員的叮囑警示我們要勿忘國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③④說法符合題意。①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②中“延續民族仇恨”的說法不妥,排除。11. A ①是自強對個人的作用,④是自強對民族和國家的作用,①④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②③是對自強的錯誤認識。12. A 故宮、長城、頤和園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靚麗名片,A符合題意。北京樂高探索中心、北京歡樂谷、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北京環球影城都不符合題意,B、C、D不選。13. B 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認為社會發展必須惠及人民,滿足人民實際的利益需求,讓人民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①②④符合題意。③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與題意不符。14. C 本題考查守誠信的要求。分析本題可知,①③④符合題意。②中“永不說謊”的觀點絕對,排除。15. D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意思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是一體的。①不符合題意。“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的意思是用政令來管理人民,用刑法來整頓人民,人民就只求避免觸犯刑法而不會真正地有羞恥心。②不符合題意。“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意思是每天都反省自己,有缺點就改正,沒有就用以自勉。該句體現了向上向善,③符合題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人在贍養孝敬自己長輩的同時,不應忘記尊敬其他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小孩的時候,不應忘記呵護他人的孩子。該句體現了向上向善,④符合題意。16. C 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和愛戴,“順從”“一切聽父母的安排”的說法錯誤,①排除。信指講誠信,但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說謊話,有時我們需要誠信的智慧,③錯誤。②④正確。17. D 本題考查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要求。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在生活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故選D。18. B 本題考查法律與人民生活的關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法律為我們的成長營造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環境。②③符合題意。①④是法律對國家和社會治理的作用。19. C 個人信息屬于個人隱私,買賣個人信息屬于侵犯他人的隱私權,C符合題意。20. C “變臉”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權,詐騙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①③符合題意。本題與政治權利、文化權利無關,②④排除。故選C。21. C 有期徒刑屬于刑罰,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故選C。22. C 劉某等人因搶劫被判刑啟示我們,法不可違,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違法必究,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②③正確。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①④錯誤。23. A 題中材料體現了A 觀點。只有犯罪才會受到刑罰處罰,B錯誤。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C錯誤。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是附加刑,D錯誤。24. C 中學生楊某從不良行為到一般違法行為、再到犯罪深淵啟示我們杜絕不良行為,預防走向犯罪的深淵,C觀點正確。只有犯罪才會承擔刑事責任,A錯誤。B、D觀點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25. A 自律即自我約束,“放學回家后自覺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屬于自律行為,A符合題意。“在上數學課時偷偷看課外書”“看見別人闖紅燈,自己也跟著闖”均是錯誤的做法,B、C不符合題意。“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排隊乘坐公交車”未體現自律,D不符合題意。26.答案:(1)①在青春期,我們身體發育的節奏各有不同,我們要正確對待生理變化,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焦慮或自卑。②在塑造身體、儀表等外在美的同時,我們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養,提升內在美。③自尊的人不愛慕虛榮,不過分追求表面上的榮耀。(4分)(2)小樂媽媽的言行是錯誤的。與異性交往對我們的成長有積極作用。①與異性交往,可以增進對異性的了解,消除神秘感;②與異性交往,可以擴大交往范圍,提高交往能力;③與異性友好坦然地合作,有助于完善自身,讓我們在團結和睦的集體中共同成長。(4分)(3)①采用注意轉移法來調節消極情緒。小豫可以通過做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轉移注意,如外出散步等。②采用合理宣泄法來調節消極情緒。小豫可以運動、唱歌或繪畫、向信任的人傾訴等。③采用認知調節法來調節消極情緒。小豫可以運用自我安慰、積極的自我暗示、心理換位、情感升華等方法來調節情緒。④采用放松訓練法來調節消極情緒。小豫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調整呼吸頻率,讓自己放松下來。(4分)解析:第(1)問,小汪因自己身上的汗毛變多而自卑,這是不能正確看待青春期生理變化、過度關注外在美的表現。學生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出正確對待青春期生理變化、青春之美的內容等即可。第(2)問,小樂媽媽的言行是錯誤的,她沒有認識到與異性交往的積極作用。學生依據教材知識,從不同角度回答出與異性交往的積極作用即可。第(3)問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學生結合材料,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27.答案:(1)①尊重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隱私和人格,不取笑、歧視他人,更不能侮辱他人;②接納他人不同的個性和處世風格,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習慣,珍視他人的勞動和付出。(4分)(2)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②自信的青春有力量。③自信讓人樂觀堅定。④自信讓人遠離自負與自卑。(4分)(3)①樹立遠大理想;②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③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4分)解析:本題考查如何尊重他人、自信的作用和重要性、如何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這些都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再現和再認,學生熟練記憶即可回答。28.答案:(1)材料一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材料二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4分)(2)①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4分)(3)今天,我們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傳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用它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4分)解析:第(1)問,①《鳳鳴凌霄》的音樂,以帶為弦、以球為琵琶,極具國風古韻的表演,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②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均為國為民,他們在政治主張上雖存在分歧,卻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學生據此作答即可。第(2)問要求回答俞鴻儒院士的事跡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學生依據教材知識分析材料,答出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第(3)問考查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屬于教材基礎知識的再現,學生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29.答案:(1)本質: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作用:①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②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③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④法律促進社會發展。評分說明答出法律的本質得1分;答出法律的作用中任意1點得1分,共3分。(2)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民法典規定了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等。評分說明只要答出對民法典的正確認識即可,一點2分,最高4分。(3)①案由:一些路邊零食衛生不達標;過多食用垃圾食品,有損青少年身體健康。②解決方案: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相關部門嚴格執法。商家:加強自律,誠信經營,拒絕出售不合格的食品。青少年自身: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食品;檢查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避免購買“三無”產品;盡量到大型的商場、超市和信譽好的商店購買食品。評分說明①從路邊零食衛生不達標、食用垃圾食品的危害兩個角度中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即可得2分。其他角度符合題意亦可酌情給分。②從國家、商家、青少年自身任意兩個角度回答,且措施與所選角度相符即可得4分。其他角度符合題意亦可酌情給分。解析:第(1)問考查法律的本質和作用。學生結合教材知識作答即可。第(2)問考查對民法典的認識。這是教材知識的再現,學生熟練記憶即可回答。第(3)問,說明案由時,結合案據中的信息、從路邊食品的衛生不達標、食用垃圾食品的危害等角度說明即可;說明解決方案時,可以從國家、商家、青少年自身等不同角度分別提出具體的措施和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