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6 崇尚法治精神考點1 尊重自由平等1.(2024·廣東·中考真題)近年來,我國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禁地。但仍有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擅自闖入,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險造成傷亡。這告訴我們( )①行使自由不得損害公共利益②熱愛自然也應懷有敬畏之心③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④錘煉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張女士抱著熟睡的孩子在候車室候車,鄰座的一位男士旁若無人不停地大聲打手機,張女士幾次提醒,但該男子卻置之不理,聲稱打手機是自己的自由,別人管不著……這位男士的言行( )①是正確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②是正確的,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③是錯誤的,他在行使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其它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④是錯誤的,他有打手機的自由,但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考點2 維護公平正義3.(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近年來,司法機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強化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2023年,檢察機關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這有利于( )①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②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④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溫度和司法擔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對涉罪人員近親屬多項權利進行限制,違背罪責自負原則,不符合憲法第二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亮出的這一鮮明態度表明(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②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③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④憲法是其他法律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熱映,這是國內首部“正當防衛”題材的影片。電影講述基層青年檢察官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深刻地記得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條款。法律鼓勵你制止正在進行的違法犯罪,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也記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更記得它的邏輯,它具有道德正當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應對不正。電影《第二十條》傳遞出( )①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②維護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③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④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鐵路巡防員郭字宏巡檢途中勇救落水者,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舉;七旬老人姚西田舉8全家之力替去世兒子還清90萬元的債務……上述“中國好人”展現出的優秀品質分別是( )A.平等待人;勤勞節儉 B.律已寬人;揚善抑惡C.見義勇為;誠實守信 D.愛崗敬業;扶危濟困7.(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組織同學們圍繞“中學生如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達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麗麗: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B.萍萍:守護正義只需要有勇氣斗爭即可C.巍巍: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始終站在弱者一方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為時,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爭8.(2024·青海·中考真題)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充滿司法溫度的話語處處彰顯著為民情懷和法治精神,努力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維護公平正義( )①體現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盼 ②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③要求不顧一切面對不法行為 ④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公正司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4)的通知,長春市政府嚴格落實通知要求,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鉤、關聯的收費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上述舉措( )①旨在保障學生的文化權利 ②體現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③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④通過立法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廣東·中考真題)對下列事件解讀正確的是( )序號 事件 解讀① 周某為孤寡老人林某養老送終,法院判定周某因扶養事實有權分得林某相應遺產。 法律維護社會公正。② 某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穿校服。 公民享有受教育權。③ 王某高鐵“霸座”經警告無效后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道德對法治有支撐作用。④ 張某遛狗不牽繩導致吳某被狗咬傷,張某被判賠償吳某醫藥費。 違法行為須擔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廣西·中考真題)H縣人民法院積極探索解決涉老糾紛的新方式,為行動不便、居住偏遠的老年人提供上門立案、現場調解、巡回審判、當場送達等“家門口”訴訟服務。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 ②是對不同情況的差別對待③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④落實弱勢群體享有的特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崇法向善】材料一 國務院頒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未成年人更需要在網絡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扣好“觸網”的“第一粒扣子”。(1)面對下列現象,未成年人如何做到健康上網,保護自己?現象 做法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致使信息被泄露 ①偷偷使用父母手機打賞主播,花費了大量錢財 ②將隨手拍來的路人照片發到網上,被多次轉載 ③材料二:一名外地商戶到浙江寧波賣榴蓮,因醉駕發生單向交通事故,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該商戶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見商戶被處罰后一車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為減少他的經濟損失,負責這起案件的林警官向上級匯報后當起了“交警榴蓮哥”,開展了一場“愛心助銷”,事后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別對商戶和交警的行為進行分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16 崇尚法治精神考點1 尊重自由平等1.(2024·廣東·中考真題)近年來,我國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禁地。但仍有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擅自闖入,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險造成傷亡。這告訴我們( )①行使自由不得損害公共利益②熱愛自然也應懷有敬畏之心③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④錘煉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自由與法治的關系。①②③:分析題文,不少戶外活動愛好者擅自闖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種行為破壞了生態環境,損害了公共利益,自由是有限制的,不能以損害公共利益為代價來追求個人的自由;盡管這些戶外活動愛好者可能是出于對自然的熱愛而前往,但擅自闖入禁地的行為表明他們缺乏對自然的敬畏;禁止非法穿越國家自然保護禁地的規定,看似是對人們行動的限制,但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生命安全,從而保障更長遠、更廣泛的自由,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錘煉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與題目所表達的主旨不符;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2.(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張女士抱著熟睡的孩子在候車室候車,鄰座的一位男士旁若無人不停地大聲打手機,張女士幾次提醒,但該男子卻置之不理,聲稱打手機是自己的自由,別人管不著……這位男士的言行( )①是正確的,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②是正確的,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③是錯誤的,他在行使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其它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④是錯誤的,他有打手機的自由,但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對自由的認識。①②③④:打手機是男子的自由,但是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要受到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能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男子大聲不停打電話,侵犯到了張女士孩子休息的權利,是錯誤的;故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考點2 維護公平正義3.(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法不能向不法讓步”。近年來,司法機關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強化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2023年,檢察機關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對77名被告人以正當防衛宣告無罪。這有利于( )①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有機統一②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司法機關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④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溫度和司法擔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司法維護正義。②④:分析題文,司法機關強化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對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以及宣告無罪,有利于懲惡揚善、弘揚正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同時,這種做法能夠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律溫度和司法擔當。故②④正確;①: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對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護,沒有涉及義務方面,與材料主旨不符;故①不符合題意;③:司法機關的職責是司法,立法工作主要由立法機關負責,司法機關沒有立法權,故③錯誤;故本題選D。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對涉罪人員近親屬多項權利進行限制,違背罪責自負原則,不符合憲法第二章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亮出的這一鮮明態度表明( )①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②公平正義是法治的價值追求③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④憲法是其他法律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憲法的地位、公平正義的價值。①②:分析題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態度表明了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重要性,體現了憲法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保障,這說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同時,限制涉罪人員近親屬的權利違背了公平正義的法治價值追求;故①②符合題意;③:全國人大擁有最高決定權;故③錯誤;④:其他法律是憲法的具體落實;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5.(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熱映,這是國內首部“正當防衛”題材的影片。電影講述基層青年檢察官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深刻地記得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條款。法律鼓勵你制止正在進行的違法犯罪,不用承擔刑事責任;也記得它的精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更記得它的邏輯,它具有道德正當性,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正應對不正。電影《第二十條》傳遞出( )①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審判權懲辦犯罪分子②維護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③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④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③④:分析題文,題干中提到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是國內首部“正當防衛”題材的影片,講述基層青年檢察官守護公平正義底線的故事,并強調了正當防衛條款的相關內容;這體現了維護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故②③④符合題意;①:人民檢察院行使的是檢察權,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故①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6.(2024·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鐵路巡防員郭字宏巡檢途中勇救落水者,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舉;七旬老人姚西田舉8全家之力替去世兒子還清90萬元的債務……上述“中國好人”展現出的優秀品質分別是( )A.平等待人;勤勞節儉 B.律已寬人;揚善抑惡C.見義勇為;誠實守信 D.愛崗敬業;扶危濟困【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個人守護正義、誠信。C:分析題文,鐵路巡防員郭宇宏在巡檢途中勇救落水者,用生命完成最后的托舉,展現出了見義勇為的優秀品質;七旬老人姚西田舉全家之力替去世兒子還清90萬元的債務,體現了誠實守信的品質;故C符合題意;ABD:平等待人;勤勞節儉;律已寬人;揚善抑惡;愛崗敬業;扶危濟困都不能在題干中體現;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組織同學們圍繞“中學生如何維護公平正義”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達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是( )A.麗麗: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B.萍萍:守護正義只需要有勇氣斗爭即可C.巍巍: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始終站在弱者一方D.丹丹:遇到不公平行為時,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抗爭【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個人維護公平、個人守護正義。A:依據教材知識,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故A符合題意;B: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故B說法錯誤;C: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故C說法錯誤;D:遇到不公平行為時,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8.(2024·青海·中考真題)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充滿司法溫度的話語處處彰顯著為民情懷和法治精神,努力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公平正義是一個美好社會應有的價值,維護公平正義( )①體現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盼 ②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③要求不顧一切面對不法行為 ④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公正司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司法維護正義。①②④:依據教材知識,維護公平正義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盼,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司法是捍衛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維護公平正義,就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公正司法。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另一方面也要講究策略,做到見義“智”為,“不顧一切面對不法行為”的做法不可取,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9.(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4)的通知,長春市政府嚴格落實通知要求,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鉤、關聯的收費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上述舉措( )①旨在保障學生的文化權利 ②體現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③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④通過立法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民主集中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③:分析題文,長春市政府嚴格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通知要求,這體現了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地方政府服從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安排;堅決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現象,嚴肅查處各類跟招生入學掛鉤、關聯的收費行為,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這些舉措旨在營造公平公正的教育招生環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故②③符合題意;①:題干的這些舉措的目的主要是規范招生秩序,保障教育公平,而非旨在保障學生的文化權利;故①錯誤;④:這并非是通過立法來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政府沒有立法權,而是通過行政手段來落實和推動教育公平;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10.(2024·廣東·中考真題)對下列事件解讀正確的是( )序號 事件 解讀① 周某為孤寡老人林某養老送終,法院判定周某因扶養事實有權分得林某相應遺產。 法律維護社會公正。② 某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穿校服。 公民享有受教育權。③ 王某高鐵“霸座”經警告無效后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 道德對法治有支撐作用。④ 張某遛狗不牽繩導致吳某被狗咬傷,張某被判賠償吳某醫藥費。 違法行為須擔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維護公平、法不可違。①:周某為孤寡老人林某養老送終,法院判定周某因扶養事實有權分得林某相應遺產。這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在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故①正確;②:某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統一穿校服,主要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著裝,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體現學校的管理秩序,而不是直接體現公民享有受教育權;故②錯誤;③:王某高鐵“霸座”經警告無效后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這體現的是法律對違法行為的制裁,而不是道德對法治有支撐作用;故③錯誤;④:張某遛狗不牽繩導致吳某被狗咬傷,張某被判賠償吳某醫藥費。這表明張某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違法行為須擔責;故④正確;故本題選B。11.(2024·廣西·中考真題)H縣人民法院積極探索解決涉老糾紛的新方式,為行動不便、居住偏遠的老年人提供上門立案、現場調解、巡回審判、當場送達等“家門口”訴訟服務。這些措施( )①保障了公民的政治自由 ②是對不同情況的差別對待③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④落實弱勢群體享有的特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公平正義的認識和理解。②③:分析題文,H縣人民法院為行動不便、居住偏遠的老年人提供“家門口”訴訟服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是對不同情況的差別對待,考慮到了老年人行動不便等特殊情況;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老年人能夠更便捷地享受司法服務;故②③符合題意;①:此舉并非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主要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故①不符合題意;④:在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弱勢群體也不享有特權,故④錯誤;故本題選C。12.(2024·山東濟寧·中考真題)【崇法向善】材料一 國務院頒布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關切。未成年人更需要在網絡生活中加強自我保護,扣好“觸網”的“第一粒扣子”。(1)面對下列現象,未成年人如何做到健康上網,保護自己?現象 做法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致使信息被泄露 ①偷偷使用父母手機打賞主播,花費了大量錢財 ②將隨手拍來的路人照片發到網上,被多次轉載 ③材料二:一名外地商戶到浙江寧波賣榴蓮,因醉駕發生單向交通事故,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該商戶被公安機關依法拘留。見商戶被處罰后一車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為減少他的經濟損失,負責這起案件的林警官向上級匯報后當起了“交警榴蓮哥”,開展了一場“愛心助銷”,事后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分別對商戶和交警的行為進行分析。【答案】(1)①不隨意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保護個人隱私。②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避免偷偷使用父母手機進行不當消費。③未經他人同意,不隨意將他人照片發到網上,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2)對商戶行為的分析: 商戶醉駕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且不負責任的。醉駕不僅違反了交通法規,還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這種行為是對法律的漠視和對公共安全的忽視,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交警行為的分析: ①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商戶的醉駕行為,體現了交警執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違法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交警的做法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②交警在商戶被處罰后面臨榴蓮無法及時銷售的困境時,主動開展“愛心助銷”,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這一行為展現了交警的人文關懷和善良品質。交警在依法執法的同時,也關注到了違法者面臨的實際困難,并以積極的方式幫助解決,體現了執法的溫度,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傳遞社會正能量。【分析】考點考查:合理使用網絡、法不可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解答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合理使用網絡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致使信息被泄露→可鏈接不隨意在社交群里發送個人真實信息,保護個人隱私。關鍵詞②:偷偷使用父母手機打賞主播,花費了大量錢財→可鏈接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別能力,避免偷偷使用父母手機進行不當消費。關鍵詞③:將隨手拍來的路人照片發到網上,被多次轉載→可鏈接未經他人同意,不隨意將他人照片發到網上,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和隱私權。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法不可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商戶因醉駕發生單向交通事故→可鏈接是嚴重違法行為、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關鍵詞②:交警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處理→可鏈接執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維護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關鍵詞③:交警當起了“交警榴蓮哥”,事后將錢款交到商戶手中→可鏈接展現了交警的人文關懷和善良品質,體現了執法的溫度,有助于構建和諧的警民關系,傳遞社會正能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戰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6崇尚法治精神(第02期)(學生版).docx 備戰2025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16崇尚法治精神(第02期)(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