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能力提優測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6分)1.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并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對這句話解讀正確的是 ( )A.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B.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C.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無止境D.我國積極推進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2.“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僵死的教條,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形同虛設。”樹立法律信仰,我們青少年應自覺 ( )①崇尚法律 ②完善法律 ③遵守法律 ④捍衛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某科技網絡公司為牟取利益,使用人工智能軟件自動生成虛假視頻,在網絡平臺編造、發布謠言21條,造成不良影響,公安機關依法對該公司的負責人進行處罰。這說明 ( )①法律保障我們的生活,懲惡揚善 ②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 ③法律為我們創造安全、健康的社會環境 ④法律只保障救危扶弱者的合法權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張某購買王某的房子,雙方簽訂買賣合同后,當地房價上漲,王某提出漲價要求,張某不答應,王某單方面解除合同,張某將王某告上法庭。解決該合同糾紛需要依靠的法律是 ( )A.刑法 B.行政法 C.民法典 D.勞動法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其中關于生命無價、性別平等、人格尊嚴等內容,有力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這體現的治國理念是 ( )A.堅持人民主體地位B.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D.法治和德治6.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下對違反民法典基本原則的行為判斷,正確的有 ( )①張某用仿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價格賣給李某——誠信原則 ②李某在某金店試戴一款首飾后,商家強行要求其購買——自愿原則 ③某快遞公司以“女性”為由拒絕了小美參與求職應聘——公平原則 ④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標投標中,規定本市企業有優先權——綠色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假如有人出賣生命水,要別人以人格做代價,聰明人絕不肯買,因為恥辱地活著不如光榮地死去。”這表明( )A.人身自由不可限 B.生命沒有尊嚴重要C.人格尊嚴不可辱 D.交易便利要保護8.充電寶是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將植入木馬程序的充電寶免費給路人掃碼使用,以盜取個人信息。面對免費充電寶,我們應該 ( )A.不問來歷,直接掃碼使用B.立即報警,向公安機關提起訴訟C.不假思索,跟隨他人選擇D.保持警惕,謹防個人隱私被侵犯9.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了一起商標侵權案件——某啤酒企業使用與知名品牌啤酒近似的名稱和包裝,被人民法院判決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被責令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208萬元、消除影響。該案件告訴我們 ( )①要用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 ②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③知識產權受到國家法律保護 ④法律保護公民財產的所有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寡居的李奶奶有一對成年兒女,平時生活全由女兒照料,兒子從未履行贍養義務。為此,李奶奶立下有效遺囑,去世后將遺產全部留給女兒。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女兒不是法定繼承人,無權繼承母親遺產B.女兒獲得遺產的方式屬于法定繼承C.兒子未履行贍養義務,無權繼承母親遺產D.兒子的繼承權受到侵害,應依法繼承11.李某在體育館觀賽時,擾亂比賽秩序,經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被民警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警告處罰。李某的行為屬于 (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12.“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法治社會,無法外之地,無法外之人,無法外之權,任何人都不能為所欲為。這說明 ( )①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②無論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受到刑罰處罰 ③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④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在議學活動中,課代表以“遠離違法犯罪”為議題與同學們分享了如下素材: 最高人民法院強調:審判既要成為對失足未成年人懲戒處罰的公堂,又應成為挽救教育的課堂。對此,以下解讀正確的有 ( )①年齡不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 ②增強法治觀念,遠離犯罪“雷區” ③預防違法犯罪,人民法院是關鍵 ④未成年人已不再受法律的約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共24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5月28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四周年紀念日。看點一 這部厚實的民法典保障人民權利,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與此同時,它也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1)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本質是什么 (4分) 看點二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所享有的重要權利。民法典為人格權單獨設立了一編,共6章51條。這是我國民法典的一個重大創新和最大亮點,體現了我國法律對人身權的高度重視。人格權編通過規范人格權的確認、保護等而形成的人格權關系,構建人格權的完整規則體系。同時,突出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優先保護,兼顧人格權的消極防御與積極利用功能,有效平衡人格權保護與其他價值的關系,強化保護隱私和個人信息。(2)請你結合所學保護人身權的相關知識說說我國法律對人身權高度重視的原因。(6分)15.近年來,公安機關辦理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不乏中學生的身影,他們大多為年僅十四五歲的初中生。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了解犯罪的危害,引導同學們遠離犯罪,班級準備開展一次以“遠離犯罪,健康成長”為主題項目式學習,請你參與其中。 項目一 第一小組分享了一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初中生小明的自述: 我今年十五歲,平時不愛學習,喜歡和“朋友”到營業性歌舞廳玩耍、賭博。最近我缺錢,什么也做不了,“朋友”阿亮說他發現了一小時就能輕輕松松賺幾十塊錢的方法,我便心動了。我找到阿亮問他賺錢的方法,在他的指引下進行操作。直到警察叔叔到學校找到我和阿亮,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參與了電信網絡詐騙,更是觸犯了刑法。(1)材料中小明的哪些行為是不良行為 哪些行為是犯罪 (2分)(2)請你結合小明的案例,從不同角度談談青少年沾染不良行為的危害。(4分) 項目二 第二小組對小明的案例展開了以下討論:(3)你贊同哪名同學的觀點 請說明理由。(5分) 項目三 第三小組的同學們決定向全校學生發出“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的倡議:倡議書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作為未成年人的我們,更應該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在此,我們倡議: ① 。 ② 。 ③ 。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遵守法律規定,積極預防違法犯罪。七年級(1)班全體學生2024年×月×日(4)請你幫助同學們將倡議書補充完整。(3分)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C C A C D A C8 9 10 11 12 13D A C B D A1.C 解析: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并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說明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無止境,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2.C 解析:樹立法律信仰,我們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①③④正確;②不是青少年角度的內容,排除。故選C。3.A 解析:題干材料說明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制裁違法犯罪行為,懲惡揚善,保護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創造安全、健康的社會環境,①②③說法正確;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僅僅有救危扶弱者,④說法錯誤。故選A。4.C 解析:依據教材知識,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權、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題干中張某和王某之間的糾紛屬于民事糾紛,可以依據民法典解決,C說法正確,符合題意;A、B、D的說法不符合題意,均可排除。故選C。5.D 解析:A、B、C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從中國實際出發;D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這體現了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故選D。6.A 解析:①正確,張某用仿品瓷器冒充真品,并以真品的價格賣給李某,以假充真,違反了誠信原則;②正確,李某在某金店試戴一款首飾后,商家強行要求其購買,違反了自愿原則;③錯誤,某快遞公司招聘以“女性”為由拒絕了小美參與求職應聘,存在就業性別歧視,違反的是平等原則;④錯誤,某市建筑工程的招標投標中,規定本市企業有優先權,違反的也是平等原則。故選A。7.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這句名言說明人格尊嚴不可辱,C符合題意;A、D不符合題意,排除;B是對題干材料的錯誤理解,排除。故選C。8.D 解析:我們要樹立隱私保護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所以面對免費充電寶,我們應該保持警惕,謹防個人隱私被侵犯,D是正確的;A、C錯誤,是自我保護意識差的表現;B錯誤,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故選D。9.A 解析:該案件中,某啤酒企業因侵犯知名品牌啤酒的商標權被法院判決承擔相應責任,這體現了法律在維護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即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①說法正確;該案件中,法院對商標侵權行為的判決體現了國家對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說明知識產權是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③正確;②④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A。10.C 解析:依據教材知識,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題文中,李奶奶的兒子對李奶奶不聞不問,沒有盡到贍養義務,李奶奶立下遺囑,將遺產留給女兒,兒子無權繼承母親遺產,C正確;女兒是法定繼承人,有權繼承母親遺產,A錯誤;女兒獲得遺產的方式屬于遺囑繼承,B錯誤;兒子的繼承權沒有受到侵害,無權繼承,D錯誤。故選C。11.B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李某被給予警告處罰,承擔了行政責任,屬于行政違法行為,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2.D 解析:題干材料表明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③④正確;①②的說法均錯誤,“都是”“都要”的觀點太絕對。故選D。13.A 解析:材料說明年齡不是違法犯罪的擋箭牌,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遠離犯罪“雷區”,①②正確;③錯誤,預防違法犯罪,未成年人杜絕不良行為是關鍵;④錯誤,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的保護。故選A。14.(1)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分)(2)①我們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樂觀的精神狀態,能夠有尊嚴地生活。②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③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6分)教你解題 (1)本題考查我國法律的本質。解答時,從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角度作答。(2)本題考查我國法律對人身權高度重視的原因。解答時,從我們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等角度作答。15.(1)不良行為:進入營業性歌舞廳、參與賭博。犯罪:參與電信網絡詐騙。(2分)(2)①對個人: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荒廢學業,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②對社會:敗壞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治安,誘發違法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等。(4分)(3)我贊同小剛的觀點。理由:①盡管法律規定公民到了一定年齡實施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②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5分)(4)①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3分)教你解題 (1)本題考查不良行為和犯罪。聯系教材知識分析,進入營業性歌舞廳、參與賭博屬于不良行為,參與電信網絡詐騙屬于犯罪。(2)本題考查青少年沾染不良行為的不良影響。從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敗壞社會風氣的角度分析作答。(3)本題考查學生的評判和獨立分析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可知,小剛的觀點正確,理由從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以及違法犯罪的危害性角度分析即可。(4)本題考查嚴于律己的相關知識,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