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米東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圳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質量監測試卷(問卷)①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試卷分值:100分答卷時長:100分鐘)②憲法是國家的根木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③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的所有權利,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考生須始:④憲法規定了我們生活中的全部問題1本卷由問售和答卷兩都分組成,其中問卷共4頁,答卷共2頁,要求在答題卷上答題,在問卷上答題無效。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答愿前、清先在蒼題卷上認真填寫學校、姓名和準考證號,3蓄哪時、選掛熏答案心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要求字體工就,筆跡清地7憲法宜傳周期間,某市各地精彩是“憲”。從街頭巷尾的法律咨詢攤位,到校園里的憲法知識學校4請按麻意號順摩在各愿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書寫答案無效;在城稿紙、問卷上答題無效。誹業:從社區禮常的專題講座,到線上平臺的趣味憲法問答,普法熱潮席卷了城市的每一處角落。此舉有利于()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思3分,共54分)①維護憲法權威②政府依憲執政1.我國憲法第一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閑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③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④增強公民的憲法意識主專政的杜會主義國家。”此條文規定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班級A.國家機關B.國家性質C.經濟制度D.武裝力趾8.在我國,憲法制定遵循特定程序。修改時,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五分之一以上2.下列關于“憲法規定因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大以全體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數通過。其他法律制定、修改①憲法確認我國的國家性質,明確公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一般程序,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過半數,或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這②廣大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考號③憲法賦予公民廣泛的基本權利并規定國家武裝力量屬于人民①有利于保障憲法的長期穩定性,使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④憲法規定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②有利于滿足公民的任何訴求L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③能使憲法的內容更具廣泛的民意基礎3.“人民的利益是人權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加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人權的④有利于保障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姓名根本追求和國家治理的終極目標。”下列有利于實現這一目標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國家加強法治宣傳,確保全民參與執法9.學習完“保障憲法實施”的內容之后,八年級的小蘭同學認為: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應該②審判機關公正審判,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自覺踐行憲法精神,為此她與同學一起在周末做了幾件“有意義”的事情,其中符合踐行憲③為保障經濟的發展,堅持先污染后治理法精神的是(④行政機關簡政放權,努力讓群眾少跑路考品①過馬路時,為節省時間闖紅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②在購買物品時與商家約定好要贈品不要發票4.我國憲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從國家機構與③去文化館參加政府組織的憲法宣傳主題講座人民的關系來看,主要體現為()④把《關于解決社區垃圾分類管理的建議》發到政府官方信箱里①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座位號②國家權力來自人民,由人民選舉產生國家權力機關10.為了保證國家機關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備的監督公權力行使的制③國家機構依據憲法行使權力,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度體系。在監督公權力行使的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意義的是()④國家權力機關在國家機構中居于主導地位A.人大監督制度B.司法監督制度C.輿論監督制度D.憲法監督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下列圖示中,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5.某校八年級學生小江學習了“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中“設置國家機構”的相關內容,對于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的關系進行了梳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人格薄①相互監督的關系②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A.文化權利B③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政府產生④人民政府對人民代表大會負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政治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和自由的統稱。依照憲法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廣泛6.在很多人眼里,憲法很“高冷”,其實不然。“她”每時每刻都在你我身邊默默守護,指引我的政治權利,公民基本的政治權利是()們一生的航向。某班召開以“‘憲’給你一生的守護”為主題的班會,下列可以作為發言稿要A.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的自由B.物質幫助權點的是()C.監督權D.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米東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質量監測試卷(問卷)第1頁共4頁米東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質量監測試卷(問卷)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