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在你的左臂外側,你很可能會發現一個微小的疤痕,這是接種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所留下的印記,稱為卡疤。我國規定,新生兒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需在出生24小時后盡快注射卡介苗。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建議,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新生兒或兒童需盡快接種卡介苗。第三章 人的免疫調節與穩態第一節 人體的免疫應答一、人體的免疫系統免疫: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1、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組織構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相互聯系,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主要是指機體對抗病原體的能力;判斷: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脾臟、扁桃體等( )×1、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1)扁桃體①形態:②分布:③功能:正常不正常扁桃體發炎:內部有很多免疫細胞,具有防御功能;形狀像扁桃;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體,左右各一個;1、免疫器官:(2)淋巴結②分布:③功能:①形態:呈圓形或豆狀,是淋巴細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頸部、腋窩部和腹股溝部等處;能阻止和消滅侵入體內的微生物;1、免疫器官:①形態:(3)胸腺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內分泌腺,可分泌胸腺激素,以促進T細胞的發育和成熟等呈扁平的橢圓形,分左、右兩葉。胸腺隨年齡而增長,在青春期達到高峰,以后逐漸退化;②分布:是T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位于胸骨的后面;③功能:1、免疫器官:③功能:(4)脾:①形態:呈橢圓形;在胃的左側,內含大量的淋巴細胞;②分布:參與制造新的血細胞,清除衰老的血細胞等;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1、免疫器官:(5)骨髓①分布:位于骨髓腔或骨松質內;②功能:是各種免疫細胞發生的場所;是B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場所;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注: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細胞產生并發育成熟的地方,就像部隊的大本營和訓練基地 ;脾、淋巴結、扁桃體是免疫細胞集中分布的場所,也是他們“作戰” 的戰場 ;2、免疫細胞:執行免疫功能的細胞,它們來自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包括各種類型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等;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在機體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T細胞又可以分為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等。樹突狀細胞:樹突狀細胞分布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組織及淋巴器官內,成熟時具有分支;具有強大的吞噬、呈遞抗原功能。巨噬細胞:巨噬細胞幾乎分布于機體的各種組織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處理和呈遞功能。注:①B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T細胞又可以分為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②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統稱吞噬細胞,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俗稱白細胞;免疫細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③抗原可以是進入人體的外來物質,自身的一些細胞也可能成為抗原,如癌細胞;判斷:淋巴細胞包括B細胞、T細胞和吞噬細胞( )抗原呈遞(提呈)細胞:指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且將抗原信息暴露在細胞表面,以便呈遞給其他免疫細胞,如:B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抗原:能引起免疫反應的物質;×補充知識:抗原決定簇抗原具有特異性,即一種抗原通常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細胞毒性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抗原的特異性取決于抗原表面具有的特定的化學基團,這些化學基團叫作抗原決定簇,它是免疫細胞識別抗原的重要依據;抗原決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的表面,但也有的隱藏在抗原內部,隱藏在抗原分子內部的抗原決定簇暴露出來以后,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1)抗體:③特點:②分布:由機體漿細胞產生的專門應對抗原的蛋白質;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達到身體的各個部位;特異性(一種抗體只能與一種抗原結合);①化學本質:蛋白質;④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和抗原特異性結合,抑制病原體增殖或對人體細胞的黏附,多數情況下抗體和抗原特異性結合后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并發揮出免疫作用的物質。(2)細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細胞經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類具有調節免疫過程的小分子蛋白質,如白細胞介素、干擾素(抗病毒,抑制細菌細胞分裂)、腫瘤壞死因子等,屬于信息分子,作用后被滅活;由免疫細胞、唾液腺細胞、淚腺細胞等分泌的蛋白質,溶菌酶是一種能溶解細菌細胞壁(肽聚糖)的酶;(3)溶菌酶:判斷:免疫活性物質都由免疫細胞產生( )×思考:生活中很多動物都有舔舐傷口的習慣,可加速傷口愈合,結合所學知識,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析:動物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解酶能殺死細菌,促進傷口愈合;(4)補體:補體是存在于血清中的一些不耐熱、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具有溶解細胞、滅活病毒、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等功能。注:溶酶體≠溶菌酶溶酶體是一種動物細胞器,含多種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細菌;溶菌酶是一種免疫活性物質,能溶解細菌的細胞壁,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發揮免疫作用的細胞;骨髓、胸腺、脾、淋巴結、扁桃體等;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組成:功能:組成功能:樹狀突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分布:分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結中;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遷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免疫系統抗體、細胞因子(白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溶菌酶、補體等;組成:功能:總結:二、免疫系統的功能1、人體的三道防線(1)第一道防線:皮膚的表面有一層死細胞(角質細胞),病原體不易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皮膚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細菌。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皮膚、黏膜,阻擋或殺死病原體,不讓病原體侵入;(2)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溶菌酶的殺菌作用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注:淚液、唾液中的溶菌酶殺菌屬于 道防線,體液中的溶菌酶殺菌屬于 道防線;第一第二注: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是人人生來就有,是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遺傳下來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異性免疫;非特異性免疫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屏障結構(皮膚、黏膜及其附屬腺體)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細胞成分:(皮膚、黏膜等的上皮細胞,吞噬細胞)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體液成分:(溶菌酶、補體和干擾素等)(皮膚、黏膜)(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人教版蘇教版(3)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在個體發育過程中與病原體接觸后獲得的,主要針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異性,叫作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當病原體突破人體非特異性免疫防線后,人體就會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特異性免疫應答就是機體的第三道防線;①鼻腔黏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的繁殖_ _____②體液中的溶菌酶消滅白喉桿菌______________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滅白喉桿菌______________④體液中的抗體與白喉桿菌反應______________⑤吞噬細胞將白喉桿菌吞噬消化______________⑥胃液中的鹽酸可以破壞細菌的結構__________⑦被白喉桿菌入侵的細胞被清除______________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第二道防線第一道防線第三道防線習題鞏固:人體感染白喉桿菌(白喉桿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過常在咽部黏膜生長繁殖)后,將啟動一系列的免疫反應,說出下列情況屬于哪道防線?比較項目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范圍 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 對某種特定抗原起作用特性 非特異性 特異性形成 生來就有,每個人都相同 后天逐漸形成,每個人不同組成 第一、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作用 作用弱、范圍廣、時間短 作用強、范圍小、時間長聯系 特異性免疫是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兩者共同擔負機體的免疫功能附: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比較:特異性免疫在非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特異性免疫的形成會促進非特異性免疫的功能,兩者共同擔負機體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是統一的整體,它們共同實現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三大基本功能。2、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機體排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免疫防護作用,是免疫系統的最基本功能;(2)免疫自穩機體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進行自身調節,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功能;注:免疫防御功能過強,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免疫自穩功能過強,可能出現自身免疫病;免疫監視功能低下機體會有腫瘤發生或持續的病毒感染;機體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的可能;(3)免疫監視1.下列有關免疫系統組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B.免疫器官是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C.免疫細胞包括T細胞和B細胞,分別在胸腺和骨髓中形成并發育成熟D.免疫活性物質是由免疫細胞或其他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習題鞏固:2.下列有關免疫系統和免疫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A.脊髓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B.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有防御功能、自穩功能和監視功能C.B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都屬于抗原呈遞細胞D.抗體可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3.下列關于淋巴細胞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B.B細胞和T細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發育而來的C.B細胞和T細胞的成熟場所相同D.細胞因子是由淋巴細胞分泌的4.下列關于人體免疫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A.免疫系統只具有防御功能B.皮膚、黏膜屬于人體的第二道防線C.淚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細菌的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反應D.免疫系統的第三道防線具有特異性5.下列關于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淋巴細胞發揮特異性免疫功能,需要抗原提呈細胞提呈抗原B.非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廣、無特異性;特異性免疫作用范圍小、針對性強C.免疫活性物質主要包括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補體等D.非特異性免疫是在特異性免疫的基礎上形成的1、 概念:2、作用對象:B細胞激活后可以產生抗體,由于抗體存在于體液中,所以這種主要靠抗體“作戰”的方式稱為體液免疫。細胞外液中的抗原;三、特異性免疫(一)體液免疫小知識:通常情況下,一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特異的病原體,活化、增殖后只產生一種特異性的抗體。人體內B細胞的種數在109以上,至少可以產生109種獨特的抗體,可以識別自然界存在的種類繁多的病原體。①一些病原體可以和B細胞接觸,這為激活B細胞提供了第一個信號。3、體液免疫過程病原體1B細胞病原體1B細胞②一些病原體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抗原呈遞細胞攝取。2抗原呈遞細胞3、體液免疫過程病原體1B細胞2抗原呈遞細胞3③抗原呈遞細胞將抗原處理后呈遞在細胞表面,然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3、體液免疫過程病原體1B細胞2抗原呈遞細胞3輔助性T細胞4④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這是激活B細胞的第二信號;輔助性T細胞開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細胞因子。細胞因子3、體液免疫過程病原體1B細胞2抗原呈遞細胞3輔助性T細胞4細胞因子記憶B細胞漿細胞5⑤B細胞受到兩個信號的刺激后開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分化為記憶B細胞。細胞因子能促進B細胞的分裂、分化過程。3、體液免疫過程病原體1B細胞2抗原呈遞細胞3輔助性T細胞4細胞因子記憶B細胞漿細胞5⑥漿細胞產生和分泌大量抗體,抗體可以隨體液在全身循環并與這種病原體結合。多數情況下,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形成沉淀等,進而被其他免疫細胞吞噬消化。6抗體3、體液免疫過程攝取處理呈遞分裂分化并分泌直接接觸(第一信號)促進特定分子發生變化、結合(第二信號)增殖分化分泌4、體液免疫的基本過程圖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5、二次免疫及其特點(1)記憶細胞特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幾年甚至幾十年,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2)二次免疫反應: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快速產生大量抗體。二次免疫特點:反應更快、更強烈、產生的抗體數量更多;判斷: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機體時,記憶B細胞迅速產生大量抗體發揮免疫效應( )×注:①參與體液免疫的細胞有B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漿細胞、記憶B細胞。②B細胞活化的條件:需要兩個信號刺激,還需要細胞因子的作用:a.第一信號:一些病原體和B細胞接觸;b.第二信號:輔助性T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發生變化并與B細胞結合;c.細胞因子:促進B細胞的增殖、分化;③初次免疫漿細胞來源于 ;二次免疫漿細胞來源于 ;④抗體不能直接殺死病原體;⑤唯一能合成和分泌抗體的是 ,與抗體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結構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質膜和線粒體;⑥吞噬細胞既參與特異性免疫也參與非特異性免疫;B細胞B細胞和記憶B細胞漿細胞病毒只有侵入細胞才能夠增殖,而有一些致病細菌如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也是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的。抗體只存在于體液中,不能進入宿主細胞內。一旦病原體進入細胞,抗體對它們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免疫系統是如何對付它們的呢?(二)細胞免疫1、概念:2、作用對象:①靶細胞(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②衰老、受損的細胞、癌細胞;③異體器官移植的細胞;當病原體進入細胞內部,就要靠T細胞直接接觸靶細胞來“作戰”,這種免疫方式稱為細胞免疫。3、細胞免疫基本過程細胞毒性T細胞靶細胞1①被病原體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發生變化,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變化的信號。3、細胞免疫基本過程細胞毒性T細胞靶細胞1記憶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2②細胞毒性T細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細胞因子能加速這一過程。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毒性T細胞靶細胞1記憶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2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靶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③新形成的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液中循環,它們可以識別并接觸、裂解被同樣病原體感染的靶細胞。33、細胞免疫基本過程3、細胞免疫基本過程細胞毒性T細胞靶細胞1記憶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2細胞因子主要由輔助性T細胞分泌靶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3巨噬細胞4④靶細胞裂解、死亡后,病原體暴露出來,抗體可以與之結合;或被其他細胞吞噬掉。效應T細胞(左)與腫瘤細胞(右)密切接觸效應T細胞(左)攻擊靶細胞入侵攝取處理呈遞分裂分化并分泌識別增殖分化促進識別并接觸裂解裂解 死亡結合直接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4、體液免疫的基本過程圖③靶細胞裂解死亡屬于細胞凋亡;注:①參與細胞免疫的細胞有: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T細胞;②細胞毒性T細胞活化條件:a、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靶細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變化;b、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增殖和分化;④細胞免疫不能徹底清除胞內寄生抗原,靶細胞裂解后,病原體的去向是可被抗體結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吞噬、消滅;⑤初次免疫中激活的細胞毒性T細胞來源是細胞毒性T細胞;二次免疫中激活的細胞毒性T細胞來源為細胞毒性T細胞和記憶T細胞。⑤在特異性免疫中:a、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B細胞、記憶B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T細胞;b、能識別抗原但不具有特異性的細胞:吞噬細胞(如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c、不能識別抗原的細胞:漿細胞;病原體B細胞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記憶B細胞漿細胞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病原體靶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靶細胞裂解暴露抗原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T細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協調配合:在特異性免疫中,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是互相配合的。 例如,輔助性T細胞不僅參與體液免疫過程,而且也參與細胞免疫過程;在細胞免疫中,細胞毒性T細胞作用于被病毒、寄生蟲等感染的細胞,被感染細胞裂解后,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就會和暴露出來的抗原發生作用,進一步參與消滅抗原的過程。項 目 體液免疫 細胞免疫參與細胞 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B細胞、記憶B細胞、漿細胞 抗原呈遞細胞、輔助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記憶T細胞作用對象 侵入內環境的抗原 抗原侵入的靶細胞、自身突變的細胞和來自異體的移植器官等作用方式 漿細胞產生的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 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結合舉 例 外毒素 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聯 系 ①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消滅細胞外液中的病原體及其釋放的毒素;②侵入細胞的病原體,需要細胞免疫使靶細胞裂解,將病原體從靶細胞釋放出來;③病原體從靶細胞釋放出來后由體液免疫將其徹底消滅;四、免疫制劑(一)概念免疫制劑是指依據免疫學原理,人工生產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制品,接種后可使機體獲得相應的免疫力。不同的免疫制劑可有針對性地用于防治不同的疾病。(二)免疫制劑主要用于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1、人工主動免疫是通過人工接種的方法向機體輸人抗原性物質(如疫苗),刺激機體主動產生特異性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異性預防。疫苗是一種常用的人工主動免疫制劑。通常通過將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或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疫苗,一般可分為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等。(1)減毒活疫苗是通過減毒“改變”病原體,使它們在人體內的生長和引起疾病的能力減弱。例如,用于防治脊髓灰質炎、 麻疹、腮腺炎、風疹、甲型肝炎等疾病的疫苗。(2)滅活疫苗中保存著完整但無生命的病原體。因此,它比減毒活疫苗的安全性更好,但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也變弱,往往需要加強免疫。例如,用于防治狂犬病、傷寒、霍亂 等疾病的疫苗需要接種多次才能發揮作用。用于防治破傷風和白喉等疾病的疫苗也是一種滅活疫 苗,它是通過將細菌分泌的細胞外毒素滅活而制成的。(3)此外,還有一類新型疫苗。它們是一類去除病原體中與激發保護性免疫無關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成分而制作的疫苗。如從乙型肝類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血清中提取表面抗原制成乙型肝炎疫苗。2. 通過給機體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或細胞因子等免疫制劑,使機體及時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稱為人工被動免疫。其特點是產生作用快,但由于該免疫力不是自身免疫系統產生的,故免疫作用維持時間較短。這類疫苗主要用于應急治療,主要有抗毒素和人免疫球蛋白制劑等。(1)抗毒素是用細菌外毒素或類毒素使動物發生免疫應答所制備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2)人免疫球蛋白制劑是含有抗體的免疫制劑。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乙酰膽堿等干擾素等糖皮質激素等TRH等甲狀腺激素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調節,通過信息分子構成一個復雜網絡。這三個系統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內環境穩態的維持中發揮作用。五、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相互關系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的實現都離不開信號分子(如神經調節中的神經遞質、體液調節中的激素和免疫調節中的細胞因子)。信號分子的作用方式共同之處:都是直接與受體接觸。受體一般是蛋白質分子,不同受體的結構各異,因此信號分子與受體的結合具有特異性。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乙酰膽堿等干擾素等糖皮質激素等TRH等甲狀腺激素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三大系統相互協調,借助信號分子的作用,構成了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穩態。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乙酰膽堿等干擾素等糖皮質激素等TRH等甲狀腺激素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通過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1. 在制備抗蛇毒毒素血清時,需將減毒的蛇毒注入家兔體內以引起免疫反應,這一免疫反應和所用的蛇毒分別是A.特異性免疫,抗體B.特異性免疫,抗原C.非特異性免疫,抗體D.非特異性免疫,抗原習題鞏固:2.下圖是免疫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有3種細胞能特異性識別病菌B.物質Ⅰ和物質Ⅱ都屬于免疫活性物質C.若同種病菌再次侵入,則細胞D的周期縮短D.細胞B和C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都發揮作用病菌細胞A細胞B細胞C細胞D物質Ⅰ物質Ⅱ4.關于漿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敘述正確的是A. 前者參與細胞免疫,后者參與體液免疫B.前者直接殺死病原體,后者殺死靶細胞C.前者分泌抗體,后者殺死受病原體感染的細胞D.病原體首次進人機體時,前者發揮作用;再次進人機體時,后者發揮作用E.漿細胞會在抗原的刺激作用下產生抗體5.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巨噬細胞特異性地吞噬抗原B.溶酶體參與抗原的加工處理過程C.加工處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遞給B細胞D.抗原加工處理和呈遞過程只存在于體液免疫中6.如圖為人體體液免疫的部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dA.M細胞被同種抗原再次刺激時分化形成E細胞B.圖中“某物質”最可能是細胞因子C.人乳頭瘤病毒侵入人體后,也需要體液免疫對其發揮作用D.E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7.如圖表示機體特異性免疫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過程Ⅰ屬于體液免疫過程,Ⅱ二屬于細胞免疫B.吞噬細胞也參與圖示免疫過程C.細胞a只能為B淋巴細胞,細胞b只能為細胞毒性T細胞D.細胞c只能為漿細胞細胞,d只能為細胞毒性T細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