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1節 內環境的穩態第二章 人體內環境與穩態實驗:比較清水、緩沖液和體液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1. 實驗目的通過比較清水、緩沖液和生物材料的勻漿(模擬體液)在調節pH變化中的作用,理解體液是如何調節內環境pH變化的。2. 實驗原理(1)將某種酸或堿加入清水中,其pH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將該種酸或堿加入緩沖液中,其pH變化會低于清水中的變化,這是因為清水沒有緩沖液所具備的緩沖功能。(2)用生物材料的勻漿模擬生物體的體液。加入酸或堿后,將生物材料的勻漿pH變化與清水、緩沖液的pH變化進行對比,可以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內環境pH平衡的。3. 實驗器材和試劑生物材料(豬肝勻漿、馬鈴薯勻漿、黃瓜勻漿和用清水稀釋5倍的雞蛋清);50mL的燒杯、50mL的量筒、防護手套、pH計或廣譜pH試紙、彩色鉛筆、鑷子;清水、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1的HCl溶液(盛于滴瓶中)、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的NaOH溶液(盛于滴瓶中)、pH為7的磷酸緩沖液(Na2HPO4/NaH2PO4或K2HPO4/KH2PO4)4. 實驗步驟(1)實驗記錄表材料種類 加入HCl溶液后的pH 加入NaOH溶液后的pH0滴 5滴 10滴 15滴 20滴 25滴 0滴 5滴 10滴 15滴 20滴 25滴清水緩沖液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2生物材料3生物材料4(2)在50mL的燒杯中加入25mL清水,并用pH計或pH試紙測試清水的起始pH,向燒杯中先加一滴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的HCl溶液,并輕輕搖動繼續加入4滴后,再測定溶液的pH。重復這一步驟直到加入25滴為止,將pH的測定結果依次記入表中。(3)充分沖洗燒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清水。重復上述步驟2,逐滴加入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的NaOH溶液,測定并在表中記錄溶液的pH。(4)充分沖洗燒杯,用緩沖液代替清水,分別重復步驟2和步驟3,在表中記錄結果。(5)充分沖洗燒杯,依次選四種生物材料代替清水,分別重復步驟(2)和步驟(3),在表中記錄結果。(6)根據所得數據,以酸或堿加入的滴數為橫軸,以pH為縱軸,畫出清水pH變化的曲線。實驗結果顯示,加入HCl溶液或NaOH溶液后,不同實驗材料的pH變化的大小是不同的;而生物材料勻漿(模擬體液)和緩沖液類似,它們的pH變化都小于清水的pH變化。因為緩沖液和生物材料勻漿具有一定的酸堿調節能力,即緩沖能力。5. 結果與分析滴加液體的量清水清水緩沖液/生物材料內環境pH能維持在一定范圍內,是因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很多緩沖對人體內環境最重要的緩沖對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HCO3-/H2CO3HPO42-/H2PO4-1.酸堿度的動態變化2.體溫的動態變化不同人的體溫,會因年齡、性別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異;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也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1℃;盡管氣溫波動范圍較大,但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1)定義: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3.穩態(2)體現:①穩態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動態變化;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②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處于動態平衡之中。02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環境變化過于劇烈(外因)功能障礙(內因)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細胞代謝紊亂甚至導致疾病發生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機體內各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一致呢?起調節作用的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注意: (1)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代謝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增多時,代謝速率上升,表現出甲亢癥狀。(2)內環境達到穩態時,人不一定不患病,如鐮狀細胞貧血是遺傳物質改變導致紅細胞形態異常造成的。1.圖1和圖2所示的各是什么細胞?它們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草履蟲生活在外界水環境中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2.嘗試說出它們生活環境的異同。相似:都是液體環境;不同: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境中。3.若將血細胞置于外界生活環境中,會發生什么變化?。血細胞直接置于外界環境中,可能會由于溫度、pH、滲透壓等不同而導致死亡。 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境中,從中直接獲取養料和氧,并將代謝廢物直接排入水中。單細胞生物 沒有直接與外界環境接觸,不能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多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的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什么?它們是如何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P49食物、水和無機鹽CO2O2未吸收的物質有機廢物、水和無機鹽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直接相關的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三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1)O2進入細胞內被利用提醒:CO2從線粒體內產生,沿上述反方向送出體外。(2)外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3)細胞代謝產生的尿素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如圖過程和結構示意圖)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練習1】說出各字母或數字表示的物質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細胞內液ab比較ab兩處O2與CO2濃度:動脈端靜脈端O2:a>b CO2:b>a【練習2】O2由外界環境進入人體肌細胞被利用需穿過的生物膜層數:11層【練習3】葡萄糖由外界環境進入人體組織細胞并被利用(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至少需穿過的生物膜層數:7層食物、水和無機鹽CO2O2未吸收的物質有機廢物、水和無機鹽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二尿毒癥: 腎功能_________時,尿素等代謝廢物在體內________導致的。衰竭積累糖尿病:由于胰島素活性不足以及胰升糖素活性過多引起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紊亂。只有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協調合作,內環境才能處于穩態病例1:發燒發高燒時,各種酶的活性發生變化,代謝紊亂,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發熱時的癥狀主要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是一個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病例2 :腹瀉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滲透壓會降低。這樣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嚴重時會出現疲倦、周身不適、表情淡漠、惡心、食欲減退、皮下組織腫脹等癥狀。病例3:高原病這說明外界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內環境的穩態。到高原后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這是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病例4:中暑中暑是指高溫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癥狀,如高熱、皮膚干燥、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心悸、頭痛等。嚴重中暑會使體溫超過40 °C,病死率比較高。病例5:失溫5月22日,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21人死亡多人受傷。一群熱愛運動、熱愛生命的人卻被意外無情地剝奪了生命,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溫。病例5:失溫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一般來說,如果人體的核心溫度低于35度,就是醫學上的失溫,也就是低體溫。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穩態成分穩定理化性質穩定物質和能量細胞代謝條件(酶活性強)溫度適宜適宜pH供應保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