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檢測卷-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一、單選題1.關于非零向量方向上的單位向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無數個 B.與可能反向C. D.2.已知是平面內不共線的四點,則“”是“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3.是平面上一定點,P是中一動點且滿足:,則直線AP一定通過的( )A.外心 B.重心 C.內心 D.垂心4.已知非零向量,若,且,則與的夾角為( )A. B. C. D.5.已知點為的外心,且向量,,若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為,則的值為( )A. B. C. D.6.在△ABC中,邊BC上的中線為AD,點O滿足,則等于( )A. B. C. D.7.四邊形中,,,則下列表示正確的是( )A. B.C. D.8.雷峰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中國九大名塔之一,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某同學為測量雷峰塔的高度AB(塔底視為點B,塔頂視為點A),在山腳下選取了兩點C,D(其中A,B,C,D四點在同一個鉛垂平面內),在點C處測得點A的仰角為,在點D處測得點A,B的仰角分別為,,測得,則按此法測得的雷峰塔塔高為( )(參考數據:)A.68m B.70m C.72m D.74m二、多選題9.設、、是三個非零向量,且相互不共線,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A. B.C.與垂直 D.若,則10.已知向量,,,其中均為正數,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與的夾角為銳角 B.向量在上的投影向量為C. D.的最大值為111.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是且,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若,且有一解,則的取值范圍為C.若,且為銳角三角形,則的取值范圍為D.若,且,為的內心,則三、填空題12.已知是兩個不共線的單位向量,,若與共線,則 .13.已知的內角所對的邊分別是,若,,則角為 .14.一輛汽車從點出發向西行駛了100km到達點,然后又改變方向向西偏北方向行駛了200km到達點,最后又改變方向,向東行駛了100km到達點,則 km, km.四、解答題15.在如圖的方格紙中,畫出下列向量. (1),點在點的正西方向;(2),點在點的北偏西方向;(3)求出的值.16.已知單位向量的夾角為.(1)求;(2)求與的夾角.17.如圖,中,,,D為中點,E為上一點,且,設,.(1)請用,來表示,;(2)若,求的值;(3)當時,求與夾角的余弦值.18.如圖,在中,點,,分別在邊,,上,且,,交于點.(1)已知.(?。┤羰撬谄矫鎯热我庖稽c,證明:;(ⅱ)若,,求的值;(2)若,,,證明:.19.射影幾何學中,中心投影是指光從一點向四周散射而形成的投影,如圖,光從點出發,平面內四個點經過中心投影之后的投影點分別為.對于四個有序點,若,,定義比值叫做這四個有序點的交比,記作.(1)若點分別是線段的中點,求;(2)當時稱為調和點列,若,求值;(3)已知,且,點為線段的中點,,,求,,《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應用檢測卷-2024-2025學年高一數學下學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冊》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D D A B C BC AC題號 11答案 ACD1.D【分析】根據單位向量的定義即可判斷.【詳解】非零向量方向上的單位向量,且,故ABC錯誤,故選:D.2.C【分析】根據充要條件的判斷方法,從兩個方向判斷即得.【詳解】因為是不共線的四點,若,則有,,故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則有.故“”是“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充要條件.故選:C.3.B【分析】根據已知得,結合向量加法的幾何性質即可得.【詳解】若為中點,由題設,如下圖示,易知直線AP是的一條中線,所以直線AP一定通過的重心.故選:B4.D【分析】根據數量積的運算律,結合垂直滿足的關系即可求解.【詳解】由可得,故,由于所以,故選:D5.D【分析】根據判斷出,,三點共線,再結合外心的性質得到的形狀,最后根據投影向量的定義求出的值.【詳解】已知,將其變形可得,即.根據向量共線定理,可知與共線,所以,,三點共線.因為點為的外心,外心是三角形三邊垂直平分線的交點,且,,三點共線,所以為外接圓的直徑,那么,即是直角三角形. 根據投影向量的定義求的值,,可得,即,又因為,所以,因為,所以.的值為.故選:D.6.A【分析】利用向量的線性運算可求.【詳解】,故,故選:A.7.B【分析】以為基底,根據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可得答案,判斷選項.【詳解】由,則,則,故A錯誤;由,所以,則,故B正確;,故C錯誤;,故D錯誤.故選:B.8.C【分析】結合幾何圖形,根據三角函數表示長度關系,即可求解.【詳解】令直線的延長線交于點,則.依題意,,,而,所以,解得,又,所以,而,所以.故選:C9.BC【分析】利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線性運算可判斷A選項;利用向量三角不等式可判斷B選項;利用平面向量垂直與數量積的關系可判斷CD選項.【詳解】對于A選項,不妨設,,則,由于、、是三個非零向量,且相互不共線,則不一定為零向量,A錯;對于B選項,作,,則,如下圖所示:因為、不共線,由三角形三邊關系可得,即,B對;對于C選項,易知為非零向量,則,所以與垂直,C對;對于D選項,若,則,所以或,D錯.故選:BC.10.AC【分析】對于A,根據數量積的符號分析向量夾角;對于B,根據投影向量的定義運算求解;對于C,根據向量垂直運算求解即可;對于D,利用基本不等式運算求解即可.【詳解】對于A,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不共線,所以與的夾角為銳角,故A正確;對于B,向量在上的投影向量為,故B錯誤;對于C,因為,,若,則,即,故C正確;對于D,由C可知,,所以,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所以的最大值為.故D錯誤.故選:AC11.ACD【分析】選項A:根據條件求出;選項B:由余弦定理得,將此式看作關于的二次方程,由題意得此方程有一個正解,利用跟的判別式求得的取值范圍;選項C:根據正弦定理得,利用為銳角三角形求角的范圍,從而求邊的范圍;選項D:利用正弦定理求出角,從而判斷出是直角三角形,利用等面積法求得內切圓半徑,從而求的面積.【詳解】對于A,由可得,即,因為,所以,且,所以,故A正確;對于B,根據余弦定理可得,,即,將此式看作關于的二次方程,由題意得此方程有一個正解,因為,所以或解得或,因為,所以或,故B錯誤;對于C,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因為為銳角三角形,所以,即,解得,所以,故C正確;對于D,因為,所以.因為,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即,所以,即,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為銳角,則.所以,所以為直角三角形,所以內切圓的半徑滿足,即,所以,故D正確.故選:ACD.12.2【分析】根據向量共線,可設,利用向量相等的條件求解即可.【詳解】因為是兩個不共線的單位向量,,若與共線,可設,即,則,解得:故答案為:213.【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結合已知條件,整理化簡,即可求得.【詳解】,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即;又,由正弦定理得,,.又,,又,是等邊三角形,.故答案為:14. 100 200【分析】根據判定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即可求解.【詳解】如圖所示,汽車從點出發,經過點,到達點,最后停在點,易知,,又在四邊形中,,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故答案為:100,200 15.(1)答案見解析;(2)答案見解析;(3)3【分析】(1)根據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作向量,(2)根據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作向量,(3)根據向量的模的定義求.【詳解】(1)因為,點在點的正西方向,故向量的圖示如下: (2)因為,點在點的北偏西方向,故向量的圖示如下: (3) .16.(1);(2).【分析】(1)由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可得;(2)由數量積的運算律和夾角公式的運算可得;【詳解】(1)由,則;(2)由,所以,由,所以,由(1)知,設與的夾角為,則,因為,所以.17.(1),(2)(3)【分析】(1)結合圖形,由向量的加法和減法法則可得;(2)由數量積的運算律結合向量垂直的條件可得;(3)由數量積的運算律結合向量的模長和夾角的計算可得.【詳解】(1)由題意知點D是的中點,故,則;.(2)由題意,,當時,,∴,.(3)時,,.18.(1)(?。┳C明見解析;(ⅱ)(2)證明見解析【分析】(1)(?。├闷矫嫦蛄康木€性運算證明即可.(ⅱ)利用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將用不同的基底表示,再利用系數相等建立方程,求解參數即可.(2)利用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得到,再設,進而得到,同理得到,,再聯立這些方程消去變量證明結論即可.【詳解】(1)(ⅰ)因為,所以,則,整理得.(ⅱ)設,則,又,所以,解得.(2)因為,所以,則,整理得,設,代入上式得,記為①,同理可得,,設,,可得,記為②,,記為③,聯立①②消去,聯立①③消去,可得,,又因為,,中任意兩個向量互不共線,所以故有,由得,由得,又,故,即.19.(1)(2)(3),,【分析】(1)由射影幾何學新定義可得;(2)由射影幾何學新定義結合調和點列可得;(3)方法一,由射影幾何學新定義結合正余弦定理可得;方法二,由射影幾何學新定義結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和余弦定理可得.【詳解】(1)由已知,,所以.(2)由知:兩點分屬線段內外分點,不妨設,,則,,由知:,,,即.(3)方法一:由,可得,即,所以,又點B為線段的中點,即,所以,又,所以,,,又已知,所以.設,,由,得,即,解得,…①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得,…②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得,…③又,得,即,…④由①④解得,(負值舍去),即,,所以.方法二:因為,所以,設,則,又B為線段的中點,所以,又已知,,所以,所以,得,所以,,由,得,所以,設,則,由,互補得,即,解得,所以,,所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