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別:姓名:座位號:)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16. [ A ] [ B ] [ C ] [ D ]17. [ A ] [ B ] [ C ] [ D ]18. [ A ] [ B ] [ C ] [ D ]19. [ A ] [ B ] [ C ] [ D ]20. [ A ] [ B ] [ C ] [ D ]以下為非選擇答題區,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指定的區域內作答,否則答案無效。(24-25學年度九年級第二學期第一學段考試–道法答題卡)(九年級道法(共2面)) (21.(1)(2分)(2)(8分)22(1)(4分))(九年級思品 (共2面)) ((2)(6分)(3)(4分)23、(1)(4分)(2)(8分)(3)(4分))九下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答案5 DCCBD 6 -10 DBCAD11-15 BDAAC 16-20 CBDCB21、(1)答:①網絡保護(1分) ②家庭保護(1分)【評分細則與要求】每答對1點得1分,共2分。。如果有學生只寫“網絡”“家庭”這樣不完整的答案,都不得分。如果學生不寫序號,默認第一個答案是序號①的答案,必須要對應才得分。(2)答:答:小廣的言行是錯誤的。(1分)(答小廣的言行是片面的不得分)①社會規則(法治)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限制。社會規則(法治)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障自由。(2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利于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并不是限制未成年人的自由。(1分)(只要答出劃線部分即可得2分;扣題論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意義占1分,扣題論述也可表述為:“小廣沒有正確認識到社會規則(法治)與自由的關系”也可得1分。總分3分)②網絡交友具有虛擬性,小廣盲目聽從網友的建議,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明辨是非能力的表現。小廣瞞著父母偷偷地修改手機設置的行為違背了誠信的原則,是對父母和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親子關系。(只要答出劃線部分任意兩個皆可得2分,總分2分)③綜上所述,小廣應提高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正確對待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明辨是非,理性對待網絡交往,做一個誠信負責任的孩子。(2分)(總結做法:意識、社會規則(法治)、明辨是非、網絡交友、誠信、負責任:任意兩個可得2分。)(特別注意:只判斷不分析,也可得1分。)(1)黃旭華的事跡體現了以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①愛國:他隱姓埋名30年,將畢生精力奉獻給國家的核潛艇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此生屬于祖國”的愛國情懷。②敬業: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帶領團隊用算盤計算數據、用磅秤稱量設備,攻克了核潛艇研制的技術難題,展現了高度的敬業精神。③友善:他將2000萬元獎金捐出,設立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體現了的友善。(共4分,答出任意兩點,必須結合材料,不結合材料每點只給1分)④誠信:他嚴格遵守保密制度,30年未向家人透露工作內容,展現了高度的誠信和責任感。(2)這種行為值得提倡,(1分)原因如下:①從道德角度:黃旭華的行為體現了崇高的家國情懷。他將國家的利益置于個人和家庭之上。生命的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國家的安全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行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值得全社會學習和弘揚。(2分)②從法律角度:黃旭華的行為符合國家利益和法律要求。核潛艇研制是國家機密,他嚴格遵守保密制度,體現了對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利益。法治社會要求公民在必要時為國家利益做出犧牲,黃旭華的行為正是這一要求的典范。(2分)綜合評價1分。(3)①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結合,立志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②培養敬業精神,在學習與工作中,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勇于攻克難題,追求卓越。③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④傳承奉獻精神,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勇于做出犧牲,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任意兩點4分。)(1)①目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人數越來越多,未成年人網民規模大、增長迅速。②不少未成年人能合理利用網絡,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③部分未成年人沒有學會“信息節食”,沉迷于玩游戲、看視頻中,可能會影響學習和生活。④部分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較為淡薄,不能合理利用網絡等。(共4分,每點2分,答出任意2點。)(2)①立法機關要科學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規范AI技術運用提供法律依據;②執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對運用AI技術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予以嚴厲打擊;③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對于利用AI違法的案件公正處理,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④公民要增強法治意識,堅決不用AI技術侵犯他人權利,當自己的合法權益被侵犯之后能及時運用法律維權,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每點2分,共8分)(共4分,每點1分,答出任意4點。)①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②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③依法規范自身行為,依法維護社會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④向人們大力宣傳法治知識和重要性。⑤同破壞法治行為作斗爭,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2024-2025學年度(下)第一次模擬考試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在各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填涂到答題卡上(本題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青春是一首詩,它蘊含著我們的風華正茂;青春是一幅畫,它展現著我們的斗志昂揚;青春是一壺酒,它釀造著我們的自信拼搏。我們要用青春的雙手,寫出燦爛的篇章。”對這段話理解正確的是( )A.青春是珍貴的,我們要盡情享受青春B.青春是美好的,我們要做到獨立思考C.青春要有夢想,我們要立志做藝術家D.青春要有擔當,我們要樹自信勤奮斗2、愛因斯坦在年輕的時候經常受到批評和質疑,但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研究方向,最終,他提出了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A.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就能最終獲得成功B.接受他人的批評和質疑,能堅定個人信念C.理性對待他人的評價,才能做更好的自己D.勇于面對他人的評價,從評價中認清自己3、白天上班,晚上學藝,去夜校“給自己充電”,逐漸成為青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廣東廣州,青年夜校的“門票”已一票難求。這啟示我們( )①掌握學習方法是學會學習的關鍵 ②學習點亮生命,讓生活更加充實 ③去夜校學習才能讓人獲得成就感 ④要主動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讀右邊漫畫《心念一轉:心結可以變成蝴蝶結》,對其寓意理解正確的是( )A.情緒復雜多變,保持情緒穩定B.改變認知評價,培養樂觀心態C.傳遞美好情感,學會合理表達D.體驗負面感受,豐富人生閱歷5、“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年少時的毛澤東留給父親的一首詩。下列選項與這首詩蘊含的道理最吻合的是( )A.學習是苦樂交織的,要養成自覺、主動的學習態度B.家是身心寄居之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與父母溝通C.生命是神圣的,要在生命傳承關系中更好地認識生命D.志向是人生的航標,要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命運相結合6、在我國,對于失信人員嚴格執行限制措施,限制高消費、限制出境、限制乘坐飛機高鐵等;磊磊踢球破壞了學校的宣傳欄,雖無人看到,他卻主動承認并賠償損失。下列選項與上述兩則材料主題最相符的是( )A.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B.我們要善于運用誠信智慧C.誠信是企業生存的無形資產 D.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7、抗逆力是個體在面對生活逆境、創傷、悲劇等重大生活壓力時良好的適應能力,它是一種能從困難中恢復過來的能力。下列事例中能提高抗逆力的是( )①小明考試前感到心神不安,及時找心理老師尋求心理輔導 ②小朱在班級籃球賽失利后感到自責,認為都是自己的失誤 ③小婷在年級測試后成績下滑嚴重,要求自己每天學習到深夜 ④小樂能從每次失敗中汲取經驗,及時調整自己努力的方向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青少年網絡安全與新媒介素養》調查報告數據顯示:57.8%的青少年選擇微信作為與朋友溝通的媒介,41%的青少年會將網上沒見過面的陌生人加為好友,59.4%的青少年會在朋友圈曬自己、家人、朋友的照片……這告訴我們( )A.現實交友不容易,我們要多在網上交友 B.網絡交友方便快捷且安全性有保障C.青少年應增強網絡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 D.網絡交友比現實交友更值得信任9、2024年6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高票通過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該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這體現了(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C.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D.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決定權10、根據所學知識,請你判斷,下列圖示描述的概念關系正確的是( ) 11、李某在體育館觀賽時,擾亂比賽秩序,經工作人員多次勸阻無效,被民警帶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警告處罰。李某的行為屬于(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 D.嚴重違法行為12、下列圖示中“ ”處應該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王某多次撥打110謊報警情,被當地公安機關依法拘留 A.立法機關科學立法 B.司法機關公正司法C.學法知法全民守法 D.行政機關嚴格執法13、2024年1月,某景區內兩名男子裝扮成孫悟空,拉著游客合影后再向游客強行索要合影費用。游客對此感到氣憤,于是報了警。民警經調查取證,認定兩名男子的行為違法,對其予以行政拘留處罰。該案例啟示我們( )①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②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③報警是維權的最后屏障 ④拘留是刑事處罰中的主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我國重視立法活動,立法活動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 ◇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反腐敗工作法治化、規范化 ◇審判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積極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14、某班學生設計了一期法治專題的板報,如果為這期板報擬定一個標題,你認為最合適的是( )A.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B.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C.社會組織尊重和保障人權D.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15、2024年7月,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網絡直播領域虛假和低俗亂象整治”專項行動,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這告訴我們( )A.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亂象是不可避免的B.濫用權利擾亂秩序,要承擔刑事責任C.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自覺守法D.有關部門加強整治就能清除網絡亂象16、關于如圖中的消費者能否維權,認識正確的是( )A.不能,這是她不仔細導致的B.不能,商家已提供會員服務C.能,可與平臺客服協商,嘗試解決糾紛D.能,最好的辦法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17、以下案例分析錯誤的是( )案情簡介:曾某以營利為目的,擅自翻印、銷售未被授權的各類書籍。 判決結果:某縣檢察機關對曾某提起公訴,經縣人民法院審理,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曾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30000元。A.該縣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 B.該縣檢察機關堅持依法行政C.公民應尊重他人的著作權 D.罰金30000元是附加刑18、某班以“我國的國家機關”為主題制作展板,下列內容可以采用的是( )①人民檢察院對盜伐林木案提起公訴、依法進行審判。 ②政府主動、積極向社會公開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村委會召開村民會議,共同制定村規民約,進行鄉村治理。 ④監察委員會依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70年來,從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到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參會的人大代表同樣來自田間地頭、來自工廠車間、來自科研院所、來自邊關軍營……流逝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人民。這表明,在我國( )①人民群眾有政治協商的權利 ②人大代表的來源具有廣泛性③人大代表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針對惠企政策落地過程中企業遇到的難題,安徽省政府搭建“免申即享”平臺,企業只需提供準確的信息,就可以實現高效審批,惠企財政資金直達企業。截至2024年底,該平臺已惠及企業2萬多家。此舉有利于( )①打造服務型政府 ②司法機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④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40分)2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0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標志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材料一:《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內容(節選) 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網絡欺凌行為的預警預防、識別監測和處置機制。 ①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應當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指導未成年人行使其在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查閱、復制、更正、補充、刪除等權利,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權益。 ②材料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但最近初中生小廣沉迷網絡游戲,他向網友小東傾吐心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不應強制限制我的自由”。他還按照小東的提示,瞞著父母偷偷地修改了手機里的“青少年模式”設置限制。(1)請根據材料一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內容,將表格橫線處補充完整。(2分)(2)請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對小廣的言行進行評析。(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材料二:黃旭華的一生是“隱姓埋名”的三十年,是“以國為家”的赤子之心。1958年,黃旭華加入核潛艇研制團隊,面對技術封鎖和艱苦條件,他帶領團隊用算盤計算數據、用磅秤稱量設備,甚至拆解外國核潛艇玩具模型,最終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他隱姓埋名30年,為國家的核潛艇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未能與家人通信,父親臨終未能見最后一面,母親至死不知兒子在做什么。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刊登了關于他的報道,家人才知道他的工作性質。黃旭華曾說:“此生屬于祖國,此生屬于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他將2000萬元獎金悉數捐出,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用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1)結合材料,談談黃旭華的事跡體現了哪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分)(2)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未能與家人團聚,這種行為是否值得提倡?請從道德與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6分)(3)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該如何學習黃旭華的精神?(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2024年5月一12月,北京市委網信辦聯合九部門共同開展“互聯護苗 2024”主題網絡活動,發布《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4)》。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增長到97.2%。下面是部分數據示意圖:材料二:近年來,Chat GPT 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成為了信息科技領域的熱點,引起公眾對AI技術的廣泛關注。但伴隨著深度合成技術的開放開源,深度合成產品和服務逐漸增多,利用“AI 換臉”“AI 換聲”等虛假音視頻,進行詐騙、誹謗的違法行為屢見不鮮。(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信息?(4分)(2)根據材料二,請從厲行法治的角度,談談如何才能更好地規范AI技術的運用。(8分)(3)人人都是法治建設的參與者,中學生如何為建設法治中國出一份力?(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2025下學期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 九下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docx 九下道法第一學段考答題卡.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