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2025年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踐行中華傳統美德自主學習1為什么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意義)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瀏覽課本P65-68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將答案標記在課本上。(時間:2分鐘)新課導入觀察漫畫,評價他們的行為。說說他們的行為是否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文明有禮尊老愛老幫扶老人有借有還主動讓座誠實守信見義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藏著豐富道德資源,能幫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困惑,提升個人道德水平,推動社會道德建設,讓生活和社會更美好。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活動探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流傳已久、膾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說一說這些故事蘊含著什么傳統美德?你還知道哪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認為上卿藺相如功勞不如自己,官位卻在自己之上,為此他非常不滿,便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退讓,表示將相不和就會削弱國家的力量。廉頗聽聞后,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以后,他們成了好朋友,齊心協力保衛趙國。西晉末期,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希望報效國家。有一天,他們在半夜聽到雞鳴,心情振奮,于是披衣起床,拔劍練武。楊時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一天,他與游酢一起去老師程頤家請教問題。時值隆冬,朝風凜測。到程頤家時,適逢老師在爐旁閉目養神。他們擔心驚擾老師,就在旁邊靜靜等候。程頤覺察后,門外的積雪已經有一尺深,但楊時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勤奮自律,積極進取知錯能改,勇于擔當恪守禮節,尊師重道知識拓展補充思考:學習這些美德典故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和諧謙讓,兄友弟恭保持本心,拒賄守廉守節不移,忠誠祖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育子向善,榜樣學習精忠報國、心懷家國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1.為什么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意義)P65、66①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運用好這些寶貴道德資源,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藍字)總結歸納活動探究二元代大學者許衡同眾人一起逃難,時值盛夏,人們又饑又渴。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后去摘梨。許衡卻端坐樹下,不為所動。人們問他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們說亂世中梨樹無主,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思考:談談你對“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的理解。“梨子雖然無主,但我的心不能無主。”說明他堅守內心的道德標準,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原則 ,做到自我約束。體現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思考:分享你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看法。典故一相關鏈接判斷一切是非、善惡、榮辱,都需要明確的標準。“由義為榮,背義為辱。”中華民族一貫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這一榮辱觀念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道德標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和愛戴;悌,本義指對兄長的敬愛和恭順,也泛指對同輩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盡心竭力、盡職盡責,常指為國盡忠;信,指講誠信;禮,指為人處世懂禮貌、講規矩;義,指做事情符合道義;廉,指廉潔奉公;恥,指自尊自重,有羞恥之心。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6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a.判斷一切是非、善惡、榮辱,都需要明確的標準。b.“由義為榮,背義為辱。”中華民族一貫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c.這一榮辱觀念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道德標準。總結歸納活動探究三有一次,墨子路過一個染坊,看到純白的絲放進染缸里,拿出來就成為五顏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說:絲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黃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來的顏色也不同。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啊!這一故事流傳到后世,形成了“墨悲絲染 ”的典故,人們常用它說明人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熏染。思考:1.請你解讀“墨悲絲染”的含義。2.這個故事體現出哪一傳統美德?典故二墨子見潔白絲線易染而悲嘆,借以表達應應如素絲之初白,堅守善德,見賢者則思齊,時刻警惕外界污染,永葆向善之心。體現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知識拓展“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優良傳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弘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名言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體現:“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優良傳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作用: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總結歸納活動探究四林則徐為官清正,面對鴉片泛濫,他力主禁煙。虎門銷煙,彰顯其愛國決心。后遭誣陷被貶,仍不改其志。在赴戍途中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達為國家利益,不懼生死禍福,盡顯愛國情懷與高尚氣節 。思考:1.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體現哪一傳統美德?2.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典故三體現出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知識拓展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興衰、民族存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盡心竭力報效國家。愛國情懷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愛國榜樣模范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體現:a.“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興衰、民族存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盡心竭力報效國家。b.愛國情懷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總結歸納活動探究五北宋時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著稱于世。他出身低微,但憑借才華和努力考中 進士,歷任多職。范仲淹在任官期間,始終心系百姓疾苦和國家興亡。他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改革政治、減輕民眾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等。即使在被貶黜和患重病的情況下,他仍然不忘憂國憂民,堅持興農辦學、改善民生。思考:1.范仲淹具有怎樣的傳統美德?2.談談你對培養這一美德的看法。典故四體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中華民族強調“明倫”“盡責”,要求每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倫職責,不僅要擔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而且要兼濟天下,為天下人謀幸福。這種擔當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知識拓展中國青年挑起先輩重擔,共守祖國大好河山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體現:a.中華民族強調“明倫”“盡責”,要求每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倫職責,不僅要擔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而且要兼濟天下,為天下人謀幸福。b.這種擔當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總結歸納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P66-68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總體歸納課堂總結課堂總結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1.為什么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意義)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課堂練習課堂練習1.中華傳統美德,就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存在過的、在今天仍有著生命力的優秀道德倫理、規范、行為等的綜合。中華傳統美德( )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②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③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④主要體現在處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學追求、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面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課堂練習2.“廣東好人”丘澤鋒,放棄高薪工作回家鄉擔任村干部,帶領村民自主創立品牌農業,并成立文旅產業公司,讓家鄉從省定貧困村蝶變為“全國文明村”。丘澤鋒的做法( )A.弘揚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B.發揚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C.弘揚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D.體現了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A課堂練習3.某校組織七年級的同學們觀看了全國“新時代好少年"事跡展播,紛紛表示要向新時代好少年學習。作為校園小記者,請你為這條校園新聞選擇個合適的標題( )A.行己有恥,不斷創新B.拒絕誘惑,快樂成長C.崇德向善,見賢思齊D.安于現狀,平穩度過C課堂練習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德故事、經典名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下列故事或名句與所體現的優秀傳統美德匹配正確的是( )①孔融讓梨——見賢思齊②岳母刺字——精忠報國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擔當意識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崇德向善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C課堂練習5.黃大年是我國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我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中華傳統美德有( )①誠信守法、見利思義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④革故鼎新、與時俱進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感謝觀看下節課見/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第三單元《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旨在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深刻體悟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本單元共劃分了三課,系統探討了如何增強對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培育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等問題。 本框為第八課第一框,本框著重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美德,讓學生能夠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特點,學會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學情分析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七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斷豐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語文、歷史等科目學習及觀看關于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節目等,他們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精髓。他們應該對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內涵應該有一定的認識,并將結合實際生活么揚傳統美德,但思維水平和社會經驗有限,對知識的理解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認識、理解問題容易片面化、表面化,對傳統美德的認識不深,并未形成理論認知。核心素養分析1.政治認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美德,堅定文化自信。 2.健全人格:理解中華民族孝梯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3.道德修養:知道中華傳統美德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做到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4.責任意識: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教學重點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教學難點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提問:觀察漫畫,評價他們的行為。 說說他們的行為是否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 【導入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藏著豐富道德資源,能幫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困惑,提升個人道德水平,推動社會道德建設,讓生活和社會更美好。 觀察漫畫,回答問題,跟隨教師引導進入本節課主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課題。二、講授新課 【自主學習】時間:2分鐘 瀏覽課本P65-68頁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將答案標記在課本上。 1.為什么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意義)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 活動探究一 提問:說一說這些故事蘊含著什么傳統美德? 你還知道哪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補充思考:學習這些美德典故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總結歸納】 1.為什么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意義)P65、66 ①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 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運用好這些寶貴道德資源,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藍字) 活動探究二 展示探究材料:元代大學者許衡同眾人一起逃難,時值盛夏,人們又饑又渴。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后去摘梨。許衡卻端坐樹下,不為所動。人們問他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們說亂世中梨樹無主,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 提問:1.談談你對“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的理解。 提示:“梨子雖然無主,但我的心不能無主。”說明他堅守內心的道德標準,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原則 ,做到自我約束。 體現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 提問:2.分享你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看法。 相關鏈接拓展知識。 【總結歸納】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6 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 體現:a.判斷一切是非、善惡、榮辱,都需要明確的標準。 b.“由義為榮,背義為辱。”中華民族一貫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 c.這一榮辱觀念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道德標準。 活動探究三 播放課件,展示素材:有一次,墨子路過一個染坊,看到純白的絲放進染缸里,拿出來就成為五顏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說:絲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黃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來的顏色也不同。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啊!這一故事流傳到后世,形成了“墨悲絲染 ”的典故,人們常用它說明人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熏染。 提問:1.請你解讀“墨悲絲染”的含義。 2.這個故事體現出哪一傳統美德? 提示:墨子見潔白絲線易染而悲嘆,借以表達應應如素絲之初白,堅守善德,見賢者則思齊,時刻警惕外界污染,永葆向善之心。 體現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知識拓展:弘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名言 【總結歸納】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 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體現:“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優良傳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作用: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活動探究四 材料:林則徐為官清正,面對鴉片泛濫,他力主禁煙。虎門銷煙,彰顯其愛國決心。后遭誣陷被貶,仍不改其志。在赴戍途中寫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達為國家利益,不懼生死禍福,盡顯愛國情懷與高尚氣節 。 提問:1.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體現哪一傳統美德? 2.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 提示:體現出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知識拓展: 【總結歸納】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 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體現:a.“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興衰、民族存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盡心竭力報效國家。 b.愛國情懷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活動探究五 播放課件,展示素材:北宋時期,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著稱于世。他出身低微,但憑借才華和努力考中 進士,歷任多職。范仲淹在任官期間,始終心系百姓疾苦和國家興亡。他多次上書朝廷要求改革政治、減輕民眾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等。即使在被貶黜和患重病的情況下,他仍然不忘憂國憂民,堅持興農辦學、改善民生。 提問:1.范仲淹具有怎樣的傳統美德? 2.談談你對培養這一美德的看法。 提示:體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知識拓展:播放視頻《中國青年挑起先輩重擔,共守祖國大好河山》 【總結歸納】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體現)?P67 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體現:a.中華民族強調“明倫”“盡責”,要求每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倫職責,不僅要擔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而且要兼濟天下,為天下人謀幸福。 b.這種擔當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 【總體歸納】 2.中華傳統美德的有哪些內容?P66-68 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 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 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自主預習教材并思考問題,并做好筆記。 閱讀典故,思考故事中蘊含的美德,回答問題。 分小組針對本課舉出的四個典故進行閱讀分析,探討問題,結合課本知識點進行作答。 學生對本堂課知識點形成自己的認識,養成獨立思考、生成疑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預習過程中加以引導、點撥。 通過典故材料作為引導,幫助學生體會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作用。 以小組合作探究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借助典故、視頻、圖片、名言等拓展知識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與表現。三、課堂練習 1.展示課件、導學案的練習題目。 2.點撥答案。 完成練習,主動回答問題。四、課堂小結 1.邀請學生談本節課收獲。 2.回顧本節知識點,呈現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圖,明確本堂課重點、難點。 學生談收獲,并自主歸納總結本節課知識。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pptx 【核心素養】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教學設計 .docx 視頻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