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義務教育西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沒有括號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說課一、說教材本課選自西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四則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是學生首次接觸含有兩級運算的混合運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但尚未學習運算順序的規則。本課通過“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減”的運算順序,為后續學習含括號的混合運算奠定基礎。教材以生活情境為載體(如購物問題、分組活動),幫助學生從具體問題抽象出運算規則,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二、學情分析:挑戰容易受慣性思維影響,如在計算“3×5+2”時可能先算加法,忽略運算優先級。優勢知識儲備:熟練計算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法,能解決簡單的一步應用題。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推理能力初步發展,但對抽象規則的理解仍需具體情境支撐。三、說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混合算式。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實際問題,培養分析數量關系和靈活運用規則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靈活應用運算規則,避免順序錯誤。四、說教學重難點動口、動手、動眼、動腦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學情五、說教法、學法教法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法教師準備:相關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練習本課本筆六、說教學準備七、說教學過程情景導入阿姨,我們買6個這樣的文具盒。文具盒每個7元。買書包用去55元。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探索新知買文具盒和書包一共用去多少元?阿姨,我們買6個這樣的文具盒。文具盒每個7元。買書包用去55元。該怎樣解決呢?先算買文具盒用去多少元。7 × 6 =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元。42+55=97(元)文具盒:每個7元,買6個。書包:用去55元。能不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呢?7 × 6 =42(元)42+55=97(元)7×6+55該怎樣計算呢?7×6+55=42=97(元)7×6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買文具盒用去的錢。+55+55一共用去的錢。答:買文具盒和書包一共用去97元。落下得數照抄算出得數112+26×5141-17×347×4-9734×2+18=112+130=141-51=188-97=68+181.計算下面各題。=242=90=91=86練習鞏固2.一共有17個扣子。(1)如果釘5條裙子,還剩幾個扣子?17-5×3(2)如果釘4件上衣,還缺幾個扣子?5×4-17答:還剩2個扣子。答:還缺3個扣子。=2(個)=17-15=20-17=3(個)學生總結:“今天學會了什么?計算時要注意什么?”教師補充強調:“先乘后加減,順序不能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1、必做題:課本P63“練習十五”第1題(計算)、第3題(應用題)。2、選做題:設計一道乘加混合運算的生活問題,并解答。布置作業說板書、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沒有括號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規則:先算乘法,再算加減例:5×3+2=15+2=174×6-5=24-5=19關鍵:順序!順序!順序!課堂反思成功點:情境導入有效調動參與度,小組討論促進深度學習。改進點:需增加錯例對比環節(如5+3×2 vs (5+3)×2),強化括號的作用認知。本課以“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為核心,通過“情境-探究-應用”的教學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建構運算規則,培養符號意識和推理能力。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