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第1課時課件(共56張PPT3個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第1課時課件(共56張PPT3個視頻)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
第1節(jié) 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第1課時
課程內容標準 核心素養(yǎng)對接
1.闡明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優(yōu)點并掌握相關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 3.理解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作出的假設,并能畫出遺傳圖解。 1生命觀念:利用結構功能觀解釋用豌豆做遺傳實驗的優(yōu)點,并掌握相關的基本操作。
2科學探究:運用演繹與推理的方法闡明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3科學思維:通過對比分析、繪制圖解和舉例等方式掌握本節(jié)相關遺傳學概念及遺傳圖譜的規(guī)范書寫。
討論:
1.按照上述觀點,當紅花豌豆與白花豌豆雜交后,子代的豌豆花會是什么顏色
人們曾經(jīng)認為,兩個親本雜交后,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fā)生混合,使子代表現(xiàn)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就像把一瓶藍墨水和一瓶紅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種顏色,再也無法分出藍色和紅色。這種觀點也稱作融合遺傳。
紅花豌豆和白花豌豆
粉色。
按照融合遺傳的觀點,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fā)生混合,子代表現(xiàn)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即紅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問題探討:
+
+
人們曾經(jīng)認為,兩個親本雜交后,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fā)生混合,使子代表現(xiàn)出介于雙親之間的性狀。就像把一瓶藍墨水和一瓶紅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種顏色,再也無法分出藍色和紅色。這種觀點也稱作融合遺傳。
紅花豌豆和白花豌豆
問題探討:
討論:
2.你同意上述觀點嗎 你的證據(jù)有哪些
不同意。
因為自然界的遺傳現(xiàn)象并不是融合遺傳的結果。例如,紅花豌豆與白花豌豆雜交后,其后代仍出現(xiàn)紅花或白花
顆粒
遺傳
融合
遺傳
1822-1856
出生于奧地利,
21歲做修道士,
29歲進修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
1856-1864
在修道院開始了
長達八年的豌豆實驗
發(fā)現(xiàn)了生物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1865-1884
43歲宣讀《植物雜交實驗》,
去世15年,論文發(fā)表。35年后,得到認可。
兩大貢獻
提出遺傳單位是遺傳因子
(現(xiàn)代遺傳學上確定為基因)
發(fā)現(xiàn)兩大遺傳規(guī)律
(基因分離與基因自由組合 定律)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1.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
黃瓜
孟德爾用哪種實驗材料做雜交實驗最成功?





玉米
單性花: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兩性花: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雌花
雄花
如:豌豆
如:黃瓜、玉米
柱頭
花萼
胚珠
花托
花瓣
花絲
花藥
雄蕊
子房
花柱
雌蕊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雄花(花中只有雄蕊)
雌花(花中只有雄蕊)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的雌花的柱頭上,所完成的傳粉過程也屬于自交。
自花傳粉
異花傳粉
異花傳粉: 之間的傳粉過程。
兩朵花
1.人工異花授粉
人工授粉的實驗步驟
高莖豌豆
1.去雄
矮莖豌豆
采集
花粉
高莖豌豆
2.套袋
1.去雄(花粉成熟之前即開花期花蕾期,目的是防止自花傳粉)
2.套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
3.授粉
4.套袋(防止外來花粉干擾)
接收花粉:
母本♀
3.授粉
4.套袋
供應花粉:
父本♂
例1.如圖表示孟德爾雜交實驗操作過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②操作后要對b套上紙袋
B.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時進行
C.a為父本,b為母本
D.①和②是在花開后進行的
B
(2)閉花受粉,是指花在花未開時已經(jīng)完成了授粉。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豌豆花(未開時)
2.材料:豌豆
自花授粉示意圖
自花授粉
柱頭(接受花粉)
花藥
(產生花粉粒,
含有雄配子)
種子
(1)自花傳粉,兩性花在未開放時,其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從而完成受粉的過程稱為自花傳粉,也叫自交。
(3)花較大,易于雜交實驗。
(2)閉花受粉,是指花在花未開時已經(jīng)完成了受粉。
(3)花較大,易于雜交實驗。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豌豆花(未開時)
2.材料:豌豆
(1)自花傳粉,兩性花在未開放時,其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從而完成受粉的過程稱為自花傳粉,也叫自交。
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優(yōu)點?
避免了外來花粉的干擾,使得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為純種;進行人工雜交實驗結果即可靠,又容易分析。
(2)閉花受粉,是指花在花未開時已經(jīng)完成了受粉。
(3)花較大,易于雜交實驗。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豌豆花(未開時)
2.材料:豌豆
(1)自花傳粉,兩性花在未開放時,其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從而完成受粉的過程稱為自花傳粉,也叫自交。
(4)周期短,子代多。
(5)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性狀:把生物體所表現(xiàn)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統(tǒng)稱為性狀。
形態(tài)、結構:
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莖的高矮
生理特征:
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
相對性狀:同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稱為相對性狀。
同種生物
同一性狀
不同表現(xiàn)類型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3.性狀、相對性狀
貓的灰毛和白毛
雞的單冠和復冠
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
人的有耳垂和無耳垂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3.性狀、相對性狀
2、下列哪一項是相對性狀( )
A.人的雙眼皮與色盲
B.人的直發(fā)與卷發(fā)
C.人的有耳垂與卷舌
D.人的頭發(fā)左旋與慣用右手
E. 牽牛花的闊葉與小麥的窄葉
F. 兔的白毛與黑毛
G. 狗的長毛與卷毛
H. 棉花的細絨和長絨
BF
習題鞏固
一.豌豆用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
1.常見的遺傳學符號及含義。
含義 親本 母本 父本 自交 雜交 子一代 子二代
符號
P

F1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
F2
2.交配方式
1.正交與反交(這是一個相對概念)
若: (♀)甲×(♂)乙 為正交
(♀)高莖×(♂)矮莖
則: (♀)乙×(♂)甲 為反交
(♀)矮莖×(♂)高莖
相互印證,相互對照
應用:檢驗遺傳是否與性別有關
如何判斷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高莖
787高莖 277矮莖
×
P:
F1
F2
矮莖
(雜交)
(自交)
3 ∶ 1
×
高莖
(子一代)
(親本)
(子二代)
高莖
784高莖 276矮莖
×
矮莖
(雜交)
(自交)
3 ∶ 1
×
高莖
正交
反交
子二代出現(xiàn)矮莖是偶然嗎?
可用融合
遺傳解釋


不能用融合
遺傳解釋
顆粒遺傳
考慮
統(tǒng)計
其它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結果也是這樣嗎?
親本相對性狀雜交 F1 的表現(xiàn) F2 的表現(xiàn) 顯性 隱性 顯性 : 隱性
莖的高度 高莖 高莖 787 矮莖 277 2.84 : 1
種子的形狀 圓粒 圓粒 5474 皺粒 1850 2.96 : 1
子葉的顏色 黃色 黃色 6022 綠色 2001 3.01 : 1
種皮的顏色 灰色 灰色 705 白色 224 3.15 : 1
豆莢的形狀 飽滿 飽滿 882 不飽滿 299 2.95 : 1
豆莢的顏色(未成熟) 綠色 綠色 428 黃色 152 2.82 : 1
花的位置 腋生 腋生 651 頂生 207 3.14 : 1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不會數(shù)豌豆的修道士不是好的生物學家。
顆粒遺傳
子二代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不是偶然的
支持
否定
融合遺傳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顆粒有幾份?
找尋顆粒份數(shù)的線索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高莖
787高莖 277矮莖
×
P:
F1
F2
矮莖
(雜交)
(自交)
3 ∶ 1
×
高莖
(子一代)
(親本)
(子二代)
現(xiàn)象:正交、反交的子一代都是高莖。
方法:人工異化傳粉進行正交、反交。
問題:為什么F1都是高莖 矮莖消失了嗎?
說明:孟德爾把F1中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如高莖;
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隱性性狀,如矮莖。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高莖
787高莖 277矮莖
×
P:
F1
F2
矮莖
(雜交)
(自交)
3 ∶ 1
×
高莖
(子一代)
(親本)
(子二代)
結論:親本中的矮莖性狀在雜種一代(F1)中隱藏起來。
問題:為什么F2矮莖又出現(xiàn)了
為什么高莖:矮莖=3:1?
說明: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xiàn)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做性狀分離。
(注意:高莖和矮莖的后代出現(xiàn)高莖和矮莖的現(xiàn)象不叫性狀分離。)
3.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根據(jù)上述分析和下方的遺傳圖解,嘗試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做出解釋。
DD
dd
D
d
Dd
P
配子
F1
高莖
矮莖
高莖
×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1)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幾個控制 )
遺傳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顯性性狀:由顯性遺傳因子控制(用大寫D表示)
隱性性狀:由隱性遺傳因子控制(用小寫d表示)
注意:
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因子一定要用同一字母
問題:根據(jù)上述分析和下方的遺傳圖解,嘗試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做出解釋。
DD
dd
D
d
Dd
P
配子
F1
高莖
矮莖
高莖
×
(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
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叫純合子。分顯性純合子(DD)和隱性純合子(dd)。純合子是由遺傳因子(基因)組成相同的配子結合成的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個體。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叫雜合子(Dd)。雜合子是由遺傳因子(基因)組成不同的配子結合成的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個體。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問題:根據(jù)上述分析和下方的遺傳圖解,嘗試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做出解釋。
(3)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Dd
D
d
Dd
D
d
DD
Dd
Dd
dd
F1
F2
配子
高莖
高莖
高莖
高莖
高莖
矮莖
1
2
1
×
(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含遺傳因子D的配子,既可以與含遺傳因子D的配子結合,又可以與含遺傳因子d的配子結合。
孟德爾的假說,不能出現(xiàn)“基因”“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等字眼,只說“遺傳因子”“成對的遺傳因子”“配子形成時”。
P
高莖
矮莖
DD
dd
×
配子
D
d
Dd
高莖
Dd
高莖
F1配子
F1
D
d
D
d
F2
DD
Dd
dd
孟德爾觀點1: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
孟德爾觀點4:受精時,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孟德爾觀點2: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
高:矮=3 ∶1
F2有幾種遺傳因子組合類型?比例是多少?
1  ∶ 2  ∶ 1
孟德爾觀點3:形成配子時,遺傳因子彼此分離,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
遺傳圖解:書寫規(guī)范
上邊有表型
下邊有比例
左邊有名稱
中間寫精細
1.說明:每行左側要有相應的文字說明(如P、配子、F1 、F2等)。
2.親本:寫出親本的性狀,標出與性狀相應的遺傳因子組成。
3.符號:主要包括交配方式符號和箭頭,雜交(用×表示)和自交(用 表示),箭頭表示遺傳因子在上下代的傳遞關系。
4.配子:正確分離出配子。
5.子代:根據(jù)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寫出子代遺傳因子組成,標出子代的性狀及其比例。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遺傳圖解的規(guī)范書寫
配子 :
F1 :
F2 :
1 :2 :1

Dd
高莖
×
Dd
高莖
D
d
D
d
高莖
高莖
矮莖
DD
Dd
Dd
dd
3 : 1

F1產生的雄配子
D
d
D
d
DD
Dd
Dd
dd
F2
高莖:矮莖=3:1
DD:Dd: dd=1:2:1
DD:Dd : dd=
高莖:矮莖=
對F1自交的解釋
棋盤法
強調:
F2性狀分離比為3:1需滿足以下條件:
(1)F1個體形成的配子數(shù)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2)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3)F2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同
(4)遺傳因子顯隱性關系為完全顯性
(5)觀察子代樣本數(shù)目足夠多
一、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1)實驗目的
通過模擬實驗,理解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與性狀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
(2)模擬內容
甲、乙兩個小桶:_______________;
甲、乙小桶內的彩球 :___________
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雄生殖器官
雌、雄配子
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實踐 探究: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雄配子(精子)
雌配子(卵細胞)
睪丸
卵巢
模擬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記錄表 次數(shù) 甲 乙 組合
1
2
3
4
5
6
.....
合計次數(shù) D次 , d次 。 D次 , d次 。 DD次 ,Dd次 ,dd次 。
統(tǒng)計數(shù)量比 D:d= D:d= DD:Dd:dd=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3)操作步驟
取小桶并編號

分裝彩球

混合彩球

隨機取球

放回原小桶

重復實驗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①彩球組合類型數(shù)量比:DD∶Dd∶dd≈____________。
②彩球組合類型的數(shù)量比代表顯、隱性性狀數(shù)量比:顯性∶隱性≈______。
1:2:1
3:1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實踐 探究: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思考:
每個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個數(shù)是否要相同?
要相同
可同可不同
兩個小桶中的小球數(shù)是否要相同?
討論:
(1)為什么每個小桶內的兩種彩球必須相等?
(2)實驗中,甲、乙兩個小桶內的彩球數(shù)量都是20個,這符合自然界的
實際情況嗎?
(3)分別從兩個小桶抓取一個小球組合在一起的含義是什么
雜種F1(Dd)產生比例相等的兩種配子。
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雌配子的數(shù)量。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實踐 探究: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模擬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5)理論上,實驗結果應是:彩球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學抓取4次,結果是DD∶Dd=2∶2,這是不是說明實驗設計有問題?
不是。
DD∶Dd∶dd=1∶2∶1是一個理論值,如果統(tǒng)計數(shù)量太少,不一定會符合DD∶Dd∶dd=1∶2∶1的理論值,統(tǒng)計的數(shù)量越多,越接近該理論值。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實踐 探究: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兩種彩球被抓出的機會相等。
(4)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搖勻后才可再次抓取?
討論:
(6)將模擬實驗的結果與孟德爾的雜交實驗結果比較,你認為孟德爾的假說是否合理?
合理。
因為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孟德爾雜交實驗中的雌雄配子,從兩個桶內分別隨機抓取一個彩球進行組合,實際上是模擬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統(tǒng)計的樣本數(shù)量也足夠大,出現(xiàn)了3:1的結果。但孟德爾提出的假說是否正確還需要實驗來驗證。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4.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提出假說,解釋問題
實踐 探究: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例3.用甲、乙兩個小桶及分別標記為A、a的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進行“一對相對性狀雜交的模擬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本實驗模擬的是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B.每次抓取彩球后無須放回原來的小桶
C.統(tǒng)計40次,彩球組合AA、Aa、aa數(shù)量一定為10、20、10
D.每個小桶中都有兩種不同顏色的彩球,并且兩種顏色的彩球數(shù)相等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D
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
——測交實驗
測交:
Dd
×
dd
(F1高莖)
(隱性純合子)
孟德爾的假說合理地解釋了豌豆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出現(xiàn)的性狀分離現(xiàn)象。但是一種正確的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是不夠的,還應該能夠預測另一些實驗結果。
隱性親本的配子僅攜帶隱性基因,不會掩蓋F1配子中基因的作用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5.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的驗證——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1.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方法——測交
定義:測交就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這個方法可用來測定F1的遺傳因子組成。
注意說明:用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的原因是:隱性純合子只能產生“含有隱性遺傳因子”的配子,它與F1的配子結合時,不會遮蓋F1配子中遺傳因子所決定的性狀。這樣測交后代的性狀表現(xiàn)類型及比例就能直接反映F1產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從而驗證分離定律,也可間接反映F1的基因型。
5.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的驗證——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1)設計測交實驗
預期實驗結果
(2)實施測交實驗
得出實驗結果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測交
雜種子一代
隱性純合子
Dd
dd
D
d
d
Dd
dd
P
配子
F1
高莖
矮莖
高莖
矮莖
1
1

×
實驗驗證
演繹推理
結果與預期相符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測交
雜種子一代
隱性純合子
Dd
dd
D
d
d
Dd
dd
P
配子
F1
高莖
矮莖
高莖
矮莖
1
1

×
5.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的驗證——設計實驗,驗證假說
通過測交實驗的結果可證實:
①F1是雜合子;
②F1產生了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了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測定F1配子的種類及比例
意義 測定F1的基因型
判斷F1在形成配子基因的行為
注意:但不能推測出個體產生配子的數(shù)量
二.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
6.分離定律——總結歸納,提出定律
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后分離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產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
核心內容:
思考:是否所有生物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
分離定律的適用范圍:
(1)真核生物的性狀遺傳。
(2)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狀遺傳。
(3)細胞核遺傳。
(4)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細胞質中的遺傳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細胞生物都不遵循。
發(fā)生時間:有性生殖的生物產生配子時。
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遺傳均不符合。
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jù)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叫做假說—演繹法。
她怎么盯著我看
可能是喜歡我
找她加微信應該沒問題
“美女加個微信”
“啪”
②提出假說
③演繹推理
④實驗驗證
①發(fā)現(xiàn)問題
【科學方法】
⑤得出結論:我只是想想……
發(fā)現(xiàn)問題:無論正交和反交,F(xiàn)1都表現(xiàn)高莖,F(xiàn)2出現(xiàn)性狀分離,分離比接近3:1
①生物體性狀都是由遺傳因子控制的。
②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
③配子形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核心)
④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演繹推理:①測交(預期結果)
②驗證(實際結果)
結果一致
分離定律
三.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
例4.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假說-演繹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屬于假說內容
B.“測交實驗”是對推理過程及結果進行的檢驗
C.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說法
D.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的
C
三.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
“演繹”≠ 測交:
“演繹”不同于測交實驗,前者只是理論推導,后者則是在大田中進行雜交實驗驗證。
特別提醒
例5.孟德爾發(fā)現(xiàn)分離定律使用了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下列有關假說演繹的方法錯誤的解析是(  )
A. 演繹推理的作用是為了把微觀假說內容提升到宏觀方面證明
B. 演繹推理是指根據(jù)假說內容推出測交的理論結果
C. 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控制屬于假說
D. 演繹過程是從個別現(xiàn)象推理到一般規(guī)律
D
演繹推理是由一般規(guī)律到特殊的推理
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
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
一、概念檢測
1.在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F(xiàn)1都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F(xiàn)1的自交后代卻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據(jù)此判斷下列相關表述是否正確。
(1)隱性性狀是指生物體不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 )
(2)純合子的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雜合子的自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純合子。( )
×
×
練習與應用
一、概念檢測
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藍色的,褐色是由顯性遺傳因子控制的,藍色是由隱性遺傳因子控制的。已知一個藍眼男人與一個褐眼女人(這個女人的母親是藍眼)結婚,這對夫婦生下藍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1/6
A
練習與應用
(1) 毛色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隱性性狀是_______。
一、概念檢測
3.觀察羊的毛色遺傳圖解,據(jù)圖回答問題
白色
(2)白毛羊與白毛羊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中出現(xiàn)了黑毛羊,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黑色
性狀分離
白毛羊為雜合子,雜合子自交時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黑毛遺傳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隨機結合,會產生黑毛羊。
練習與應用
二、拓展應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為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現(xiàn)在用純種的非糯性水稻和純種的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半數(shù)花粉呈藍黑色,半數(shù)呈橙紅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花粉出現(xiàn)這種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在F1水稻細胞中含有一個控制支鏈淀粉合成的遺傳因子和一個控制直鏈淀粉合成的遺傳因子。在F1形成配子時,兩個遺傳因子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含直鏈淀粉遺傳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其比例為1:1。
練習與應用
(2)實驗結果驗證了什么
(3)如果讓F1自交,F(xiàn)2中花粉有種______類型。
二、拓展應用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為直鏈淀粉,遇碘變藍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鏈淀粉,遇碘變橙紅色。現(xiàn)在用純種的非糯性水稻和純種的糯性水稻雜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半數(shù)花粉呈藍黑色,半數(shù)呈橙紅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練習與應用
2
分離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
二、拓展應用
2.某農場養(yǎng)了一群馬,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兩種。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別由遺傳因子B和b控制。育種工作者從中選出一匹健壯的栗色公馬,擬設計配種方案鑒定它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就毛色而言)。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正常情況下,一匹母馬一次只能生匹小馬。為了在一個配種季節(jié)里完成這項鑒定,應該怎樣配種
將被鑒定的栗色公馬與多匹白色母馬配種,這樣可在一個季節(jié)里產生多匹雜交后代
練習與應用
(2)雜交后代可能出現(xiàn)哪些結果 如何根據(jù)結果判斷栗色公馬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
雜交后代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雜交后代全部為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很可能是純合子;二是雜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馬,又有栗色馬,此結果說明被鑒定的栗色公馬為雜合子。
二、拓展應用
3.孟德爾說:“任何實驗的價值和效用,取決于所使用材料對于實驗目的的適合性。”結合孟德爾的雜交實驗,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是確保實驗成功的條件之一。孟德爾在遺傳雜交實驗中,曾使用多種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雜交實驗,其中豌豆的雜交實驗最為成功,因此,他發(fā)現(xiàn)了遺傳規(guī)律。這是因為豌豆具有適于研究雜交實驗的特點。例如,豌豆嚴格自花傳粉,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純種,這樣確保了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獲得真正的雜種;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雜交實驗;豌豆具有穩(wěn)定的易于區(qū)分的性狀,便于觀察和統(tǒng)計實驗結果。
練習與應用
基本符號:
本節(jié)小結
P(親本)、F1(子一代)、F2(子一代)、X(雜交)、U(自交)
基本概念:
相對性狀: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顯性遺傳因子:
隱性遺傳因子:
純合子:
雜合子:
性狀分離:
顯性遺傳因子
顯性性狀
隱性性狀
雜合子
性狀分離
相對性狀
概念圖:
隱性遺傳因子
控制
控制
控制
假說演繹法
對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如高莖與矮莖;
把F1中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高莖;
把F1中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矮莖;
在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
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用大寫字母來表示;
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遺傳因子,用小寫字母來表示;
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叫純合子;
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叫雜合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通州区| 年辖:市辖区| 巢湖市| 应城市| 靖远县| 三穗县| 修文县| 广汉市| 油尖旺区| 新晃| 垦利县| 桃园县| 凤凰县| 前郭尔| 凤台县| 咸阳市| 涞源县| 磐安县| 揭阳市| 桐梓县| 遵义县| 天全县| 海南省| 南宁市| 天全县| 卫辉市| 攀枝花市| 拉孜县| 河东区| 宁陕县| 清新县| 吕梁市| 甘谷县| 栖霞市| 那曲县| 五华县| 精河县| 汉川市| 宁明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