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4.1 生物進化理論(課件+表格版教案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4.1 生物進化理論(課件+表格版教案2份打包)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學科 生物 年級 高三 學期 秋季
課題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1、生命觀念--分析、認同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科學思維--運用歸納與概括、批判性思維闡釋生物進化的原因; 3、科學探究--運用數學方法分析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與進化的關系。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⑴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 ⑵突變和基因重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基因頻率的概念與計算,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突破教學難點的措施:通過練習計算基因頻率,“遺傳平衡定律”發現及應用的拓展訓練建立“基因頻率”計算的數學模型,掌握概念,理解其在生物進化理論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參考孫桂華老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 向學生展示一張自己制作的工業污染區的圖片,上面生活著淺色和深色的樺尺蠖。提出問題:圖片中到底有多少只樺尺蠖?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分析現實問題,讓學生模擬樺尺蠖的天敵去“捕捉”圖片中的樺尺蠖,在倒計時的催促下尋找目標。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圖片中的深色樺尺蠖是有利變異個體。 (二)思索生命現象,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規律 問題一:如果在淺色樺尺蠖(基因型為ss)的群體中偶然出現一只深色(Ss)的變異個體 1.根據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觀點,該黑色個體能永遠生存下去嗎? 該黑色個體的S基因僅憑它自己能否遺傳下去?那怎樣才能傳遞給后代?如果Ss與其他個體交配生殖,后代都是黑色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具體實例了解到有利變異的基因只有在群體中通過有性生殖才 能延續,并且在群體中擴散,另外有利變異的個體,不一定能真實遺傳。因此,研究生 物的進化,僅僅研究個體的表現型是否與環境相適應是不夠的,還需要研究群體的基因 組成的變化,這個群體就是種群。 探究活動1: 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回答:什么叫做種群?怎樣的一群生物個體可以稱為種群呢?并讓學生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交自己的判斷結果(溫馨提示此方法適合線上授課)。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2)兩個池塘內的全部鯉魚 (3)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5)一個農貿市場所有的大白菜。 【設計意圖】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課本中種群概念的相關內容,歸納出作為種群必須滿足的三個要點,并了解到種群的特點,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 探究活動2: 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這句話表明種群在進化過程中處于什么地位?什么是種群的基因庫和基因頻率?如何計算種群的基因頻率?假設某昆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自然選擇對翅色這一相對性狀沒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讓學生根據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自行計算以下內容并進行講解和交流: (1)該種群產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率各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頻率各是多少 (3)子代種群的基因頻率各是多少 (4)計算子二代、子三代的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 分析一下各代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相同嗎?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閱讀發現“遺傳平衡定律”與數學公式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要想通過數學公式來計算基因頻率 ,必須要滿足理想條件,如:種群大小;所有的雌雄個體是否都能自由交配;遷入與遷出;自然選擇;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但學生通過開篇的圖片(深色環境對于深色樺尺蠖有自然選擇的作用)了解到自然界中不可能全都滿足這5點條件。對于種群基因頻率的計算,學生自行總結出了公式:A基因的頻率=AA的頻率+1/2 Aa的頻率;a基因的頻率=aa的頻率+1/2 Aa的頻率,另外提醒學生A基因的頻率+a基因的頻率=1。個體的基因型是不變的,并且不會一成不變地傳給下一代個體,但是種群基因庫卻可以在繁殖的過程中維持相對的穩定。自然選擇作用的是種群,本質上是種群基因庫,也為下一節課打下了基礎。 提問:如果該種群出現新的突變型(基因型為A2a或A2A2),也就是產生新的等位基因A2,種群的基因頻率會變化嗎?基因A2的頻率可能會怎樣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突變產生的新基因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基因A2的頻率是增加還是減少,要看這一突變對生物體是有益還是有害的,這取決于生物生存的環境。個體都有新老交替,但是基因可以代代相傳。個體的有利突變基因只有通過在群體中進行有性生殖,才有可能傳遞積累。如果一個個體不能與種群中其他個體交配產生后代,這個個體在進化上就沒意義。 設計反思:本節課剛開始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出天敵游戲,并加上特效倒計時一下就制造了緊張氣氛,課堂一下活了起來,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課堂上。然后通過例子引出了現在生物進化理論研究種群的重要性,并通過問卷星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課程要求學生要明確作為種群的三要素應該有哪些,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5道判斷題去歸納總結這三個要素,通過實例讓同學們理解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時機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這節內容集中對學生運用數學方法進行計算的考查,有時候自己不敢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計算和探究,怕他們出現計算問題而耽誤時間,其實這樣反而學生還會出錯,計算能力也不會有很好的提高,只有出錯了他才不會再出錯,只有真的是自己理解了才能夠靈活運用,一定不能怕麻煩。這一節課不是簡單的生物內容,它結合了有趣的信息技術與數學相結合的課堂。 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多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而且能及時準確的把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講解,去探索,以達到獲得新知的目的,教師可以多搜集和課堂有關的素材,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共44張PPT)
第1節:
生物進化理論
1
前人及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目 錄
生物進化理論
1
2
生物進化理論發展的意義
3
第一部分
前人及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
各種生物_____________都是就如此的。
物種不變論認為生物物種不可改變的理論。與“進化論”相對。18世紀的瑞典生物學家林耐依據《圣經》的教義所倡導。認為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是一成不變的,或只能在種的范圍內變化,不能形成新種。“
自古以來
1.1 物種不變論的觀點
1.2 拉馬克的觀點
食蟻獸
鼴鼠
1、生物多樣性的原因:環境多樣性
2、用進廢退:器官用得越多就越發達,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
食蟻獸的舌頭之所以細長,是由于長期舔食螞蟻的結果。
白鷺覓食時為了不沾濕身體,用力伸腿,導致雙腿越來越長。
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眼睛就萎縮、退化。
3、獲得性遺傳:這些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后代。
拉馬克 1774~1829
白鷺
1.2 拉馬克的觀點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意義:
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不足:
對適應形成的解釋是膚淺的,未被人們普遍接受
在拉馬克生物進化理論基礎上,達爾文提出了比較完整的生物進化理論。
1.3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
“自然選擇”學說
物種演變和共同起源
生存斗爭和自然選擇
生物與同種或異種生物乃至無機環境
過度繁殖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自然選擇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達爾文提出了以__________________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主要觀點:
1.3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
事實1:
生物都有過度繁殖的傾向。
推論1:
個體間存在著
生存斗爭
推論2:
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機會多
事實2:
物種內的個體數能保持穩定。
事實3:
資源是有限的。
事實4:
同種個體間普遍存在差異(變異)
事實5:
許多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推論3:
有利變異逐代積累具有這些有利變異的個體越來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適應特征的生物新類型
手段
自然選擇的結果
基礎
內因
結果
結論:依據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果蠅群體中耐藥個體的增多是DDT____ _的結果。
已經存在
淘汰
繁殖
定向選擇
長頸鹿
個體差異
生存斗爭、適者生存
長頸鹿的祖先
過度繁殖
后代個體間的差異
生存斗爭
長頸、長前肢個體
遺傳積累
適者生存
現代長頸鹿
(變異)
1.3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局限性和發展:
對于遺傳和變異的認識還局限于性狀水平,不能科學地解釋遺傳變異的本質。
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水平,認為生物進化是以個體為單位。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深入到基因水平
以種群為單位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意義:
揭示了生物界統一性的原因: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的多樣性和
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
(1)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正確地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適應性以及遺傳變異的本質(  )
(2)抗生素的濫用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誘發細菌產生基因突變,使細菌中出現抗藥性強的個體(  )
(3)生存斗爭僅僅是指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對食物和空間的爭奪(  )
(4)生物進化的內因是生存斗爭(  )
×
×
×
×
當堂檢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進化的原材料
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種群
自然選擇
隔離
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_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主要內容:
______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第二部分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定義: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叫作種群。
特點:種群是繁殖的基本單位,也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舉例: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是一個種群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是一個種群
2.1.1 種群的概念及特點
①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②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③兩個池塘內的全部青蛙
④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⑤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

×
×
×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1.2 基因庫
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定義:
一個種群所有個體各自有自己的基因,共同構成了種群的基因庫。它們各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庫的一部分。個體間的差異越大,基因庫也就越大。
2.1.3 基因頻率
基因頻率: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
基因頻率=
某基因的數目
該基因的等位基因的總數
× 100%
基因型頻率: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型的個體占個體總數的比值。
影響因素:
突變、選擇、遷移等。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例:在某昆蟲種群中,決定翅色為綠色的基因是A,決定翅色為褐色的基因是a,從這個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求A和a的基因頻率。
200
2×30+60=120
2×10+60=80
120÷200=60
80÷200=40
某昆蟲決定翅色的基因頻率
2.1.3.1 基因頻率的一般計算方法--常染色體
計算:就這對等位基因來說,每個個體可以看作含有2個基因,那么:
這100個個體共有_____個基因,其中:
A基因的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 個
a基因的數量=____________________個
A基因的頻率=____________________%
a基因的頻率=____________________%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1.3.2 基因頻率的一般計算方法--性染色體
(1)基因型頻率: XBXB _______ XbY _______
(2)基因頻率:XB______ Xb_______
40%
10%
XBXB基因型頻率= XBXB個體數/所有個體=20/(20+5+20+5)=40%
XbY基因型頻率= XbY個體數/所有個體=5/(20+5+20+5)=10%
XB基因頻率= XB基因數/( XB基因數+ Xb基因數)
1XBXB含有2個XB,1 XBY含有1XB, XBXb含有1XB和1Xb, XbY含有1Xb
XB基因頻率=(40+5+20)/(40+5+40+5)=65/90=72.2%
72.2%
27.8%
P(Xb)=1-P(B)=27.8%
假設:①昆蟲種群數量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能產生后代;③沒有遷入和遷出;④不同翅色的個體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是均等的;⑤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
親代基因型的頻率 AA(30%) Aa(60%) aa(10%)
配子的比率 A( ) A( ) a( ) a( )
子一代基因型頻率 AA( ) Aa( ) aa( )
子一代基因頻率 A( ) a( )
子二代基因型頻率 AA( ) Aa( ) aa( )
子二代基因頻率 A( ) a( )
30%
30%
30%
10%
36%
48%
16%
60%
40%
36%
48%
16%
60%
40%
2.根據計算結果,想一想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種群的基因頻率會同子一代一樣嗎?
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種群的基因頻率與子一代一樣。
2.1.3.3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1.3.4 遺傳平衡定律(哈代 —溫伯格定律):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設 A 的基因頻率為 p , a 的基因頻率為 q ;則 p + q = 1 ,且:
aa 基因型的頻率
AA 基因型的頻率
Aa 基因型的頻率
( p + q )2 = p2 + 2pq + q2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種群規模小
基因頻率隨機變化
出現基因交流
遷入和遷出
基因頻率不定向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
非自由交配
有偏好的基因頻率改變
自然選擇
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基因頻率改變
遺傳不平衡
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
變異
設疑:
1、基因突變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在自然情況下,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且多數是有害的,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嗎?
2、有人認為,基因重組過程中并沒有產生新基因,并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你認同嗎?
不可遺傳的變異
可遺傳的變異
突變
基因突變
染色體變異
基因重組
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
設疑:
1、基因突變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在自然情況下,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且多數是有害的,對生物的進化有重要意義嗎?
2、有人認為,基因重組過程中并沒有產生新基因,并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你認同嗎?
舉例:果蠅約有2.0×104個基因,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頻率都為1.0×10-5,對一個中等大小的種群(約有107個個體)來說,每一代出現的基因突變數將是:
2.0×104×1.0×10-5×107=2.0×106(個)
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
體現
接受
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方向?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某海島上殘翅和無翅的昆蟲
例如,有翅的昆蟲,有時候會出現殘翅和無翅的突變類型,這類昆蟲在正常情況下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這里昆蟲卻因為不能飛行而避免了被海風吹到海里淹死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19世紀時,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干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后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結果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長滿地衣的樹干上的樺尺蛾
黑色樹干上的樺尺蛾
基因類型 黑色(S) 淺色(s)
工業革命前
(19世紀中葉) 5% 95%
工業革命后
(20世紀中葉) 95% 5%
2.3 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提出問題
樺尺蛾種群中s基因(決定淺色性狀)的頻率為什么越來越低呢
作出假設
黑褐色的生活環境,不利于淺色樺尺蛾的生存,對黑色樺尺蛾生存有利,這種環境的選擇作用使該種群的s基因的頻率越來越低,即自然選擇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
討論探究思路
假設1870年,樺尺蛾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為:SS10%,Ss20%,ss70%,S基因的頻率為20%。假如樹干變黑使得淺色型個體每年減少10%,黑色個體增加10%。在第2~10年間,該種群的基因型頻率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頻率是多少?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2.3 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1. 創設數字化的問題情境。
2. 計算,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
70.7%
26.0%
29.3%
14.6%
56.1%
60.9%
26.1%
73.9%
29.3%
13.1%
升高
降低
假如樹干變黑使得淺色型個體每年減少10%,黑色個體每年增加10%。
制定并實施研究方案
設疑:
(1)樹干變黑會影響樺尺蛾種群中淺色個體的出生率嗎?為什么?
會影響。因為樹干變黑后,許多淺色個體可能在沒有交配、產卵前就已被天敵捕食,導致其個體數減少,影響出生率。
(2)在自然選擇過程中,直接受選擇的是基因型還是表型?為什么?
表型。因為天敵看到的是樺尺蛾的體色(表型)而不是控制體色的基因。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析,樺尺蛾種群發生進化了嗎?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4)根據資料分析,決定樺尺蛾進化方向的是什么?為什么?
發生了進化。依據是樺尺蛾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
自然選擇。在此作用下,有利變異的個體有更多機會產生后代,種群中相應基因的頻率會不斷提高;相反,不利變異的個體保留下來的機會少,相應基因的頻率會下降。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S(深色)基因的頻率逐漸上升,s(淺色)基因的頻率逐漸下降;在黑色背景下,淺色樺尺蛾被天敵發現和捕食的幾率大于黑色的樺尺蛾,但不影響樺尺蛾的生存和繁殖,直接受選擇的是表型。
分析結果
得出結論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2.3 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1、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和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C.只有基因突變才能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改變
D.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體產生了適應性的變異

2、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將某樺尺蛾種群分成兩組,分別遷移到A、B兩個區域,A地是煤炭工業重鎮,B地是閉塞的山區,數年后抽樣調查,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區域 SS(%) Ss(%) ss(%)
A 80 18 2
B 2 8 90
A.A地S的基因頻率為89%,B地S的基因頻率為6%
B.A地的大部分s基因突變為S基因,故S的基因頻率升高
C.從上述材料得知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D.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當堂檢測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泛指那些對多種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
基因突變是產生超級細菌的根本原因。
抗生素對細菌具有定向選擇作用
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對其不起作用,超級細菌對人類健康已造成極大的危害。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內細菌產生耐藥性,如果被細菌感染,則往往由于體內細菌能夠抵抗各種抗生素而無藥可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細菌向“耐藥性”細菌方向變異
B.細菌中本來就存在耐藥性個體,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基因頻率下降
C.耐藥性強的細菌可能發生了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
D.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當堂檢測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
2.4.1.1 物種的概念
2.4.1 物種及隔離的相關概念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1.地理隔離
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
2.4.1.2 隔離概念及類型
概念:
類型:
2.4.1 物種及隔離的相關概念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4.1 物種及隔離的相關概念
2.生殖隔離
類型:
2.4.1.2 隔離概念及類型
1.地理隔離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4.2 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這些地雀的祖先都來自南美大陸的同一種地雀,什么原因導致每個島上的地雀種類不同呢?
1、南美洲大陸的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在不同島嶼上形成不同種群,在自然狀態下,這些不同種群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嗎?為什么?
2、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產生突變的情況一樣嗎?為什么?
3、對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來說,環境的作用有沒有差別?這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4、研究表明,后來即使將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混合飼養,它們之間也不能繁殖,為什么?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4.2 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這些地雀的祖先都來自南美大陸的同一種地雀,什么原因導致每個島上的地雀種類不同呢?
地雀祖先
甲島地雀
乙島地雀
丙島地雀
丁島地雀
……
甲島地雀1
乙島地雀2
丙島地雀3
丁島地雀4
……
地理隔離
不同
不同
有差異
生殖隔離
不同物種
阻斷基因交流
基因頻率向不同方向發生改變
久而久之
形成明顯差異
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
種群基因庫改變
出現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漸變式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驟變式
2.4.2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通過地雀的形成過程,說明物種形成需要以下環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現意味著新物種的產生。
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
隔離
生殖隔離
2.4.2隔離及其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1)從根本上講,沒有突變,就沒有生物的進化(  )
(2)突變具有低頻性,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
(3)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
(4)所有變異都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進化的原材料(  )
(5)自然選擇決定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方向(  )
(6)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改變(  )
(7)只要能夠交配便是同一物種(  )

×
×
×
×
×
×
當堂檢測
第三部分
生物進化理論發展的意義
(1)日本科學家________提出“中性突變”進化理論,簡稱“中性學說”。
(2)內容:生物進化的主導因素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的隨機固定。
在進化過程中,核酸、蛋白質等分子的
_____________會發生一定的置換,通常用它
們的_______來計算相應分子的進化速率。
木村資生
自然選擇
中性突變
堿基、氨基酸
置換率
中性
中性
物種
自然選擇
表型
(3)現代綜合進化論和中性學說的區別與聯系
①不同點:
現代綜合進化論揭示了_________的規律:通過________淘汰不利變異,保留有利變異,即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使生物不斷進化;
中性學說揭示了______ _的進化規律。
②聯系:兩者并不矛盾,更不對立,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
現代綜合進化論側重于個體、群體,即________;
中性學說側重于分子,_______
兩者相互_____,更好地闡述了生物進化的本質。
種群進化
自然選擇
分子水平
宏觀水平
微觀水平
補充
生物進化理論對整個生物界的發生和發展做出了符合_________的解釋,把發展變化的思想引入生物學研究,使生物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生物進化理論的建立,統一各分支學科。
這些學科既有共同的_________,即生物界發展的規律性,也有共同的_________,即從不同側面研究生命運動及其規律性。
唯物史觀
理論基礎
研究目標
(2)生物進化理論包含了發展變化、相互聯系和整體化的內在思想,這一思想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綜合,導致了一些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產生。這對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生物進化理論所揭示的原理,有助于指導人們進行良種選育、植物栽培、動物飼養等實踐活動,也對疾病防治、人工合成新物種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顛覆了“創世說”的統治地位。
突破了目的論和決定論的束縛,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和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很有幫助。
(2)促進了生態倫理的發展。
對確立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核心的生態倫理具有重要意義。
(1)中性學說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進化規律(  )
(2)生物進化理論是在物種可變論與物種不變論、唯物論與唯心論的斗爭中產生并發展起來的(  )
(3)現代綜合進化論和中性學說兩者并不矛盾,更不對立,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  )



當堂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顺县| 兰坪| 昌江| 山丹县| 仁寿县| 高碑店市| 涡阳县| 永和县| 叶城县| 筠连县| 宁津县| 景宁| 漳州市| 白沙| 新河县| 石狮市| 慈利县| 峨边| 阿拉善盟| 台南市| 普兰店市| 莲花县| 南皮县| 永吉县| 阿尔山市| 盐池县| 蒙阴县| 天镇县| 阳春市| 虹口区| 罗平县| 原平市| 黄梅县| 景泰县| 印江| 方山县| 昌黎县| 西乡县| 德保县| 永泰县|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