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模擬統測九年級歷史科試題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得分:特別提醒:1.答案一律用黑色筆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題上無效。2.答題前請認真閱讀試題有關說明。3.請合理分配答題時間。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新石器時代,在海南發現的人類活動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殘片。根據出土器物的考察結果,這些文化遺址與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文化同屬一個文化體系。這表明()A.海南遠祖與華南古代越族聯系緊密B.~海南遠祖最早使用石器和陶器·海南先民已掌握發達的制陶技術D,海南先民最早在東南沿海地區活動,.2025年是甲骨文發現125周年,某校舉辦“漢字文化周”活動。甲骨文的史學價值主要在于(A、記載完整歷史事件B.實證商朝社會面貌C.體現漢字藝術美感D.反映周代分封制度3春秋時期齊魯“夾谷會盟”時,齊景公演奏“夷狄之樂”,足見齊國與東夷文化交融之深。楚武王認為自己是“蠻夷”,但到楚莊王時,儼然以華夏傳統政治邏輯行事,自認德可配鼎,由以“蠻夷”自居到以“諸夏”自居。這表明()臭。地域形態影響文化特點B.中華文化多元,異彩紛呈C.華夏認同觀念得到發展D。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消除4.“五萬里的塵土與寒署,長安與那爛陀寺相遇的機緣…把自己淹沒于三千佛經的精義。…孤獨的靈魂,卻在萬眾的仰慕中升騰,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對詩歌中的“你”評價正確的是()A.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B.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C.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D唐與大食友好交流的使者5通過建立歷史現象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夠促進歷史學科素養的提升。下列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秦暴政速亡—漢初“休養生息”一出現“光武中興”B漢初采取郡國并行—頒布“推恩令”—削弱相權C.北宋重文輕武一王安石變法一實現了富國強兵D.清朝平定回部叛亂一設伊犁將軍一加強對新疆的管轄6海南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貿易中轉站,為加強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設立(A.星州都督府B.瓊州府學C.海北海南博易提舉司D.海南衛指揮使司7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擴大,需要一種更大眾的“俗文化”,明清小說有很多對市并生活和市民精神的描寫,這反映了興起的商業城市越來越成為文人生活和觀察的對象。材料敘述的是明清小說發展的(A.特點B.目的C.影響D原因8同盟會建立后,其機關報《民報》與梁啟超《新民叢報》展開論戰,主張以暴力革命推翻清廷,反對君主立憲。1906年《民報》銷量達1.7萬份,遠超保皇派刊物。這種現象說明()A.資產階級內部矛盾尖銳B君主立憲開始被認可C.革命與改革殊途同歸D革命成為時代主流9。“脫離世界潮流幾百年的中國,終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雖然未來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風順,我們學器物,失敗:學制度,也失敗;最終我們明白了要學思想。”材料中的“學思想”事件()A.宣告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B.始于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C.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D,徹底根除了中國的封建思想10.五四運動期間,上海學生會建立“講習團”,宜講朝鮮、越南、印度等國衰亡史,以及山東、日本介入中國及巴黎和會等問題。毛澤東則提出應定期給學生提供世界各地的報道。這些現象反映出(A.南方學運與工人運動相結合B.五四運動實際是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運動呼喚了共產黨誕生1在前幾年,曾有15家主流媒體公布了征集到的流行語,如:下海、農民工、上網、炒股、漢堡、科學發展觀、雄起…若給這些流行語定一個最準確、合理的主題,應該是()A,對外交流,大國崛起R,加入世貿,市場經濟C,改革開放,中國特色D.西部開發,解放思想第1頁共4頁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