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計48分)題號1234567910111213141516答案BCADDBAABCDCDCB二、非選擇題(52分)17.(18分)(1)編寫特點:融合多種編寫體例:重視敘述空間:中華文明多元一體視角:突破傳統王朝史框架;注重跨文化交流:長時段歷史分期:跨學科綜合(或社會學、地理學與歷史學相結合):體現中外文明互動。(答六點得6分)(2)【賦分等級及要求】等級分數要求將第三卷《南方的奮起》置于中國古代時空背景下考察,運用唯物史觀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民族關系等第一等級9-12分內容做出全面、深刻解釋。史論結合緊密,邏輯結構嚴密,表述非常清晰。較好地結合材料與時代背景,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思想第二等級5-8分文化和民族關系等內容進行分析。史論結合較緊密,邏輯較嚴密,表述較清晰。脫離材料與時代背景,對這一時期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第三等級0-4分民族關系等內容概括不準確,歷史解釋不全面,評價不客觀。史論結合不緊密,結構不完整,表述不清晰。第三卷:《南方的奮起》一一歷史的曲線:正統朝代南移長江解說詞示例:本卷以“歷史的曲線”為脈絡,揭示了正統王朝南移的進程。政治上,北方戰亂,政權更迭頻繁,南方政權(如東晉、南朝)的存續,保全了華夏正統;三省制出現,九品中正制形成,各民族政權制度的創新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礎。經濟上,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使北方經濟恢復,為隋唐推廣均田制積累了經驗:莊園經濟的嬗變和江南的開發,為經濟重心南移做好準備。思想文化上,魏晉玄學和三教合流,既讓儒家正統地位遭受危機,又為唐宋儒家思想新發展提供機遇;衣冠南渡的士族將中原禮樂與江南風土結合,催生了“山水詩”“駢文”等新文體:玄學清談與務實治術并存,士大夫階層在亂世中重新定義“華夏正統”,為隋唐文化大一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1頁共3頁統鋪路。民族關系上,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少數民族的封建化,為統一自信開放的隋唐奠基。(10分)總之,這一“低潮中的奮起”,不僅為隋唐統一積蓄力量,更重塑了中國歷史的走向一長江流域從此與黃河流域并駕齊驅,奠定了后世“東南財賦地”的格局。(2分)(“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18.(18分)(1)特點:具有階段性、艱巨性、復雜性;中國共產黨發揮領導作用;斗爭方式多樣:參與主體廣泛:思想宣傳與組織動員相結合:與政治、軍事聯系緊密。(答六點得6分)(2)【賦分等級及要求】等級分數要求將湖南文化抗戰置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時空背景下考察,運用第一等級9-12分唯物史觀對湖南文化抗戰做出全面、深刻解釋。史論結合緊密,邏輯結構嚴密,表述非常清晰。較好地結合材料與時代背景,對湖南文化抗戰進行分析。史第二等級5-8分論結合較緊密,邏輯較嚴密,表述較清晰。脫離材料與時代背景,對湖南文化抗戰概括不準確,歷史解第三等級0-4分釋不全面,評價不客觀。史論結合不緊密,結構不完整,表述不清晰。示例:論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南文化抗戰是動員民眾抗日的重要力量(2分)論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南文化抗戰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通過文化宣傳、教有及文藝活動,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現了文化軟實力在戰爭中的關鍵作用。九一八事變后,在湖南文化界和愛國學生開展抗日運動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加強了領導,以報刊、演講等形式傳播抗日思想,為后續運動奠定基礎。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將文化轉化為戰斗武器,體現了全面抗戰路線的成功實踐。隨著政治環境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及時調整策略,將活動轉入地下,既保存了力量,也延續了文化抗戰的火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南文化抗戰不僅是文藝創作,更是一種全民動員模式,構筑了抗戰的精神長城。(8分)綜上所述,湖南文化抗戰是中國共產黨將文化動員與軍事斗爭相結合的典范。其經驗表明,文化斗爭不僅是戰爭的輔助手段,更是塑造民族認同、推動歷史進程的關鍵力量。(2分)(“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2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 2025屆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docx 2025屆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 歷史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擬考試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