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七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歷史注意事項:1.滿分60分,答題時間為60分鐘。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史載,大運河開通后,在漕運的巔峰時期,每年從南方運到北方的糧食高達五六百萬石,大運河幾乎成為唯一的南糧北運的水路通道,運河沿岸興起了二十余座繁華的都市。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A.提升了隋朝軍事力量B.促進了南北方經濟交流C.改變了人口分布格局D.推動了政治中心的轉移2.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變革性。下圖中“?”處應該填寫的內容是世襲制軍功授爵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O】●】O夏商周時期秦朝兩漢時期魏晉南北朝隋朝(血緣/拼爹娘)(軍功/拼命)(賢孝/拼人品)(門第)( )A.舉薦B.品德C.才學D.財富3.唐太宗時期,朝堂之上人才濟濟。魏征曾做過道士,且曾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心腹,甚至還提議過謀害唐太宗;尉遲恭出身于鐵匠,還是歸降的將領。但這兩人皆在唐太宗麾下得以施展才華,備受重用。由此能夠看出唐太宗A.善于納諫B.知人善任C.大興文治D.改革吏治4.690年2月,“太后策貢士于洛城殿,貢士殿試自此始”;702年,武則天“初設武舉”,擴大了選官范圍。由此可見武則天A.構建了全新官僚體系B.開創了選官制度C.創新了人才選拔方式D.強化了君主專制5.下列解讀中,符合右圖所示的勞動工具的是A.這是唐朝人發明的曲轅型B.這顯示了唐朝手工業的興盛C.說明了科舉制度得到推廣D.優點是利用水力,節省人力6.史書記載,755年12月,安祿山在今河北省的范陽,悍然帶領15萬軍隊發動叛亂,目標直指大唐統治核心。這一行動A開啟了安史之亂的進程B.使藩鎮割據局面徹底形成C.表明安祿山成功奪取皇位D.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運動【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7.以下事件與右圖反映的內容有關的是A.唐朝設置安西都護府B.文成公主人戴C.唐玄宗冊封大祚榮D.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8.下表所示的是某歷史紀錄片的劇集名。這一紀錄片的主人公是集數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亂世孤旅,生死兄弟,穿越草原,隨風而逝,享譽佛國,嘔心瀝血,劇集名絕域求生亡命凌山踏上圣土西天取經歸心似箭圓滿A.魏征B.晁衡C.鑒真D.玄奘9.柳宗元曾撰寫了《天說》,此文著重批判天能進行賞罰的唯心主義天命觀,闡發了天沒有意志,是物質實體的觀點。這說明柳宗元是唐朝的A詩人B.“藥王”C.思想家D.書法家10.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北宋宰相趙普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這些措施A強化了地方的治理權B.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C.加強了民族間的交融D.強化了北宋中央集權11.“澶淵之盟”后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年邁的人),不見干戈”。這說明A.澶淵之盟加重了北宋民眾負擔B.遼朝的統治更加腐朽C.宋遼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D.北方畜牧業得到發展12.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發布詔令:“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這說明他主張A.建立行省制度B實行重農政策C,進行軍事征服D.開展和平外交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圖B【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