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民族獨立國家發展的政治前提站起來毛澤東富起來鄧小平強起來習近平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史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課導入一角:高山族和滿族兩角:朝鮮族和土家族五角:苗族和壯族一元:侗族和瑤族兩元:維吾爾族和彝族五元:藏族和回族第四套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元素,你認得哪些民族呢?學習目標壹O1唯物史觀O2家國情懷O3通過研讀相關數據和地圖等材料,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分析論證問題得能力。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及意義,了解國家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而采取的措施。了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內容和實施概況,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得重要意義;了解國家為促進民族地區發展所采取得措施,認識各民族共同繁榮得原因和意義。認識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認同國家的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史料實證第 13課民族大團結目錄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貳共同繁榮發展第 一 部 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民族自治區域實施的前提是?民族自治實施的區域?民族自治地區有什么權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國家統一領導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行使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含義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立法、經濟、文化管理、交通執行權、其他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2.原因漢唐元清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設立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設立宣政院和北庭都元帥府分別管理西藏和新疆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設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歷史上長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觀察地圖分析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怎樣的民族關?(中國歷史上)民族發展在地區上是相互交叉的……這樣就形成各民族雜居的現象,而一個民族完全聚居在一個地區的比較少,甚至極少……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大雜居,小聚居彼此相異,融合統一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2.原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1949年1954年1984年確定實施載入憲法《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3.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怎樣進行民族區域自治?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內蒙古自治區(1947)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西藏自治區(1965)3.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4.意義①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②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年至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第 二 部 分共同繁榮發展共同繁榮發展貳1.背景區域上:東西不平衡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400萬人口(如西藏);處于奴隸制的當時有100萬人口(如四川彝族);保留原始公社生產方式殘余的,當時有60萬人口(如云南佤族和景頗族)。政治上:制度落后經濟上:生產力低下文化上:教育落后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共同繁榮發展貳(1)制度: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政策:實施民族平等、民族團結 發展的政策。(2)目的:使各民族共同繁榮歷史遺留給我們的,是對民族繁榮很不利的條件。我們必須把這些不利的條件逐步地去掉。我們新中國就是要幫助各民族發展,這就必須實行一個根本性的措施,就是進行社會改革。——周恩來共同繁榮發展貳①政治上:西藏地區民主改革(1959-2019)2.措施:意義: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民主改革獨龍族是新中國成立后,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社會主義改造共同繁榮發展貳②經濟上:2.措施:人才援藏援藏干部·孔繁森工程援藏教育援藏資金援藏①國家采取優惠政策,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②各民族也根據本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發揮自身優勢,發展經濟。意義:①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②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共同繁榮發展貳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背面文字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為:漢語拼音、蒙文、藏文、維文、壯文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1)按照自愿原則,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3)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56個民族火炬手共同點燃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圣火意義: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措施:③文化上:經濟文化方針:因地制宜、放寬政策、搞活經濟共同繁榮發展貳興邊富民行動;西部大開發;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脫貧攻堅戰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2.措施:④國家戰略上:修建青藏鐵路為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共同繁榮發展貳作用: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④國家戰略上:實施旨在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興邊富民行動。興邊富民行動,是1999年發起的一項“振興邊境、富裕邊民”的扶貧發展行動計劃。2.措施:在全國脫貧攻堅戰中,28 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一些少數民族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共同繁榮發展貳進入新時代,中共中央強調以鑄牢 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習近平課后小結民族區域自治共同繁榮發展含義:地位:自治區:意義:政治: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經濟:優惠政策,多種方式支援經濟建設文化: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前提: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維護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共同富裕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蒙、新、夏、廣、西民族大團結第 三 部 分課后練習習題練習1.如圖反映我國實行的是( )A.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習題練習2.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共存、共同發展的國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互相影響,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根據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西部大開發戰略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習題練習3.歌曲《天路》中唱道,“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歌詞強調了青藏鐵路( )A.推動了西藏的民主改革 B.消除了東西部經濟差異C.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 D.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習題練習4.自1981年始,中共中央下發多個文件要求開展對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并著手培養了眾多專職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搶救、整理的散藏在民間的少數民族古籍達百萬種。此舉有利于( )A.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水平 B.推動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進程C.創造民族文化傳承的良好條件 D.保障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習題練習5.文化部提出在“九五”期間至二十世紀末,在少數民族地區新建、擴建(改建)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軍營文化中心、俱樂部、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兒童文化園、工人文化宮、林業工人樂園、農牧場俱樂部等設施。材料說明( )A.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B.國家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優勢C.國家注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D.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有其獨特性習題練習6.習近平總書記說:“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這突出體現了( )A.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B.內地與邊疆政策相同C.發展了民族區域自治 D.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題練習7.20世紀末,中央的一項決定為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這項決定是( )A.社會主義改造 B.西部大開發C.興邊富民行動 D.精準脫貧攻堅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