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民族獨立國家發展的政治前提站起來毛澤東富起來鄧小平強起來習近平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近代史兩大歷史任務: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課導入材料:土改后,農民劉老漢雖然有了土地,但他很快發現單靠自己干,分到的農具根本不夠用,又沒錢買種子;后來東拼西湊種了點莊稼,卻沒水渠灌溉,劉老漢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自己身單力薄,根本沒辦法抗旱救災,家里揭不開鍋了,這可怎么辦呢 結合材料,說說土地改革后,農業生產存在什么問題?存在問題:農業實行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學習目標壹O1歷史解釋O2史料實證O3自主學習了解我國對農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掌握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政策通過史料研讀分析我國進行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理解過渡時期總路線對新中國的影響。唯物史觀第 5課三大改造目錄壹農業、手工業合作化貳公私合營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1953年6月15日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三大改造是指:1953-1956年間,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深刻變革。什么叫三大改造?第 一 部 分農業、手工業合作化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1、背景材料: 土地改革結束后湖南省貧雇農平均每戶占有生產、生活資料情況表生產、生活資料 耕地 (畝) 牛 (頭) 豬 (頭) 犁 (架) 水車 (架) 房屋(間)數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材料2:1952年黃河下游,長江流域夏季干旱,淮河上游和漢水流域夏秋多雨受澇。1953年,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春夏少雨,遼河、松花江流域以及冀,魯,豫盛夏多雨受澇,南方部分地區夏旱較重。全國因干旱農田受災面積861.6萬公頃,成災面積134.13萬公頃,其中春旱面積400余萬公頃,夏旱面積200余萬公頃。 ——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根據材料與書本,說說土改后農業生產模式是?存在哪些問題?農業生產模式: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問題:缺乏生產工具、資金;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利用耕地;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農民有互助合作的要求。(一)農業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時間方式 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 。目的 引導農民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原則農業生產合作社自愿互利1953年-1956年2、概況(一)農業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農業合作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農業互助組生產資料私有幾戶共同勞動互相幫助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土地入股耕畜、農具作價入社,由社統一經營,按勞分配。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共同勞動農民土地所有制集體土地所有制啟示: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合作社農民一起勞動(一)農業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3、結果合作社農民備齊工具一起勞動生產合作社使用機械農具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農民代表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報喜農民報名加入合作社農民報名加入合作社(一)農業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壹(二)手工業背景方式結果材料:1952年手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13%左右,在農民所需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中,手工業品占80%左右。但是,個體手工業是分散落后、規模狹小的個體經濟,同時也是小商品經濟,很不穩固。這種個體私有制的生產關系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新技術的采用。 ——張豈之《中國歷史新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個體私有制的生產關系限制了手工業發展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推動建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第 二 部 分公私合營公私合營貳材料: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榮氏企業面臨困難,資金緊張,原料供應不足。國家通過發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支持,實現新的復蘇。 材料: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機商在市場上興風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眾對紙幣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幣立足未穩的機會,掀起了一場銀元大戰,引起市場的物價波動。從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銀元價格上漲兩倍,致使物價上漲247%。這場“銀元之戰”及其后的“糧棉之戰”,都極大地擾亂了上海的經濟秩序。材料:1950年上海已有中國實業、中國通商等5家銀行宣布公私合營,并稱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正式改組為公私合營性質的銀行。①資本主義工商業曾一度受到嚴重困難,人民政府通過調整工商業,幫助渡過難關并取得發展。②一些私營工商業主嚴重擾亂經濟秩序③公私合營經濟出現并有所發展1、背景公私合營貳目的時間方式高潮創舉1954-1956閱讀教材P25頁,完成下表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公私合營”中的“公”指的是國家,“私”指的是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資本家。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贖買政策2、概況公私合營貳3、創舉——贖買政策贖買政策前期采取分配利潤的政策。全行業公私合營后,十年內每年由國家按照企業合營時核定的私股額,發給股息,年息為5%,1966年9月,公私合營企業最后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意義: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公私合營貳4、拓展——公私合營后發展至今的知名企業公私合營貳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結合課本與材料,說說三大改造的實質與意義。實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大改造前:私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三大改造后: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VS1956年三大改造后國民經濟占比圖公私合營貳“剛分到的土地屁股還沒坐熱呢,又被收走了……不僅把土改時分來的土地收公了,把我們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農具也都統統歸公了?!?br/>不少地方在辦社中存在著“寧多勿少”、“寧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錯誤思想,因而違背農民自愿,胡亂的多辦社、辦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財產,有的甚至將棺木壽材、老羊皮襖也歸了社……——陳大斌:《從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農村的集體化時代》公私合營貳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中,實現工業化與三大改造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工業化三大改造一五計劃(1953-1957)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實質是要發展生產力三大改造(1953-1956)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質是要調整生產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辨證原理:①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建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②合適的生產關系,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課后小結三大改造內容: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社會主義改造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向 的轉變(1)實現了 向 的轉變(2) 在我國建立起來。(3)我國從此進入 。結果:實質:意義: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公私合營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方式方式方式創舉:贖買政策第 三 部 分課后練習習題練習叁1.新中國在1953年進入了計劃經濟建設和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階段。此階段的建設和改造是為了( )A.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C.保障抗美援朝的勝利 D.適應工業化建設需要習題練習叁2.下圖是畫家王信創作于1954年的宣傳畫。該作品體現出( )A.土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B.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人民參與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情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習題練習叁3.下圖反映了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這種情況最早應出現( )A.新中國成立后B.三大改造完成后C.大躍進運動時期D.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習題練習叁4.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標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C.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個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制定習題練習叁5.三大改造期間,一位資本家認為公私合營損失的是個人利益,換來的是“人人富裕、繁榮強盛的社會主義國家?!边@則材料說明三大改造的成果是( )A.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B.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C.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習題練習叁6.“王老吉藥”在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改稱“王老吉聯合制藥廠”;1968年,又改名為“廣州中藥九廠”。這里的“廣州中藥九廠”是( )A.資本主義企業 B.公私共有企業C.社會主義企業 D.中外合資企業感謝您的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