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武昌起義爆發后,全國二十四個省區中,最早響應該起義的北方省份是陜西,在10月22日這一天安慶示范高中2025屆高三聯考爆發起義,隨后成立了軍政府,宜告脫離清政府而獨立。由此可見,陜西A.以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B.是中國最早響應革命的省份歷史試題2025.4C.牽制清軍兵力支持南方的革命D.同盟會組織的革命勢力強大考生注意:7.該圖表為1933年中國農業對工業的原料貢獻表。由此可知,中國近代工業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農業對工業的原料貢獻(1933年)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城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產品單位機器生產占比(%)手工業生產占比(%)第I卷(選擇題共48分)棉紗市擔5666000751866000子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棉布匹18729000197928000081題目要求的。生絲市擔9200041131000591.《易·系辭下傳》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此可知,八卦創作綱匹151700025455000075A.反映中華文明多元一體B.源于對自然的科學觀察糖市擔1340002660000098C.為記錄當時的歷史事件D.體現古人樸素的唯物觀2.東漢永平四年春,漢明帝下詔:“朕親耕藉田,以祈農事。京師冬無宿雪,卷不燠沐,煩勞群司,立油市擔4310008480200092積精禱求。而比再得時雨,宿麥潤澤。”漢明帝此舉反映了A總體結構不合理B.機械化水平較低A.重農抑商政策的強化B.自然災害激化社會矛盾C.完全依賴于農業D.原料自給率較高C.君主受天明命的姿態D.豪強地主勢力發展迅速8.1956年2月8日,周恩來在國務院全體會議上說:“熱火朝天很好,但應小心謹慎。要多和快,3.《唐律疏議·戶婚律》“不言及妄言部內早澇霜蟲”條規定:“諸部內有早澇霜雹蟲蝗為害之處還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現在有點急躁的苗頭。”這表明主司應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覆檢不以實者,與同罪。若致枉有所征免,贓重者,坐贓A,中共八大的綱領得以踐行B.黨對大躍進運動的積極反思論。”此條款旨在C.政治上左傾錯誤愈演愈烈D.經濟建設的失誤已初現端倪A.加強地方治理B.緩和社會矛盾C.抑制官員腐敗D.完善法律制度時間舉辦地名稱4.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十二月,禮部尚書劉大中上奏說,浙東百姓已經開始拒絕養活新生兒了,2006年紹興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愚民寧殺子,不欲輸綢絹”。這表明了宋朝2007年北京東亞地區文物建筑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A.人地矛盾突出B.政府賦役繁重2010年上海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整第25屆全體會議C.厚嫁之風盛行D.社會治安惡化2021年福州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5.康熙十四年,清政府規定“兵器向來禁止,不許帶往賣給外國,但商人往來大洋,若無防身軍器,2024年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恐致劫掠。嗣后內地貿易商民,所帶火炮軍器等項,應照船只大小、人數多寡,該督撫酌量青島定數。”該條款由表格內容可知,當前中國A.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B.表明了海禁政策全面開放A.積極推動全球文化保護與傳承B.借助國際力量推動國內遺產保護C.統一了商船軍械標準D.彰顯了海疆治理的靈活性C.文化遺產保護面臨嚴峻的形勢D.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文化活動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 江淮十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聯考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34567!10111213141516答案DC ABDBCBAAB1.D【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早期文明。由“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可知,包犧氏通過觀察天地萬物,注重從自然和自身中探尋規律而創作八卦,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故選D。材料閘述古人對自然和自身等多方面的觀察,未體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征,故不選A。對自然的科學觀察不符合史實,故不選B。材料沒有闡述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史實,故不選C。2.C【解析】材料中“聯親耕藉田,以祈農事”“煩勞群司,積精禱求,而比再得時雨,宿麥潤澤”體現封建社會天人感應的神權思想和君主受天明命的政治姿態,本質上是強化君權神授觀念,故選C:材料有漢明帝重視農業生產的內容,但沒有體現抑制商業發展的內容,故不選A;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矛盾的激化,故不選B;D項符合東漢史實,但材料中沒有直接體現,故不選D。3.A【解析】據材料可知,《唐律疏議·戶婚律》對官員隱匿或妄報災情面臨嚴厲處罰的規定,可以看出唐朝重視對地方官員如實上報災情的監督.旨在加強社會治理.維護統治,故選A。緩和社會矛盾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故不選B。材料主要強調是對官員上報災情不作為的規定,不能得出“抑制官員腐敗”的結論,故不選C。材料沒有體現唐法律制度的完善,故不選D。4.B【解析】材料中“拒絕養活新生兒”“愚民寧殺子,不欲輸綢絹”,反映出當時百姓賦役負擔沉重,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以至于做出極端的行為,故選B。題干未提及人口與土地的關系,故不選A。材料中沒有關于婚煙和嫁妝的內容,與厚嫁之風無關,故不選C。材料沒有說明社會治安方面的問題,不能得出“社會治安惡化”的結論,故不選D。5.D【解析】據材料可知,清政府允許商人出海攜帶一定數量的火炮軍器等,由督撫的量定數,故D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重農抑商政策的改變,故不選A。清朝總體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海禁政策的全面開放”與史實不符,故不選B。材料中“該督撫酌量定數”表明并非統一了商船爾械標準,故不選C。6.C【解析】據材料可知,陜西作為北方省份在武昌起義后迅速響應并獨立,能牽制部分清軍兵力,減輕南方革命的壓力,為南方革命提供支持,故選C。材料未體現推翻清王朝統治的結果,此結果也并非陜西一地起義就能完成,故不選A。陜西是最早響應武呂起義的北方省份,故不選B。材料沒有休現陜西起義是由同盟會組織領導且勢力強大,故不選D。7.B【解析】由表格材料可知眾多產品生產中,手工業生產占比普遍較高,機器生產占比較低,反映出當時中國近代工業在利用農業原料進行生產時,機被化水平較低,故選B。材料未體現中國近代工業結構不合理,故不選A。表格不能得出中國近代工業完全依賴農業的絕對結論,故不選C。材料無法判斷原料自給率情況,故不選D。歷史試題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安慶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歷史試題.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