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總 得 分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關于文明的產生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 原始農業畜牧業發展——私有制產生——社會分工的發展——階級出現——國家形成B. 私有制產生——原始農業畜牧業發展——階級出現——社會分工的發展——國家形成C. 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制產生——原始農業畜牧業發展——階級出現——國家形成D. 原始農業畜牧業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制產生——階級出現——國家形成2.它“修筑了通向全國的驛道,驛站要塞和烽火臺及兩條干線和無數支線將全國聯成一個整體;沒有鐵器、文字、不使用貨幣……這一切不妨礙其成為擁有先進農業技術的16世紀的集權帝國”。這一帝國是( )A.波斯帝國 B.羅馬帝國 C.印加帝國 D.蒙古汗國3.13世紀時,法國巴黎羊毛織工在行會章程中寫明:“如果沒有從國王處購買手工業執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織工。”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軍隊奪回了諾曼底等封建領地,使法國王室的領地擴大了三倍之多。這說明( )A. 王權阻礙了城市經濟發展 B. 王權與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C. 中世紀后期城市開始興起 D. 城市推動了封建王權的加強4.歐洲中世紀時,地圖主要由神職人員繪制,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頓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為歐亞非三部分。這表明當時( )A. 神權思想居于歐洲統治地位 B. 神職人員獨享世俗社會權力C. 世界被宗教神學思想控制 D. 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5.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指1565~1815年的250年間,往來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馬尼拉(菲律賓)與阿卡普爾科(墨西哥)之間的航運貿易。馬尼拉大帆船的貨物主要來源于中國,以當時風靡全球的中國絲綢為最。大量的絲織品通過馬尼拉帆船運往南美以及歐洲市場。與此同時,產自西屬拉丁美洲的白銀則流入中國。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繁榮( )A.表明印度洋貿易地位日益衰落 B.加速了拉丁美洲國家生產方式的革新C.為西班牙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 D.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6.孟德斯鳩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防止“濫用權力”,他提出( )A. 理性主義思想 B. 分權制衡思想C. 民主自由思想 D. 人民主權學說7.歐洲在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反封建反神權的文藝復興運動。下列能反映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內涵的一項是( )A. 人是萬物的尺度 B. 我是一個凡人,我只要塵世的幸福C.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牧師 D. 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8.16世紀初開始宗教改革是一場政治、社會和思想文化運動,它在社會發展方面的影響表現為( )A. 確立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 B. 成為文藝復興開始的條件C. 鞏固基督教會的統治地位 D. 推動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9.下圖為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中的階級關系示意圖(摘自錢乘旦《西方那一塊土》)。據此示意圖可以推論出( )①英國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響 ②英國革命雙方陣營利益一致③法國革命的階級對抗很激烈 ④法國革命比英國革命更有意義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10.1871年3月,由市民選舉產生的自治政府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權,隨之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如頒布保護勞工法令,將逃亡業主的工場交由工人協作社管理,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等。 這反映了當時的巴黎( )A.具有人民掌握政權的特點 B.城市自治符合社會各階層訴求C.依法治國已成為全民共識 D.工廠制度有助于提高工人待遇11. 下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瓜分非洲的地圖,圖中很多國家的疆域很規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非洲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 B. 列強瓜分進行“地圖上作業”C. 叢林和沙漠等天然屏障阻隔 D. 歐洲探險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險12.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相同點是( )A. 都是由各國無產階級領導 B. 以和平談判的形式進行C. 民族資本主義有一定發展 D. 斗爭都取得了偉大勝利13.下圖為中國、美國、英國、印度4國產品在世界產量中的相對份額變化示意圖。其中②代表的是( )A. 中國 B. 印度 C. 英國 D. 美國14.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會議,簽訂了《柏林會議關于非洲的總議定書》,其中第三十四條規定如下表所示,上述材料表明該議定書簽訂的目的在于( )第三十四條今后占領目前在其領地外的非洲大陸沿岸地區某領土的國家,或迄今沒有這類領地而即將獲得這種領土的國家,以及將要承擔保護權的國家,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A. 協調殖民者與非洲國家的矛盾 B. 維護英國的侵略計劃C. 協調西方列強在侵略中的沖突 D. 解決列強在埃及的爭奪權15.“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與發展,開辟了理性辯證地看待客觀世界的方法,從而為理性主義奠定了基礎,進而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產生。”下列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有( )①哥白尼的“日心說” ②蒸汽機的發明 ③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 ④內燃機的出現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16.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1870年,洛克菲勒開始組建壟斷組織——美孚石油公司。工廠制和壟斷組織這兩大生產組織形式都( )A. 推動跨國貿易和資本輸出 B. 推動了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 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D. 適應了電氣化時代的需求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7-19世紀,資產階級在一些國家相繼進行了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者改革,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 這其實是一場不流血革命……到了1688年,英國的統治階層已齊心協力,下決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臺。他們不能容忍專制制度的恢復,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復辟;但同時,他們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讓下層民眾再參與國家政體的設計。它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從表面上看似乎--切都沒有變,只是換了國王,新國王還具有繼承王位的.最直接條件。但實質上國王的特權完全被剝奪,英國結束了她的君主專制主義,而開始了一個民主的議會政治的新時代;這不只是英國政治史的新階段,同時也是世界史進步的重要里程碑。——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材料二 美國制憲者認為,將國家的命運與個人的權利托付于情緒化的民眾,缺少一種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辯和權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無政府主義的民粹政治……他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約束的政府。代表們既想建立一個有足夠權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護各州已經擁有的重要權力;他們既希望聯邦政府的權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團對政府權力的壟斷;他們既反對貴族或寡頭政治,又害怕簡單無序的“暴民政治”,正因為有這些憂慮,1787年的憲法格外注重權力的分割與制約。——摘編自萬紹紅《共和主義與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等材料三 農奴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自由”和“土地”。1861年農奴制改革是俄國全面現代化的標志,為3000多萬農民帶來自由,為資本主義關系和國家經濟現代化掃清了道路,并且在地方自治、教育、軍事等領城進行了具有進步意義的改革,因此被稱為偉大的改革。——摘編自唐艷風《俄國農奴制改革法令解讀》(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這場“不流血的革命”發生的原因及開始確立的政治制度。(6分)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美國在中央與各州之間實現權力分割的措施及在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實現權力分割的原則。(4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奴制改革中解決“自由”和“土地’”問題對俄國經濟現代化帶來的影響。(6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二(1)依據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性發明是什么?從生產力的角度看,兩次工業革命,分別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中①、②對應核心動力分別是什么?(2分)(3)從生產組織和全球化兩方面分別說明,兩次工業革命是如何影響世界的?(6分)(4)通過所學知識,你從工業革命的歷史中獲得了哪些啟示?(6分)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1492年起,航海家哥倫布率領船隊,多次從西班牙啟航,航海探險.經考證,哥倫布之所以能頎利啟航,是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實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貸款密不可分.當時,不僅商人還有政府官員都希望能夠找到責重金屬和新的貿易地區.一位西班牙探險家說: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陸,是為了“給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們帶去光明,與人們渴望的一樣,他們也希望發財致富。”——摘編自劉明翰主編《歐洲文藝復興史·經濟卷》等材料二思想家 主要思想孟德斯鳩(1689—1755) 主張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分別由議會、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獨立,相互牽制,彼此平衡,以維系國家的統一伏爾泰1694—1778) 倡導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認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國式的開明君主政治盧梭(1712—1778) 認為人民應當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約,創立民主共和國,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1)指出材料一中“哥倫布率領船隊”開辟的新航線。(3分)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如何推動新航路的開辟。(5分)(2)根據材料二,分別指出西方啟蒙思想的基本主張。(6分)這表明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怎樣的新高度?(4分)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答案1-5 DCDAD 6-10 BBDCA 11-16 BCBCDC17.【答案】(1)原因: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制度:君主立憲制。(2)措施:聯邦制。原則:分權制衡。(3)積極影響: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消極影響: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18.【答案】(1)標志:蒸汽機的發明。 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2)核心動力:①蒸汽機; ②內燃機(3)生產組織: 第一次:工廠出現;第二次:壟斷組織出現。全球化: 第一次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4)啟示: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不斷提高;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改變;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等等。19.【答案】(1)航線: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線。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商業經濟發展為新航路開辟提供物質基礎;文藝復興運動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財富的觀念激勵人們開辟新航路。(2)孟德斯鳩: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或三權分立)。伏爾泰:平等、自由、民主,建立開明君主政治。盧梭:主權在民(或社會契約論)和建立民主共和國。新高度:從對人的尊重發展到對理性的推崇。學校 專業 班級 姓名 座號※※※※※※※※※※※※※※※※※※※※※※ 密 封 線 內 不 得 答 題 ※※※※※※※※※※※※※※※※學校 專業 班級 姓名 座號※※※※※※※※※※※※※※※※※※※※※※ 密 封 線 內 不 得 答 題 ※※※※※※※※※※※※※※※※【歷史試題】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