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部分 歷史一、選擇題(共 12 題,每題 2 分,共 24 分。在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 合題目要求)18. 走進博物館,感受歷史的生動與真實。小明要了解商周時期的歷史,應參觀的 展品是遠古回聲 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 鼎盛千秋 上海博物館銅器展 交流互鑒 敦煌石窟與河西走 廊絲路藝術展 清淡含蓄 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A B C D第 18 題圖19. 《敕勒歌》原本是鮮卑語歌曲,北朝時期經提煉翻譯成漢語。它的誕生受到了 當時漢文學的影響,反過來它也影響了漢文學,并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豐富了 中華文化的藝術寶庫。這一文學現象反映出魏晉南北朝A .民族交融促進文化發展 B .政權更迭加劇南北方的沖突C .人口遷徙促進經濟發展 D .政治變革加快少數民族漢化 20. 北宋時大城市的商業活動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人口聚集或流動性大的地方都可以開設店鋪;早市和夜市進一步發展。當時市場上的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客 商絡繹不絕。據此可知,北宋時期A .紙幣廣泛流通 B .海外貿易發達 C .經濟重心南移 D .城市商業繁榮21. 戚繼光是我國明朝杰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他所從事反侵略 戰爭的成就是A .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 B .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C .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臺灣 D .促使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22. 這場戰爭后,中國國門洞開,領土開始被割裂,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開始改變。這場 “ 戰爭” 指的是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3. 下面表格內容是抗日戰爭時期英烈們的家書(節選),其集中體現了趙一曼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吉鴻昌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白雪樵 家是我所戀的,雙親弟妹是我所愛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 我所懷念熱愛的。張自忠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左權 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A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B .正面戰場同仇敵愾C .中華民族浴血奮戰 D .抗戰勝利舉國同慶24. 《六億人們心花開》寫道: “ 代表們走進了會場,坐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席 位,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的第一次?!?這次會議的召開,標 志著(25. “這項制度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土地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它是中國現階段農村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該)A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立 C . “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對臺基本方針形成 D . 提高基層治理成效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立“ 制度”A .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 B .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C .起源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 .帶來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26.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加速推進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 村環境綜合整治;《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定 修訂。這些做法A .推進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B .鞏固了國防建設C .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 D .解決了能源問題27. 楔形文字是人們用削成尖頭的蘆桿或木棒做筆,在未干的軟泥板上壓刻出符號而成。這種文字流傳的區域文明是第 27 題圖28. 有學者認為:“ 英國的王權還從來沒有被套上這么多的‘ 緊箍咒’ 。這個以往 一直自以為只受制于上帝的權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議會了,其神圣的光環已 蕩然無存。 ” 這表明英國A .國王退出政治舞臺 B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C .實行民主共和制度 D .贏得了民族的獨立29. 當今世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朝著趨于均 衡的方向發展。新的世界格局發展趨勢更能體現國際社會對公平正義與合作共 贏的追求,更有助于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主要發展 趨勢是A .文化多樣化 B .經濟全球化 C .社會信息化 D .世界多極化二、非選擇題(共 4 題,共 36 分)30. 【交通與對外交往】( 8 分)材料一 兩漢時期是絲綢之路的開拓時期。自西漢張騫“ 鑿空 ” 西域后, 兩漢 政府對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經營都不遺余力, 這不僅僅是因為商業原因, 也不僅僅是 為了炫耀國威, 更與此時期兩漢政府抵御匈奴入侵這一政治兼軍事目的密切相關。 西漢時期張騫通西域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標志著中西交流史上一個新時代的 開始, 并對后來東西方文明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摘編自張國剛《中西文化關系通史》材料二第 30 題圖 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示意圖唐朝時期,亞、非地區許多國家的使節、商賈、學者、藝術家、僧侶等,不 斷地來到唐朝訪問、求學和貿易。唐朝派往國外的使臣、僧侶以及到外國經商的 商人也不絕于途。那時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國家,主要的有 70 多個。——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等 材料三 “ 一帶一路 ” ,是 “ 絲綢之路經濟帶 ” 和 “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簡稱。 “ 一帶一路 ” 是知古鑒今、面向未來的合作倡議,相融相近、相輔相成, 洋溢著創新進取的時代精神,為沿線各國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提供了新的重大契 機,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沿線各國的積極回應。——摘編自陳彬《 “ 一帶一路 ” 戰略意義深遠》( 1 )根據材料一 ,指出兩漢時期絲綢之路開通的條件。( 3 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括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 3 分)(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 “ 一帶一路” 合作倡議的影響。( 2 分)31. 【紅色印記與精神傳承】( 9 分) 材料一左圖文物是朱德使用過的駁殼槍,現收藏于中國人 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件革命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 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武裝起義,這次起義成為人 民軍隊此后崢嶸歲月的起點。這把槍的主人,在革命困 境中展現出磐石般的堅定意志,他后來成為中國人民解 放軍的總司令。材料二左圖文物是鄧稼先研制原子彈時使用的手搖 計算機,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這臺計算機只 能進行加減乘除、平方數、立方數、開平方運算, 輸進數據后,手搖算出結果。中國科學家憑借這種 簡陋的運算工具,進行了無數次模擬計算和分析, 經過整整三年,基本繪就出原子彈設計藍圖。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摘編自《紅色印記:百件革命文物的聲音檔案》(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 “ 這次起義” 的背景。( 2 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原因和意義。(5 分)( 3 )從上述材料中選取一件文物,為其擬寫一句宣傳語。( 2 分)32. 【大國與國際局勢】( 9 分)材料一 俄國十月革命后,美國一直拒絕承認蘇維埃政權。 1929 年發端于美 國紐約華爾街的股災迅速演變成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蕭條。這時 包括美國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迫切需要蘇聯的原料和市場,而正全力以赴搞一五 計劃的蘇聯也迫切需要引進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和蘇聯只好暫 時淡化意識形態分歧于 1933 年建交。——摘編自《美俄關系是怎樣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種局面》材料二 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 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1942 年 1 月,美、英、蘇、中等 26 個國家的代表在華 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 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以后又有 21 個國 家在宣言上簽字。——摘編自統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 20 世紀 90 年代,以信息革命的興起為標志, 一股空前強勁的全球化 浪潮開始席卷世界 ……在全球化過程中,出現了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等阻礙世 界經濟健康發展的問題,這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加以解決。——摘編自李春放《全球國際體系的演進》( 1 )根據材料一 ,概括這一時期美蘇兩國建交的歷史背景。( 3 分)( 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聯合國家宣言》簽署的歷史意義。( 4 分)(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從國際合作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 2 分)33. 【科學理論與實踐】( 10 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 指引著人民 改造世界的行動。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 周年的大會上的講話中指 出: “ 《共產黨宣言》發表 170 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 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 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 影響。 ”列寧指出 “ 在農業和工業之間,除了交換,除了商業, 就不可能有別的經濟聯系 ……我們新經濟政策的基礎和 實質全在于此。 ”鄧小平指 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 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根據上述材料,圍繞“ 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 ,自擬標題, 運用中國史和世界 史相關史實加以論述。 (要求:觀點明確, 史論結合, 表述成文)仙桃市 2025 年四月調考歷史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 12 題,共 24 分)題號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B A D B A C題號 24 25 26 27 28 29答案 A D C B B D二、非選擇題(共 4 題,共 36 分)30. 【交通與對外交往】( 8 分)( 1 )張騫通西域;政府重視;國家統一 ,國家實力強大;經濟繁榮;漢朝打敗匈奴;從長 安到西域的陸上交通開通。(一點 2分,兩點 3 分。任意兩點即可)( 2 )特點:多條線路,水陸并進;對外交往頻繁(雙向交流);交往國家數量多、范圍廣; 形式多樣;注重文化交流;和平友好交往。(一點 2分,兩點 3 分。任意兩點即可)( 3 )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 發展;為沿線各國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提供了新的契機;有利于沿線國家地區的發展。(一點 2分。任意一點即可)31. 【紅色印記與精神傳承】( 9 分)( 1 )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一點 2分,任意一點即可)( 2 )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民的支持;中國科學家甘于奉獻的 精神。(一點 2分,兩點 3 分 ,任意兩點即可)意義: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 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一點 2分,任意一點即可)( 3 )駁殼槍:堅定理想信念,傳承革命精神。沖破黑暗的駁殼槍——南昌起義第一 “ 槍 ”。 手搖計算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鄧稼先的 “ 秘密武器 ” ——見證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誕生的計算機。( 2 分, 貼切文物主題即可)32. 【大國與國際合作】( 9 分)( 1 )1929-1933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進行。( 3 分,一點 2 分, 兩點 3 分)( 2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逐漸扭轉了 戰爭形勢;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為創建聯合國組織奠定了 基礎。(一點 2分,兩點 4 分。任意兩點即可)( 3 )堅持開放發展;堅守合作共贏的理念;各國加大合作力度;構建合理的世界經濟體系 等。( 2 分。任意一點即可)33. 【科學理論與實踐】( 10 分)評分細則標 題 ( 2分) 材料運用與論述 ( 8分) 水平 等級 總 分 ( 10 分)明確 觀點明確,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緊扣自己的觀點,運用中 外歷史史實加以論述,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4 9—10 分觀點明確,能夠圍繞觀點運用相關史實進行論述, 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基本做到史論結合,條理基本清楚。 3 7—8 分觀點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 或史論結合不充分。 2 5—6 分沒有凝練出觀點,或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 1 2—4 分空白卷 0 分示例一論題:馬克思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論述:《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 理論的指導。列寧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指引俄國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 國家。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 個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先進理論,為中國 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先進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方向指引。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理論隨著時代在不斷發展,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通過 不斷適應現實需求,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示例二論題: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論述:《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歐 洲工人成立了第一國際,巴黎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列寧領導十月 革命,建立起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 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總之,只有不斷解放思想,為社會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示例三論題:經濟政策調整要與時俱進。論述: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從蘇維埃俄國國情出發,實行新經濟政策,迅速緩解了危機, 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1978 年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結束“ 以 階級斗爭為綱 ” ,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 決策,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總之,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巨變。我們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深化改革,才能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示例四論題:馬克思主義始終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根本目標。論述:《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第一次創立 了人民自身解放的理論體系。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1921 年蘇俄用糧食稅 替代余糧收集制,減輕農民負擔,新經濟政策惠及農民。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通過家庭 聯產責任制提高了農民收入,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改革開放改善了民生。總之,馬克思主義不斷豐富完善,始終以維護人民利益為目標,促進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