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選必二 經濟與社會生活 第五單元 交通與社會變遷第一課時 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水陸交通的變遷選必2經濟與社會生活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交通與社會變遷醫療與公共衛生●飲食(農)●勞作(工)●商貿(商)●居住(住)●交通(行)●衛生(醫)課標要求:了解古代的水陸交通建設及主要交通工具;認識新航路開辟和工業革命對促進交通進步的作用;認識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內容,梳理不同時空下交通工具變革和道路發展,形成表格。2.通過分析圖片史料和文字史料,結合表格內容,對比不同階段中西方交通變遷的表現,歸納交通發展的特點及原因。3.通過本課學習,關注我國交通事業的近代化發展。影響交通變遷的因素交通工具和線路的變化交通的變遷古代交通的建設近代交通的變革現代交通的飛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白居易《賣炭翁》實現從滑動到滾動的飛躍,提高了運載量和運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閱讀教材結合材料,指出人類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及其對道路的影響?69頁天然河流向人工開鑿發展天然道路向人工道路發展課時一 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交通的變遷任務一:歸納交通變遷的歷程,形成表格。活動一:依據表格并結合材料,分析古代交通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秦)為弛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漢書·賈山傳》特點:①政治:由政府主導,國家統以都城為中心;強烈的政治色彩,戰爭有密切關系 ②分布廣(全國);③類型多樣化;④連通性(道路網);⑤水陸并舉。原因:①政治:中央集權;②經濟:封建經濟初步發展,技術的進步;③思想:法家思想。70頁69頁任務二:合作探究,分階段歸納交通特點及影響交通變化的因素。磁羅盤24位圖71頁任務二:合作探究,分階段歸納交通特點及影響交通變化的因素。特點一:(范圍)從區域到全球71頁任務二:合作探究,分階段歸納交通特點及影響交通變化的因素。活動二:依據材料并結合表格,分析近代交通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特點三:(運力)速度慢,運量少到速度快,噸位大,行距遠。特點二:(動力)從人力、畜力到機械力特點一:(范圍)從區域到全球農耕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原因: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交通工具的改進特點:1.更快更便捷、專業化、網絡化,發展迅速2.交通多元化、立體化3.科技不斷促進交通發展任務二:合作探究,分階段歸納交通特點及影響交通變化的因素。活動三:依據材料并結合表格,分析現代交通的特點及影響因素。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明確提出首先要創造一些基本條件恢復交通運輸。經過3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期,恢復了被破壞的交通設施設備,恢復了水陸空的運輸……1978年,改革開放揭開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交通運輸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中國政府把交通運輸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開交通運輸市場、建立社會化融資機制方面進行了開放性探索,積極扭轉交通運輸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被動局面……1992年,中國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交通運輸不斷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原因:①經濟上: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②政治上:改革開放后,中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政府對發展交通運輸的大力支持;③科技上:科技創新成果為交通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到2020年,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建設任務和“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各項任務,為交通強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從2021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摘自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交通發展是國家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家角度)【測評化作業】分層設計練習題、課時知識導圖【探究類作業】搜集相關資料,選擇你感興趣的橋梁,例如首創空腹式拱、雕刻藝術精湛的趙州橋,人類首次跨越長江天險的宏偉工程武漢長江大橋,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美國舊金山的象征﹣﹣金門大橋,連接歐亞兩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撰寫一篇解說詞。1.秦漢兩代朝廷非常重視道路的建設。秦兼并六國之后,建立了以咸陽為中心的全國性道路交通網;西漢武帝時,在秦成果的基礎上,開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東漢的都城洛陽則是“處于中土,平夷洞達,萬方幅湊”的交通樞紐。這些成就的取得A.保證了秦漢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B.說明交通是秦漢地方治理的核心C.得益于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D.確保了中央對地方的絕對領導權√2.下表為隋朝大運河和元朝大運河的比較,由此可知,運河的開鑿與整修 開鑿時間 河道走向 起止點隋朝運河 隋煬帝時 以洛陽為中心點,呈縱橫形狀 涿郡—余杭元朝運河 元世祖時 呈南北垂直形狀 大都—杭州A.鞏固南方經濟重心地位B.緩解北方水資源不足問題C.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變化D.體現農耕文明的外向特征√3.有學者認為,新航路不僅帶來了歐洲與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洲的聯系,而且促進了東方與西方以及大洋洲之間的互動。這一認識是基于新航路A.促成了一個環球交通網絡B.改變了東西方之間的航道C.促進了歐洲的商業革命D.加強了各地之間的政治聯系√4.1836-1837年英國增加了近千英里鐵路;1843年英國鐵路里程達到了2 000英里,1848年達到了5 000英里。1850年,英國干線鐵路網基本形成。這反映了當時英國A.運輸革命引領工業革命B.城市化的進程開始加速C.動力革命促進交通發展D.工業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謝謝年 級:高二年級 學 科:歷史(部編版)主講人:法夢影 學 校:錫盟二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