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溫故知新1.1956年__________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2.1958年社會主義總路線下引發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國民經濟困難。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61年實行調整國民經濟的__________,1965年基本完成,促進市場繁榮。4.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是_____________;起止時間:________________年結束的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國基本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6.“鐵人精神”,艱苦奮斗——_________;黨的好干部,鞠躬盡瘁——___________解放軍的好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_________。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八字方針1966—1976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王進喜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焦裕祿雷鋒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改革開放是如何啟航的?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課標要求】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閱讀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國面臨的問題?材料三:“文化大革命”這次大折騰,初步估算損失了五千億元……這個數字比建國30年的全部基本建設總投資還多。當然,我們的損失不止是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喪失了寶貴的時間。——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材料二:“僅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和地方副省長以上的高級干部,被立案審查的即占總人數的75%左右。……制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冤假錯案……全國被株連的群眾達1億人。”——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材料四:學校“停課鬧革命”,大學停止招生,教育事業受到極大摧殘。學校關閉,教育質量下降,文盲大量增加;文藝界百花凋零,萬馬齊暗……“文革”十年,是新中國科學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材料一:“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無產階級專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級人民政權機構打碎了,把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機構公、檢、法砸爛了……——金春明《大變動年代的探索》經濟困難政治混亂文化凋敝冤假錯案①十年動亂積累下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閱讀材料思考:“文革”后的中國面臨的問題?材料五:群眾甲:俺爹時傳祥,本是個掏糞工人,他老人家勤勤懇懇,本本分分地工作了一輩子,就因為受到了劉少奇的接見,和他握了手,就被說成是“工賊”的同伙、“反動分子”!最后硬是被紅衛兵們批斗致死!俺爹實在太冤枉啊!據說全國還有28000人和我爹一樣!老天爺!您快開眼吧!②粉碎“四人幫”后,人們要對“文革”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糾正“文革”中的錯誤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解放軍報》發表的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華國鋒③“兩個凡是”引起普遍不滿以階級斗爭為綱實質:“左”傾錯誤的繼續(“左”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1977年4月10日,鄧小平以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名義給中共中央寫信,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提出批評,開了全黨解放思想的先聲。“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一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時代呼喚一位有勇氣、有能力糾正錯誤的人!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發表本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此引發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意義:這是一場解放思想運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④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文章指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是從根本理論上對“兩個凡是”的否定。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一)會議背景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1978年12月,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他指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鄧小平的講話,實際上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基本的指導思想。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35-36,完善下表內容時間、地點指導思想內容 思想 確定了 的指導方針。政治 結束 ,作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 上來、實行 的歷史性決策。組織 實際上形成了以 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經濟建設改革開放1978年12月北京鄧小平“以階級斗爭為綱”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二)會議內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合作探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黨和國家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這三個方面政策有何不同?“兩個凡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以階級斗爭為綱”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領導集體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歷史轉折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歷史意義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人民日報》1978年12月25日的社論《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②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的起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起點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三)歷史意義徹底糾正了“ ”的思想錯誤形成了以 __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確立了 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黨的歷史上_________的轉折點毛澤東左鄧小平是__________以來黨的歷史上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新中國成立1935年遵義會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 等人在軍事和組織上的錯誤博古歷史學家胡繩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共黨史上的地位類似于遵義會議。”生死攸關知識拓展思想糾錯領導核心歷史地位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①政治上:平反冤假錯案到1982年底,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據不完全統計,經中共中央批準平反的影響較大的冤假錯案有30多件,約300多萬名干部得到平反,47萬多名共產黨員恢復了黨籍,數以千萬計受株連的干部和群眾得到解脫。劉少奇追悼大會 鄧小平在劉少奇追悼會上致辭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恢復劉少奇的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王光美和子女們喜讀宣布為劉少奇平反昭雪公報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①政治上:平反冤假錯案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②教育上:恢復高考制度恢復高考后第一次考試的考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被迫“停課鬧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頓下來,很多青年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鄧小平主持決策和直接推動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復,1977年冬天進行了高考制度恢復后的第一次考試。據統計,當年的報考人數570萬,錄取人數27萬人,錄取率4.7%。青年踴躍報名高考意義:高考制度的恢復,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撥亂反正,為大批知識青年敞開了大學之門,也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③思想上:1981年,召開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兩個凡是”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思想基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偉大的歷史轉折課堂小結引發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1、小紅同學在某圖書館網站檢索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資料,在“重大意義”部分可以閱讀到的內容是,這次會議的召開( )A.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B.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C.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D.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2、中華民族在近百年艱苦卓越的偉大復興中,關鍵是“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富強。 “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分別指(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抗戰的勝利 B.新中國誕生、十一屆三中全會C.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誕生 D.共產黨的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當堂測評DB3、中共八大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是①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確了經濟建設是中心任務③都指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共和國之路》記載,各地就這一主題召開的討論會達 70余次,發表文章 650 多篇。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這反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A.背景 B.內容 C.過程 D.意義當堂測評AA5、如圖是1978年5月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一篇文章。這一文章的發表深刻地影響了現代中國歷史的進程,因為該文章的發表6、[2023·湖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開放開啟于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當堂測評AAA.深刻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B.開創了經濟建設的新局面C.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動亂D.糾正了“左”的錯誤路線20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巨變與三位偉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世紀中國復興路歷經艱辛與坎坷,三位世紀偉人先后為了實現“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進行了不懈探索,改變了中國前進方向。“救國之夢”“建國之夢”“強國之夢”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統治,結束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國成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改革開放: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共一大 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中共七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爭取抗戰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憶黨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