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章導入大單元教學觀看視頻——鄭和下西洋明朝的對外關系如何?發生了哪些大事呢?第16課明朝的對外關系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戚繼光1528—1588 )統編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澳門媽祖閣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課程標準 通過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對外關系;學習目標◆1.知道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等明朝對外關系的史事,并將這些史事置于具體的時空加以分析,全面了解明朝對外關系的具體表現。(史料實證)◆2.從明朝對外關系與世界形勢變化的聯系角度,了解明朝在努力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時空觀念、歷史解釋)◆3.感受鄭和克服困難的精神與勇氣,認識其在傳播中華文明、溝通中外交流上的貢獻。學習戚繼光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抗擊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目標一、鄭和下西洋一、鄭和下西洋1.背景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一:閱讀教材和《相關史事》,思考鄭和下西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目的是什么?條件:①明朝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成為世界上的強國,明朝統治者給予了鄭和船隊巨大的經費支持和后勤保障。②造船技術先進③遠洋航海技術先進,指南針技術廣泛用于航海。④地圖制作技術也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得到了驗證。⑤海上絲綢之路的長期拓展深耕,使得這一時期國人對周邊區域的風土人情等都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②同時也用我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 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天妃靈應之記》碑一、鄭和下西洋2.概況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二:識讀地圖,圖片及史料,講述鄭和下西洋的過程,從中你體會到鄭和的什么精神?經過: 年,鄭和率船隊 次下西洋。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 的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 。所到之處,鄭和及隨行人員都要訪問當地的首領,贈送禮品, 表達通好的意愿,同時與當地居民進行商品交易。船隊回國時,一些國家還 派出使者隨行。 精神:敢于冒險、開拓進取的精神《天妃靈應之記》碑拓片:此碑是鄭和等人第七次下西 洋前夕所立,俗稱鄭和碑。1405-1433鄭和航海圖鄭和下西洋路線圖七亞洲和非洲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一、鄭和下西洋3.意義史料實證、家國情懷任務三:閱讀課前導語與《相關史事》,分析鄭和下西洋有何意義?意義:鄭和的遠航,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 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 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三寶廟在今天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 一 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 國有“三寶公廟”,馬來西亞有“三寶山”, 印度尼西亞有“三寶廟”“三寶井”“三寶 洞”。認識:鄭和船隊是和平之師、友好使者。二、戚繼光抗倭二、戚繼光抗倭1.背景史料實證、家國情懷任務一:閱讀教材,分析明朝中期為什么我國出現倭患?原因: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 私貿易和搶劫,被稱為“倭寇”。明朝中期,隨著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特別是由于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寇與我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我國沿海的武裝搶劫 日益猖獗。所到之處,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 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造成嚴重的倭患。二、戚繼光抗倭2.經過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二:觀察地圖和圖片,簡述戚繼光抗倭的經過。經過: 年,倭寇大舉侵犯浙江。戚繼光率軍英勇作戰, 在 ,先后殲滅倭寇數千人,燒毀倭船無數, 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此后,戚繼光又率軍進入福建,與廣東地區的抗倭將領帶領廣大軍民,消滅當地的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明朝《倭寇圖卷》(局部)畫面描繪了明水軍與倭寇交戰的情景。1561臺州九戰九捷二、戚繼光抗倭3.性質和勝利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任務三: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觀察圖片,閱讀教材,分析戚繼光抗倭戰爭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呢?原因:從戰爭性質而言,戚繼光抗倭是一場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從戰爭過程和結果來看,戚繼光編練的戚家軍英勇善戰,在民眾的支持下,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從戚繼光本人來看,他在抗倭戰爭中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民族抗擊外侮的典范,因此被譽為"民族英雄"。勝利原因: ①個人志向:戚繼光南下浙江,多次擊退倭寇的侵犯。 為了提高軍隊戰斗力,徹底打敗倭寇,②軍事才能:戚繼光大力整頓軍隊,并招募農民和礦工,進行嚴格訓練,操練新陣法。③軍隊建設:他統領的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征善戰,被譽為 “戚家軍”。戚繼光( 1528—1588 )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 “鴛鴦陣”示意圖感受到戚繼光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抗擊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二、戚繼光抗倭4.總結歸納史料實證、唯物史觀任務四:結合本課所學,完成表格,明朝的對外關系有何特點?明朝的對外關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沖突與反抗。人物 活動區域 主要事跡 主要作用鄭和戚繼光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七下西洋;開展和平外 交;推動海上貿易鄭和七次下西洋,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與亞非國家與地區友好往來;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貢獻中國東南沿海,尤其 是浙江、福建一帶整軍備戰;抗擊倭寇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維護了國家主權;編撰《紀效新書》,蘊含先進的軍事思想三、援朝戰爭三、援朝戰爭1.明朝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一:閱讀教材,歸納明朝是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的?方式:明朝繼承了我國歷代王朝處理周邊關系的方式。史實: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向中國納貢稱臣,并和中國進行貿易,中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國王進 行冊封。明朝與周邊國家關系形勢圖三、援朝戰爭2.援朝戰爭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任務二:閱讀教材,明朝為什么要援朝?援朝戰爭有何影響?史實:明朝萬歷年間,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明朝應朝鮮請求,兩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勝利。影響: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日本的政治軍事勢力,明朝的國力因此也受到削弱。 這場戰爭對東亞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援朝戰爭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四、葡萄要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1.經過時空觀念、史料實證任務一:觀察地圖,閱讀教材,講述葡萄牙人是如何一步步蓄謀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的?經過:從 16 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 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葡萄 牙殖民者幾次侵入我國廣東、福建、浙江 地區,都被我國軍民趕走。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風 浪,請求暫時借地晾曬貨物。他們許諾每 年繳納白銀500 兩,買通了廣東地方官員, 得以在澳門上岸,搭篷建屋,進行貿易。 1573 年,葡萄牙殖民者將500 兩白銀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葡萄牙在澳門攫取租住權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四、葡萄要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2.認識史料實證、家國情懷任務二:查閱相關資料,說說澳門的歷史沿革。觀察圖片,你有何認識?澳門媽祖閣媽祖,又稱天妃,被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 地區部分人民看作護航海神。歷史沿革:從秦朝開始,澳門與鄰近地區已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晉代屬東官郡東安縣,隋朝屬寶安縣,唐朝屬東莞縣。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廣東劃出南海、番禺、新會、東莞四縣的沿海地區,建立香山縣,澳門從此納入香山縣屬。因為澳門屬香山縣范圍,故舊稱香山澳等。南宋景炎二年(1277),十字門古海道成為南宋軍民與元軍對壘的陣地,宋端宗趙是和丞相張世杰等率領軍民在澳門附近海域抵抗元軍。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后,明清政府仍行使對澳門的主權,強化了對澳門的管理。(明政府在澳門設置 守澳官,駐扎軍隊)認識:中國始終擁有澳門的主權,澳門與內地山海相連,文化一脈相承,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知識拓展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明朝的對外關系鄭和下西洋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影響:提高了明朝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推動了中外貿易發展意義: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增進與亞非國家和地區友好往來;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背景:明朝中期政治腐敗,海防松懈,倭患嚴重明朝對外既有友好交往又有反抗外來侵略課堂小結背景: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背景:16世紀,歐洲殖民者相繼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遭到我國軍民驅逐概況: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概況:戚繼光編練“戚家軍”;臺州大捷平定浙東倭患;福建、廣東抗倭戰爭基本解除東南沿海倭患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背景:日本權臣豐田秀吉發動侵略朝鮮戰爭影響:打擊了日本的政治軍事勢力;明朝國力受到削弱;影響東亞政治軍事格局概況: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后來明朝政府設守澳官,駐扎軍隊,加強對澳門的管理。1.(2023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素養檢測1.【史料實證】根據下圖所給出的信息,請你判斷該歷史事件是( )A.漢代海上絲綢之路 B.唐朝時期對外交流C.宋朝時期海外貿易 D.明朝的鄭和下西洋D1.(2023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素養檢測2.【史料實證】建筑蘊含了豐富的信息,是了解歷史的渠道之一。下列兩處建筑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隋唐文化,影響深遠 B.民族交融,和諧順睦C.中外交流,和平綿延 D.道教文化,千年傳承C1.(2023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素養檢測3.【史料實證】“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將襲擊臺州。突然,一桿‘戚’字旗樹起。隨即,一聲號令:‘布好鴛鴦陣!’直打得倭寇四處逃竄。”《中華軍事五千年》這段材料,描述的是( )A.戚繼光抗倭 B.鄭成功收復臺灣C.雅克薩之戰 D.三元里人民抗英4.報效祖國、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結合,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下列詩句體現這一文化基因且與明朝歷史有關的是( )A.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一片丹心風浪里,心懷擊楫敢忘憂 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AC1.(2023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素養檢測5.【史料實證】有人指出,這場戰爭是由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發動,始于萬歷二十年(1592年),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這場戰爭( )A .密切了中國與越南的關系B .使日本統治朝鮮目的實現C .以中朝取得最終勝利結束D .加劇了日本與越南的緊張C1.(2023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素養檢測6.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但明朝中后期,出現了戚繼光抗倭和葡萄牙人攫取澳門租住權等事件,中外沖突升級。從"友好往來"到"沖突升級"的變化,說明了明朝( )A .外交從開放走向閉關B .君主專制不斷強化C .國力由強盛走向衰弱D .統治思想日益僵化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