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天津市中考歷史模擬試卷(3)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1.“孔雀飛去回憶悠長,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秀麗麗江,人在路上?!北蛔u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怡人的氣候,更有悠久的歷史,這里曾生活著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br/>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完好,它兩千多年來始終發揮著巨大作用。這項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 )A. 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 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C. 在當今僅存旅游價值 D. 清除了整個四川地區水患3.貨幣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如圖所示貨幣成為全國統一流通貨幣出現于( ?。?br/>A. 夏朝B. 東漢C. 秦朝D. 西漢4.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在歐洲中世紀末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法”便在一切國家里開始真正地發展起來了,這種發展到處都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的是羅馬法的( ?。?br/>A. 背景 B. 內容 C. 弊端 D. 影響5.在歷史故事分享會上,同學們講述了孝文帝改革、唐蕃和親、澶淵之盟、回族的形成等故事。這場故事會最恰當的主題是( ?。?br/>A. 政治互鑒 B. 中外交流 C. 政權并立 D. 民族交融6.“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地掠奪。”這里列寧評價的應該是( ?。?br/>A. 彼得一世改革 B. 十月革命 C. 1861年農奴制改革 D. 二月革命7.“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詩中的“一橋”出現在下列哪一時期( )A. 開國大典 B. 一五計劃 C. 大躍進 D. 改革開放8.“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辈牧纤疚覈鵀槭澜绾推脚c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是( ?。?br/>A.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B.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C. 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 D. 文明互鑒與文明共存9.恩格斯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他”是( )A. 但丁 B. 達 芬奇 C. 巴爾扎克 D. 托爾斯泰10.構建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如圖示意圖體現了( ?。?br/>A. 經濟建設的市場化 B. 現代中國工業化 C.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 社會生活信息化11.下面是關于一本書的介紹:“全書史料豐富,奠基于國內外重要的研究成果、檔案資料和為數眾多的獨家訪談。……有對三中全會、中美建交、經濟特區、一國兩制、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決策的深入分析。”據此推斷書名可能為( ?。?br/>A. 《馬克思傳》 B. 《毛澤東傳》 C. 《周恩來傳》 D. 《鄧小平時代》12.下圖是2015年亞非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以亞洲Asia和非洲Afica的首字母 “aa”組成“ 60”字樣。促使第一次亞非會議成功召開的方針是A. “一邊倒”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 求同存異 D. 不結盟13.2017 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黃大年被譽為“新時代海歸科技報國的楷?!薄K母腥耸论E和崇高精神感動了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也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2015 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因哪項成果獲此殊榮( ?。?br/>A. 研制“兩彈一星” B. 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C. 發現青蒿素 D. 發明納米技術14.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寫道:“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泵鞒瘯r期皇帝為實現“獨裁”而采取的措施有( ?。?br/>A. 設置司隸校尉 B. 創立科舉制度 C. 創立行省制度 D. 設立廠衛機構15.革命領袖在歷史關鍵時刻常常發揮重大作用。將下列革命領袖前的序號與相關歷史主題的字母符號連接正確的一組是( ?。?br/>A. ①—a ②—b ③—c B. ①—a ②—c ③—bC. ①—b ②—c ③—a D. ①—c ②—b ③—a16.在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對日本天皇的地位描述正確的是( ?。?br/>A. 至高無上的君主 B. 道德高尚的仁君 C. 禮儀性的擺設 D. 備受尊重的領袖17.如圖為《各種形式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所占份額的變化趨勢》示意圖,其中導致20世紀前期石油份額變化的科技發明是( ?。?br/>A. 蒸汽機 B. 發電機 C. 內燃機 D. 電動機18.某校九年級同學需要制作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板,下列素材中,可以選用的是( ?。?br/>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⑥⑦ C. ④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19.《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該曲原本是應法國大使的請求,為拿破侖而作的,但在發表時,貝多芬得知拿破侖稱帝的消息,他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這說明貝多芬的這部作品( )A. 關注社會和政治事件 B. 表達了積極的人生態度C. 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 D. 開創了全新的音樂風格20.如圖是1861-1912年俄國棉花加工量的變化示意圖,促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包括( ?。?br/>A. 現代工廠制度的推廣 B. 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C. 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 D.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21.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時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能體現這個觀點的是( ?。?br/>①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②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③德國納粹黨上臺后,瘋狂實行擴軍備戰④新經濟政策列寧發展商品經濟,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④22.如表是《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從表中信息可推知這一時期民族解放運動的新特點是( )地區 國家 主要事件亞洲 中國 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印度 甘地領導國大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與英國殖民者作斗爭非洲 埃及 華夫脫黨領導多次游行起義,英國被迫讓步,埃及宣布為獨立國家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A. 在性質上都屬于資產階級革命范疇 B. 在斗爭形式上呈多樣性特征C. 在具體內容上都屬于捍衛主權的斗爭 D. 在背景上都是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產物23.1933年羅斯福向國會提請通過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最終招募了超過300萬青年加入到國家資源的保護工作中。此計劃的直接目的是( ?。?br/>A. 加強自然環境保護 B. 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C. 推動國會進行改革 D. 開始嘗試國家干預24.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憤慨,法西斯的暴行有( ?。?br/>①德國納粹黨制造“國會縱火案”,大肆屠殺猶太人②1936年,法西斯掌權的意大利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③德國瘋狂擴軍備戰,先后吞并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④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先后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5.“戰爭剛開始時,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決心保持中立。羅斯福總統在1939年9月3日向全國宣布:和平將不會停止?!逼仁姑绹艞墶爸辛ⅰ钡氖录牵ā 。?br/>A. 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B. 日本偷襲珍珠港C. 中途島海戰 D. 諾曼底登陸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26.奧運連國運,自從現代奧運會誕生之日起,中國就與現代奧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聯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894年。當時,中國清政府曾經接到了國際奧委會的邀請書,但由于昏庸的清政府不知“體育”為何物而未作答復。1915年國際奧委會又一次發來邀請,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國內的護法戰爭,中國又一次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擦肩而過。——宗樹《百年回顧中國奧運信息傳遞的變遷》材料二: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前,社會各界極力敦促中國選派運動員,政府卻以“經費不足”為由拒絕。此時,日寇威逼利誘劉長春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劉長春聲明:“我是中國人,我只代表中國,決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奧運會。”深受感動的張學良宣布個人資助劉長春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1932年,劉長春出現在美國洛杉磯的跑道上,“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摘編自《張伯苓體育思想與近代學校的體育辦學》材料三: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得到飛躍的發展,到2020年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中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也突飛猛進: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只有吳傳玉參加了百米仰泳比賽,沒有獲得任何獎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獲得金牌實現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中國獲15金牌,列金牌榜第四;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51枚金牌;2022年北京、張家口舉辦冬奧會,中國獲得了15個獎牌。——摘編自網絡資料(1) 據材料一,歸納近代中國與奧運會失之交臂的原因。(2)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中國人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歷史時期,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國人得以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存在”的主觀原因是什么?(3) 據材料三,概括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取得的成就。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對體育事業發展的認識。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全國人民渴望的政治協商會議現在開幕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恢復了政治協商會議?!?br/>——摘編自毛澤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材料二: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時,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禮炮54門齊鳴28響。天安門廣場上的人群在盡情歡呼。材料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所有的國家都吃了大虧,只有美國發了戰爭財,本土沒有遭到破壞,所以美國當時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敢碰美國人。中國跟他們打了一仗,而且至少在軍事上也沒有被打敗,和美國人坐在談判桌上平等對話。材料四: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1) 材料一中的會議確立了什么制度?(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有何國際影響?(3) 材料三中的“中國跟他們打了一仗”的目的是什么?在這場戰爭中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被譽為什么?(4) 材料四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根據材料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如何變化的?(5) 閱讀材料,從而把握內容主旨。請結合上述四個材料,寫出它們共同的主題。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5-18世紀,歐洲的殖民擴張是“以最殘酷的暴力方式進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人在美洲開采礦山……英國人則從事販賣黑奴的勾當。這一時期,北美淪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則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亞洲則僅有若干沿海據點被占領,廣大內地暫時還沒有遭到殖民侵略。——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近代史 上卷》(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哥倫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陸所具備的有利條件。根據材料一,概括15-18世紀歐洲殖民擴張的特點。(2) 選做題:以下兩個小題,請任選一個作答。(如果兩個都答,按第①小題計分)材料二:第二次技術革命和工業化的進行,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經濟擴張,資本輸出以及從經濟上和領土上瓜分世界具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世界上許多國家變成帝國主義列強的半殖民地和勢力范圍。世界領土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形成了帝國主義的世界殖民體系。——摘編自郭吳新《20世紀初期的世界經濟格局》 ①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帝國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指出華盛頓會議最大的獲益者是哪個國家?一戰后形成的國際秩序是什么?材料三: 二戰不僅摧毀了阻礙現代文明發展的極端反動勢力——法西斯,而且重創了早期資本主義體系的支柱——英、法等殖民帝國。與資本主義體系中心轉移和結構重組相同步,原來的殖民體系隨之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在二戰后蓬勃興起,持續推進的民族獨立浪潮與遍及全球的現代化浪潮相呼應,改畫了世界政治地圖,構建了全球現代文明。——摘編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②雅爾塔會議決定在二戰后成立哪一國際組織?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殖民體系瓦解的原因。列舉一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史實。(3) 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萬隆精神”得到亞非國家高度認可的原因。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與瓦解,談談你的認識。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元謀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內,生活時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人類;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C.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的北京地區;D.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經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故選:A。2.【答案】B【解析】都江堰修筑前,岷江水患不斷,成都平原旱澇無常。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這項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B項正確;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排除A項;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排除C項;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千里沃野,排除D項。故選:B。3.【答案】C【解析】根據圖片信息“半兩”及所學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統一貨幣“圓形方孔半兩錢”,故C正確;“夏朝、東漢、西漢”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BD。故選:C。4.【答案】D【解析】據材料“在歐洲中世紀末期,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法’便在一切國家里開始真正地發展起來了,這種發展到處都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可知,在歐洲中世紀末期,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法律”也隨之發展,反映了羅馬法影響了歐洲資本主義法律產生和發展,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法’便在一切國家里開始真正地發展起來了,這種發展到處都是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而不是強調法律產生的背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法律的內容,而是強調在歐洲中世紀末期,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以羅馬法典為基礎的“法律”也隨之發展,排除B項;材料強調羅馬法對歐洲資本主義法律產生的有利影響,沒有強調其弊端,排除C項。故選:D。5.【答案】D【解析】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唐蕃和親促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澶淵之盟使宋遼之間出現長期的和平局面;回族形成是民族交融的結果。題干材料反映的主題是民族交融。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不是政治互鑒、中外交流、政權并立,排除ABC。故選:D。6.【答案】C【解析】A.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不涉及到解放農民,相反加強了農奴制,成為后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排除。B.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排除。C.依據題干信息“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地掠奪?!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農奴在實際獲得“解放”的過程中付出了高額的贖金,符合題意。D.二月革命推翻了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排除。故選:C。7.【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個五年計劃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故選B。8.【答案】A【解析】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時期,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非常突出,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全球的問題需要人類共同面對、共同應對,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是大勢所趨。據材料“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A符合題意。故選:A。9.【答案】C【解析】A.但丁是意大利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為《神曲》,與題意不符,排除。B.達 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畫家,他的畫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與題意不符。C.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將所見所聞融入小說寫作之中,完成了一套名為“人間喜劇”的小說集,為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變遷史,符合題意。D.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為《戰爭與和平》、《復活》等,與題意不符。故選:C。10.【答案】C【解析】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A項;現代中國工業化始于1953年的一五計劃,排除B項;根據題干“井岡山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歷程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結合中國國情開辟了井岡山道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也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走符合中國具體實際的建設道路,C項正確;題干沒有反映社會生活信息化,排除D項。故選:C。11.【答案】D【解析】《鄧小平時代》詳細記錄了鄧小平的生平和他在中國改革開放及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涵蓋了題目中提到的“三中全會”“中美建交”“經濟特區”“一國兩制”“九二南巡”等重大事件和決策,D正確;《馬克思傳》主要講述的是卡爾 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與題目中提到的中國近現代史事件無關,排除A;《毛澤東傳》主要講述的是毛澤東的生平和他在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歷史中的作用,雖然涉及一些歷史事件,但不包括題目中提到的“三中全會”“中美建交”等鄧小平時代的重要事件,排除B;《周恩來傳》主要講述的是周恩來的生平和他在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早期歷史中的作用,同樣不涉及題目中提到的鄧小平時代的重要事件,排除C。故選:D。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亞非會議(萬隆會議)的識記知識。根據已學知識,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選C。13.【答案】C【解析】1971年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首先從黃花蒿中發現抗瘧有效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分離出新型結構的抗瘧有效成分青蒿素,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1979年屠呦呦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C符合題意。故選:C。14.【答案】D【解析】明朝設立錦衣衛、東廠、西廠等廠衛機構,直接受皇帝指揮,監察官民,強化皇權獨裁,D符合題意;司隸校尉是漢代負責監察的官職,與明朝無關,排除A;科舉制由隋朝創立,明朝是完善(如八股取士),并非“創立”,排除B;行省制為元朝創設,明朝改設三司,排除C。故選:D。15.【答案】D【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法國大革命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時期;玻利瓦爾領導了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屬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林肯領導了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南北戰爭屬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故①—c,②—b,③—a。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6.【答案】C【解析】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幕府將軍實際上把持著國家政權。C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至高無上的君主”“道德高尚的仁君”“備受尊重的領袖”均描述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17.【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內燃機發明,內燃機以石油為燃料,導致20世紀前期石油在總能源結構中所占份額不斷上升。故選:C。18.【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制作有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板”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的一場技術和工業變革,主要涉及電力、內燃機、化學工業、鋼鐵生產等領域,①珍妮機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無關,故①錯誤;②蒸汽機車和⑧蒸汽機主要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核心技術和發明時間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故②和⑧錯誤;③法拉第電磁感應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理論基礎,故③正確;④白熾燈泡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故④正確;⑤萊特兄弟飛機的發明時間接近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期,故⑤正確;⑥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故⑥正確;⑦“T”型汽車代表了汽車工業的興起,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成果,故⑦正確。按照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展板需要,③④⑤⑥⑦符合題意,D項正確;②和⑧蒸汽機車主要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核心技術和發明時間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②和⑧錯誤,AB項中含有②,排除AB項;C項中含有⑧,排除C項。故選:D。19.【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該曲原本是應法國大使的請求,為拿破侖而作的,但在發表時,貝多芬得知拿破侖稱帝的消息,他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笨芍?,拿破侖稱帝意味著共和制的覆滅,拿破侖竊取了大革命的成果,在當時民主啟蒙思想廣泛傳播的法國,此舉必然招致民眾的反對,貝多芬去掉拿破侖名字反映了他關注社會和政治事件,A項正確;“他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表明了貝多芬的政治立場和對政治事件的態度,與積極的人生態度不符,排除B項;“他憤怒地去掉了拿破侖的名字”,與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無關,排除C項;開創了全新的音樂風格,不是題干表達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A。20.【答案】D【解析】ABC.據圖表可知,1861~1912年俄國棉花加工量持續增長,這主要是因為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他們生產的積極性,這次改革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F代工廠制度的推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ABC三項包括。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與圖文中的時間不符,D項不包括。21.【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結合所學知識,鄧小平認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手段,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能夠體現“資本主義也有計劃”,①符合題意。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在社會主義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發展商品經濟,允許私人經營中小企業是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市場經濟,能夠體現“社會主義也有市場”,④符合題意。①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特點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沒有市場經濟,②不符合題意。德國納粹黨上臺后,瘋狂實行擴軍備戰與題干的表述無關,③不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22.【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兩次大戰之間亞非拉主要民族民主運動一覽表》”可知民族解放運動,在斗爭形式上呈多樣性特征,B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探索革命新道路,屬于無產階級發展的產物,排除A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卡德納斯改革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排除C項。故選:B。23.【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向國會提請通過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罱K招募了超過300萬青年投入到國家資源的保護工作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項措施是羅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賑”,這項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就業、穩定秩序,B項正確;“以工代賑”的直接目的是給失業者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加強自然環境保護”與此無關,排除A項;“以工代賑”的直接目的是給失業者提供就業崗位,與動國會進行改革無關,排除C項;招募青年投入國家資源保護工作中,目的是為了提供就業機會,而非開始嘗試國家干預,排除D項。故選:B。24.【答案】A【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德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納粹黨制造“國會縱火案”,大肆屠殺猶太人;法西斯德國德國瘋狂擴軍備戰,先后吞并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法西斯掌權的意大利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1931年,日本在中國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6年,日本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在中國發動了七七事變,①②③④都是法西斯的暴行,A項正確;BCD項不全面,排除。故選:A。25.【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迫使美國放棄“中立”的事件是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 日,日本軍隊出動大批飛機,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卷入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B符合題意。故選:B。26.【答案】【小題1】清政府的昏庸、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國內的護法戰爭的影響。【小題2】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民族矛盾;劉長春的愛國情懷和不懈努力。【小題3】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得到飛躍的發展,到2020年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也突飛猛進;體育事業的發展要與國家需求相結合,體育事業要逐步走向國際舞臺,要充分發揮體育在外交活動中的橋梁作用,體育發展形式要多樣化,內容要不斷豐富,與時代接軌,與國際接軌。27.【答案】【小題1】(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小題2】開國大典;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小題3】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最可愛的人。【小題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小題5】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28.【答案】(1)先進的造船技術;地圓學說的流行;指南針的運用。以最殘酷的暴力方式進行赤裸裸的劫掠,北美淪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則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亞洲則僅有若干沿海據點被占領,廣大內地暫時還沒有遭到殖民侵略,(2)選擇②: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因此被稱為“非洲年”。(3)萬隆精神倡導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世界殖民體系建立在列強宰割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之上的,體現的是列強對亞非拉廣大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控制,是極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必然遭到亞非拉人民的反抗。第8頁,共1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