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教科書版本及章節 部編《中處歷史綱要》(上)第八單元課題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全面抗戰是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斗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中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兩股力量之間的關系影響了未來歷史的走向,對局勢的變化有深遠的影響。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單元的第2課,繼承上一課《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的內容,進一步闡述全面抗戰的歷史進程;為下一課《人民解放戰爭》中全面內戰有關內容奠定了基礎。總之,本課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的四個子目分別是“正面戰場的抗戰”“敵后戰場的抗戰”“東方主戰場”以及“抗日戰爭的勝利”,遵循時間順序,視野由小到大,從國內戰場轉向國際戰場,最終指明抗戰勝利在中國、世界乃至在全人類的歷史意義。學習者分析本課針對高一學生。學生在初中對抗戰等史實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知識尚未形面全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本課重在將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關系、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引導學生深化對全面抗戰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久遠,因此可以用一些圖片及影像資料輔助教學,以此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目標確定1.引入一些抗戰歷史圖片,設置相應問題,通過對比認識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作戰的史實,辯證看待兩個戰場在抗戰不同時期的作用,掌握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唯物史觀) 2.利用歷史圖片與歷史資料,展現進入到戰略相持階段之后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面臨的困境以及破解的方法,理解為什么中共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史料實證) 3.通過材料,認識到在中國抗戰的同時,世界上的反法西斯國家也在進行艱苦斗爭,世界人民的斗爭與中國的抗戰日益聯系在一起,抓住抗戰特定的時空背景。并通過文字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為什么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形成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的能力。(歷史解釋,時空觀念) 4.通過文字與圖表材料,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思考作為新一代的青年面臨新問題、新挑戰應該怎么做,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家國情懷)學習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正面戰場、敵后戰場的主要史實;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戰勝利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關系及其作用;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學習評價設計1.能辨識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重要戰役的時間和空間。 2.能夠梳理繪制抗日戰爭過程示意圖。 3.能夠理解和解釋中國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4.能夠將抗日戰爭和現實問題相聯系,對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并作出合理的論述。6.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新課:以“民族魂”為主題,通過探討抗戰過程中投入的各種不同力量,理解在實力懸殊的背景下中國取得抗戰勝利的原因,感受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和不易。教師活動1 你 12月的那天 ——中國 南京的你趴在路邊 曾記否 似河的鮮血從你的臂膀流出 1937年的那天 如山的尸骸在你的眼中出現 盧溝橋的你備受摧殘 我看見 戰火從你的胸膛彌漫 血淚從你的眼眶溢出 我看見 我狂怒了 淚水從你的臉龐滑落 終于 你哭了 不在沉默中爆發 還記得 就在沉默中滅亡 ——《民族魂》學生活動1 閱讀詩歌后,結合初中所學知識,說說你對這場戰爭的認識。活動意圖說明: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懷,奠定情感基調。環節二: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抗戰教師活動2 1.正面戰場 展示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的地圖,指出這些會戰取得了成果,但從整體上來看是節節敗退的。并通過一些將士的話語展現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材料一:淞滬會戰地圖(包含四行倉庫保衛戰)與謝晉元遺書 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謝晉元在1937年10月29日寫下的遺書 材料二:太原會戰地圖與郝夢齡在忻口會戰戰前動員的講話。 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 此謂我死國活,國活我死。 ——郝夢齡忻口會戰戰前動員的講話 材料三:徐州會戰地圖與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捷報傳出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臺兒莊區區之地,經此一戰之后,幾成民族復興的新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壁殘垣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憶錄》 材料四:速亡論與速勝論的出現 材料一: “這一戰,當然不是最后決戰,但不失為準決戰。因為在日本軍閥,這一戰,就是他們最后的掙扎。”……“這一戰我們勝了,就可以充分得到這樣證明,從此以后,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著末日審判了。” ——1938年4月26日《大公報》,張季鸞《這一戰》 材料二:“我們是弱國,抗戰就是犧牲”“我們是弱國之民,我們所謂抵抗,無他內容,其內容只是犧牲。”“所謂抵抗,便是能使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為抵抗侵略而犧牲” ——1937年,汪精衛在廬山發表《最后關頭》 (毛澤東在武漢會戰前發表《論持久戰》的演講駁斥了兩種觀點,并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 材料四:武漢會戰地圖 2.敵后戰場 (1)中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 指出在上海、太原失守之后,中共中央建立了多個敵后抗日根據地,并采用靈活的戰略戰術打擊敵人。 材料:敵后抗日根據地分布地圖與靈活的戰略戰術 (地道戰) (地雷戰) (麻雀戰) (伏擊戰) (2)其他愛國人士的支持 根據所學,你知道當時除了中國共產黨敵后抗戰支持,還有哪些群體也為抗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完善學生的回答,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學生活動2 根據這些資料,概括正面戰場都組織了哪些大的戰役,這些戰役對抗戰的勝利有何作用?(你怎樣認識國民黨在抗日中的作用?)活動意圖說明:列舉史實,認識到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斗爭,體會只有團結,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的道理。環節三:東方主戰場教師活動3 材料 在二戰的任何階段,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始終牽制和消耗著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直到抗戰末期,日本陸軍還有64%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上。從1931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殲敵150萬余人,占日軍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這樣一組數字的背后,是中國人民的巨大犧牲:傷亡3500余萬人,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王公度《中國抗日戰爭在二戰中的地位和作用》 問題:簡述中國在二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活動3 中國的抗日戰爭始終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分不開的。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抗日戰爭的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大國的地位。活動意圖說明:讓學生真正認識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貢獻,樹立學生世界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環節四: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師活動4 1.閱讀教材,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 提示,請同學們從中國、日本、國際三方面進行分析。 2.結合課件上的三張圖片,總結抗戰勝利的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可以挺直腰桿子和外國人對話,請同學們結合課本以及課件展示的圖片分析中國抗戰勝利的意義有什么? 3、合作探究:閱讀材料,展開小組討論。 根據材料思考,當侵華日軍的歷史的腳步買入21世紀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與日本進行交往? 材料一 當年侵華日軍的暴行罄竹難書,鐵證如山,但是現在的日本政府并沒有認真深刻反省這段歷史,沒有真誠地向受害國人民,尤其是中國道歉,反而政府官員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供奉二戰戰犯的靖國神社;日本新修訂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竟聲稱“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 材料二 學生活動4 1.通過教師的引導指出勝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全民族抗戰;②國共合作,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③日本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必然招致失敗;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 2.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回答:①近代首勝: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②大國重立: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③民族復興: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3.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要與日本交往,但這個交往要建立在日本正視歷史,承認戰爭罪行基礎之上,中日之間更應該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友好相處,發展未來。 活動意圖說明: 1.通過該部分的分析,檢驗學生們對于抗戰勝利的認識程度如何; 2.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來之不易,更要引導學生深思,要耕植于現代生活,愛黨愛國。 3.學習完這節課內容后,學生的情緒容易激動,通過這個討論問題的設定培養學生們合作、探求歷史的能力和態度,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們正確的審視當今的中日交往關系。板書設計正面戰場:淞滬會戰,太原會戰, 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長沙會戰 敵后戰場:游擊戰爭,百團大戰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1.從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那些苦難?中國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終取得勝利的? 2.梳理一下抗戰十四年中國共產黨的具體史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