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題 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
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三課,也是最后一課,一定程度上是本單元的總結,主要敘述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的發展演變歷程。本課包括三個子目,“晚晴選官制度的變革”、“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每一時期的選官制度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同時,不同時期的選官制度也存在繼承與發展關系。
學習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對第5課和第6課的學習,對中國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第7課時間跨度較大,涉及的內容也較多,很多概念學生比較陌生,這就要求教師合理的設計教學和有效引導。
3.學習目標確定
1、通過本課學習,可以按階段劃分近代以來中國官員選拔的發展歷程。 2、探討西方文官制度對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理解中西方選官制度呈現出相互學習、借鑒的特點。 3、能夠總結對比出現代公務員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異同點。
學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科舉制廢除的原因、影響;近現代選官制度的變革的原因、內容。 教學難點:西方文官制度對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現代公務員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異同點。
學習評價設計
通過閱讀教材和閱讀史料,能夠指出晚晴選官制度變革的具體表現、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能夠列舉出民國不同時期選官制度的背景、內容、意義。 通過閱讀教材及老師給出的史料,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對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影響,以及現代公務員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異同點。
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晚晴選官制度的變革教師活動1 新課導入 教師通過動漫圖示,引導學生回顧科舉制的發展歷程,思考晚晴時期為什么要變革科舉制度 教師活動2 問題:通過閱讀課本39頁并結合以下史料,從政治、經濟、思想、科舉制自身弊端四個方面歸納科舉制變革的原因, 展示相關史料 材料3:自洋務新政以來,為了適應形式的需要,洋務派引進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培養了一大批精通洋務的各種新式人才。這實際上已對只培植官僚的傳統教育目標造成沖擊。 ——《晚清科舉革廢進程中政學關系的變化》 材料4:天下理之最明而勢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而已。然則變將何先 曰:莫亟于廢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國也,害在使天下無人才。其使天下無人才奈何 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錮智慧,其二害日壞心術,其三害曰滋游手。 —嚴復《救亡決論》 材料5:夫近代官人,皆由科舉,公卿百執,皆自此出……此其選之精也。然內政外交,治兵理財,無一能舉者,則以科舉之試以詩文楷法取士,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 (2)讓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科舉制怎么變?具體做法有哪些? 教師活動3 過渡: 清政府在1898年連廢八股都無法接受,為何短短幾年后廢除科舉? 史料閱讀: 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決然舍其舊而新是謀,則風聲所樹,觀聽一傾,群且刮目相看,推誠相與;而中國士子之留學外洋者,亦知進身之路,歸重學堂一途,益將勵志潛修,不為邪說浮言所惑,顯收有用之才俊,隱我不虞之詭謀,所關甚宏,收效甚巨。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 ——袁世凱等《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1905年) 教師活動4 科舉制是清朝重要的選官制度,科舉制被廢除之后,晚晴政府如何選官?在選官制度方面有哪些改革?閱讀教材并指出 教師活動5 通過小組各作探究的形式,總結晚晴官員選拔發生了哪些變化及官制改革的意義學生活動1 通過動漫圖和回顧之前所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 學生活動2 學生根據史料并結合教材可以說出科舉制為什么變,以及變革的具體表現。 學生活動3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最終理解科舉制最終被廢除的原因 學生活動4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40頁,自主完成表格 機構改革官制改革
學生活動5 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形式科舉選官內容四書五經目的選拔官吏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展示科舉制的相關史料,能夠讓學生知道科舉制變革和最終廢除的原因;清政府對選官制度所作的改革。環節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教師活動1 帶著學生梳理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官員選拔制度的要點,使學生掌握其主要內容以及影響。 南京臨時政府依據內容影響北洋政府時期考試甄別影響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人事制度公務員制度評價
教師活動2 展示表格和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選官制度雖有更強的開放性,但不可避免存在著弊端。 材料11:事實上,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制度雖規定較詳細,卻并未能動搖其專制獨裁基礎,反而在吏治腐敗和專制事實面前,徒具形式,得不到嚴格執行。對此,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也不得不指出,“多年來官僚主義早已構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責、假公濟私為尤甚”。在當時,對政府官吏的貪污舞弊,不僅“不能批評,且須為之隱蔽”。因此,公務員制度及其有關法律規定多被踐踏,成效甚微。 —白鋼《政治制度史》學生活動1 學生閱讀教材,初步形成知識框架。 學生活動2 學生根據教材和圖片材料,分組合作完成課件表格內容。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圖片、文字材料、表格的形式能夠更為直觀展示民國時期各階段的選官制度,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能加強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環節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布公務員制度教師活動1 結合P41、42頁的歷史縱橫,講述干部和公務員概念,為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的講述打基礎。 【干部】新中國成立后,主要指中國共產黨組織、國家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國營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公務員】指在各級政府機關中,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除行政機關外,中國共產黨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均納入公務員隊伍。 教師活動2 帶著學生梳理干部制度的發展過程和意義,通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幫助學生理解黨管干部原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材料12: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好干部 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成長為一個好干 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偉 偉大的斗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干 干部 。我們要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 派,堅決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 之風 ,把黨和人民的好干部精心培養起 起來、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 教師活動3 公務員制度的建立同樣是一個法制化的過程,在書本上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找出完成表格 教師活動4 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公務員制度的特點 教師活動5 展示材料,讓學生閱讀材料,分組討論我國建立和推行了公務員制度的意義。 材料12:“國家干部”這個概念過于籠統,缺乏科學分類,因而使干部范圍越來越大,干部隊伍越來越龐雜,反映不出各種人員的不同特定和結構的現狀……管理權限過分集中……管理方式陳舊單一,用管理黨政干部的單一模式管理所有干部,不僅不利于人才的成長,而且還強化了全社會的“官本位”意識……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這些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重大缺陷和弊端,使我們長期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年輕優秀的人才難以脫穎而出,二是用人問題上的不正之風難以避免。 建立和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已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體制由傳統計劃經濟向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過渡,這種經濟體制的重大轉變要求作為上層建筑重要組成部分的組織人事工作做成相應的調整和轉換,才能適應新經濟體制的要求。……沒有公開就很難平等,沒有平等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很難擇優,因此要在競爭中去選人和用人。 ——江峰《發揚我國干部人事制度的優良傳統,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務員制度》 教師活動6 展示材料 小組合作探究:對比我國現代中國公務員制度和英國文官制度,我國公務員制度在哪些方面借鑒了國外文官制度,又有哪些獨特性? 材料1:中國公務員必須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捍衛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各項事業的核心力量,公務員制度是黨的干部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公務員的管理上,強調要堅持黨的組織領導,保持黨對政府重要領導人選的推薦權;我國公務員制度沒有“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劃分,這是由于我國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不搞多黨輪流執政,所以不存在政務官與事務官的 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則實行“兩官分途”;做人民公仆,為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是中國公務員最根本的行為準則。 —摘編自俞悅《從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國“公務員”熱》 學生活動1 學生結合課本知識,理解和掌握干部、公務員一詞的含義。 學生活動2 根據材料,結合教材,自主完成表格內容,形成知識框架。 干部制度的發展演變: 民主革命時期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后十八大以來
學生活動3 學生瀏覽教材42、43頁,快速完成表格,形成整體知識框架。 公務員制度的建立過程: 初步建立正式形成發展完善
學生活動4 根據圖片中2016—2018年的數據,分析出公務員制度的4個特點。 學生活動5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派小組成員代表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活動6 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比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從而對第6課、第7課有更全面的掌握 相同點: 法制管理 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 功績制原則 分類管理 活動意圖說明:通過材料、圖片、表格和教材,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我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明白中西方選官制度雖有不同,但也呈現出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特點。課堂小結: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帶著學生梳理本節課的要點,引導學生理解科舉制雖廢,但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發展。中國近代以來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既吸收了古代傳統官員制度的精華,也借鑒了西方文官制度,在不斷發展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
板書設計
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作業: 1.從《公務員任用條例》到《公務員任用法》,南京國民政府的公務員制度得以建立,這種文官選任制度具備了現代文官制度的根本特征,下列哪一項不是該制度對中國政治人事制度改革的貢獻(  ) A.一定程度上使公務員考試和任用有法可依 B.對于社會風氣的好轉和政治民主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C.在一定程度上為重才而用、提高工作效率制造了條件 D.它受其政權性質的制約和影響 2.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出臺了《考選委員會組織法》《典試委員會組織法》《公務員任用法》《公務貫考績法》等一整套文官考試任用、俸祿發放、獎懲與考核的法律。這表明當時的公務員制度( ) A.較為系統完善并得以全面實施 B.體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進步性 C.選官制度化并杜絕了腐敗現象 D.組織嚴密保證了政府的效能 3. 1906年,清政府陸續舉辦了幾屆旨在選拔、任用歸國留學生的“考試”,內容涉及工程、機械、理化、醫學等,部分應試者獲得相應功名出身。據此可知,晚清時期 A.選官出現從重八股到重科學變遷 B.封建正統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新人才選拔體系受到留學生推崇 D.科舉制依然存在并且發揮著作用 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體現了 A.社會主義原則 B.學校教育的發展 C.黨管干部制度 D.干部管理科學化 5.1898年,京師大學堂開辦。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舉,考試內容轉向時務。同年鄉試前夕,“大學堂兩館生已紛紛赴汴鄉試,所存學生不過30余人……設諸公鄉試得意,似略學堂出身為優。”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現表明 A.廢除科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首要途徑 B.新舊教育體制的矛盾不可調和 C.教育改革缺乏社會共識及國家支持 D.科舉制妨礙學堂的推進和開展 6.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不久,即制定了《文官考試委員官職令草案》等文官考試法案。北洋政府時期,頒布了《文官任職令》《文官考試法草案》和《文官懲戒條例》等,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據此可知( ) A.立法規范近代政府行政 B.近代公務員制度已經建立 C.民國實現了政治近代化 D.官制改革借鑒了西方經驗
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課教學設計主要是通過史料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來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難點。首先,通過史料分析和結合課本知識,學生進一步理解本課的重點內容,如理解科舉制廢除和選官制度改革的必然性,掌握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了解建立和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的意義。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教材,分析史料,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學會辨析史料。其次,本課充分利用圖示、表格來將繁雜的知識化繁為簡。最后,通過思維拓展題來補充和夯實本課的知識。 本課存在著三點不足,一是對于史料的選擇不夠精確,選擇的史料不夠具有代表性;二是本課的教學容量較大,需要進一步精簡、優化教學內容,由于本課涉及的時間跨度大,需要學生對相關史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課前有充分準備,才能跟上教學的節奏;三是本節課的探究題設置不夠科學,每個子目都設置有探究題,在時間把控上不夠合理,容易導致小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云安县| 历史| 广东省| 鹤壁市| 沐川县| 会宁县| 揭西县| 房山区| 承德市| 霍林郭勒市| 南充市| 东方市| 常山县| 韩城市| 泰宁县| 牙克石市| 滦南县| 涪陵区| 辽中县| 武城县| 揭东县| 洪洞县| 瑞昌市| 渑池县| 马尔康县| 卓尼县| 沙雅县| 通海县| 安乡县| 平邑县| 九台市| 股票| 大邑县| 灵璧县| 长顺县| 芮城县| 荆州市| 大理市| 舟曲县|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