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寧國市城關四校聯盟期中學情調研七年級歷史考試范圍:1-12 ;考試時間:70 分鐘;命題人:舒沁 審題人:俞娟學校: 姓名: 班級: 考號:題號 一 二 三 四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本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1 .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 “ 混南北為一區” 的歷史功績,認為 “ 有雄才大略, 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據此可知,隋文帝最的大作為 是( )A .加強中央集權 B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C .結束分裂實現統一 D .開通了大運河2 .某班級的同學們以 “ 大運河” 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展示出如下成果匯報卡, 由此可直觀看出隋朝大運河( )A .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B .使蘇湖地區成為 “ 天府之國”C .促使隋朝經濟快速恢復和發展 D .工程規模大且加強了南北交通3 .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評論中國古代“ 某一制度” 時說:“ 它的用意是 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來掌握政治, 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 下列文物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 .趙秉忠的狀元卷 B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C .閻立本的《步輦圖》 D .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4 .《隋書 · 裴矩傳》載:“ 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 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 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 這反映出隋朝( )A .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 .重農抑商有所松動C .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 . 民族關系和諧穩定5 .2024 年 5 月,國家典籍博物館面向公眾舉辦一場展覽。該展覽共分為 “ 沙場戰 神少秦王”“ 不世雄才唐太宗”“ 萬民之王天可汗”“ 凡夫一面李世民” 四個部分。 與之相關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興 C .貞觀之治 D .開元盛世6 .右圖是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權力秩序及其結構, 該結構明顯體現出武則天統治時期的政治特 點是( )A .君相分權 B .六部平等C .權力制約 D .皇權至上7 .唐太宗指出:“ 農時甚要,不可暫失。” 唐玄宗強調 :“ 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紡織)害則寒之原也。” 他們都強調( )A . 民貴君輕 B .輕徭薄賦 C . 以農為本 D .重農抑商8 .717 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組織了一批文士進行圖書的搜集編修 工作,后來還在長安、洛陽兩京創設書院管理圖書。這些措施( )A .顯示社會風氣開放 B .推動文教事業發展C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D .體現重文輕武政策9 .下列事件中,標志著唐朝由盛轉衰的( )A .安史之亂 B .黃巢起義 C .玄武門之變 D .藩鎮割據10 .唐朝的 “ 廣州通海夷道” 從廣州起航,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途經多 個國家和地區,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國際航線。這條航線的出現( )A .得益于指南針獲得廣泛應用 B .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C .表明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D .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11 .7—9 世紀,日本朝廷多次向唐朝派遣使團,并指派專門的官員擔任團長。在唐期間,遣唐使們學習了律令制度、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以及風俗習慣等,并將 它們帶回日本。日本此舉( )A .體現對中華文明的認同 B .消除了中日交流的障礙C .提高了幕府統治的權威 D .打破了閉關鎖國的政策12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們共同反映了當時( )A . 民族關系和睦 B .唐朝經濟繁榮C .科技成就突出 D . 中外友好往來13 .下表為唐代部分詩句摘錄。這些詩句展現了( )詩人 詩句 時代楊炯 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初唐王昌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盛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中唐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晚唐A .戰爭的殘酷場面 B .邊疆形勢的嚴峻C .濃厚的家國情懷 D .封建統治的腐朽14 .歷史漫畫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往往能形象地反映一定的政治內涵。下圖漫畫 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點是( )A .外戚專權 B .藩鎮割據 C .武將專權 D .重文輕武15 .下面材料是兩位政治人物的治國理念,他們的治國理念體現的共同思想是(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書 · 更法》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 · 王安石傳》A .天下為公 B .尊崇儒術 C .廢舊立新 D .天下大同16 .北宋時期,政府樂于見到人們的鑒賞喜好從貴金屬轉向陶瓷,這一轉變有利于 金屬貨幣的流通,并向少數民族政權換取和平。可見政府支持這一轉變的主要 意圖是( )A .引導貴族生活方式的轉變 B .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C .提倡節儉以保持士人清廉 D .促進經濟發展和支付歲幣17 .1013 年,宋真宗下令在全國推廣常平倉制度。常平倉制度在儲糧備荒、平抑物 價、恢復生產、穩定社會等方面作用顯著,成為此后統治者頗為倚重的災害治 理的常規舉措。宋真宗此舉意在( )A .順應商品經濟的發展 B .維護封建秩序的穩定C .開創災害治理的先河 D .提高中央政府的威望18 .公主趙姬因戰亂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帶并結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時期才追認為 皇姑,并追封為郡主。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 )A .金滅北宋 B .蒙古滅金 C .元朝建立 D .元滅南宋19 .蒙古立國之初就實行科舉考試,用儒術選士,中舉者享有免除徭役、賦稅,與 長官同署公事的權利。這旨在( )A .打破蒙漢隔閡 B .完善科舉制度C .發揚儒家思想 D .擴大統治基礎20 .元人趙天麟說:“ 今立行省于外,維持錯綜,眾建其官,有諸侯之鎮而無諸侯之 權,可謂于審力之形矣。” 這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 )A .導致地方權力失控 B .出現反制中央現象C .制約地方行政權力 D .實現初步民主決策21 .《中國的邊疆治理:挑戰與創新》一書中寫道:“ 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 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勢而定的邊疆治理方式。” 與該論述相關的元朝史實是( )A .在澎湖島設置澎湖巡檢司 B .設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C .設駐藏大臣監督西藏政務 D .在新疆地區設伊犁將軍22 .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客觀存在,歷史觀點是對于歷史的主觀理解。下列選項 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 .宋元時期在商業、貿易、文化、交通等方面都十分發達。B .北宋由趙匡胤在960年建立C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 中央集權制度。D .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首先進攻西夏, 1227年西夏滅亡。23 .如圖臨安城的景象反映了南宋( )A .海外貿易發達B .經濟重心南移 C .都市生活繁華D .政權統一穩固24 .“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裂和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兩種普遍現象, 統一始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下列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朝代有( )①夏朝 ②秦朝 ③漢朝 ④隋朝⑤唐朝 ⑥元朝A . ①②③ B . ②④⑥C . ①③⑤ D . ③④⑤25 .下圖中不同朝代經濟分布的變化說明( )漢代經濟分布 唐后期經濟分布 宋代經濟分布A .統一市場形成 B . 中央集權強化C .國家版圖擴展 D .經濟重心南移二、辨析改錯題:本題共 1 小題,共 10 分。26 .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 “ 答題卷” 該題前的【 】內正確的打 “ √ ” ;錯誤的 打 “ ×” ,并加以改正。( 10 分)【 】( 1 )隋文帝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著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創立。 【 】( 2 )唐太宗時期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輕刑罰。【 】( 3 )五代十國后期,后周的第二個皇帝周恭帝進行改革,使政權強大起來,為 日后北宋的統一打下基礎。【 】( 4 )唐朝先后設置西域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 【 】( 5 )宋太宗為加強君權,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分割宰相的權力。。二、材料題:本題共 2 小題,共 24 分。27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某班同學以 “ 中國歷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為主題進行探究學習,請你參與其中。( 12 分) 【圖表中的交融】鮮卑姓 改為漢姓 鮮卑姓 改為漢姓拓跋 元 步六孤 陸拔拔 長孫 賀蘭 賀達奚 奚 獨孤 劉乙旃 叔孫 勿忸于 于丘穆陵 穆 尉遲 尉( 1 )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表中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 1 分)請再 列舉一項該事件中除表中內容之外的漢化措施。( 1 分)【畫卷中的交往】( 2 )圖 1 描繪的是哪兩個政權之間的交往?( 1 分)其反映出該時期實行怎樣的民 族政策? ( 2 分)【文獻中的交流】材料:大宋皇帝謹致誓書于大契丹皇帝闕下,共遵誠信,虔奉歡盟,以風土之宜, 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二十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 送至雄州交割。——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3 )該材料反映的北宋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簽訂的盟約是什么?( 1 分)此盟約的 簽訂對局勢有什么影響?( 2 分)( 4 )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一談如何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4 分)28 .社會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展, 而經濟發展往往與諸多因素有關。某班同學以“ 中 國古代經濟發展” 為主題進行項目式學習探究,請你共同完成。( 12 分)【工具的革新】材料一( 1 )以上是同學們搜集到的生產工具,請按照它們出現的時間先后將字母序號排序。( 2分) 【工程的修建】 材料二( 2 )圖一是同學們找到的戰國時期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請寫出它的名稱。( 1分)圖二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有什么歷史意義?( 4 分)【統治者的態度】 材料三唐太宗認為:“ 夫民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 因此他注重農桑,輕徭薄賦,使 社會經濟繁榮起來。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還鄉生產,還鄉者皆免稅三年, 量力開墾土地。清初統治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 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很快得到恢復。——張傳璽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 3 )材料三中的歷代統治者們對經濟的發展有何共同態度?( 1 分)( 4 )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影響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4 分)三、活動探究題:本題共 1 小題,共 16 分。29 .大唐盛世,華章閃爍。某歷史興趣小組設計了以 “ 盛世大唐” 為主題的學習任務請你參與,完成相關任務。( 16 分 ) 任務一【解讀史料揭秘盛世之因】唐太宗繼位后,已完成統一 ,然民間殘破已極 ……唐太宗命房玄齡省并冗員, 中央政府文武官員的名額,僅留六百四十三員;命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于中 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政事得失;對于都督、刺史一類的地方官, 都親自簡選 ……史書記載,到貞觀四年( 630 年)時,米價每斗不過三四錢,社會秩 序安定到 “ 外戶不閉”。——摘編自傅樂成著《中國通史》( 1 )解讀史料,分析唐太宗繼位后 “ 民間” 發生變化的原因。( 4 分)任務二【賞析文物感受盛世之美】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這在婦女服裝上有明顯 的反映。女裝富有時裝性,往往由爭奇的宮廷婦女服裝發展到民間,被紛紛效仿 …… 從宮廷傳開的 “ 半臂” ,領口寬大,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摘編自沈從文王孖著《中國服飾史》( 2 )賞析文物,并結合材料概括唐朝女子服飾的特點。( 4 分) 任務三【走近遺址探尋盛世之跡】唐朝處于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繁榮階段。陶瓷器不僅流行國內,而且在海外廣 受歡迎。例如,埃及的福斯塔特出土了一萬兩千多塊中國瓷器殘片(以唐居多),有 越窯的青瓷、唐三彩、邢窯白瓷、長沙窯瓷器等 ……出土的唐越窯青瓷,器形有碗、 罐、盆、盒等。碗的造型十分豐富,有玉璧底碗,圈足碗及折腰碗等 ……殘片上刻 劃的紋飾題材非常豐富,有蓮花紋、鸚鵡紋,甚至還有水波龍紋等。——摘編自葉喆民著《中國陶瓷史》( 3 )走近福斯塔特遺址,概括唐代陶瓷業繁榮的表現。( 4 分) 任務四【立足當下感悟盛世之鑒】( 4 )請你談一談 “ 盛世大唐” 對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哪些啟示?( 4 分)寧國市城關四校聯盟期中學情調研 測試試題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A C D C B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C D C D B A D C題號 21 22 23 24 25答案 A A C B D二、非選擇題26 .【答案】( 1 )【 × 】改正:把隋文帝改為隋煬帝( 2 )【 √ 】( 3 )【 × 】改正:把周恭帝改為周世宗( 4 )【 × 】改正:把西域都護 府改為安西都護府( 5 )【 × 】改正:把宋太宗改為宋太祖27 .【答案】( 1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分)措施: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 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或說漢語、穿漢服、通漢婚,答出 任意一項即可)( 1 分)第 1頁( 2 )政權:唐與吐蕃;( 1 分)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 2 分)( 3 )盟約:“ 澶淵之盟”( 1 分)影響: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 2 分)( 4 )如何處理:我們應堅持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之間應相互尊重、相 互支持、相互幫助。(意思相近,任意兩點都可, 4 分)28 .【答案】( 1 )C.D.B.A( 2 分)( 2 )都江堰( 1 分);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對維護國家統一和鞏固中央政權起了重大作用。( 4 分)( 3 )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或將農業看作國家根本。( 1 分)( 4 )先進生產工具的發明和使用;重大水利工程的推動;科技的進步;統治者 的重視;采取適當的經濟政策;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等(答出任意兩 點即可,4 分)29 .【答案】( 1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訓,整頓吏治,裁減冗員;勤于政事;關心民間疾苦, 以民為本。( 4 分)( 2 )特點:融合了西北少數 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女裝富有時裝性。 ( 4分)( 3 )表現:陶瓷器不僅流行國內,而且在海外廣受歡迎;陶瓷器種類繁多,色 彩亮麗;造型豐富。( 4 分)( 4 )啟示:國家統一安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文明互鑒推動社會進步;統 治者要勤于政事,以民為本。( 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