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一粒細砂糖,半部殖民史“一粒糖,半框淚,苦甜交織”課程標準:了解西方列強建立世界殖民體系的過程。第12課_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概念解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指被資本主義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從15世紀新航路開辟起,世界資本主義經歷了幾百年的擴張,到18世紀,拉丁美洲已經完成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tǒng)治之下;19世紀晚期,非洲瓜分完畢;20世紀初,亞洲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shù)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的狀態(tài)。壓迫、奴役資本主義列強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資本主義崛起的過程也是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充滿了血腥和暴力!!!概念解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是指在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國家和非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聯(lián)系而相互形成的統(tǒng)一政治、經濟整體。既包含資本主義征服世界的過程,也包含資產階級按自己意志改造世界的過程。3.殖民體系: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的形成(第12課)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超越了西歐和北美的范圍,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開展起來(英、法、美、德、意、俄、日等資本主義制度確立與鞏固)1.政治體系: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圍的確立(第9課)2.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第10課)新航路開辟特別是兩次工業(yè)革命使亞、非、拉美成為資本主義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資本的輸出場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兩個階段:三個區(qū)域:西占美洲大部分地區(qū);葡建巴西殖民地,在亞洲建立商站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軍事征服、經濟侵略、文化侵略、政治控制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個主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早期殖民擴張時期、兩次工業(yè)革命時期西班牙在海地建立圣多明哥殖民地英、荷、法成為殖民侵略活動主角拉美完全處于歐洲列強殖民統(tǒng)治之下英國幾乎控制印度全境、發(fā)動侵埃戰(zhàn)爭(1882年)柏林會議(1884年)時 空 定 位18世紀晚期1496年17世紀19世紀中后期16世紀中葉19世紀末20世紀初四種方式:早期殖民擴張時期兩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目錄CONTENTS種“糖”的渴求——拉美殖民地的種植園經濟01對“糖”的需求——亞洲的壟斷貿易02制“糖”的需要——非洲黑奴的“漂洋過海”03“一粒糖,半框淚,苦甜交織”——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04美洲非洲亞洲世界糖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東西背后,竟然隱藏著一部十分復雜的、十分具體生動的文化交流的歷史。 ——季羨林《糖史》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原產地在亞洲(中國和印度是兩大甘蔗制糖發(fā)源地。)8世紀以后,阿拉伯人將制糖技術傳入歐洲。(居于歐洲氣候寒冷不適宜種植甘蔗及天主教提倡禁欲苦行的原因,蔗糖在中世紀的歐洲是難得的奢侈品,食用糖是貴族身份地位的象征。)15世紀甘蔗被歐洲殖民者帶到美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有意思的是,也許因為亞洲本身盛產香料,烹飪方式也較為多樣化,糖并沒有在中國和印度大規(guī)模盛行起來,而糖走向大規(guī)模生產和消費的地方,是在歐洲。糖在國際上的歷史,伴隨著無數(shù)的血腥與紛爭,同樣也是資本青睞的“寵兒”。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隨著思想解放運動的流行,歐洲人個體意識的覺醒及味蕾上的渴求,對糖的需求越發(fā)增加。種“糖”的渴求——拉美殖民地的種植園經濟01美國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5、16世紀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開始進入美洲。統(tǒng)治者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強迫原住民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1.大國交替,拉美淚目(早期殖民概況)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殖民范圍圣多明各1496年哥倫布弟弟巴塞多繆.哥倫布建立的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1500年前后葡萄牙人卡布拉爾在遠航印度途中偏離航道來到南美大陸建立巴西殖民地16-17世紀拉美被西葡兩分天下,17世紀后隨著兩國的衰落,荷、法、英奪取了小塊殖民地。加勒比海地區(qū),甘蔗種植的集中地1①推行農奴制,發(fā)展種植園經濟;②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③發(fā)起罪惡的黑奴貿易;④禁止殖民地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實行專制統(tǒng)治,建立總督轄區(qū)進行管理,總督代表國王在轄區(qū)內行使權力。政治經濟2哥倫布和他兒子迭哥(第一任總督)遭受奴役的印第安人(繪畫作品)“地獄的入口”礦井口死亡是他們唯一的休息……絕大部分印第安人常因繁重勞動或不堪虐待而死去,死亡率高達4/5。由于死亡過多,尸體堆滿了礦井口,啄食尸體的烏鴉往往布滿了天空。——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上冊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中南美洲成為全世界的蔗糖生產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買加等島嶼,然后轉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紀后,歐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區(qū)大量建立種植園。——摘編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2.暴力掠奪,奴役屠殺(早期殖民特點)學思之窗對歐洲而言:①引起“價格革命”,造成對社會結構的巨大沖擊。②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的社會轉型。對美洲而言:加劇了美洲貧困,影響了社會經濟發(fā)展。到1775年,英國所有進口商品中糖取代亞麻躍居第一……蔗糖貿易不僅給英國帶來巨大財富,還有成長起來的商業(yè)和工業(yè)。——據(jù)【英】莉齊·克林漢姆《饑餓帝國》……雖然巴西一度發(fā)現(xiàn)了金礦,但很快就枯竭了,巴西種植園生產的甘蔗是葡萄牙的主要財富來源。——齊世榮《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興衰史》3.價格革命,促進轉型(早期殖民影響)在17世紀初,茶傳入英國,起初人們覺得它味道苦澀,但隨著糖的“加盟”,茶就流行開了……紅茶和糖逐漸普及到下層居民之中,英國形成了下午茶的習俗。——西敏司《甜與權力——糖在近代歷史上的地位》在18世紀的前40年,英國的蔗糖消費增長了4倍以上,之后的40年又翻了兩番。從1663年到1775年,英格蘭的糖消費增長了將近20倍。 ——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為高貴的象征。與此相應,工人階級中開始出現(xiàn)“茶歇”——在工作期間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補充體力,讓人身心愉悅,這樣工廠主可以將工人工作的時間延長出更多。——川北稔《砂糖的世界史》糖與茶的浪漫邂逅糖與茶的原產地:亞洲!對“糖”的需求——亞洲的壟斷貿易02亞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蔗糖在18世紀經濟中所占據(jù)的地位,就如鋼鐵在19世紀,石油在20世紀所占據(jù)的地位一樣。——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1510年葡占領印度東南部港口果阿(東方殖民活動大本營)1498年達伽馬船隊到印度南部港口卡里庫特。1509葡擊敗埃及和印度,確立印度洋的海上霸權。1511葡占領馬六甲16世紀中期獲得澳門租住權1564西占領菲律賓1505葡占領錫蘭16世紀葡、西是先鋒,亞洲以葡為主角●特點:建立以商站為標志的殖民據(jù)點,以控制商路、獲取壟斷性的商業(yè)利潤為目的。1.亞洲殖民角逐●為什么沒像拉美那樣直接變?yōu)橹趁竦兀?br/>亞洲封建經濟比較發(fā)達,有一定的實力,西葡發(fā)展水平有限,無法像拉美那樣占領廣闊的殖民地。建立殖民據(jù)點1.亞洲殖民角逐1602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擁有亞洲貿易特權1618荷蘭在爪哇建立殖民地,后占領印尼17世紀中期荷蘭從葡手里奪取馬六甲和錫蘭1624荷蘭占臺灣17世紀荷蘭是主角●特點:攫取貿易利益,特別是香料貿易利益。香料群島與荷蘭同時,英法也開始對亞洲的殖民活動。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609英在印度蘇拉特建立第一個商站1673法在印度建立第一個殖民據(jù)點17世紀中后期打敗荷蘭(三次英荷戰(zhàn)爭)18世紀中期打敗法國:(1756—1763 “七年戰(zhàn)爭”)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1824英占馬六甲1.亞洲殖民角逐19世紀中期英占緬甸和馬來半島1842英占香港島1849年英占整個印度1898美占菲律賓法占印度支那地區(qū)英法俄占領英俄占領1910日本占領朝鮮1901年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亞洲為什么俄國和日本沒有成為殖民地?俄國1861年農奴改革,日本1868年明治維新分別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加強了本國實力,沒有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武力侵略,劃分勢力范圍在英國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聚寶盆的地位從此確定,被譽為“帝國皇冠上最珍貴的明珠”。 ——摘編自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印度的茶園英國東印度公司總部歷史原貌圖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1853年 英國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通車 (照片)據(jù)統(tǒng)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中外歷史綱要(下)》軍事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種植鴉片設立工廠掠奪資源修建鐵路英國對印度的侵略方式英國征服印度前期以暴力剝削掠奪、東印度公司壟斷掠奪為主(重商主義:國家干預經濟、貿易保護、重視金銀流入;)后期以商品輸出、不平等的自由貿易(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經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在印度鐵路的運輸中,棉花、棉紗、棉織品成為最大宗的貨物,催生了印度棉紡織工廠的出現(xiàn)。——杞新村《一戰(zhàn)前英國在印度修建鐵路的研究》學習拓展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德]《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看法。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英國資本大量投資建設印度鐵路,通過鐵路將英國制造的商品銷售到印度內陸,回程時從內陸運回諸如煤和棉花等原材料。——杞新村《一戰(zhàn)前英國在印度修建鐵路的研究》指殖民者對被殖民地區(qū)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指改造了殖民地舊的落后的社會經濟,引入新的生產方式,促進了當?shù)厣鐣淖兏锖桶l(fā)展2.破壞與重建(殖民影響)制“糖”的需要——非洲黑奴的“漂洋過海”03從黑奴貿易到非洲的瓜分19世紀中期,自由主義貿易風潮在英國風起云涌,蔗糖價格大幅度下跌,糖成為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多吃幾口糖,就能少吃很多飯,歐洲尤其是英國的窮人們很快變得比貴族更加嗜糖。一杯加了糖的熱茶、一塊抹了奶油跟糖的面包,既能立時提神,又能迅速補充熱量,最終成為產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城市工人的象征,糖成為餐桌上的必需品。 ——摘編自【美】西敏司《甜與權力》等1688年英國的蔗糖島就需要2萬名奴隸。——據(jù)【英】莉齊·克林漢姆《饑餓帝國》哪里有蔗糖,哪里就有奴隸。—埃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甘蔗的生長周期在一年半左右,成熟的甘蔗必須立即收割,否則其糖分就會因為腐爛變質而迅速流失……因此,從甘蔗的種植、收割、榨汁到提煉蔗糖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杜君立《新食貨志》與糖相關的黑奴貿易1.罪惡的黑奴貿易(19C中以前)16世紀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了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北非國家,后因各種原因,西方殖民者對西非、東非的侵略都是在沿海占據(jù)一些港口作為黑奴掠奪的據(jù)點或通往東方航路的中轉點。工業(yè)革命后隨著列強實力大增及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列強在北非展開劇烈的爭奪。2.全面的殖民入侵(19C中以后)英國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列強瓜分非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占領蘇伊士運河1832年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法國野心英國野心德國野心俾斯麥主持召開柏林會議(地圖上的作業(yè))柏林會議的內容:①“有效占領”原則②“地圖上作業(yè)”劃定列強勢力范圍1884年召開的柏林會議是專門討論非洲事務的,但卻沒有任何一個非洲國家參加。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列強瓜分非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特點:非洲國家的國界線大多平直。原因:非洲內陸國家和地區(qū)與列強之間力量對比過于懸殊。問題:說明列強在瓜分非洲時完全不顧非洲傳統(tǒng),在地圖上劃界。列強為什么于19世紀后期加快了瓜分非洲的步伐?19世紀后期,壟斷的出現(xiàn)讓資本主義躍上了一個新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上最后一塊尚未瓜分的土地垂涎三尺。非洲內陸探險和礦產資源的發(fā)現(xiàn)對殖民主義具有巨大的誘惑力,醫(yī)療技術的提高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殖民者不再滿足于“無形的統(tǒng)治”。——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下》3.瓜分非洲的特點和成因殖民擴張不同階段的三個歷史場景遭受奴役的印第安人英國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條鐵路通車俾斯麥主持召開柏林會議直接掠奪財富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體現(xiàn)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小結“一粒糖,半框淚,苦甜交織 ——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04作為第一批具有“世界意義”的商品,糖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縮影,也是世界殖民體系的一個縮影。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概念解讀: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開始于新航路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資本主義國內市場)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海外市場)殖民體系世界市場資本主義政治體系(第9課)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第10課)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第12課)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西方國家殖民世界進程圖(1492-1914)形成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要求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15—17世紀早期殖民暴力掠奪重商主義(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殖民體系 開始形成18C中—19C中商品輸出殖民擴張自由資本主義(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殖民體系 初步形成19C末—20C初資本輸出瓜分狂潮壟斷資本主義(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殖民體系 最終形成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 ——摘自《共產黨宣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影響:苦甜交織●歐洲興起的工業(yè)革命……是分沾了亞洲的生產、市場和貿易的好處……歐洲從亞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站在了亞洲的肩膀上。—摘編自弗蘭克《白銀資本》苦●1860年至1913年間,世界工業(yè)總產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間,世界貿易額增加了12倍。——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甜●對遭受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國家來說,帝國主義往往是一條通往地獄的道路…… ---[美]菲利普《世界一部歷史》●……英國人修建鐵路和興修水利,為印度現(xiàn)代社會奠定物質基礎。——摘編自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非洲和美洲為了滿足歐洲人的快樂而遍體鱗傷,這無疑是一種“甜蜜的悲哀”。 ——艾周昌、鄭家馨《非洲通史·近代卷》●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世界之“甜”歐洲之“甜”殖民地之“甜”地區(qū)發(fā)展之“苦”殖民地人民之“苦”世界各國沖突之“苦”●給被殖民地區(qū)帶來深重災難●亞非拉國家成為西方經濟附庸●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世界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西方成為世界中心,東方從屬于西方●推動了被殖民地區(qū)的社會轉型與近代化發(fā)展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fā)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英]霍布斯鮑姆著,賈士蘅譯,《帝國的年代:1875-1914》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在悄然崛起一邊是殖民者攫取的巨額財富一邊是船艙里奴隸的眼淚這是一個極其不平等的格局,它是建立在列強侵略、奴役亞非拉人民基礎上的。一邊是屠殺掠奪一邊是殖民瓜分殖民國家可以趁此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方式、科技、思想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壯大實力。光明出路在何方?真誠呼吁:走和平之路倡命運與共盼公正秩序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共贏互享。課堂小結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崛起習近平強調,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guī)則強加于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jié)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xiàn)更多責任擔當。—2021年4月20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fā)言整理,來自新華網客戶端中國智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共贏共享堅持對話協(xié)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聯(lián)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