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毛主席(試看當時的環球,哪里有壓迫?哪里又有反抗呢?)壓迫的越狠,反抗的越早。”——拉丁美洲人民“白人將黑人倒掛起來,將他們釘死在木板上,將他們活埋,將他們裝入麻袋扔到河里,強迫他們吃屎,用鞭子抽掉他們的皮,將他們綁起來讓螞蟻和蚊子吃他們,將他們活活扔到沸水中,將他們綁到大炮前轟碎,讓狗吃他們.....”——海地皇帝《亨利·克里斯托夫回憶錄》新課導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分布圖《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單元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反殖民、反帝主義↓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反對封建專制政治民主↓民族獨立運動:又稱民族解放運動,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進行民族解放的斗爭。【概念辨析】什么是“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的區別?斗爭矛頭:斗爭目標:一、民族獨立運動背景二、民族獨立運動興起三、民族獨立運動局限四、民族獨立運動的思考目錄CONTENTS◎海地獨立斗爭玻利瓦爾是“委內瑞拉國父”被譽為“南美洲的解放者”圣馬丁是阿根廷"國父"海地革命領袖杜桑·盧維杜爾提拉克,印度民族獨立領導人孫中山,中國辛亥革命領導人——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背景壹“地獄的入口”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西蒙·玻利瓦爾,1783年出生于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的一個西班牙血統的貴族家庭。在玻利瓦爾的家里,除擁有大片種植園和1000多名奴隸之外,還有金礦、糖廠等,他本應家境富裕、前途光明,但玻利瓦爾三歲那年,不幸被農奴傳染 上肺結核而去世,九歲時母逝世,玻利瓦爾成了孤兒 。1.農奴的眼淚(拉美))到18世紀后半葉,拉美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各地相繼出現了商業中心 。到18世紀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在殖民地封建社會內部孕育成長 。——王斯德 《世界通史》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時代歐洲和北美的發展……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由主義理想深刻影響了整個南北美洲受過教育的少數人的心智。……美國獨立戰爭……受到了人們的歡呼。幾年后,法國大革命向人們提供了另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推翻專制統治的實例,而同時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歐洲事務,結果給新世界提供了一個向這兩個國家的統治發起挑戰的難得機會。——[美]菲利普·李拉爾夫《世界文明史》歐洲殖民者的長期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美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啟蒙思想傳播增長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識;美國獨立戰爭鼓舞拉美人民追求民族獨立;法國大革命動搖了殖民者在拉美的統治。政治上經濟上外界因素思想上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is resistance2.民族的覺醒(亞洲)提拉克出身于馬拉塔族婆羅門小地主家庭。曾習法律。1881年創辦《月光報提拉克在法庭上抨擊殖民統治》和《獅報》,宣傳民族主義思想,揭露殖民當局的暴行,反對穩健派元老們的妥協媚英行為,主張同英國殖民當局做一切形式的斗爭,包括武裝的暴力斗爭在內,以實現印度獨立自主。1884年提拉克參加創建"德干教育協會"。1893和1895年先后舉辦紀念印度甘奈希(Ganesh)神節和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杰慶祝會,以喚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提拉克在法庭上抨擊殖民統治民族的苦難刺激了民族的覺醒和反抗,民族主義的萌芽破土而出。可以說,民族主義推動了西歐列強的海外擴張,而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傳播,又為各殖民帝國的覆滅奠定了思想基礎。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以19世紀的拉美獨立戰爭為發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席卷亞洲大陸。——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亞洲的覺醒是指亞洲各國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的覺醒和抗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進一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亞洲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民族民主意識也不斷發展;1905年的俄國革命運動也進一步喚醒了亞洲,終于形成了列寧所說的“亞洲的覺醒”的新局面。——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政治上經濟上思想上外界因素“亞洲覺醒”主要是指20世紀初,亞洲各國發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這個的覺醒不僅體現在資產階級身上、而且也體現在所有參加革命的人民身上。推動古老的亞洲開始覺醒的外部壓力是( )A.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C.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擴展B與19世紀70—90年代相比,20初亞洲覺醒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新”主要表現在( )A.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平等權利C.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D.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C“亞洲的覺醒”指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起到領導作用亞洲的覺醒是亞洲民族資產階級民族民主意識的發展所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則是對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盡管革命對象和任務各不相同,但都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發展。印度—1905 伊朗 1905 —1911 中國1911背景任務領導者特殊 國情斗爭形式/成果分析“亞洲的覺醒”的特點。【學思之窗】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列寧《亞洲的覺醒》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反帝反封建殖民地民族資產階級半殖民地聯合群眾;政治罷工制定憲法君主立憲制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傳播民族民族革命思想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本)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舞臺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性質①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②領導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掌握革命領導權,組成了資產階級政黨。③斗爭形式:采用了政治罷工和武裝斗爭相結合的形式。④國際:亞洲革命力量各國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對敵。⑤結果: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3.抗爭的吶喊(非洲)孟尼利克二世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有成就的統治者之一、現代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締造者、 埃塞俄比亞皇帝(1889至1913在位),埃塞俄比亞民族英雄。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中埃軍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1896年爆發的阿杜瓦戰役中取得抗意戰爭的勝利。在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維護了本國的獨立。帝國主義在瓜分非洲的過程中,為了自衛,居民們自動組織起來,在一些要道設立陷阱,用投槍、弓箭襲擊販奴商人。早期非洲人民的反抗斗爭還表現在被捕奴隸進行的頑強斗爭上,最常見的反抗方式是逃跑或自殺。據不完全統計,1700-1845年,僅在英、美販奴船上就爆發了55次大規模的奴隸暴動。19世紀以來,武裝斗爭成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爭形式。背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奴役給非洲帶來了空前的破壞和災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興起貳“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有共同的歷史發展趨勢 , 但又有各自的特點。”事件 時間 結果法屬海地 1791-1804 建立拉美第一個獨立共和國西屬拉美 1810-1826 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獨立運動的勝利葡屬巴西 1822 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獨立,建立君主制。1889 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0-1917 1917 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1.起落型----拉美民族獨立運動拉美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呈現出“大起大落”的特征 。根據這一特征,故稱其為“起落型”。——《試論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問題》薛源官但是,長時間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也對各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并導致了軍事獨裁者長期保持政權,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羅主義。另一方面,大地產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仍然處于經濟階梯的最底層,這就嚴重阻礙了拉丁美洲經濟的發展。民主革命的任務仍然擺在各國人民面前。 ——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考迪羅原意是首領。考迪羅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軍閥、大地主和教會三位一體的獨裁制度。 特征:考迪羅經濟上依靠大地產大莊園主,在政治上靠軍人專政來維持其政治統治。對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學者鄭昌發指出,西屬拉美人民經過近16年的浴血戰斗,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如果從世界全局來考察,它不僅打擊和徹底沖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義體系,而且對歐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沖擊。這表明西屬拉美獨立運動( )A.與世界各地革命運動相配合B.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崩潰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D.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徹底完成巴西從1822年宣布獨立到1889年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用了半個多世紀時間完成了從君主專制到君主立憲制,再從君主立憲制到共和制的演變,以漫長而不間斷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緩慢而持續的政治進步。這表明( )A.巴西民主化道路具有漸進性B.巴西國內葡萄牙殖民勢力強大C.巴西政治體制變革較為混亂D.巴西獨立具有曲折性和反復性18世紀末,一些拉美土生白人不再認為自己是原有種族的后裔,開始把居住地視為自己的祖國。他們從感情上脫離了自己的同胞,否認西班牙白人是自己的父輩和兄弟,并高度贊揚印第安人的文化和傳統,將其視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這一現象反映出( )A.啟蒙思想促進拉美地區的覺醒B.拉美地區民眾的民族獨立意識增強C.民族融合成為拉美發展的主流D.印第安人成為反殖民斗爭的主力軍BcA美獨立運動的影響拉2.螺旋型----亞洲民族獨立運動近代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是循序漸進,一浪高過一浪。根據這一特征,故稱其為“螺旋型”。——《試論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問題》薛源官時間 革命性質 革命對象 意義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1905——1908 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 英國 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無產階級登上政治斗爭舞臺,沉重打擊英國的殖民統治。1905——1911伊朗立憲革命 英俄 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革命雖失敗,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國辛亥革命 列強 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1911亞洲覺醒形勢圖1905年,伊朗(時稱“波斯”)發生立憲革命,一位目擊者于1906年寫道:我以為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在中國,它表現為一種顯著的反抗外族的態度,偏向“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理想;在波斯......覺醒似乎表現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不滿的跡象同時出現,不能純粹歸于偶然。誰知道呢?或許東方真的正從其酣眠中覺醒,我們即將目睹一場數百萬不滿者反對寡廉鮮恥的西方剝削的起義。議一議:為什么“東方從酣睡覺醒” 學習拓展20世紀初,伊朗、中國等東方國家的民族主義不斷得到發展,希望通過本國政治經濟改革,推動資本主義發展,實現富國強兵,以抗擊侵略。這種意識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一場以反帝反封建為特征的民族民主運動席卷亞洲很多國家,“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洲獨立運動的影響亞3.徘徊型----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絕大多數地區的反殖反帝斗爭長期停滯在較低的水平上,非洲大部分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長期徘徊不前。因此,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可說是屬于“徘徊型”的。——《試論近代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幾個問題》薛源官事件 時間 領導人 徘徊 原因 結果埃及抗英斗爭 1882 阿拉比 1888年埃及人民在阿拉比領導下進行抗擊英國侵略的抗英戰爭;因官僚集團的動搖和背叛,抗英斗爭失敗。由于官僚地主集團的動搖和背叛,埃及事實上成為英國殖民地。蘇丹馬赫迪起義 1881 馬赫迪 1881--1899年馬赫迪領導的蘇丹抗英戰爭,堅持斗爭。1899年重新淪為殖民地20年,起義軍占領蘇丹大部分地區。英國控制蘇丹。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 1895 孟尼利克二世 勝利。打敗意大利軍隊,迫使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埃塞俄比亞保持了國家的獨立抗爭基本失敗各自為戰斗爭時間長19世紀末,西方報刊驚嘆道:“不敢設想,一個文明國家的軍隊會在一名非洲酋長及其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災難。” 西方報刊針對的對象是( )A.孟買工人總罷工的勝利 B.埃及抗英斗爭的勝利C.蘇丹馬赫迪起義的成功 D.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的勝利D埃及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動員民眾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埃及是通過政黨動員 ②蘇丹是政府組織動員③埃塞俄比亞是皇帝的號召 ④都是在國外反殖民勢力的支持下進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D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爭的主要領導者是舊式統治階級,而亞洲和拉丁美洲則進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階段。產生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的差異 B.社會階級結構的差異C.人民群眾是否支持反帝斗爭 D.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D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列強紛紛把非洲變成其完全殖民地,導致非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非常不充分,而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正是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導致其民族解放運動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洲獨立運動的特點非小結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1862年西屬拉丁美洲基本實現獨立1882年巴西獨立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局限叁獨立后大多拉美國家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國家逐漸淪為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附庸,主權受到威脅,經濟無法自主,面臨著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1.拉美的局限老殖民:直接管理(設總督區)新殖民:間接為主(經、政滲透)新的外交手段仲裁裁定將你的麻煩(問題)告訴警察門羅主義:1823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加勒比海的大棒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宣稱“今后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干預美州的事務”。這一宣言反映了美國( )A.維護拉美獨立的立場 B.控制拉美的企圖C.參與歐洲事務的愿望 D.稱霸世界的野心地的事務“說話溫和,手握大棒,將所向無阻。” ——西奧多·羅斯福遭到拉美國家的反對“用金元代替槍彈”——塔夫脫“金元外交”:以資本輸出作為對外侵略、擴張的重要手段,利用經濟滲透,控制拉美各國的經濟和政治,以適應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需要。無論門羅、大棒還是金元,在美國建立霸權的道路上都舉足輕重B門羅主義實質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勢無反顧 力范圍獨立后的拉美各國(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但實際上廣大人民在政治上處于無權地位……各國普遍出現了軍事獨裁者(考迪羅:軍官或地主集團首領)的統治。但大地產不僅依然存在……在封建大地產依舊保存。考迪羅奪權的方式就是發動軍事政變,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間發動了250次政變,更換了31個總統,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內更換了21個總統。…………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考迪羅們經常以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換取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借款,從而為外國資本的滲入和政治干涉大開方便之門。……——改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政治上的“考迪羅主義”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殖民地時期的“大地產制”延緩了經濟的發展軍事上的頻繁戰爭破壞了經濟的發展外國勢力的滲透打擊了經濟的發展經過獨立戰爭,拉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但經濟上是單一的種植園經濟,也沒有擺脫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桎梏,實際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質的附屬國。與北美相比,北美殖民地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本身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水平較高。話題討論同樣是脫離殖民統治,同樣擁有優越的資源條件,為什么拉美與北美發展大有不同?2.亞洲的局限3.非洲的局限由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階段。但因各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以中國辛亥革命為例,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受制于本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難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斗爭水平總體上相對落后(舊式民族運動)宗教在號召組織民眾中發揮重要作用領導者幾乎都是封建統治階級,各國各自為戰只有埃及出現了非洲第一個政黨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和武裝起義,屬舊式的反侵略斗爭;運動中出現了新的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運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數遭到了失敗。小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思考肆主要任務斗爭形式新的力量作用結果反對外來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革命任務武裝斗爭和武裝起義,屬舊式的反侵略斗爭。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數失敗。①亞洲的覺醒主流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存在著舊式的反帝反封建起義。②非洲的斗爭水平相對落后,主要是舊式的反帝民族斗爭。③拉丁美洲主要是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拓展提升】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和意義原因:各個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都削弱了封建勢力,促進社會進步;19.20世紀初期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是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并進行民主革命的興起階段。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亞非拉的宰割、奴役,固然是一種不公正、不正常的現象,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必然要消滅這種不公正的現象,逐步建立一個公正的世界。但獨立后的國家要致力于探索發展民族經濟、提升綜合國力,努力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的道路,才是獨立之本,發展之源。結束語“路漫漫其修遠兮,亞非拉人民將上下而求索”且聽下回分解:第16課《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