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公元前后歐洲人了解的世界1500年左右歐洲人了解的世界歐洲人對世界的了解途徑:絲綢之路途徑:新航路開辟陸海探索未知進行貿易……15-16世紀時期人們為什么要邁向海洋??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教學重點: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過程課程標準:新航路開辟的動因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講授新課向海而興,背海而衰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壹1521年,“維多利亞號”船長因為環球航行獲得了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紋章。紋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圍是3個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圖案,上面是個地球。這枚紋章側面印證了( )A.香料導致西歐市場金銀貶值B.西班牙環球航行的經濟動因C.世界各地新物種的頻繁交流 D.“物競天擇”進化理論的正確B幾個世紀以來,亞洲一直是歐洲許多貴重商品的部分未加工或半成品的藥材和實物,如糖,尤其是香 料(丁香、胡椒、肉桂、肉豆蔻、姜、辣椒等來自東方物產的總稱)。它們(香料)能使在沒有冷藏設備下容易變質的新鮮肉類和其他食物更為可口。--帕爾默等《近現代世界史》一切只是為了香料嗎?香料的誘惑動因1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時也就取得了把靈魂從煉獄中拯救出來,并使靈魂重享天堂之樂的手段。”由此可以判斷( )A.新航路的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B.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沿岸C.宗教改革推動航海家進行海外探險D.大量黃金流入歐洲引發了“價格革命”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多,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歐的國王、貴族和商人到處追求黃金白銀,形成一股貴金屬熱。——王斯德《世界通史》黃金的誘惑A1493—1520 年間 , 歐洲產銀共4.5萬公斤 ,年產量只有1600公斤 。 在同東方的貿易中 , 歐洲又是入超逆差 , 當時歐洲的貴金屬是極 度的匾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社會根源: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馬可·波羅行紀》描繪的收集胡椒的場景描繪的東方城市東方的誘惑《馬可·波羅行紀》描述:“古老的東方黃金遍地,充溢于野。快到東方去吧,哪怕路途再遙遠,路途再艱辛!"由此可見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是( )A.航海技術的進步 B.開拓新市場C.商品經濟發展D.商業危機的出現C經濟根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海上探險)是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和發財致富。—迪亞士基督教自稱是普世教會,凡有人類的地方就該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使各種各樣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傳播基督教成了探險家們強大的精神來源之一。——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南非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曾說:“西方人來到我們面前時,手中拿著《圣經》,我們手中有黃金,后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圣經》。”從材料中可知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是①對黃金的狂熱追求 ②商路不暢引發商業危機③傳播基督教④擴張的方向是南非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A思想根源: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宗教因素:傳播基督教面對洶涌的海洋,人類有天生的怯意,為什么敢去遠洋航行?西漢武帝時期,張謇通西域漫漫絲綢路,滔滔文化道……中西之間早有經濟、文化通道,英雄式的人物哥倫布為何還要不辭辛勞與危險跨越大西洋,“重找”東方?舊航路①從中國或印度出發,由陸路到中亞,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達小亞細亞再轉往歐洲。②從印度出發,由海路到波斯灣,然后經兩河流域抵達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再轉往歐洲。③從中國出發,由海路到達紅海,然后陸路穿越蘇伊士地帶前往埃及轉往歐洲。①②③商業危機: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商路奧斯曼帝國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于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結果,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猛漲。除了以上動因外,當時的西歐還具備哪些探險家實現“發財夢”的條件呢?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傳統(從大西洋獲取糧食、木材等資源);除了以上動因外,當時的西歐還具備哪些探險家實現“發財夢”的條件呢?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傳統(從大西洋獲取糧食、木材等資源);航海和地理知識的日益豐富(地圓學說、季風洋流、星盤羅盤);造船技術的不斷進步等(多桅帆船)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羅盤針多桅帆船地圓說西歐諸國君權集中的專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紀。專制政府支持發現新航路,支持海上發展,用海軍保護本國航運業及海外貿易,有時不惜為此發動戰爭。這表明( )A.專制制度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條件B.專制制度與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相悖C.專制制度是西歐向海外擴張的后盾D.專制制度向海外擴張得到教會支持條件2C新航路開辟的過程貳一個中心兩個方向東西四個人物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歐洲哥倫布哥倫布是毀譽參半的獨門俠客 —敢往大西洋腹地深入前進麥哲倫迪亞士迪亞士是功敗垂成的悲情英雄——最終怯于好望角狂風怒號中達 · 伽馬達·伽馬是修成正果的無畏勇士——最先開辟了歐非亞航線葡萄牙西班牙麥哲倫是無堅不摧的異鄉孤魂—環球航行死于菲律賓群島1492年10月到達美洲前,船員發動叛亂,甚至有人威脅要把哥倫布丟進大海。達·伽馬船隊,出發160人,生還者54人。1500年5月,迪亞士再次經過好望角,大風暴摧毀4艘船,船員全部遇難,包括迪亞士。麥哲倫船隊回到西班牙時,5條船只剩下1條,265名水手只有18人生還,連麥哲倫本人也死在異鄉。大航海時代,船員的平均死亡率高達67%航海日志“玩命”證明地球是圓的認識世界的巨大勇氣卓越才能和堅強毅力太 平 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亞 洲歐 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歐洲東西西歐—非洲(好望角)—印度西歐—美洲—亞洲—西歐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達·伽馬新航路開辟的 過程(總結)某航海家的事跡被概括為“前途漫漫任重道遠、尋找世界盡頭的探險、成也海角亡也海角”,該航海家是( )A.哥倫布B.達伽馬C. 迪亞士D. 麥哲倫下圖是一位航海家的日記。據日記內容可知,這位航海家 ( )A.抵達了美洲大陸B.到達了亞洲印度C.完 成了環球航行D.到達了非洲好望角15—16世紀,從歐洲出發的一支船隊在一片海洋上航行3個多月,沒有遇到一次風浪,飽受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員們高興的說:“這真是個太平洋啊!”此后人們把這片大洋稱之為“太平洋”。與“太平洋”來歷相關的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哥倫布 B.達伽馬C.迪亞士 D.麥哲倫航海貢獻的辯別CAD其他航路的開辟叁卡伯特 1497卡蒂埃 1534哈得遜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倫支1594-1597Newfoundland(紐芬蘭)紐芬蘭島北冰洋拉布拉多半島世界地圖:以航海家名字命名的地方:1.麥哲倫海峽2.德雷克海峽3.哈得孫海峽4.哈得孫灣5.塔斯曼海6.塔斯馬尼亞島......卡伯特 1497卡蒂埃 1534哈得遜1610德雷克1577德雷克1580塔斯曼1642——1643巴倫支1594-1597Newfoundland(紐芬蘭)航向 支持 時間 航海家 其他航路的開辟及成就向 北 英國 1497 卡伯特 發現_________法國 16世紀 卡蒂埃 到達______________荷蘭 巴倫支 三次航行_______地區17世紀初 哈德遜(英) 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俄羅斯 開辟了 的航線向 南 英國 1578 德雷克 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_______荷蘭 1642-1643 塔斯曼 環航 ,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紐芬蘭島北冰洋拉布拉多半島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北太平洋到北冰洋合恩角澳大利亞思考:與西葡兩國相比,這些航路又有什么樣的特征?出現這樣特征的原因意義何在?特征:在航行方向上側重于南北方向,并向人際罕至的高緯度和南半球探索,探索的地理意義明顯增強。原因:為了發展海上貿易,另辟蹊徑尋找通往亞洲的更多航路。意義: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都建立了直接聯系。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西葡出發,再到歐洲大陸上各個國家紛紛投入海洋冒險,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當西方的航海家們最初開辟海上航路時,他們大多數人對傳說中富饒而神秘的東方世界抱著一種敬仰之心......然而,隨著通往印度、東南亞、中國等地航路的開辟以及對新大陸的發現,西方的探險家們日益從東方文明的仰慕者轉變為貪婪傲慢的掠奪者,他們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尋找香料和發現基督徒,而是要蠶食、鯨吞歐洲以外的其他地區,乃至于徹底征服和瓜分整個世界。——趙林《大航海時代的中西方文明分野》大航海· 大發現·大沖突全球航路的開辟標志著地區自治和全球統一之間沖突的開端。——《全球通史》然而……新航路開辟的意義肆盡管人類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萬年。但是真正的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直到哥倫布、達伽瑪和麥哲倫進行遠航探險時才開始。在這以前,只有民族相對平行的歷史,而沒有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全球通史》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黃邦和《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如果把1500年作為劃分世界歷史新時期的標志,就是因為從那時起各大陸之間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聯系,從此各地區都被整合到全球體系中來。 ——《泰晤士世界歷史》世界的初變史料研讀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馬世力《世界史綱》世界的初變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寫的《經濟學手稿》中指出:世界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學習拓展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世界歷史不是孤立的封閉狀態,而是世界各地逐漸交往聯系在一起的歷史。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形成的作用:新航路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封閉隔絕狀態,使得世界各地開始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嘗試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世界歷史”形成的論述,并說明新航路的開辟在世界歷史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狀態,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影響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歐洲影響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西方人用他們的冒險精神告示世人:向海而興,但,背海而衰!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沖擊了教會神學理論思想影響亞非拉影響客觀上亞非拉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但也帶來巨大的災難世界的初變海明朝施行更加嚴厲的“海禁”政策清朝施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明朝,鄭和船隊“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 ,橫渡印度洋,創造了人類航海史上的偉大創舉,雖然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但卻并未成為大航海時代的一份子。背海而衰:漸行漸遠的東西方明朝開始施行“海禁政策”鄭和七次遠洋航行,到達阿拉伯、紅海、東非沿岸地區14世紀1404—143315世紀中期18世紀鄭和的遠航不僅比后來歐洲探尋新航路的遠航早1個世紀左右,而且規模、裝備和航海技術都遠非歐洲航海隊所能比擬。更不同的是,鄭和遠航的目的是為尋求與海外各國修好,和平發展貿易,而不是什么戰爭或殖民。——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海連成一體全球貿易海洋為主 工業文明思想解放 現代世界相對孤立區域貿易大陸為主 農耕文明傳統思想 區域世界VS滄溟遠涉 · 錯位人生歷史人物在特定歷史時空下受到經濟政治文化宗教民族地域等多方因素的影響,而非歷史人物本身所能左右;撇開人物本身的行為動機與行為效果而言,他們都是那個時代里的勇者英雄。探究與拓展“謂大陸人民,不習海事,性或然也,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并肩者,何其寡也。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見(現)亞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當維哥達嘉馬(達·伽馬)發見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 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梁啟超《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鄭和研究資料選編》你是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對待外部世界和處理文化差異的不同模式?結合所學知識,嘗試回答梁啟超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中國在“鄭和之后再無鄭和”?(試從目的,國家經濟政策等方面闡述)從現實利益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加強了各個大陸的聯系,建立起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而中國古代的朝貢貿易秉持厚往薄來的傳統,鄭和船隊的遠航活動沒有使中國得到類似“收益”。從全球發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破壞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國的做法卻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諧相處、兼容并包的實例,也為當今世界新秩序的構建提供了新思路。海目的性質影響 消極積極海外尋金;打破商路封鎖;傳播宗教揚國威于海外,以朝貢貿易推動中外交流政治行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動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國力不堪重負,無法長久,遠洋航海業衰落造成亞、非、拉美的長期貧困落后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交流歐洲: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哥倫布鄭 和造成中西航海命運差異巨大的根源:經濟基礎不同鄭和下西洋和全球航路開辟的比較海哲向而文海興背而海衰習近平總書記的“藍色信念”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向海則興、背海則衰。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海洋事業關系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系國家興衰安危。結束語海——習近平于2020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的講話人類海洋聯通開發的三個階段:古代海上絲綢之 路時期西方主導的大航海時代21世紀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123合作共贏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互鑒之路共建共享之路海“一帶一路”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與西方大航海時代掠奪式全球化政策有著本質區別。標志著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進入新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