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南通市第二中學高三4月階殿考歷史學科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閱讀如表名稱起止時間情況描述裴李崗距今8000-7000遺址年幕葬分區明確,隨葬品以生產工具為主,未見明顯等級差異良渚古距今5300-4300城垣底寬達40-60米,但高度不足4米,考古發現其外圍存在城年復雜水壩系統二里頭距今3800-3500青銅器以禮容器為主,而同期歐亞草原的塞伊瑪-圖爾賓諾文遺址年化青銅器多為戰斧、短劍據此可知,中華文明A.自然適應與社會協作并重B.軍事擴張與整合區域為主C.宗教神權強化階層的統治D,游牧經濟推動技術的擴散2.東漢時期,漢嘉、犍為(今四川省境內)一帶北扼西蜀,南控滇黔,是西南夷道上重要的交通樞紐,現存于這一地方的交通刻石顯示,東漢的邊郡官吏在前代西南夷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邊境通往成都的道路條件。此舉A.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B.體現了漢代靈活的邊疆治理政策C.欲促進西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D.確保了中央對西南地區的控制權3.古典小說《隋唐演義》描述了隋唐之際英雄輩出、俠義勇武的傳奇故事:歷史檔案表明,隋唐時期民眾普遍喜愛戶外運動,如蹴鞠、摔跤、拔河等十分流行。據此可知,隋唐時期A.儒家思想遭遇沖擊B.階級矛盾復雜尖銳C.社會風氣曠達向上D.世俗文化成為主流4.史載,“擅淵之盟”后北宋百姓“幾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且椎場貿易關稅收入遠超歲幣。這說明北宋A.商品經濟高度繁榮B.積貧積弱現象加劇C.民族政策務實有效D.軍備廢弛邊患嚴重5.學者戴逸指出,康、雍、乾時期,江浙地區所產米谷不足供食用,過去的“蘇湖熟,天下足”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松江種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從外地運進大量糧食,特別是集中了大批非農業人口的工商業城鎮,更是家無隔宿之糧,江浙市鎮更是如此。這反映江浙地區A.新的經營方式出現B.農業生產發展滯后C.經濟結構發生變化D,垂農抑商政策瓦解6.1861年漢口開埠后,兩湖茶商在與外商交易時,因不通外國語言文字依賴“孖占”(即洋行買辦),以至于商情隔閡。張之洞督鄂時期,倡辦商科學堂,派造人員出洋學習、考察商務,開辦《湖北商務報》,購買、翻譯和儲備西方商學書籍等。這些舉措A.踐行實業救國思想B.臺在發展近代教育C.踐行求富救國思想D.促進民眾思想啟蒙7.如圖為近代中國英商、華商、日商紗廠已開車的機器設備增長情況(紡機錠數)。甲、乙、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