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新課導入第八課 踐行中華傳統美德8.1 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目標導航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其具備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的能力。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政治認同: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教學重點:認識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教學難點:認識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榮辱與共,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增強愛國情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質。法治觀念:通過傳統美德的熏陶,引導學生樹立遵守道德規范、維護社會秩序的法治觀念。自學導航閱讀P65-68,主體部分慢讀,材料部分快讀,找出并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標記問題要點。(3分鐘)0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0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生活觀察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流傳已久、膾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們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戰國時期,趙國大將廉頗認為上卿藺相如功勞不如自己,官位卻在自己之上,為此他非常不滿,便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處處退讓,表示將相不和就會削弱國家的力量。廉頗聽聞后,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利益,真不應該。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從此以后,他們成了好朋友,齊心協力保衛趙國。負荊請罪西晉末期,社會動蕩,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個叫祖逖的人,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希望報效國家。有一天,他們在半夜聽到雞鳴,心情振奮,于是披衣起床,拔劍練武。聞雞起舞負荊請罪蘊含的傳統美德是知錯能改、寬宏大量的胸懷。聞雞起舞蘊含的傳統美德是勤奮自律、積極向上的美德。生活觀察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楊時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一天,他與游酢一起去老師程頤家請教問題。時值隆冬,朔風凜冽。到程頤家時,適逢老師在爐旁閉目養神。他們擔心驚擾老師,就在旁邊靜靜等候。程頤覺察后,門外的積雪已經有一尺深,但楊時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程門立雪這些故事蘊含著什么傳統美德?你還知道哪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程門立雪蘊含的傳統美德是尊師重道的美德。生活觀察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你還知道哪些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東漢時期,羊續擔任南陽太守時,有人想要討好他,給他送來一條大魚。羊續看無法拒絕,特地把那條魚掛在屋檐下,讓它變成了魚干,等那個人再送魚時請其帶走,以此來表明自己不接受禮物的決心。羊續懸魚羊續懸魚蘊含的傳統美德是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西漢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單于想招降蘇武,多次威脅利誘,還將他流放至遙遠偏僻的北海牧羊。蘇武拄著代表漢朝的符節,一刻不離身。雖然歷盡艱辛,但他始終不肯背叛自己的國家。蘇武牧羊蘇武牧羊蘊含的傳統美德是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孟母斷機管寧割席以人為鏡生活觀察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探究與分享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文明倡導的傳統美德已深深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之中,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是一項系統而長期的工程,要注重挖掘闡釋,加強保護利用,完善教育引導,拓寬傳播渠道,保障督促落實,形成體系支撐,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什么提出要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讓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知識歸納1、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個人)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家、民族)③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元代大學者許衡同眾人一起逃難,時值盛夏,人們又饑又渴。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后去摘梨。許衡卻端坐樹下,不為所動。人們問他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比藗冋f亂世中梨樹無主,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梨沒有主人(管),我的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 )許衡所說的內心的主人是指什么?自己的道德觀念和原則思考:你怎樣理解““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體現了他堅守內心的道德標準,即使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遵守道德規范,不因外界環境的變化而動搖自己的原則 ,做到自我約束。(1)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孝 :指的是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報答養育之恩。悌 :指的是兄弟間的友愛和相互幫助,強調兄弟間的和諧忠 :即忠誠,指的是對國家、對事業、對朋友的忠誠和盡心盡力。信 :即信用,指的是誠實守信,言行一致,守信用。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禮 :指的是遵守禮節,尊重他人,講究行為舉止的得體。義 :指的是正義感,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公正無私。廉 :即廉潔。廉潔的人不貪贓枉法,不謀私利。廉潔是為官之本,也是社會公正的基礎。恥 :指的是知恥,對違背道德的行為感到羞愧,有自尊自重的意識。知識歸納(1)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判斷一切是非、善惡、榮辱,都需要明確的標準。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人日用而不覺的道德標準。中華民族一貫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孟子的母親,世稱孟母。起初,他們的住處靠近墓地。孟子年幼時,常模仿喪葬儀式玩耍。孟母認為此環境不利,便遷居到市集附近。然而,孟子又學起商人叫賣的行為。孟母再次遷居至學宮旁,孟子在此模仿儒生學習禮儀。孟母滿意定居,孟子長大后研習六藝,終成儒家大師。后人贊譽孟母以環境熏陶逐步引導孟子成長。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人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2)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意思是:崇尚德行,向往友善和諧;看見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反省自己的缺點。(2)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體現: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優良傳統。作用: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知識歸納閱讀感悟有一次,墨子路過一個染坊,看到純白的絲放進染缸里,拿出來就成為五顏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說:絲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青色,放到黃色的染缸里就變成黃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來的顏色也不同。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br/>這一故事流傳到后世,形成了“墨悲絲染”的典故,人們常用它說明人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熏染。“墨悲絲染”的典故以及與之有關的古代書法作品,反映了環境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啟示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說明了營造良好環境的重要性。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生活中如何做到見賢思齊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黃旭華的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什么傳統美德?(3)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3)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體現: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興衰、民族存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盡心竭力報效國家。作用: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知識歸納探究與分享2、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體現)有哪些?1894年(光緒二十年)鄧世昌常曰:“人誰不死,但愿死得其所爾”。9月17日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后在日艦圍攻下?!爸逻h”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于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后,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并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殉國。鄧世昌的事跡體現了中華民族什么傳統美德?(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體現:要求每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倫職責,不僅要擔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而且要兼濟天下,為天下人謀幸福。作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知識歸納課堂小結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作用/地位內涵/體現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助于我們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①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1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pptx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mp4 傳統美德.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