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二十六 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近代科學文化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根本的一個因素是:“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的、平和的環境,讓人們追求個人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能力。材料中提到的政治制度是指( )A.總統共和制 B.君主立憲制C.聯邦制 D.君主專制2.17世紀居于黃金時代的荷蘭缺乏機器生產所需的原料、勞動力和水力;德國市場局限于貴族階層、排斥大眾;法國不乏天才發明家卻未能有效協調人與機器的關系,從而將“先機”拱手讓給了( )A.英國 B.美國 C.西班牙 D.葡萄牙3.18世紀晚期,蒸汽機在冶煉、紡織、機器制造等行業中獲得迅速推廣,它使英國紡織品產量在20多年內增長了5倍。這一機器的廣泛使用歸功于( )A.狄塞爾 B.愛迪生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4.如圖為1820年—1900年德國煤炭產量變動的情況。對其變化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 B.工業革命的推動 C.德國的分裂 D.德國法西斯上臺5.工業革命時期,棉織工廠都是大建筑,不過這樣建造是為了容納最大量的人。為要盡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廠建成幾層,各層盡可能不高。這反映英國( )A.紡織技術的革新 B.蒸汽機成為動力來源C.鐵路時代的開始 D.工廠制度的逐漸確立6.蒸汽機不僅用于地下礦井抽水,而且還用于驅動地面車輛的設想于1825年變成現實。一條從礦井直達海岸的鐵路問世了,這是人類第一條鐵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首先出現在煤炭業 B.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確立C.鐵路運輸率先實現了現代化 D.創新意識推動技術變革7.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新技術發明和應用方面走在其他國家前面的是( )A.英國和法國 B.德國和美國 C.俄國和日本 D.英國和德國8.19世紀,熱力學、電磁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新發展,開始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在技術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帶動了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這里所說的“新興工業部門”有( )A.煤炭和鋼鐵 B.電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礦 D.交通和化工9.1882年,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然而,愛迪生當時卻把這項沿用至今的偉大發明稱為“魔鬼的觸角”,并宣揚交流電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甚至可能毀滅人類。材料反映出( )A.科技的推廣不是一帆風順的 B.特斯拉技術難以超越愛迪生C.交流電缺陷明顯且影響使用 D.科學與技術還沒有緊密結合10.氣象學中的“蝴蝶效應”指最初的一個事件引起的一系列連續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導致汽車、飛機被發明出來的最初那只“蝴蝶”是( )A.“珍妮機”的發明 B.內燃機的發明 C.人造纖維的發明 D.發電機的發明11.下面是近代歐美工人組織的建立情況(部分),這些工人組織的建立反映出( )1851年美國“機器人聯合會”(法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工人組織)成立 1863年法國“全法工工人混合工會”(美國第一個工會聯合會)成立 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的第一個國際工人組織)成立A.經濟斗爭轉為政治斗爭 B.工人階級斗爭聯合性增強C.資產階級已經完全失敗 D.無產階級已經建立了政權12.《全球通史》記載:馬克思和恩格斯所預言的不可避免的無產階級革命并沒有在19世紀爆發,在英國,工會的要求得到了滿足,政府通過了維護工人利益的法律,通過和平的方式緩和了階級之間的緊張關系。對這一史實最合理的解釋是( )A.馬克思主義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B.工人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指導C.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 D.資本主義制度也在自我調整和完善13.構建知識結構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A.人文主義 B.馬克思主義 C.啟蒙運動 D.新文化運動14.《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一篇公開宣言書,在其精神指引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這表明( )A.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B.社會保障制度已確立C.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興起 D.馬克思主義影響深遠15.“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歌曲《國際歌》是法國革命家、詩人歐仁·鮑狄埃于1871年創作的,其創作背景是( )A.馬克思主義誕生 B.第一國際成立C.巴黎公社的失敗 D.法國里昂工人起義16.馬克思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列選項中,實踐了這一觀點的是( )A.通過《獨立宣言》 B.召開“制憲議會”C.發表《共產黨宣言》 D.成立“第一國際”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敘述:拿破侖在農民眼中不是個人物,而是一個綱領。他們舉著旗幟,奏著音樂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皇帝萬歲。1804年,經公民投票,法國改為帝制。此材料說明當時法國人民受到什么思想影響( )A.君權神授 B.文藝復興 C.啟蒙思想 D.科學社會主義18.1687年,物理學家牛頓在其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用大量數據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從而解釋了一些貌似不相干的現象,比如潮汐運動是由月亮引起的。這一發現( )A.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 B.為法國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C.豐富了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 D.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19.19世紀晚期,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用“適者生存”來解釋社會歷史;法國哲學家孔德提出了社會有機體論;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發表了《進化論與倫理學》。這說明進化論( )A.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 B.成為歐洲自然科學的絕對權威C.在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D.奠定了科學的人類起源說的基礎20.艱難困苦對人才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克服失聰困難,用全新的風格表達對英雄的理解,創作出不朽之作《英雄交響曲》等作品。他是( )A.巴爾扎克 B.梵高 C.貝多芬 D.托爾斯泰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60分。21.某歷史社團以“創新·前行”為主題開展了一次探究式學習活動,請你一起參與。(15分)【任務一:看圖說史】雅典衛城公共活動空間有雅典廣場,那里設有公民陪審法庭及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五百人議事會、十將軍委員會等重要權力機構。① ②(1)請根據圖①、圖②及所學知識分別說明雅典和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3分)【任務二:文獻證史】以下是《世界文明史》的部分目錄:第十八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明……………809一、意大利的歷史背景………………………812二、意大利思想和文學的復興………………816三、意大利藝術的復興………………………824四、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衰微…………………840五、北方的文藝復興…………………………843六、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的發展………………856七、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成就………………858——[美]菲利普·李·拉爾夫等著,趙豐等譯《世界文明史(上卷)》(2)請將下列文藝復興的成就歸入上面目錄中恰當的子目,將子目序號填入括號中。(3分)①但丁《神曲》②達·芬奇《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3)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文藝復興的發展趨勢(可從領域及地域兩方面進行概括)。(4分)【任務三:讀表論史】西方近現代科技成就簡表(部分)1687年 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785年 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1825年 斯蒂芬森發明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1859年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1879年 愛迪生發明耐用的白熾燈泡1913年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20世紀40年代 電子計算機發明(4)請從上表中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事件,提取一個觀點,并結合事件及其影響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150字左右)(5分)22.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紀時,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到十八世紀,手工工場內部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工具實行了專門化,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的原因。這次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什么時代?(5分)材料二: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化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發明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列舉一項當時的重大發明。(5分)材料三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3)根據材料及所學,請你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言獻策。(5分)23.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5分)材料 《世界歷史大事記》(部分)時間 事件1765年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發1917年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1921年 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1926年 蘇聯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1)根據常用的歷史分期法,世界史一般劃分成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個時期。請寫出材料所列大事所屬的歷史時期。寫出上述材料中“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領導人。(6分)(2)選擇材料中相互關聯的事件,結合所學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9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材料一:三百年前,人類的思想還充斥著迷信和恐懼,水為什么往低處流?太陽為什么升起落下?這些今天看來簡單至極的問題,在當時卻是根本無法認識和把握的。直到牛頓出現,人類才終于結束了這種狀態。牛頓通過自己的偉大著作宣告了科學時代的來臨,他告訴世人;自然界存在著規律,而且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材料二:近代歐洲文學藝術(部分)人物 代表作品 作品簡介巴爾扎克(1799—1850) 《歐也妮·葛朗臺》首版時間:1833年 是一幅法國19世紀前半期的色彩繽紛的社會風俗畫。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金錢對人的思想靈魂腐蝕和摧殘貝多芬(1770—1827) 《英雄交響曲》首演時間:1804年 氣勢磅礴,表達出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摘編自王立新等《歐洲近現代文學藝術史論》(1)根據材料一,概括牛頓的貢獻。(5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和經濟方面歸納這些作品的時代背景。概括文學藝術作品與時代的關系。(8分)(3)新考向開放性試題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主題。(2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英國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故選B。2.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7世紀居于黃金時代的荷蘭缺乏機器生產所需的原料、勞動力和水力;德國市場局限于貴族階層、排斥大眾;法國不乏天才發明家卻未能有效協調人與機器的關系”可知,題干材料中三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不足:原料、勞動力、市場、人才,這些都是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必需的條件。但英國有大量的煤礦、鐵礦,紡織業發達,原料充足;經過圈地運動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勞動力充足;英國的貴族階層此時已經和資產階級聯盟,成為新貴族,資本主義經營方式成為主力,政治基礎也具備;同時有近代科學的奠基和人才儲備,英國占盡先機,所以英國符合題意,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條件,美國當時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排除B項;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雖然從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但逐漸衰落下去,與題意不符,排除CD項。故選A項。3.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蒸汽機”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晚期,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關鍵性改良,大幅提高了蒸汽機的效率和實用性,使其成為工業生產的核心動力來源。這一改進推動了蒸汽機在紡織、冶煉、機器制造等行業的迅速普及,直接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D項正確;狄塞爾是柴油機的發明者,排除A項;愛迪生是電力應用的先驅,排除B項;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紡紗機屬于紡織工具革新,與蒸汽機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B解析:據圖可知,德國在1820年至1870年煤炭產量基本呈現上升趨勢,1870年以后煤炭產量呈現下降趨勢,據所學可知,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1870年以后,德國逐步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顯著的成就是電力的廣泛使用,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電力取代煤炭成為新的能源,因此1870年以后德國的煤炭產量呈現下降趨勢,B項正確:題干涉及時間與兩次工業革命相關,并非僅涉及第一次工業革命,排除A項:據圖可知,德國煤炭產量下降是在1870年以后,據所學可知德國統一的實現是在1871年,因此D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材料涉及兩次工業革命中德國煤炭產量的變化情況,據材料不能得出煤炭資源匱乏,德國走上節能道路的認識,排除C項。故選B項。5.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工業革命時期,棉織工廠都是大建筑,不過這樣建造是為了容納最大量的人。為要利用一切地方,工廠建成幾層,各層盡可能不高”可知,材料反映出工廠制度的逐漸確立,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廠制的確立,沒有涉及紡織技術的革新,排除A項;蒸汽機成為動力來源為燃料的化學能(煤、木材等),將熱能轉化為蒸汽,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材料沒有涉,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涉及鐵路,不能得出鐵路時代的開始,排除C項。故選D項。6.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蒸汽機……還用于驅動地面車輛的設想于1825年變成現實”可知,D符合題意。7.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和德國經濟發展最快原因的理解。依據已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美、德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走在電力技術的前列,美、德更多地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動了本國經濟的迅速發展。ACD不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8.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電力的應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帶動了新興行業是電力行業;第二次工業革命還發明了內燃機,內燃機靠燃油提供能源,促進了石油行業的興起,B項正確;煤炭和鋼鐵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工業部門”,排除A項;冶金采礦工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排除C項;交通業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就已經出現,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材料分析 “愛迪生當時卻把這項沿用至今的偉大發明稱為‘魔鬼的觸角’,并宣揚交流電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甚至可能毀滅人類” 明、應用總是會面臨質疑的聲音,甚至會遭到排斥。這說明科技的推廣不是一帆風順的。故選A錯項分析 B項在材料中未體現。C項說法錯誤,與材料中“這項沿用至今的偉大發明”說法相反。D項說法錯誤,通過對科學原理的研究、實驗,交流電被研制出來,說明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10.答案:B解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成為最初那只蝴蝶”,珍妮機的發明引發了棉紡織生產領域一系列發明,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11.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表格可知,19世紀中期英美法德等西方國家不僅國內成立了工會聯合會,而且成立了國際工人組織,表明工人階級加強了團結,可知工人階級斗爭聯合性增強,B項正確;經濟斗爭轉為政治斗爭,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排除A項;資產階級已經完全失敗,不符合歷史史實,排除C項;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2.答案:D解析: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揭示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據“馬克思和恩格斯所預言的不可避免的無產階級革命并沒有在19世紀爆發,在英國,工會的要求得到了滿足,政府通過了維護工人利益的法律,通過和平的方式緩和了階級之間的緊張關系。”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史實說明資本主義制度也在自我調整和完善。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3.答案:B解析:根據圖片中“第一國際、巴黎公社”“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和資本家剝削秘密:為無產階級自我解放指明方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故選B。14.答案:D解析:據題干“《共產黨宣言》是共產主義和共產黨的一篇公開宣言書,在其精神指引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和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表明馬克思主義影響深遠,D項正確;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是新航路開辟后的影響,排除A項;美國羅斯福新政中實施《社會保障法》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已確立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不涉及社會保障制度,排除B項;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興起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與題意中《共產黨宣言》的影響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歌曲《國際歌》是法國革命家、詩人歐仁·鮑迪埃于1871年創作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歌》是巴黎公社戰士、詩人鮑狄埃于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第二天寫的,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號召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起來為真理而斗爭的壯麗篇章,因此國際歌創作背景是巴黎公社的失敗,C項正確;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與材料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1864年,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排除B項;法國里昂工人起義是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排除D項。故選C項。16.答案:D解析:《獨立宣言》是美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文獻,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項;美國召開“制憲議會”,通過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B項;“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句名言來自《共產黨宣言》,不屬于實踐,排除C項;依據材料關鍵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可知,此內容出自《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提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美好理想,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同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第一國際的成立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真正實現了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D項正確。故選:D。17.答案:C解析:18世紀,啟蒙運動在法國興起并成為中心,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他們宣傳自由和平等,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這場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題干材料說明當時法國人民受到啟蒙思想影響。故C符合題意;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排除A;題干材料說明當時法國人民受到啟蒙思想影響,不是君權神授,排除B;馬克思主義出現于19世紀40年代,排除D。故選:C。18.答案:C解析: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領域都有杰出貢獻。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頓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他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C項正確啟蒙運動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排除B項;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是生物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排除D項。故選:C。19.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19世紀晚期,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用‘適者生存’來解釋社會歷史;法國哲學家孔德提出了社會有機體論;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發表了《進化論與倫理學》”可知,進化論在哲學、生物學領域都產生了廣泛影響,C正確;打破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與題干無關,排除A;材料沒有體現進化論成為歐洲自然科學的絕對權威,排除B;材料闡述的是進化論在社會科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沒有體現進化論奠定了科學的人類起源說的基礎,排除D。20.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8世紀,德國誕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貝多芬。他創作的音樂充滿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交響曲完成于1804年,是貝多芬第一部明確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它氣勢磅礴,感情奔放,表達出作曲者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特別是他雙耳失聰后,不向命運低頭,創作出很多著名的音樂作品。C項正確;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法國正處于資本主義興起和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巴爾扎克將所見所聞融入小說寫作中,完成了一套名為“人間喜劇”的系列小說,排除A項;梵高是荷蘭杰出的畫家,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夜間的咖啡館》《向日葵》等,排除B項;托爾斯泰是俄國偉大的作家,他的小說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下描繪出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場景,排除D項。故選:C。21.答案:(1)雅典:民主政治,強調公民的直接參與。美國:三權分立,注重權力的制衡。(2)①:二。②:三。③:五。(3)趨勢:文藝復興的領域從思想、文學藝術擴展到自然科學、音樂等;文藝復興的地域從意大利擴展到歐洲其他地區。(4)觀點:近現代西方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巨大進步。論述: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生產擺脫了自然條件的限制,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1879年愛迪生發明耐用的白熾燈泡,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引領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促進了各領域的快速發展。這些科技成就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22.答案:(1)原因:海外殖民掠奪和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手工工場出現專業化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等等。時代:蒸汽時代。(2)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涉及領域廣泛。重大發明:電話、汽車、飛機等。(3)建言獻策:政策支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繼續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投入;重視人才培養;等等。解析:(1)原因:根據材料一“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可知,英國通過海外殖民掠奪和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根據材料一“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結合所學可知,英國當時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比較開明的政治制度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根據材料一“手工工場內部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工具實行了專門化,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可知,當時的手工工場出現專業化發展,這是工業革命的前奏,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則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時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瓦特改進蒸汽機后,蒸汽機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特點:根據材料二“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發明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和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它們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所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為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涉及領域廣泛。重大發明: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內燃機的發明帶動了相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所以,重大發明有電話、汽車、飛機等。(3)原因:根據材料三“自2003年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實現30戰30捷”,材料四“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分析可知,我國航天工程成就輝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因為我國重視科技的發展,重視創新;根據所學可知,科技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提高和科學家的卓越貢獻等,所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還有: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地發展;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等。建議:可以從政策、經濟、綜合實力、科教興國、人才等角度進行分析。如:為了發展科技,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繼續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投入,重視人才培養等。23.答案:(1)世界近現代史(世界近代史、現代史)。列寧(2)【示例】觀點: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從理論轉變為現實。事件:《共產黨宣言》發表、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論述: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號召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1871年,法國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通過武裝起義奪取政權,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人民的理論,是實踐的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在其指導下,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偉大飛躍。24.答案:(1)破除迷信和恐懼;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豐富了自然科學知識;宣告了科學時代來臨。(2)時代背景:政治上,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經濟上,工業革命的開展,殖民擴張。關系:相互影響或相互印證的關系;時代影響文藝作品風格,文藝作品影響時代發展。或作品見證時代,具有時代的烙印。(3)主題:近代科學與文化(或文學藝術)或近代科學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或近代科學文化推動社會發展。解析:(1)本問考查牛頓。材料 對應答案“人類的思想還充斥著迷信和恐懼”“直到牛頓出現,人類才終于結束了這種狀態” 破除迷信和恐懼;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界存在著規律,而規律是能夠被認識的” 豐富了自然科學知識:宣告了科學時代的來臨(2)本問考查近代文藝作品出現的背景。第一小問,根據“1833年”“1804年”可知,當時政治上資本主義制度初步建立,經濟上工業革命開展,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殖民擴張。第二小問,根據“法國19世紀前半期的色彩繽紛的社會風俗畫”“對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渴望”可知,作品與時代背景相互影響。(3)本問考查近代科學與文化。本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