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霸州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說明:1.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全卷共7頁??忌鞔饡r,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及答題卡交回。2.本試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I卷(選擇題 共24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24分)1.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特殊文字??脊艑W者發掘的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 )A. 人類起源 B. 農耕生活 C. 部落聯盟 D. 國家產生2.觀察下表,推斷半坡遺址屬于簡表中哪種文化類型( )中國新石器時代部分考古學文化情況簡表文化類型 仰韶文化 紅山文化 良渚文化 大汶口文化分布范圍 黃河中游 遼河上游 長江下游 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區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龍 玉琮 精美玉器A.仰韶文化 B.紅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大汶口文化3.魏晉南北朝時期,最能體現中外文化交流藝術成就的是( )A.石窟藝術 B.書法藝術 C.繪畫藝術 D.文學藝術4.唐太宗說:“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由此可見,唐太宗( )A.虛心納諫 B.主張民族平等 C.知人善任 D.重視地方吏治5.道光十一年(1831年)白銀外流量為684萬銀元,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激增到1388萬銀元,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銳減到219萬銀元。導致白銀外流量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br/>A.閉關鎖國和政治腐敗 B.鴉片走私和林則徐禁煙C.鴉片戰爭和洋務運動 D.《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6.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與一批官僚開始“察吏、整軍、籌餉、輯夷”各事,《清史稿》將他看作“中興之臣”。與“中興之臣”評價相符的是( )A.領導禁煙運動 B.倡導自強求富C.簽訂《馬關條約》 D.發起公車上書7.如圖是江西民歌《請茶歌》的部分內容。由歌詞可判斷當時中國革命的方向是( ?。?br/>A.走實業救國道路 B.領導工人運動C.奪取中心城市 D.“工農武裝割據”8.如圖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暢游北海公園為素材創作的畫。該畫作弘揚了( )A.尊重勞動的風尚 B.嚴謹治學的態度C.開天辟地的精神 D.敢闖敢試的勇氣9.如表是某同學做的學習筆記??赏浦趯W習( )時間:公元6世紀 內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目的:穩定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 影響: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拿破侖法典》10.“幾千年來,東、西半球與大洋洲的物種都是獨立地沿著各自的軌跡進化的。歐洲的航海探險在這些生物地域之間建立了聯系,引發了新一輪的物種交流,永久性地改變了世界人口分布和自然環境?!辈牧媳砻餍潞铰烽_辟后( ?。?br/>A.地圓學說得到普遍認可 B.破壞了各地區生存環境C.歐洲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D.出現了全球性物種交換11.19世紀70、80年代,美國在各州設立了工業科學研究所,同時還以贈予土地的方式資助各州建立理工科大學。此舉旨在( )A.適應工業化發展需要 B.促進人口增長C.改善城市的居住環境 D.縮小貧富差距12..2021年至2023年,乍得、馬里、幾內亞、蘇丹等8個非洲國家至少發生11次政變,年均政變數量接近上世紀非洲政變高發期水平。材料表明,當今世界( )A.和平與發展面臨著挑戰 B.美蘇冷戰造成社會動蕩C.世貿組織缺乏機制調節 D.環境惡化導致沖突加劇第Ⅱ卷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3題8分,14題9分,15題8分,共25分)13.書藏古今,傳承文明。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摘編自楊維增譯注《天工開物》材料一 竹子分布廣、產量大,使得竹紙不僅用于書寫,還用于印書業,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文化的發展。紙張以其輕、薄、價廉和使用方便的特點在國內得到迅速推廣的同時,也通過各種途徑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國。——摘編自賀超?!吨袊旒埿g的起源、分期及其特征研究》(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竹紙的優勢和造紙術的影響。4分材料二 古代書目是指圖書分類目錄,一個時代書目的多寡,與圖書事業的盛衰密切相關。——摘編自曹之《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材料三下表是明清時期編撰的部分科技類圖書信息。書名 作(譯)者 簡介《天工開物》 宋應星 全面總結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后傳到國外,被譯為日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本草綱目拾遺》 趙學敏 收錄了《本草綱目》未載的多種藥物,以及當時傳入的西醫藥資料。《幾何原本》 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 譯自古希臘數學著作,“點”“線”“三角形”等術語就是在這個譯本里定下來的。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竹紙的優勢和造紙術的影響。4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圖書事業興盛的原因。6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明清科技類圖書的新特點。4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1935—1936年紅軍長征時期的標語等宣傳材料:“建立遵義的工農政權!”“遵義工農解放萬歲!”“和敵人搶時間,和敵人賽跑,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過七十八,算個啥!同志們,比賽吧,看誰最先登上它,頂呱呱!”“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地荒原好干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熟格外香;一段用來煮野菜,一段用來熬鮮湯,有湯有菜花樣多,留下一段戰友嘗!”——摘編自袁馗《紅軍長征中的標語口號:長征精神的生動載體》等(1)據材料,指出與上述宣傳內容相關的歷史事件。2分(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具體史實說明對“紅軍長征”的認識。(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6分15.(14分)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回首往事,我們尋求借鑒,汲取智慧,瞻望未來。我們著眼于世界格局和發展大勢,積極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和建設美好世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早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此?!?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紀,原有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仍沒有改變。……19世紀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弗蘭克《白銀資本》(1)根據材料一,歸納從13、14世紀到19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歐洲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6分)材料二1871年,德國完成了統一。1870至1913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7%.工業生產增長了4.6倍。同期英國增長1.3倍,法國增長1.9倍,1913年,德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16%,英國為14%;這一年,德國貿易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而英國為15%。——王鈺《世界經濟史》(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德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三1899年,德國外交部長皮洛夫在演講中說:“如果英國人談論建造大不列顛帝國,法國人談論建造新法蘭西帝國,俄國人談論占領亞洲領土,那么,我們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國……對我們來說,沒有強大陸軍,沒有強大海軍,而要獲得幸福,那是萬萬辦不到的?!?br/>——王春來等《16—19世紀世界史文獻選編》(3)德國人為了所謂的“獲得幸?!?,導致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2分材料四任何國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發展時,若一直忽視甚至無視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存在,則不僅損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類。——賀金瑞《全球化與交往實踐》(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就國家在追求自身發展時,如何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2分答案,選擇題,1---5,AAACB,6---10,BDACD,11--12,AA.13.(1)便于書寫和印制圖書。造紙術推動了我國文化的發展,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傳播,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4分(2)原因:①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宋代的國家統一帶來了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這為圖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經濟基礎。②文化政策的推動:宋代統治者重視文治,提倡文化事業,如收集和收藏圖書,這直接推動了圖書事業的發展。③學術研究的活躍:宋代學術研究非常活躍,新著作大量涌現,這促進了圖書的編目和分類,豐富了圖書內容。④印刷技術的進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籍的印刷速度加快,數量增加,極大地推動了圖書事業的進步。⑤科舉和教育制度的完善:宋代的科舉制度吸引了大量人才,同時也增加了社會對書籍的需求。官學和私學的普及進一步推動了書籍的印刷和傳播。⑥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宋代對外貿易的開放,使得書籍通過互市和走私流出境外,這也間接促進了國內圖書事業的發展。6分(3)特點:從內容上看:多是總結性的巨著,是集大成者 ;從價值和影響上看:雖無突破/創新,但傳統科技仍處在世界領先地位;從主體行為看:勤奮鉆研,身體力行/注重調查研究/現身科學的精神;部分內容開始涉及自然科學,如《天工開物》;對外:都有結合西方4分14.(1)紅軍長征。2分(2)觀點: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6分說明: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以后,紅軍不畏艱難,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揮師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使革命轉危為安,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理想堅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甘共苦的集體主義精神;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精神15.(1)①變化:由貿易的邊緣地位到逐步改善,再到成為世界貿易中心。(2分)原因:新航路開辟;殖民掠奪;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工業革命。(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4分)①國家統一;②較早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4分)(3)第一次世界大戰。(2分)(4)①大力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②構建新型國際關系;③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④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⑤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等。(答出一點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