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年中考模擬試題歷史模擬(二)(本試題滿分:80分, 考試時間:90分鐘)溫馨提示:親愛的同學,下面的歷史問題是為展示你的學習成果而設計的,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相信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讓我們在對歷史的共同回望中,更好地珍惜今天,綻放光彩!說明:所有題目均在答題紙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第Ⅰ卷(共 4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40小題,每小題 1分,共 40分)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他們已經會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A.電影《瘋狂原始人》中原始人用火片段 B.考古學家發掘出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C.遺址中發現的灰燼、燒石和燒骨 D.歷史研究員的推測和論述文章2.下列組圖代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其中商周青銅文明的代表成就是( )A. B. C. D.3.《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車裂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商鞅變法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商鞅變法內容中,最能觸動大貴族利益的是( )A.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B.允許土地自由買賣C.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D.改革戶籍,嚴明法度4.“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中國底層民眾的第一次吶喊,這個吶喊體現了( )A.平等思想 B.法治思想 C.特權思想 D.均富思想5.如右圖,歷史漫畫簡明而形象地反映了外戚和宦官爭奪國家權力。由此導致( )A.藩鎮割據形成 B.東漢走向衰亡C.民族政權并立 D.百家爭鳴出現6.東漢末年,隨著形勢的發展,東漢政府實行州牧制度,客觀上導致了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面形成。由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A.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B.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7.有人認為,與漢朝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為解決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提供了一種較為科學的方式。所謂“科學”實質是指( )A.通過分散相權保證皇權獨尊,又調動了宰相的積極性B.三省的長官各司其職,分工較為科學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過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個科學的行政體系歷史模擬二 第 1頁 共 8頁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8.唐朝中后期,朝政黑暗,翰林學士劉允章認為,國家有“終年聚兵”“蠻夷熾興”“權豪奢僭”“大將不朝”“廣造佛寺”“賄賂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等”“食祿人多而輸稅人少”等現實問題。其中“大將不朝”被史學界公認為唐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指向的問題是( )A.皇權腐朽 B.藩鎮割據 C.宦官專權 D.外戚專政9.陸游《書憤》中有“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詩句,詩中的“大散關”至淮水為線劃定分界線,簽署此盟書的雙方是( )A.遼與北宋 B.遼與南宋 C.西夏與北宋 D.金與南宋10.有學者指出:任何一個國家,除非版圖特別狹小,必然要將國土分成有層級的區域——這些區域就是各級行政區劃,并在相應各級區域中設置地方政府,才能對國民進行施政治理。由此,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行省制度 B.澎湖巡檢司 C.北庭都護府 D.宣政院11.右圖是南京夫子廟的江南貢院,是古代科舉考試的重要考場。明朝時期的考生若想要高中,復習準備應該( )A.閱讀并背熟百家的經典著作B.以“四書”“五經”為復習資料C.答題時隨意發表自己的見解D.游歷山川,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12.以下這組文物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A.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B.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D.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繁榮13.某著作融詩詞、戲劇、繪畫、園林、建筑、醫藥、飲食、茶道、服飾、年節、禮俗、佛道、巫術等為一體,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據此可推知,該作品是( )A.《資治通鑒》 B.《竇娥冤》 C.《天工開物》 D.《紅樓夢》14.下面是某班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據此判斷,該劇本比較合適的名稱是( )劇本名稱: 第一幕:宗教構夢第二幕:戰爭追夢第三幕:政策筑夢第四幕:內亂毀夢A.太平風云·空想幻滅 B.扶清滅洋·曇花一現歷史模擬二 第 2頁 共 8頁C.變法改良·救亡圖存 D.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5.“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是為人民而設的,是為人民求幸福的。”材料意在強調三民主義( )A.主張推翻清朝 B.核心是民族主義C.堅持以民為本 D.指導了武昌起義16.“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出版等自由和權利。……”該材料出自的近代文獻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欽定憲法大綱》C.《共同綱領》 D.《論聯合政府》17.中共一大規定黨的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這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 )A.意識到革命任務非常艱巨 B.認識到掌握軍隊的重要性C.力量強大并且充滿了理想 D.尚未充分認清中國的國情18.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萁豆之煎?”“陜變”和平解決,標志著( )A.國共合作基本形成 B.國共十年對峙基本結束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建立 D.國共達成和解19.某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該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八七會議20.《記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記述道:1938 年 11 月,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成立-----這年年底,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共轄 70 余縣,擁有居民 1200 萬,武裝力量約 10萬人。針對日軍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掃蕩’‘蠶食’,抗日根據地軍民錘煉出了一整套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戰法: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該“記述”應納入的學習主題是(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B.正面戰場的抗戰形勢C.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 D.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21.李振九是民國時期中原地區一位在書法、教育、學術、文藝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李振九作為洛陽縣的考生參加科舉考試,考取了功名,被稱為“洛陽最后一名秀才”。其原因是( )A.清朝廢除科舉制度 B.戊戌變法廢除八股文C.北洋軍閥取消科舉 D.義和團運動破壞科考22.1953 年 10 月,新中國成立后的首次基層人大代表普選拉開帷幕。有親歷者在回憶錄中寫道:“我被分配到北京豐臺區長辛店鎮普選委員會第一組工作。在歷經了宣傳選舉法、審查選民資格、醞釀候選人、投票選舉等程序后,選區內全體選民選出了他們自己的代表。”這反映出第一屆人大( )A.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代表文化素質普遍較高C.取代了政協會議的地位 D.基層普選流程有序規范歷史模擬二 第 3頁 共 8頁23.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能夠反映不同時期的人類文明及其發展歷程。育才中學初三年級張同學在研究文物時做了下圖展板,據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是( )圖一:1984 年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發圖二:個體工商營業執照行“小飛樂”股票A.土地改革順利開展 B.一五計劃全面推行C.人民公社化運動高漲 D.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24.1999 年至 2009 年,澳門GDP以年均近 15%的速度增加,是全球最活躍的經濟體之一。推動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的政治保障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一國兩制”基本國策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5.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中的故事起源于一場展覽。分別收藏于浙江和臺灣的《富春山居圖》殘卷,在臺北“合璧”展出。這幅名畫的歷史性“合璧”說明( )A.“一國兩制”的構想已經實現 B.海峽兩岸的科技交流比較活躍C.祖國統一大業已經完成 D.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26.有學者形容中國 20世紀 70年代外交關系的三次突破:艱難復常,揚眉吐氣;跨洋握手,冰釋前嫌;相逢一笑,鄰里往來。其中“跨洋握手,冰釋前嫌”對應的外交事件是( )A.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B.周恩來訪問印度C.尼克松訪華 D.田中角榮訪華27.1969 年,北京地鐵建成,出行大大方便,于是手表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計時器,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鐵和網絡的發展,手機和網絡作為購票的工具更加迅速快捷。此外,手機和互聯網還廣泛用于支付、購物等。這表明( )A.現代工業打亂了正常的生活節奏 B.交通開始把全世界連為整體C.互聯網深刻改變著生活方式 D.互聯網使得城市交通向四周輻射28.《漢謨拉比法典》規定:自由民上層,享有完全的權利;無公民權的自由民,法律地位較自由民上層低,但也享有很多特權;奴隸,沒有任何權利。由此可見( )A.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活躍 B.該法典是奴隸制國家立法規范C.古巴比倫的社會等級森嚴 D.該法典維護了封建地主的利益29.亞歷山大東征后,古印度西北部出現了大量仿希臘神像創作的佛像作品藝術(如右圖)。佛像鼻梁高而長,頭發呈波浪形并有頂髻,身披希臘式大褂,袒露右肩。這表明亞歷山大東征( )歷史模擬二 第 4頁 共 8頁A.導致了帝國的最終分裂 B.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C.發展了古希臘民主政治 D.客觀上促進了西方文化傳播30.以土地的層層分封、占有為基礎,以封君和封臣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在各個等級之間起相互統屬和依附的封君封臣關系。這一封建等級最早出現于( )A.英吉利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羅馬帝國 D.古巴比倫31.西方人認為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東方人卻從拜占庭帝國的文化中看出希臘羅馬文化的影子。這表明拜占庭文化( )A.缺乏創新 B.獨具一格 C.東西交融 D.源遠流長32.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道:“他們通常能夠說服國王向他們頒發皇家特許狀,準許他們在一個單獨的市鎮內聯合起來……皇家特許狀還準許商人和工匠組織行會。”材料中的“他們”指( )A.基督教的信徒 B.雅典城邦的公民C.中世紀的城市居民 D.幕府時期的武士33.有學者指出,現代英國的建立,起主導作用的是經濟因素,即英國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需要一個主權從國王或君主手中轉移到一個民選機構手中的現代國家。作者意在說明英國( )A.資產階級革命的復雜性 B.殖民擴張的必要性C.君主立憲政體的合理性 D.工業革命的必然性34.在一次大會上,某領導人指出:“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該領導人極有可能會呼吁( )A.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C.使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變為科學 D.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35.古典帝國以領土擴張為基本特征,對應的是“有形帝國”;而新型帝國以經濟金融的擴張為基本特征,對應的是“無形帝國”。美國經歷短暫的“有形帝國”構建之后,于 19世紀末 20世紀初迅速轉向“無形帝國”的構建。美國“無形帝國”的構建( )A.源于蒸汽機的廣泛應用 B.加劇了歐洲局勢的緊張C.推動美國領土迅速擴張 D.得益于壟斷組織的推動36.《稱霸世界的利爪》一書中認為此次刺殺行動,為德國“長期準備的戰爭提供一個極好的機會”。歷史學家曼弗雷德稱該事件為 20 世紀的“災難之母”。該事件是( )A.奧匈帝國宣戰 B.德軍進攻法國C.林肯遇刺身亡 D.薩拉熱窩事件37.右圖為 1913—1937 年蘇聯(俄)工業產值變化曲線圖,其中B段出現上升趨勢主要得益于( )A.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B.勃列日涅夫改革C.農業集體化的實現 D.戈爾巴喬夫改革歷史模擬二 第 5頁 共 8頁38.右圖為美國著名報人普利策于 1933 年發表的漫畫,畫中展示了一只代表“日本”的手臂握著帶有國際聯盟戳記的《九國公約》和《非戰公約》,這些條約已點著了火,熊熊燃燒如同火炬。該漫畫反映出( )A.中日兩國矛盾難以調和 B.世界和平局面面臨威脅C.雅爾塔體系的土崩瓦解 D.美國霸權地位得到加強39.二戰結束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在大部分廠房還是廢墟時,就已開始生產,僅 1946 年就生產了 6000 臺拖拉機。到 1950 年,斯大林格勒全市的機械制造等工業生產已完全恢復,產量超出戰前水平的 30%以上。這體現了當時蘇聯( )A.重視重工業的發展 B.經濟管理體制的轉型C.集體化進程的加快 D.工業生產技術的領先40.自 2022 年 2月,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雙方傷亡人數超過百萬人,軍費開支超過 4000 億美元;2023 年 10 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 2.59 萬人死亡、逾 6.4 萬人受傷,這已成為 2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輪巴以沖突。這反映出( )A.當前國際秩序極不穩定 B.恐怖主義是人類最主要的敵人C.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D.威脅世界和平的隱患仍然存在第Ⅱ卷(共 40分)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 4小題,共 40分)41.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燦爛輝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領先于世界。某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古代中國燦爛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主題編輯一份歷史手抄報。下面是他們設置的部分欄目和整理的圖文材料。請你回答相關問題。(10分)【欄目一 長期領先】“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國……曾經改變了世界,直到 15 世紀以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中國:發明與發現的過渡——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欄目二 醫學傳承】【欄目三 科技之光】歷史模擬二 第 6頁 共 8頁(1) 請列舉一項漢朝“曾經改變世界”的科技發明,并說說它的影響。(3分)(2) 欄目二中圖一、圖二所示的兩位醫學家都在中醫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請分別簡要寫出他們的醫學成就。(2分)(3)欄目三中圖 1歷史人物的哪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圖 2 指南針最早用于航海事業開始于哪個朝代 圖 3 所示發明產生了怎樣的世界性影響 圖 4人物的科技著作是什么 (5分)42.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不懈的斗爭,中國終于實現了民族獨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屹立在世界東方。從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30 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為什么要進行這種改革呢?簡單地說,就是因為中國原來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這就是我們民族被侵略、被壓迫、窮困及落后的根源……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改變……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材料三 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從而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摘編自《民主與法制之路》材料四圖 1: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 圖 2:手工業者組織的木器生 圖 3:工商界代表向毛主作社 產合作社 席報喜歷史模擬二 第 7頁 共 8頁(1)材料一中“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實現的標志是什么?結合所學指出該事件的國際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指出黨和國家實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析這部憲法的性質及其確立的根本政治制度。(3分)(4)材料四的幾幅圖片共同反映了哪一事件?根據圖 3和所學知識回答,采用了何種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該事件有什么影響?(3分)43.科學的理論指導偉大的實踐,正確的道路引領嶄新的時代。170 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為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材料一 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材料二 是馬克思、恩格斯直接參加無產階級的實際斗爭,在斗爭中逐步確立無產階級立場,他們不斷地從無產階級解放斗爭中汲取營養。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主義推廣到了人類社會歷史領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共產黨宣言》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發展規律,指明了人類社會的最終發展方向。——摘編自顧海良《馬克思主義如何改變世界》材料三 我們祝賀工人階級在 3 月 18 日的公社革命中登上了政治舞臺,祝賀社會改造時代的開始……巴黎的兄弟姐妹們,不管發生什么事情,你們的事業是永遠不會失敗的,因為這是全世界工人解放的事業……你們是國際社會革命的先鋒。——《國際報》1871 年 4 月 14 日材料四 布爾什維克沖進冬宮,逮捕了資產階級部長們,房間里的時鐘永遠停留在那個時刻……在冬宮前的涅瓦河上,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和宏偉的冬宮一起,見證了那場震撼世界的偉大革命。冬宮,于是成了一個時代的喪鐘,另一個時代的黎明。——摘編自《遠近:革命開始的地方—冬宮》(1)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有什么意義?(2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表現。(3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你們是國際社會革命的先鋒”體現了該事件怎樣的性質?(2分)(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偉大革命”取得成功的意義。(3分)44.我們學習歷史,既要有中國視角,也要有世界視角,同時不要把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割裂開來。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相關任務。(10分)材料 13-18 世紀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部分)中國 世界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初 關漢卿創作《竇娥冤》 14 世紀初 但丁發表《神曲》1405-1433 年 鄭和下西洋 1492 年 哥倫布“發現”美洲16 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倭 1688 年 英國“光榮革命”歷史模擬二 第 8頁 共 8頁1637 年 《天工開物》初刊 1775-1783 年 美國獨立戰爭1662 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765 年 珍妮紡紗機發明——摘編自齊世榮、吳于廑《中國古代史》等(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的事件。(2分)(2)為舉辦主題學習活動,請你從材料中選出同一領域的兩個歷史事件,結合其反映的史實,擬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價值觀正確,選取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8分)歷史模擬二 第 9頁 共 8頁2025貼 條 形 碼 區2B40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26 [A] [B] [C] [D] 31 [A] [B] [C] [D] 36 [A] [B] [C] [D]27 [A] [B] [C] [D] 32 [A] [B] [C] [D] 37 [A] [B] [C] [D]28 [A] [B] [C] [D] 33 [A] [B] [C] [D] 38 [A] [B] [C] [D]29 [A] [B] [C] [D] 34 [A] [B] [C] [D] 39 [A] [B] [C] [D]30 [A] [B] [C] [D] 35 [A] [B] [C] [D] 40 [A] [B] [C] [D]4041. 101 發明: 1影響:222發明: 1 朝代: 1影響: 2科技著作: 142. 10歷史模擬二答題卡 第 1 頁 共 3 頁22性質:政治制度: 34 343. 101 22 表現:33 24 意義:344. 101 22 事件:觀點:論述:歷史模擬二答題卡 第 2 頁 共 3 頁8歷史模擬二答題卡 第 3 頁 共 3 頁二〇二五年歷史學科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分,共40分)1—5 CBCAB 6—10 BABDA 11—15 BCDAC 16—20 ADBBC21—25 ADDCD 26—30 CCCDB 31—35 CCCDD 36—40 DABA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分)41.(本題滿分為10分)(1)發明:造紙術。(1分)影響:造紙術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保存,推動了教育和知識的普及,改變了人類記錄和傳遞信息的方式,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分)(2)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系統總結了藥物學知識。(2分)(3)發明:活字印刷術。(1分)朝代:北宋末年。(1分)影響: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2分)科技著作:《農政全書》。(1分)42.(本題滿分為10分)(1)開國大典(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2分)(2)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為國家工業化創造條件。(2分)(3)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分)(4)事件:三大改造;政策:贖買政策;影響: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3分)43.(本題滿分為10分)(1)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工人運動提供理論指導。(2分)(2)表現:確立無產階級立場;拓展唯物主義范疇;揭示社會發展規律。(3分)(3)巴黎公社的成立;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2分)(4)意義: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分)44.(本題滿分為10分)(1)英國“光榮革命”、美國獨立戰爭。(2分)(2)[示例1]選擇事件:光榮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觀點:社會變革推動社會進步。論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歷經曲折,1688年光榮革命后,最終以法律的形式逐步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北美英屬殖民地人民,在反抗英國殖民當局的統治過程中,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革命,推動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綜上所述,社會變革推動社會進步。[示例2]選擇事件:《天工開物》初刊,珍妮紡紗機發明。觀點: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論述:《天工開物》一書,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推動了世界可學技術的發展,體現了中國科學技術對世界文明的貢獻,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生產技術,之后英國的其它生產部門也紛紛發明、制造機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綜上所述,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其他恰當的觀點和論述亦可。(8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歷史中考模擬二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docx 2025年歷史中考模擬二 答題卡.pdf 2025年歷史中考模擬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