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月考歷史試卷(3月份)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1.科舉制的創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人才選拔的壟斷,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婆e制正式創立的標志是( )A. 隋文帝分科考試選拔人才 B. 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C. 隋煬帝創立進士科 D. 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民階層能通過科舉上升為政治精英,后來殿試常用的“多士來自田間”并非虛言。這表明科舉制( ?。?br/>A. 側重對下層民眾選拔 B. 注重對思想品德的考察C. 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D. 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3.根據《唐朝人口統計表》,分析人口數變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確的是( ?。?br/>時間 人口數649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 1900萬人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4141萬人741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 4531萬人A. 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 B. 唐玄宗重視文教事業C. 唐朝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 D. 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4.如表可用來說明唐朝的興盛得益于( )時期 政治措施唐太宗時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武則天時期 創立殿試制度唐玄宗時期 改革稅制和兵制A. 皇權的平穩更替 B. 選官方式的調整 C. 制度的創新發展 D. 開放的社會風氣5.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說明唐太宗( )A. 認識到重視人才的必要性 B. 認識到虛心納諫的好處C. 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 D. 認識到崇尚節儉的重要性6.《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認為“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闭J為武則天“不是壞皇帝”的主要依據是A. 首創了選拔人才的科舉制 B. 開創了“貞觀之治”局面C.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當政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7.下列對科舉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科舉制度重視考察人才的學識②科舉制度開創于唐朝③科舉制度促進了唐詩的繁榮發展④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九年級(1)班黑板報展示了如圖一組圖片,圖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br/>敦煌莫高窟壁畫《雨中耕作圖》唐三彩騎駝樂舞俑唐朝長安城平面圖A. 社會風氣開放 B. 民族文化交融 C. 海外貿易發達 D. 社會經濟繁榮9.據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東市失火,燒東市曹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由此可了解到的唐朝社會狀況是( )A. 海陸交通便捷多樣 B. 民族交融蔚然成風C. 社會風氣包容開放 D. 市場規模大商業繁榮10.北方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表明這一時期( ?。?br/>A. 唐朝非常強大,北方各族與唐關系融洽B.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C. 唐朝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了各民族的擁戴D. 唐朝時北方各族勢力很弱,無法與唐抗衡11.唐朝在借鑒波斯馬球運動的同時,融入自己的創造,使馬球運動兼具東西文化特色。在外來體育運動影響唐朝的同時,我國本土體育運動也向外傳播,如唐朝時圍棋傳入印度。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特點是( )A. 昂揚進取,充滿活力 B. 恩威并重,懷柔為主C. 政策開明,和同一家 D. 雙向交流,兼收并蓄12.如圖所示人物的共同作用是( ?。?br/>A. 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B. 拓展了國家疆域C. 對日本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D. 維護了國家統一13.如表是唐朝中期總人口數統計表。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數量發生巨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時間 725年 742年 755年 760年總人口數 4141萬 4531萬 5291萬 1690萬A. 黃巢起義的爆發 B. 五代十國的出現 C. 安史之亂的爆發 D. 澶淵之盟的簽訂14.某次農民起義“四次橫渡長江,兩次橫渡黃河,而且攻占了東都洛陽、西京長安,暴力掃蕩了現有社會秩序,給予王朝致命打擊?!痹撈鹆x是( ?。?br/>A. 黃巢起義 B. 陳勝、吳廣起義 C. 黃巾起義 D. 李自成起義15.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這反映了( ?。?br/>A. 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B. 北方統治者不注重發展經濟C. 南方生產技術先進 D. 社會局勢影響經濟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6.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曾經出現過一些“盛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兩個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納諫。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的道理,多次下詔求賢。在納諫上,唐太宗重視聽取不同意見,處處鼓勵大臣進諫。材料二:見表皇帝 政治 經濟唐太宗 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 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唐玄宗 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改革稅制,彌補國家財政不足(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太宗開創“盛世”局面的措施。并列舉出一位唐太宗時有名的賢臣。(2) 根據材料二,概括唐朝兩代帝王施政措施的相同點。(3)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唐朝前期出現盛世的原因。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僅保證了唐蕃間在政治上的長久友好關系,還將大唐的音樂、茶文化和醫藥典籍等傳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馬球運動、裝束方式等也傳入了大唐,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張繼文《從現存若干文物文獻看文成公主入蕃對唐蕃經濟文化的影響》材料二:唐朝時期,漢族和一些北方少數民族雜居、通婚,民族之間的交融進一步發展。在朝廷中,有很多官職由少數民族人士擔任。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領為渤??ね?,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摘自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1) 根據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積極意義。再舉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實。(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并概括唐朝促進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3) 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民族意識。18.改革和創新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動力,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材料一:A:“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唐朝皮日休 B:“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br/>——唐代詩人胡曾《汴水》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趙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鎮(藩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br/>——《續資治通鑒長編》材料三隋朝統一全國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的現象,進行改革,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任官職……——柏揚《中國人史綱》(1) 材料一中A、B兩則材料評價的對象是什么?哪則材料對此對象的評價持肯定態度?(填序號即可)主要依據是什么?(2) 結合材料二,趙普認為唐末以來政局動亂的原因是什么?針對存在的這種問題,趙普所說的“權”“錢”“兵”,指的是什么?對此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3) 材料三反映了隋朝選拔人才的創新制度是什么?這一創新制度使選官標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前期統治者不斷地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對外關系上,唐政府實行友好開放政策,當時與唐通使交好的國家主要有七十多個,出現了“九夷重譯,相望于道”的盛況。唐政府設置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不少地方設商館以招待外商,使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使者、學者和商人的頻繁交往;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中外貿易的廣泛展開,使唐都長安成為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使唐朝得以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摘編自許敏《唐前期的改革與興盛》(1) 根據材料,指出唐朝實行的對外政策。(2) 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答案】C2.【答案】C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D7.【答案】C8.【答案】D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小題1】措施: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廣納賢才,知人善用。賢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任舉一例)【小題2】相同點:整頓吏治;減輕人民負擔【小題3】原因:國家統一,政治穩定;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者勵精圖治,重用人才,關注民生等17.【答案】【小題1】積極意義: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或促進了唐蕃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史實: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碑【小題2】開明的民族政策。方式:和親、會盟、少數民族改革、冊封、設置機構等【小題3】我們要樹立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友好的民族意識18.【答案】【小題1】對象:隋朝大運河。材料及依據:A對大運河持肯定的態度,因為皮日休認為大運河溝通了南北(北通涿郡,南運江都),促進了漁商轉運,“其為利也博哉”,肯定了大運河的積極作用【小題2】原因:方鎮(藩鎮)太重,君弱臣強;指代:地方行政權、地方財權、地方兵權。措施:派文官擔任地方州縣長官,設通判監督知州;設轉運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解除禁軍高級將領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定期換防軍隊【小題3】制度:科舉制;變化:從注重門第出身到以才學(考試成績)為標準19.【答案】【小題1】友好開放。【小題2】觀點:對外開放,促進盛世局面的形成。論述:唐政府實行友好開放政策,當時與唐通使交好的國家主要有七十多個,出現了“九夷重譯,相望于道”的盛況。唐政府設置鴻臚寺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不少地方設商館以招待外商,使來自不同的民族和國家的使者、學者和商人的頻繁交往。唐太宗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進了中印之間的友好關系,鑒真東渡日本,加強了中日之間的友好往來。逐步形成了大唐文化圈。設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了中外交流,豐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國際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中外貿易的廣泛展開,使唐都長安成為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也使唐朝得以在世界上處于領先的地位。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