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天津四十五中中考歷史模擬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48分。1.如圖均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重要的歷史文物,按其出現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2.如圖圖片中的歷史文物上均有文字,這些文字( )A. 完整呈現了漢字的演變過程 B. 有印證歷史史實的作用C. 都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 D. 均以隸書字體進行呈現3.董仲舒主張“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武帝采用其主張是為了( )A. 促進藝術繁榮 B. 推動教育發展 C. 加強思想控制 D. 保持思想活躍4.見圖,這條以洛陽為中心,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大運河,開鑿于( )A. 秦朝B. 漢朝C. 隋朝D. 唐朝5.有學者認為:“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時的”創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現為( )①造紙術②交子③活字印刷術④指南針普遍用于航海。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6.有一部農業科學技術著作,彰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它是( )A. 《齊民要術》 B. 《夢溪筆談》 C. 《天工開物》 D. 《農政全書》7.從文物獲取信息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以下能直觀地反映中央政府加強對少數民族地方管理的文物是( )A. 蹴鞠銅鏡B. 泥活字板C. 青花扁壺D. 班禪金印8.乾隆時期的蘇州,據載已擁有“十萬煙火”,財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下列哪一幅傳世名畫,描繪了這一繁華的市井風情( )A. 《洛神賦圖》 B. 《韓熙載夜宴圖》 C. 《清明上河圖》 D. 《盛世滋生圖》9.大沽炮臺是近代天津重要的海防設施,強迫清政府將其拆毀的條約是(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10.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寫道:“中國戰敗后國門大開。外國勢力開始‘瓜分中國’,大清帝國處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統治階級則試圖通過一種有別于‘自強’的‘改制’以挽救傳統的國家與文化。”這“戰敗”是指(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11.北伐戰爭中,如圖所示的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聯合”指( ) A. 革命統一戰線 B.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D. 愛國統一戰線12.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圖示有助于我們了解( )A. 國共十年內戰的主要進程 B. 抗日戰爭的發展歷程C. 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整歷程13.拿破侖曾說:中國是一只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雄獅醒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歷史事件是( )A. 抗日戰爭勝利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C.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D. 改革開放14.歌曲是時代的產物。建國初一首歌曲中唱到:“咱們的土地回老家喲……自己耕種自己的田喲……多收糧食送前線,援助人民志愿軍。”歌曲反映的史實是()A. 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C.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5.聯系與比較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①都是黨的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②都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③都確定經濟建設為黨的工作重心 ④都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重大影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16.一個美國記者評論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中的作用是說:“周恩來并不打算改變任何一個堅持反共立場的領導人的態度,但是他改變了會議的航向.”周恩來采取的改變會議“航向”的方針是( )A. “和平共處” B. “一國兩制” C. “平等互利” D. “求同存異”17.有專家指出,香港、澳門實現了和平回歸,改變了歷史上但凡收復失地都要大動干戈的所謂定勢。與這一論斷相吻合的史實是( )A.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C. “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 D. 改革開放的成功推進18.世界古代文化燦爛輝煌。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 )A.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B. 古代兩河流域——楔形文字C. 古代希臘——《荷馬史詩》 D. 古代羅馬——《一千零一夜》19.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為美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下列關于這兩場戰爭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是( )A. 實現了國家獨立 B. 維護了國家統一C. 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D. 廢除了黑人奴隸制20.正如中國許多城市城區街道被命名為“中山街、中山路、中山大道”一樣,在拉美各國行政區被命名為“玻利瓦爾”的也不計其數。玻利瓦爾之所以在拉美享有如此地位,主要是因為A. 打響了拉美獨立運動的第一槍 B. 組建了拉美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C. 率領拉美人民打敗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D. 是拉美地區最大的殖民統治者21.俄國十月革命與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點是( )A. 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B. 推翻了舊的統治階級的社會革命C. 有廣泛群眾基礎的革命 D. 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22.下列簡筆畫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世界形象,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23.如圖是一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成立的、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首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現有193個成員國。如圖為該組織的旗幟。這個國際組織是( )A. 北約 B. 世界貿易組織 C. 歐盟 D. 聯合國24.對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設計一個主題,最全面、最準確的是( )A.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B.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C. 美蘇主導下的兩極格局 D. 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25.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蕃關系示意圖》材料二: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材料三:清軍入關后,雖然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但還沒有完成全國真正統一的任務。康熙皇帝經過極大的努力,平定“三藩”,統一臺灣,粉碎準噶爾部的分裂活動,終于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上卷)(1) 根據材料一,唐朝和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 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回答元朝統治者為加強西藏、臺灣地區的管理設置的機構分別是什么?(3) 根據材料三,概括康熙帝為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了哪些“努力”?(4) 請你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為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可以做哪些努力?26.堅持統一戰線和祖國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以來的重要歷史經驗和奮斗目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國民革命在“打倒列強,除軍問”的共同目標下,工人、農民、青年學生以及商人、婦女等各個階層的廣大民眾都被動員起來。當時的國共兩黨,一個關注上層,一個關注下層;一個重視軍事,一個重視民眾。北伐戰爭的迅猛推進,時論認為“槍與筆聯合起來,所以到處如入無人之境”。——摘編自張海鷗《中國近代通史》(1) 據材料一概括北伐戰爭“迅猛推進”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迅猛推進”的結果。材料二: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關系示意圖 (2) 為什么中國的抗日戰爭會出現兩個戰場?談談這兩個戰場的關系。材料三:“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所展現出的創新智慧。(3) 指出“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是指什么?舉例說明這一構想在實踐中已結出了怎樣的碩果?(4) 結合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危機與挑戰,談談我們應如何應對?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實回顧】材料一:在20世紀中,1917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就在這一年,兩個歐洲以外的大國蘇聯和美國踏進歷史的主流,宣告兩個對立世界的意識形態出現。……嚴格意義上的冷戰,從1917年就已經開始……——摘編自約翰 W 梅森《冷戰(1945-1991)》(1) 材料一中“兩個對立世界的意識形態出現”與1917年蘇聯歷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關?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采取什么措施應對來自“對立世界”的威脅?【時事分析】材料二: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國家關系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2014年7月4日,習近平在韓國首爾大學演講(2) 據材料二及所學,舉出一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期,主要大國之間“以利相交”的重大結盟事件,并分析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深入探究】材料三:第一,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國際關系……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即美歐日及俄中等主要國家和戰略區域決定世界格局的態勢,美國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第二,和平與發展的世界性主題不會根本逆轉……各國戰略將主要著眼于本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王逸舟《關于多極化的若干思考》(3) 材料三中,“國際關系”呈現出怎樣的局面?你覺得“決定世界格局的態勢”的重要因素是什么?(4) 據上述材料及所學,判斷未來各國在國際交往中能否“以心相交”,并說出理由。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D6.【答案】A7.【答案】D8.【答案】D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C21.【答案】A22.【答案】B23.【答案】D24.【答案】D25.【答案】【小題1】和親、會盟。【小題2】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澎湖巡檢司【小題3】平定“三藩”,統一臺灣(臺灣府),粉碎準噶爾部的分裂活動(平定噶爾丹叛亂)。【小題4】反對分裂勢力,維護祖國統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民族團結,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祖國共產黨的領導。(言之有理即可)26.【答案】【小題1】原因: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國共兩黨的合作。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小題2】原因:面對日本的侵略,中華民族危機嚴重,中國共產黨倡導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即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不發動群眾;一個是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一個是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關系:在戰略上相互配合,在戰略防御階段,正面戰場的正規戰是主要的,敵后游擊戰是輔助的,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小題3】“一國”:一個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碩果: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小題4】應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用和平的方式化解分歧;擴大開放,堅持改革創新等。27.【答案】【小題1】十月革命;完成兩個五年計劃,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小題2】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它們的形成,加速了一戰的爆發;美國加入協約國集團,參加一戰,加快一戰的結束進程;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形成后,加速了二戰的爆發;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加快了二戰的結束進程。【小題3】多極化趨勢;經濟實力。【小題4】能“以心相交”;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聯合國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問題、恐怖主義、毒品等全球性問題的挑戰等因素促使各國要相互協作,相互依存;或不能“以心相交”;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必將引起彼此矛盾,國際社會中主要大國奉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民族矛盾、宗教信仰、領土糾紛難以解決等因素導致國際社會長期動蕩不安。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