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教育集團中考歷史模擬練習(三)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1小題,共44分。1.如圖描述的是“傳說與歷史的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是( )A. 遠古傳說符合歷史史實B. 遠古傳說包含歷史信息C. 遠古傳說毫無史料價值D. 歷史記憶就是遠古傳說2.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趨同性逐漸加強。元朝建立之后,進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稱為漢人,正體現了這種趨同性。材料說明了這一時期( )A. 各族間實現長久和平 B. 社會經濟繁榮C. 民族交融的趨勢加強 D. 中外交流頻繁3.如圖體現的是(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國共關系經歷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演變過程。其中“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是( )A. 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B. 西安事變的推動C. 紅軍接受了改編,停止了國共內戰D. 日本入侵使民族矛盾成為國內最主要的矛盾5.梳理知識結構圖有利于厘清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如圖中的空白處應填寫(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C.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D. 中共十四大6.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繼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題干中“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是( )A. 海峽兩岸徹底結束軍事對峙 B. 海峽兩岸直按實現“大三通”C. 海峽兩岸加強經濟文化交流 D.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7.《漢謨拉比法典》規定: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或窩藏奴隸者,都要被處以死刑。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無公民權的自由民。據此可知,它( )A. 維護奴隸主利益 B. 主張君權神授 C. 提倡自由與平等 D. 是歐洲民法的基礎8.阿拉伯帝國幅員遼闊,古代文化遺產豐富。……阿拉伯學者把東西方文化融合為一體,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為世界文化史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阿拉伯人被稱為( )A. 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 西方文化的傳播者C. 感知宇宙萬物的哲學家 D. 精明能干的大商人9.1492年,哲學家費奇諾寫道:“這個世紀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撲滅的‘自由藝術’之光:語法、詩歌、修辭、繪畫、雕塑、建筑、音樂……在佛羅倫薩它也把柏拉圖的律條從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這個世紀”()A. 開啟了大工業的狂飆時代 B. 理性主義成為社會主流C. 鼓勵人們追求個人的價值 D. 信仰自由沖擊神學統治10.它是湘博展廳中的頂流“明星”,作為“方罍之王”,集立雕、浮雕、線雕于一身,器身飾獸面紋,通體花紋都有細膩的雷紋襯地,十分精致。它是( )A. 四羊方尊 B. 皿方罍 C. 象紋大銅鐃 D. 何尊11.毛澤東稱他為“邦之模范”,其學生朱德稱“他是我黑暗時代的指路明燈”。他就是蔡鍔,被譽為“再造共和第一人”和“護國軍神”,下列屬于蔡鍔將軍功績的是( )A. 抗擊日寇侵略 B. 擁護維新變法 C. 組織護國軍討袁 D. 推翻清王朝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8分。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據上述材料從中國古代經濟格局的變化的角度,提煉一個觀點予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行文流暢,200字左右)13.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在歷史長河中也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和完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走俄國人的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認同。由于沒有認識到國情的差異,中國革命遭受了一系列挫折與失敗。后來,毛澤東號召要立足中國國情,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摘編自任保秋《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道路選擇的歷史考察及啟示》材料二:如圖所示是貴州北部一個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材料三:以鄧小平南方講話為先導,中共十四大明確指出了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這堪稱中國新時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隨著鄧小平南方講話,我國對外開放從沿海逐步向內地推進,在地理區域進一步開放。到2001年12月,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摘編自蕭國亮、隋福民《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1) 材料一中“走俄國人的路”具體指的是什么?“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又指的是什么?(2) 歷史遺址是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請為材料二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3) 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制度變遷的目標”是指什么。材料三中“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14.法律和制度建設是人類政治發展的重要內容。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起初,《十二銅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規范僅僅適用于羅馬公民,故稱市民法。……隨著羅馬對外擴張以及國際交往和商業的發展,羅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區居民產生需要局部承認外邦人等的合法權利并予以法律保護的問題……逐漸形成了萬民法。——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古代史編》材料二: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因受法國專制政權的迫害,流亡英國。他推崇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為英國政體以立法、執法分權為基礎,國王的權力受到限制,即君主可以盡一切力量行善,作惡卻受到限制。——摘編自[英]伊恩 布魯瑪《伏爾泰的椰子:歐洲的英國文化熱》材料三:在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團因應對不斷變化的歷史環境,利用依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聯邦的“公共”利益的定義和定位,相互進行一種連續不停地談判和妥協。談判和妥協使舊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修正,使新的憲法原則和實踐得以產生,憲法的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表現出一種“超穩定性”,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摘編自王希《原則與妥協:美國憲法的精神與實踐》(1) 根據材料一,指出羅馬法發生了什么變化。并指出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2) 根據材料二,寫出伏爾泰推崇的英國政治制度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政治制度逐漸確立的標志。(3) 材料三認為美國憲法依靠什么途徑不斷更新,成為一部“活著的憲法”?生命力不斷得到更新的美國憲法對近代中國哪一政治民主化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綜上,你對民主和法治建設有何認識?15.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許多新變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如表為西歐六國國民生產總值統計表。年份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國民生產總值(百萬)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注:六國為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單位“百萬”為1990年國際元。(數據摘編自[英]安格斯 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材料二:西歐與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摘自《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講話》材料三:當今世界局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的生產活動聯系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貿易國際化的程度空前擴展,世界貿易的增長率高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2020年從出口角度計算的世界貿易總額(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達39萬億美元,相當于1980年的34倍。國際投資迅速增加,范圍遍及全球,2020年國際直接投資是1980年的45倍。——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下)》(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的外部原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歐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20世紀90年代初,西歐諸國采取哪一舉措來推動此趨勢?(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二戰后至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情況。(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概括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如圖描述的是“傳說與歷史的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獲取的信息是遠古傳說包含歷史信息,經過考古驗證就是史實。故B符合題意;遠古傳說只有經過考古驗證的才符合歷史史實,排除A;遠古傳說毫無史料價值過于絕對,排除C;歷史記憶就是遠古傳說說法錯誤,排除D。故選:B。2.【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遼宋夏金元時期......正體現了這種趨同性”可知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民族交融的趨勢加強,C項正確;從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沒有反映出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有戰有和,以和為主,且和平時間長久。排除A項;從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民族關系,非社會經濟和中外交流,排除BD項。故選:C。3.【答案】C【解析】據圖片信息“威海衛”“2月17日,日本聯合艦隊占領威海港和劉公島提督府,北洋水師覆滅”并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期間,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故C符合題意;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侵華戰爭,排除A;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排除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發動的侵華戰爭,排除D。故選:C。4.【答案】D【解析】A.“共產黨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項;B.西安事變發生后,國共兩黨在蔣介石被張學良和楊虎城軟禁的壓力下,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共識,西安事件推動了國共合作的進程,但它是在民族危機加深、日本侵華威脅的背景下發生的,因此,西安事變只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外在推動因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項;C.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后,紅軍接受了改編,開赴抗日前線,這不是實現“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時間是1924年-1927年,這一時期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合作的重要成果是黃埔軍校的創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結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時間是1937年-1945年,這一時期是抗日戰爭時期,在七七事變發生后,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國共關系經歷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演變,其中,“再合作”指的是抗日戰爭,實現“再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略加劇,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D項正確。故選:D。5.【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粉碎“四人幫”以后,人們要求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鄧小平重新恢復工作,大力整頓,國民經濟初步恢復;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B項正確;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是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良好開端的標志,排除A項;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排除C項;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確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排除D項。故選:B。6.【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其核心內涵,D項正確;“徹底結束”說法錯誤,九二共識促進海峽兩岸的往來。臺獨勢力仍在臺灣,海峽兩岸的軍事對峙還存在,排除A項;“直接”說法錯誤,2008年海峽兩岸實現了“大三通”,而材料是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間接利于“大三通”的開啟,排除B項;“九二共識”加強了海峽經濟文化的交流,C項是影響,而材料問題是“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應該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排除C項。故選:D。7.【答案】A【解析】根據“奴隸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認自己的主人,要被處以割耳之刑”可知,材料直接反映了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君權神授,排除B項;奴隸社會存在階級壓迫,并未提倡自由與平等,排除C項;《羅馬民法大全》是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D項。故選:A。8.【答案】A【解析】A.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他們廣泛翻譯古代波斯、印度、希臘和羅馬的文獻,獨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字等先后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展,符合題意。B.阿拉伯人傳播的不僅是西方文化,排除。C.材料沒有體現哲學有關的內容,排除。D.材料內容不能反映出阿拉伯人是精明能干的大商人,排除。故選:A。9.【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4-17世紀西歐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在文學、藝術等領域產生了豐碩的成果,材料提及“佛羅倫薩”是因為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起源于佛羅倫薩等意大利城市,材料所述“把柏拉圖的律條從黑暗引入了光明”是說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古典文化的復興和文學藝術的繁榮。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解放了人的思想,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開啟了大工業時代,排除A項;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以理性主義為精神內核,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不包括信仰自由,排除D項。故選:C。10.【答案】B【解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皿方罍是商朝晚期青銅器,1922年出土于湖南,皿方罍被稱為“方罍之王”。故B符合題意;被稱為“方罍之王”的是皿方罍,不是四羊方尊、象紋大銅鐃、何尊,排除ACD。故選:B。11.【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復辟帝制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C項正確;蔡鍔沒有參加抗擊日寇侵略的戰爭,排除A項;維新變法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與“再造共和第一人”不符,排除B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C。本12.【答案】觀點: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漫長而必然的過程。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北民南遷,江南地區的開發為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隋唐時期,國家統―促進了南北方經濟共同發展,安史之亂期間及以后,北方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古代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期,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結論: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自魏晉到南宋時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北方戰亂較多,南方基本保持相對安定的環境,南方經濟發展逐漸超過了北方,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成為必然。13.【答案】【小題1】具體指:以城市為中心,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道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小題2】解說詞: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遵義會議后,中央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周恩來、毛澤東等負責軍事。隨后成立了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小題3】是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志性事件: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4.【答案】【小題1】由市民法變為萬民法﹔隨著羅馬對外擴張以及國際交往和商業的發展【小題2】特點:以立法、執法分權為基礎,國王的權力受到(法律或議會)限制;標志:《權利法案》的頒布【小題3】談判和妥協或利用依憲法衍生的憲政機制。辛亥革命。民主是法治的基石﹔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國家穩定與發展的重要保證﹔民主和法治建設有漸進性,需要與國情相結合等(任答一點即可)15.【答案】【小題1】外部原因: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對西歐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寫美國的援助亦可)。發展趨勢: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措施:建立歐盟【小題2】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霸主。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小題3】趨勢:經濟全球化。推動因素: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生產活動聯系密切,相互依賴滲透;貿易國際化程度擴展,世界貿易增長;國際投資迅速增加且范圍全球化;科技革命的推動;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的推動者;市場經濟理念被絕大多數國家認可第3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