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天津市中考歷史模擬試卷(1)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1.如表是世界上古人類文明的部分資料。此表格體現了( ?。?br/>區域 古文明代表 相關制度 文明成就兩河流域 古巴比倫文明 君主專制制度 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種姓制度 0-9計數法、佛教、梵文愛琴海地區 古希臘文明 城邦制度 《荷馬史詩》、柏拉圖A. 兩河流域文明最為先進 B. 古代文明呈現多元發展C. 古希臘是世界文明之源 D. 人類早期文明相互影響2.亞歷山大東征時,沿途興建了許多希臘式的新城。東征建立帝國后,埃及的宗教崇拜與巴比倫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了希臘。這反映了亞歷山大東征( )A. 推動希臘民主制度的擴展 B. 導致希臘羅馬文明的消亡C. 加速亞非自然經濟的解體 D.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3.羅馬原先通行習慣法,沒有形成文字,貴族掌握著大權,能夠利用其對法律的解釋權在司法審判方面維護自己的特權,迫害平民。為解決這一問題,羅馬( ?。?br/>A. 建立津貼制度 B. 編纂《查士丁尼法典》C. 發動對外戰爭 D. 頒布了《十二銅表法》4.13世紀,英國自治城市倫敦曾有10次被國王收回自治權,理由多是“濫用權力”,林肯、諾里奇、諾丁漢等很多城市也被國王取消過自治權。這說明當時英國自治城市( )A. 不再支持王權 B. 存在分裂割據傾向 C. 經濟走向衰落 D. 未能擺脫國王控制5.14世紀中葉以后,西歐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用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他們這樣做( )A. 推動了市民階層興起 B. 改變了原有社會結構C. 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 D. 導致了封建制度瓦解6.文藝復興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進思想和時代精神前沿的,在注重重新審視、發現和弘揚古典文學藝術的同時…對自然界及其運動規律按其本來面目進行觀察、實驗和探究,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為近代科學革命揭開了序幕。下列最能印證材料觀點的是( )A. 但丁《神曲》 B. 牛頓的力學體系 C.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 D.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7.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為重要的歷史分期點,你認為以1500年為分期點的主要依據是A. 1500年是一個整數時間,容易記憶 B. 1500年前后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C. 1500年是歐洲文藝復興開始的標志 D. 1500年前后開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8.1519年,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率船隊由大西洋西行,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br/>A. 麥哲倫 B. 哥倫布 C. 達 伽馬 D. 鄭和9.三角貿易對歐洲最大的影響是:A. 喪失了上億精壯人口 B. 獲得了廣闊的工業品市場C. 獲取了美洲大量土地 D. 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10.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边@說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體現了( )A. 對民主和人權的追求 B. 民主與封建專制的斗爭C. 對共和制政體的實踐 D. 君主立憲制的構建進程11.《人權宣言》宣告:“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睘榇四闷苼鲋鞒种贫ǚǖ鋾r規定:“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任何人不得被強制出讓其所有權……”據此可知,《拿破侖法典》( ?。?br/>A. 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B. 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C. 是“第一個人權宣言” D. 是最早的資產階級民法典12.這場經濟領域的革命,使生產力極大提高,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同時在政治領域,也是東方開始從屬于西方的時間節點。以下屬于這這場革命成就的是( ?。?br/>A. 火車機車 B. 塑料制品 C. FAST天眼 D. 5G網絡技術13.如圖板書內容簡潔高度凝練。以“天下為公,功成不居”彰顯“責任擔當”的家國情懷的歷史人物是( ?。?br/>A. 孫中山 B. 劉少奇 C. 鄧小平 D. 習近平14.借助時間軸來歸納史實、梳理線索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如圖時間軸可用于研究( ?。?br/>A. 君主專制的強化 B.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擴展C. 世界開始連成整體 D. 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15.美國內戰前,南北雙方矛盾的焦點是( )A. 關稅問題 B. 奴隸制的廢存問題 C. 北方經濟的發展 D. 原料問題16.木戶孝允指出“立國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載相繼而無窮者,惟在于教育而已?!睘榇嗣髦握扇×四姆矫娴母母?()A. 教育改革 B. 軍事改革 C. 經濟改革 D. 社會生活習俗改革17.19世紀初,英國工人以破壞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自發工人運動,被稱為“盧德運動”。這一運動爆發緣于( ?。?br/>A. 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 B. 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矛盾C. 工人們無法接受技術革新 D. 工廠制度導致的失業問題18.某班學生學習了文藝復興后,進行分組討論,下面四位同學的觀點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 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 B. 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C. 是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政治變革 D. 無產階級文化運動的興起19.漫畫可以拓寬學習歷史的途徑,達到“以圖證史”的目的,能夠更直接鮮明地感受歷史。如圖為二戰時期的漫畫,漫畫盤子上的餡餅寫著“捷克斯洛伐克”,左邊戴禮帽的是英法領導人。此漫畫意在( ?。?br/>A. 諷刺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B. 譴責捷克斯洛伐克的親德立場C. 揭露德日法西斯國家罪行D. 指明《凡爾賽和約》的虛偽性20.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寫道:“倘使我們說,中國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一個皇帝來獨裁,這一說法,用來講明、清兩代是可以的?!泵鞒瘯r期皇帝為實現“獨裁”而采取的措施有( ?。?br/>A. 設置司隸校尉 B. 創立科舉制度 C. 創立行省制度 D. 設立廠衛機構21.列寧多次指出,十月革命后最初幾年內俄國農村的災難并不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而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不夠所引起的。這一認識推動了蘇俄(聯)( ?。?br/>A. 實行新經濟政策 B. 優先發展重工業 C. 推行農業集體化 D. 實施余糧收集制22.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談到社會保障制度時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睋丝芍鞣絿业纳鐣U现贫龋ā 。?br/>A. 能夠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B. 可緩和階級矛盾促進經濟發展C. 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一種新形式 D. 有助于西方國家拓展海外市場23.如圖反映的兩個事件的共同影響是( ?。?br/>A. 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B. 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主權C. 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D. 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4.山田一郎是生活在孝德天皇統治中期的農民,他可能體驗到( ?。?br/>A. “成為某貴族的私有民” B. “耕地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C. “賦稅不統一苦不堪言” D. “在地方豪強的莊園中耕作”25.某校同學以“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為主題,開展探究性學習。下面是他們在探究中搜集到的圖文資料,針對這些社會共性問題,我們應當( ?。?br/>A. 加強科研攻關,強化網絡技術的研發 B.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C. 增強婦女的獨立意識,支持婦女解放 D. 愛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科學理念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0分。26.小明搜集到以下材料進行主題探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文藝復興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進思想和時代精神的前沿,在注重重新審視、發現和弘揚古典文學藝術的同時,還以批判求實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權威和基督教神學挑戰;對自然界及其運動規律按其本來面目進行觀察、實驗和探究,取得了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為近代科學革命揭開了序幕?!箍茖W技術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為人們精神和物質生活的重要支柱。——《文藝復興運動與近代科學的興起》材料二:法國啟蒙運動,本質上是法國走向現代的一場大規模精神解放運動。法國啟蒙運動,發生于“舊制度”之中。同時期的英國,政治制度上的近代化早已完成,科技突飛猛進,經濟繁榮。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對英國的政體及社會皆十分熟悉。伏爾泰孟德斯鳩主張學英國憲政。盧梭主張學習英國共和派的人民主權思想。——陳偉《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三: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在中國第一次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相關團體,較有影響力的包括李大釗在北京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周恩來在天津成立的覺悟社等。——摘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 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進性。(2) 根據材料二分析英國對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3)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什么?總結材料三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兩種主要方式。(4)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為三則材料擬定一個主題。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巴黎和會的決策者經過幾個月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后擬定了對德和約,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國無條件接受和約?!斗矤栙惡图s》對德國的懲治非常苛刻?!聡姓J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剝奪德國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 據材料一概括巴黎和會的實質。“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的新秩序名稱是什么?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為其全球擴張創造了條件。杜魯門上臺后曾一再聲稱,“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未來(國際)經濟格局將取決于我們!”美國當局認為,共產主義“成為世界上一切邪惡的根源?!倍鸷?,蘇聯經濟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但它的軍事力量卻大大增強,軍隊人數近 1140萬。——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2) 據材料二歸納冷戰爆發的原因。結合所學指出美國遏制蘇聯的軍事手段是什么?材料三:1999年二十國集團成立,成員國除西方七國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興國家。2000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已大體與美國相當,成為經濟領域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經濟體。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遭到傳統盟友法、德等國的堅決反對。2008年,美元已無法再占據二戰后唯一世界貨幣的地位。201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位列世界第二位。(3) 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對美國有何影響?(4) 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影響世界格局演變的關鍵因素。28.世界歷史是一部大國崛起和衰落交替的歷史,大國關系是當今世界關系的主角,大國之間的較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歷史發展的進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近 500年來發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開始的美國之外的世界崛起。--(美)法里德 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材料二所有的大國都試圖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們總是為世界秩序出謀劃策。實際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國家想要打破這種秩序,因為他們試圖取代以前的大國。--《大國崛起》材料三“中國崛起而帶來的挑戰,是美國在21世紀前期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之一”。“中國既不能容忍美國在亞太地區長期的軍事存在,也不會接受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權”。“中國已經擁有戰略核武器庫,盡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國本土”?!埃?015年后)強大的中國將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調整地區力量結構,并不惜冒險與鄰國及本地區以外的強國發生沖突”。--摘自美國國防部《東亞一太平洋地區安全戰略報告》材料四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然成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全球經濟力量。調速增效成為中國經濟打造可持續增長“新常態”的關鍵所在?!袊洕摹靶鲁B”既是全球“新局勢”的重要組成,又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凇靶鲁B”之下,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互動方式正在重構,全球經濟再平衡進程提速。……從金磚銀行到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從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到推進貿易便利化,中國正不斷增強與世界經濟的“粘合力”。--摘自人民網《從全球經濟新局勢看中國經濟新常態》請回答:(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15世紀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是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最近二十年美國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現在哪些國家或地區?(2)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回答,一戰后,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召開了哪兩次會議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秩序?二戰后形成了兩極格局,請寫出這一格局形成的標志性事件。(3) 材料三中所反映的美國國防部的主要觀點是什么?你認為其提出這一觀點的實質是什么?(4) 材料四中說“在‘新常態’之下,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互動方式正在重構”,這跟當今世界經濟領域的什么趨勢加強聯系緊密?導致當今世界經濟領域的聯系緊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答案】B8.【答案】A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A14.【答案】B15.【答案】B16.【答案】A17.【答案】B18.【答案】B19.【答案】A20.【答案】D21.【答案】A22.【答案】B23.【答案】D24.【答案】B25.【答案】B26.【答案】【小題1】先進性:對古典文學藝術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敢于挑戰基督教神學;對自然界及其規律進行探索。【小題2】影響: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為法國啟蒙運動提供制度借鑒;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有利于思想解放;英國憲政思想和人民主權思想為啟蒙思想家提供思想來源。【小題3】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方式:發表文章著作,成立研究學會。【小題4】主題:近代世界的思想解放運動。27.【答案】【小題1】實質: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瓜分。新秩序名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小題2】原因:美國經濟軍事實力雄厚;美國推行霸權主義:美國遏制共產主義。(蘇聯軍事力量強大)。軍事手段:建立北約。【小題3】主要趨勢:多極化趨勢。影響:沖擊了美國霸主地位。【小題4】關鍵因素: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力量對比變化。28.【答案】【小題1】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等的崛起。【小題2】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北約和華約的成立。【小題3】觀點:中國的崛起是對美國的重大挑戰(或中國威脅論);實質是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小題4】經濟全球化趨勢;現代科技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