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個人簡歷姓名:學歷:家庭出身:1328 年-1344 年放牛;1344 年-1347 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1352 年-1368 年造反;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鐘;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朱元璋無文憑,全靠自學三代貧農“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明史》評價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15課明朝的統治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明朝的建立壹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農民起義→朱元璋的隊伍逐漸壯大元朝最后的皇帝各級官吏搜刮民財,社會動蕩,民不聊生黃河決堤15萬農民修堤壩1351年,黃河下游爆發農民起義,很快發展到江淮地區元末紅巾軍起義朱元璋任務一:了解明朝建立的相關知識活動1:閱讀教材,了解明朝建立的過程,完成表格。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元朝滅亡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應天府(今南京)明軍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朱元璋像回顧:參加過農民起義的開國皇帝都有誰?①漢高祖劉邦②漢光武帝劉秀③明太祖朱元璋任務一:了解明朝建立的相關知識活動1:閱讀教材P86,了解明朝建立的過程。①建文帝繼位,采取“削藩”政策。②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他就是明成祖。1421年,為加強北方的防御力量,遷都北京。建文帝 朱允炆明成祖朱棣強化皇權貳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材料一:元朝丞相“掌軍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元史·百官志》材料二:(地方)行省長官:“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掌管)之”。——《元史·百官志》結合材料分析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朝臣權力過大地方分權強化皇權元朝滅亡的原因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1、中央:(1)政治上:明太祖廢除丞相,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秦朝設立,明朝廢除(中書省)明代政府構架(改制后)明代政府構架(改制前)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1、中央:材料一:我朝罷丞相……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皇明祖訓·祖訓首章》材料二: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間“生殺黜陟(chùzhì官員的升降),或不奏徑行(直接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藏不以聞。”思考:明太祖為什么強烈反對設立丞相?①吸取元朝丞相權力過大的教訓;②胡惟庸案件后,朱元璋認為只有廢除丞相制度,才能避免權力分散,確保皇權鞏固和政權穩定。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朝元朝明朝丞相三省六部制宰相、副宰相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群臣禮儀的變化坐站跪皇權不斷強化,相權不斷削弱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員到宮城內的文淵閣供職,協助皇帝批閱文件,提供咨詢,故稱內閣。權勢居首的大學士被稱為首輔,雖無丞相之名,卻行丞相之權。材料:僅在洪武19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就處理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處理200多件……——樊樹志《國史綱要》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2)軍事上:為分散兵權,明太祖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3)政治上:建立“廠衛”制度錦衣衛東廠西廠明太祖設立,掌管侍衛、偵察、緝捕、刑獄諸事。明成祖設立,由宦官負責,壓制錦衣衛。明憲宗設立,用以壓制東廠,后被撤銷。材料一次大學士宋濂上朝,朱元璋問他:“昨天在家請客沒有,請的哪幾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實一一回答。朱元璋高興地說: “說的全對,沒有騙我。”說著拿出一張圖,上面畫著宋濂請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見了嚇的出了一身冷汗。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2、地方:①明太祖將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設立三司,互不統屬。②先后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財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揮使司(軍政)地方任務二: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相關措施活動2:閱讀教材P87-88,了解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想一想:明太祖對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權力的分散與制衡。通過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權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員專權,從而加強皇權。科舉考試的變化叁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出自“四書”“五經”;2.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 。閱讀課文,說出明朝科考在內容和格式上有哪些變化?明朝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以及文意,都有嚴格的規定,一篇文章必須分成八個部分,其中后四個部分各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稱為“八股文”。內容格式任務三:了解明朝時科舉考試的變化任務三:了解明朝時科舉考試的變化(1)積極:(2)消極:加強思想控制,鞏固了明朝統治。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流弊日益嚴重。嚴重阻礙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活動3:閱讀兩則材料,分析明朝八股取士的影響。材料2:“(八股文)考得你晝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閑拋。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來肩不能挑,考得你頭發白牙齒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駝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這命一條!——歐陽中石《范進中舉》材料1: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顧炎武任務三:了解明朝時科舉考試的變化活動3:閱讀教材P88,了解明朝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科舉制的發展歷程朝代貢獻隋朝隋文帝:隋煬帝:唐朝唐太宗:武則天:宋朝明朝依才能取士進士科創立,科舉制度正式確立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創立殿試制度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實行八股取士隋朝建立唐朝完善宋朝發展明朝變化民族關系肆任務四:了解明朝時期的民族關系活動4:閱讀教材P89,了解明朝時期的民族關系。1、對東北地區的管轄:2、明朝與蒙古的戰和:①為加強對東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明成祖在黑龍江下游設奴兒干都司。朝廷多次派人前去巡視。②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庫頁島,在明朝前期就已納入有效管理。戰:明初,退居北方的蒙古各部與明朝時有戰爭。和: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為王,并達成通貢和互市的協議。因這年是隆慶五年,史稱“隆慶和議”。影響:結束了明朝與蒙古約200年的敵對狀態。此后明朝與蒙古之間很少爆發大規模戰爭。課后活動:列表整理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維度 措施 目的政治軍事思想①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內閣;設五軍都督府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強化皇權②在地方設互不統屬的三司;③設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分散兵權監督官員控制地方選拔人才課堂小結明朝的建立民族關系朱元璋強化皇權明朝的統治明軍攻占元大都,標志著元朝的滅亡。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立明朝地方:中央:特務機構:科舉制:作用: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加強明朝——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廢行省設三司,封子為王廢丞相、直掌六部;散五軍,歸兵部明太祖設錦衣衛;明成祖設東廠;明憲宗設西廠八股取士→范圍,要求,格式,影響①②明朝——蒙古——隆慶和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