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學習目標】了解中古時期亞洲地區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一時期亞洲地區的獨特面貌。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5-15世紀)朝鮮日本越南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亞洲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全世界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亞洲一般可以劃分為六大地理區域,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時空觀念】目 錄一、西亞: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二、南亞:笈多帝國與德里蘇丹國三、東亞:日本與朝鮮一、西 亞—— 阿拉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學習任務1:結合教師的思路提示,快速梳理、標注第一目。①政治:政教合一②經濟繁榮:③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創新【自主學習】一、西亞: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阿拉伯帝國 奧斯曼帝國宗教 伊斯蘭教興起發展統治概況①7C初:②622:③7C中期:④到8C中期:哈里發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手工業和商業發展;阿拉伯商人從事陸上和海上貿易;城市眾多,巴格達。融合東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學習聚焦:阿拉伯人通過擴張建立的大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穆罕默德,伊斯蘭教;遷居麥地那,建立政權;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對外擴張,先后征服;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一、阿拉伯帝國阿拉伯數字一千零一夜伊斯蘭教伊斯蘭建筑穆罕默德耶路撒冷我們所認識的阿拉伯從7世紀以來,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通過海陸兩路來到我國,長期居住下來,與當地漢族和遷居而來的西域人、蒙古人等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中國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東西方文明的使者[dá]怛羅斯之戰【探究學習】1.阿拉伯帝國文化繁榮的原因是什么?阿拉伯人在傳播文化方面的貢獻?原因:①鼎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政治、經濟)②統治者重視知識,采取開放寬容的政策。(政策)③地處歐、亞、非洲交界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地理)貢獻:①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就;②保存并傳播了古代西方文化;③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學習任務2:自主思考,2分鐘,關注原因性語言的思路。【自主學習】阿拉伯帝國 奧斯曼帝國宗教 伊斯蘭教興起發展統治概況一、西亞: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①13C,奧斯曼興起;②14C中期,擴張,巴爾干和東南歐;③1453,滅亡拜占庭帝國,定都伊斯坦布爾,首都;④16C后期,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①政治:政教合一最高統治者是蘇丹(宗教領袖、國家和軍隊的主宰、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②經濟:一度繁榮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帝國控制亞歐商路,征收重稅。學習聚焦:奧斯曼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對東西方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奧斯曼帝國對東西方歷史發展的影響1.文藝復興: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帝國的學者逃到意大利,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2.新航路的開辟: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絲綢之路的咽喉,對過往商人征收重稅,推動了歐洲開辟新的商路,揭開了歐洲殖民擴張的序幕。3.歐洲社會的進步:在對抗奧斯曼帝國進攻的過程中,歐洲很多國家走上了民族國家的道路,君主專制強化。火器和火藥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歐洲進入火器時代。4.巴爾干成為歐洲的火藥桶:奧斯曼帝國征服巴爾干半島使該地區的民族宗教成分更加復雜,逐漸演化成歐洲的火藥桶。【知識拓展】世界歷史上曾經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前6世紀—前4世紀公元前4世紀前27年—395年7—13世紀1299年—1922年【知識聯系】二、南 亞—— 笈多帝國與德里蘇丹國印度發展簡史前14世紀,雅利安人入侵。前6世紀~前5世紀波斯帝國入侵。前4世紀,亞歷山大入侵。孔雀帝國:前4世紀~前2世紀,第一個基本統一古印度奴隸制王朝。貴霜帝國:1世紀~4世紀,大月氏入侵而建。笈多帝國:4世紀—6世紀 ,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德里蘇丹國:13世紀—16世紀, 突厥人入侵。莫臥兒帝國:1526-1857年蒙古入侵。英屬印度:1858-1947年。“印巴分治”:1947至今。拉其普特時期:7世紀中葉-12世紀末穆斯林征服北印度。【知識拓展】學習任務3:結合表格提示,快速梳理、標注教材24頁末段+25頁1-3段。二、南亞:笈多帝國與德里蘇丹國笈多帝國 德里蘇丹國建立宗教統治 概況4世紀初13世紀初印度教得到統治階級支持伊斯蘭教為國教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王直接控制的地區主要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原來的藩王,政令不夠統一。中央:最高統治者稱蘇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權力;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長官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自主學習】三、東 亞—— 日本與朝鮮1.日本:三、東亞:日本與朝鮮進入幕府政治時期1192-1333,鐮倉幕府時期;1336-1573,室町幕府統治時代;1603-1868,江戶幕府時代。模仿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國移民把冶鐵和水稻種植技術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的發展“大化改新”【自主學習】中央集權體制開始瓦解。天皇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義上的中央政府的稱號,以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權。學習任務4:結合時間提示,快速梳理、標注教材25頁最后兩段+26頁第1段。【自主學習】三、東亞:日本與朝鮮2.朝鮮:新羅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效仿唐制。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日本侵略朝鮮,朝鮮請求中國支援。明朝派軍隊赴朝鮮作戰,經過7年的艱苦奮斗,中朝軍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要求:結合時間提示,快速梳理、標注教材26頁第2段。學習聚焦:古代日本和朝鮮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中華文化圈在中華文化的影響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琉球列島、中南半島的越南以及以后隨著移民中南半島及南洋群島的大部分地區都曾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共同打造一個帶有鮮明中華文化的文化圈。①中國的造紙術傳入阿拉伯,促進阿拉伯文化的繁榮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實現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③朝鮮的新羅模仿中國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設三省六部制,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儒學經典和辭章治學廣為傳播。以隋唐時期為例,列舉中華文化影響周邊國家的主要史實。【探究學習】學習任務5:同桌前后位討論,整理答案,2分鐘。(思路提示:本課所學+其他)④教材25頁“歷史縱橫”越南日本 唐朝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當于尚書省、八省實際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門的綜合) 地方:國、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焕?、戶、禮、兵、刑、工)地方:州縣制經濟 班田收授法、租庸調制 均田制、租庸調制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生活習俗城市布局建筑風格文字貨幣樣式【本課小結】政教合一的 西亞 多種宗教的 南亞 中央集權的東亞政治 政教合一的專制統治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權體制,但由于宗教沖突仍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經濟 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對外貿易發達 農業、手工業、商業繁榮,對外貿易發達 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較快,對外貿易興盛文化 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多種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鑒中發展以中國儒學文化為中心,相互影響、相互借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