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百家爭鳴 課件(共22張PPT)-2025--2026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百家爭鳴 課件(共22張PPT)-2025--2026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學期

資源簡介

(共22張PPT)
第7課 百家爭鳴
溫故知新
回憶春秋時期的三大變化是什么?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推動經濟發展
王室衰微
諸侯爭霸
先秦諸子皆為憂世之亂而思有以拯濟之,故其學術皆應時而生。——胡適《說儒》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課程導入
這是山東嘉祥的孔子見老子畫像石拓片,展現了春秋
晚期孔子拜訪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
PART 1
老子和《道德經》
一、老子和《道德經》
1、姓名:
(一)老子生平
2、時期:
3、籍貫:
4、經歷:
5、地位:
6、著作:
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后期
楚國人
做過周朝的史官,
管理王室的典籍
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又稱《道德經》)
一、老子和《道德經》
(二)老子的思想主張
1、核心思想:道,他認為“道”是孕育萬物的總根源,
也是萬事萬物運行的總規律,人們要順應事物內在規律來行事。
《老子》選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人們依據于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
大地依據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為物;
上天依據于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應自然而成。

一、老子和《道德經》
(二)老子的思想主張
2、哲學: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能夠互相轉化。
《老子》選讀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老子》選讀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四十三章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
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
3、處世: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張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4、政治:主張“無為而治”,追求“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一、老子和《道德經》
(三)《道德經》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
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37章
在前,第38章之后為《德經》,并分為81章。
《道德經》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
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
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圣外王”之學,
文藝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孔子和儒家學說
PART 2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1、姓名:
(一)孔子生平
2、時期:
3、籍貫:
4、地位:
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
魯國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學派創始人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私人講學;
51歲從政;
55歲起周游列國14年;
68歲返魯從教、整理文獻;
73歲去世。
出身下層沒落貴族
自學禮樂
從政失敗
周游列國
投身教育
1、核心思想:“仁”,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二)孔子的思想主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復禮為仁。
恭、寬、信、敏、惠。
2、政治主張:①恢復西周的禮樂文明(克己復禮),
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來重建社會政治秩序。
2、政治主張:②反對苛政,提出“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二)孔子的思想主張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釋義: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就像天上的北極星一般,所有的星辰都會圍繞著它。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釋義: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法去教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你認為孔子提倡“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積極的意義?
“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護百姓,體現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
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會風化,弘揚正氣。
這些對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國、建設和諧社會有借鑒意義。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三)孔子的教育成就
1、創辦私學,有教無類。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況
貴族子弟:孟懿子、南宮敬叔、司馬牛;
出身貧寒:顏回、子路、伯牛、閔子騫、卜商、原憲、冉求、仲弓;
家境富裕:子貢、冉有;
大盜:顏涿聚
作用: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
學在官府
學在民間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三)孔子的教育成就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總結教育規律,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教學原則:因材施教;
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四)孔子的文化成就
1、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訂古代重要典籍(五經),
對傳承我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2、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五)儒家學說的影響
影響: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材料一:孔子在政治上雖不得意,但在學術上則有更偉大之成就,更深遠之影響。
中國此后之全部學術史,即以孔子及其所創始之儒家思想為主要骨干。
材料二:“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后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
PART 3
百家爭鳴
三、百家爭鳴
(一)背景
1、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
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
2、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
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
3、“學在官府”的格局被打破,
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
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
稷下學宮
戰國時期,齊國為招攬人才,在都城
臨淄稷門附近設置講學的專門場所,
被稱為“稷下學宮”。聚集在這里的
學者,來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興盛時有成百上千人。他們在此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
形成爭鳴的局面。稷下學宮對促進戰國時期的學術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三、百家爭鳴
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莊子
韓非子
孫武
兼愛、非攻、節儉、賢人治國
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反對非正義戰爭
實行禮治,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
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獨立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
《墨子》
《孟子》
《荀子》
《莊子》
《韓非子》
《孫子兵法》
(二)諸子百家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代表人物聚眾講學,研討學術,著書立說,
互相抨擊,互相影響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他們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以此解決社會問題。
法家
三、百家爭鳴
(三)百家爭鳴的影響
材料一:(戰國)學術異常發達。中國數千年來,凡哲學、文學、各種科學以及美術技藝等,除去自外國輸入者外,大抵皆發端于此時。——王桐齡《中國史》
材料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以后
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其發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發展的道路、特點及其中的各種問題、思想都可以從先秦百家爭鳴中追溯到其源頭。在認識學術
文化發展規律方面,先秦百家爭鳴也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張豈之《中國歷史》
1、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2、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晋城| 运城市| 迁西县| 临夏市| 垣曲县| 巴彦淖尔市| 嘉定区| 抚宁县| 池州市| 贵南县| 商河县| 金塔县| 鸡西市| 安塞县| 安泽县| 项城市| 南部县| 韩城市| 博客| 东宁县| 景德镇市| 西吉县| 广河县| 望谟县| 惠水县| 辰溪县| 万宁市| 浠水县| 丹阳市| 宁晋县| 和顺县| 绥江县| 泰顺县| 银川市| 宜丰县| 秭归县| 南召县| 和平县| 河南省|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