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試卷試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卡。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圖1示意黑龍江三江平原七星河漢魏時期聚落的早期國家演進模式,這說明( )圖1A.文明具有普遍性和差異性 B.邊疆地區文明起源晚于中原C.生產力生產關系相互作用 D.文化交流促進早期國家形成2.表1內容源自出土的北魏墓志。據此可知,北魏時期( )北魏輕車將軍元寧墓志 君諱寧,字阿安,河南洛陽人也。其先唐堯之苗裔,漢高之胤胄(后裔),孝章帝之后。北魏貞景王元謐墓志 君諱謐,字道安,河南洛陽人也。太祖獻文皇帝之孫……周公之胤……北魏北海王元顥墓志 公諱顥,字子明,河南洛陽人也。昔高辛之胄,言才有八;姬昌之胤,稱賢者五……表1A.民族交融的文化驅動力加強 B.重視宗族血緣關系的傳承C.選官制度變革影響社會習俗 D.華夏認同的觀念開始出現3.“胡氣”是唐詩的美學特質之一。所謂“胡氣”,是指游牧民族特有的異于中原文化的文化因子,包括胡人的性格氣質與生活習性、胡族聚居地的游牧生活環境與氛圍。下列唐詩中,可以與材料相互映證的是( )A.“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飄轉蓬舞”B.“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C.“長樂遙聽上苑鐘,彩衣稱慶桂香濃”D.“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4.宋代有30多種關于花卉培育的著作,如《洛陽牡丹記》《揚州芍藥譜》《菊譜》都 頗負盛名。這些著作對種花、接花、澆花、養花、醫花的方法都有具體精到的記述。 當時的花卉種植、新品種培育、栽培管理都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這可反映當時( )A.城市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B.傳統自然經濟結構固化C.重視總結農業生產經驗 D.政府推動農業技術發展5.表2為洋務運動期間引進西方技術的部分情況。這反映了( )項目 時間 來源 應用新式槍炮制造技術 1860年代起 主要從英法等國家 應用于陸軍裝備更新,改進清軍的武器裝備蒸汽動力技術 1860年代末 從英國等國家 應用于輪船制造、工廠生產等,如推動江南制造總局等企業的機器運轉、輪船航行紡織機器設備及技術 1870年代后 從美國等國家 應用于民用紡織業領域,如助力近代紡織工廠生產布匹等產品表2A.洋務運動的根本目標轉移 B.洋務企業依賴國際市場C.洋務運動注重技術實用性 D.技術引進體系日益完善6.圖2漫畫《盜鈴》發表于1908年。圖中一人躺在床上,身上寫有“國民”二字。幾個身著官服的清廷官員和一個身著洋裝的外國人,一個接一個捂住前人的耳朵,去偷掛在墻上的鈴鐺。這一漫畫的主旨是( )圖2A.體現革命派的武裝起義初見成效 B.諷刺中外反動勢力勾結C.揭露了清末預備立憲的騙局暴露 D.體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7.1920年,以榮宗敬等棉紡業資本家為首的華商紗廠聯合會從國外購進脫字棉種100噸,運到北方棉產區發給農民種植。1929年,江蘇財政廳撥款5萬元,榮宗敬捐助1.5萬元,從國外購得愛字棉種1000噸,免費發給河南、陜西災民,棉紡織業的原料質量得以提升。這些舉措( )A.提升了我國民族工業的競爭力 B.旨在推動農村資本主義的發展C.體現手工業和機器生產的互補 D.促進近代生產組織形式的勃興8.1933年,中央蘇區政府頒布《關于倡辦糧食合作社問題》布告,鼓勵群眾集股組織糧食合作社,通過買賣糧食平抑糧價,并規定“在蘇區內,糧食合作社有買賣糧食的優先權”。這一舉措( )A.有利于穩定蘇區糧食供應 B.服務于民族革命戰爭需要C.促進了蘇區商業全面繁榮 D.改變了蘇區的經濟所有制9.九一八事變后,傅斯年主持編寫了《東北史綱》。該書深入論證了東北自上古以來便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有著緊密的聯系,且在敘述風格上力求通俗曉暢,以方便更多民眾閱讀了解。據此可知,該書編寫的主要意圖是( )A.創新歷史敘述范式 B.深化東北歷史研究C.提供外交談判依據 D.凝聚民眾民族共識10.1953—1956年間,國家鼓勵職工家屬用團結互助的辦法解決自己的困難。例如,上海紡織工廠女工居多,她們通過家屬互助辦工房托兒站來解決子女照料問題。這類辦法有助于( )A.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 B.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C.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展 D.婦女政治地位的提升11.表3反映的是1979—2006年中國工業固定資產凈值利潤率和稅收構成情況。這反映了我國( )圖3A.“三步走”發展戰略順利完成 B.現代企業制度助推國企改革C.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均衡發展 D.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12.羅馬共和國早期,婦女的婚姻形式以“有夫權婚姻”為主,婦女婚后脫離“父權”,接受“夫權”管理。帝國時期,“無夫權婚姻”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除了給丈夫的嫁妝外,婦女擁有她的全部財產。促使這一轉變的關鍵在于( )A.羅馬法體系的逐步完善 B.統治者對家庭結構的調整C.社會觀念的轉變與包容 D.商品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13.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后倭馬亞王朝,君主哈卡姆二世常遣人 攜帶重金搜購希臘古籍,其皇宮圖書館藏書多達60余萬冊,常有大批學者在這里 舉行學術研討會,是當時著名的學術中心。這( )A.說明阿拉伯人善于吸納其他文化 B.反映阿拉伯學術研究領先世界C.體現地中海地區圖書館事業繁榮 D.推動西班牙率先開辟全球航路14.英國首相諾思在編制1777年財政預算草案時,習慣從亞當·斯密《國富論》有關稅收的論述中尋找立案依據。1784年上臺的首相皮特說:“(亞當·斯密)淵博的哲學知識將為解決與商業史和政治經濟學有關的所有問題提供最好的答案?!边@說明,亞當·斯密的經濟理論( )A.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縱深發展 B.契合了英國經濟轉型的需求C.強化了英國國際競爭的優勢 D.確立了自由主義的正統地位15.圖4是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相關國際數據庫繪制的海運航線示意圖。圖中海運航線的變化體現出( )到1860年 1860-1900年 1900-1945年 1945-2000年圖4A.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 B.多中心世界貿易格局形成C.民族國家的作用日漸式微 D.國際貿易以海上運輸為主16.下列史料涉及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公社是現在唯一的政權,茲命令……一切公務部門的職工今后必須確認凡爾賽政府或其擁護者所發出的命令或通知為無效,無法律效力?!?br/>②“印度和巴基斯坦將成為兩個獨立的自治領,各自有自己的制憲會議負責起草憲法……通過全民公投決定西北邊境省是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br/>③“在大陸會議上集會的……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并經他們授權……鄭重宣布:這些聯合的殖民地……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br/>④“所謂新,是對我們先前的經濟政策而言的……(先前)曾設想過,舊的俄國經濟將直接過渡到國家按共產主義原則進行生產和分配?!?br/>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的《高昌樂》《疏勒樂》《于闐樂》,印度的《天竺樂》等樂舞藝術通過各種途徑傳到甘肅。甘肅樂舞在同西域、天竺樂舞、中原樂舞交流融匯中不斷吸收新鮮血液?!段鳑鰳贰肥俏簳x南北朝時與《龜茲樂》齊名的樂舞,是漢族傳統樂舞傳入西域之后,與當地樂舞相結合產生的新樂舞。隋唐時期,《西涼樂》被選入宮廷樂,它是甘肅對中國傳統樂舞文化的一大貢獻。當然,被統稱為“隴上聲”的甘肅各族傳統樂舞,也在廣泛地流傳。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宗室、河間王元琛為秦州刺史,諸羌外叛,屢討之不降。琛令朝云假為貧嫗,吹篪而乞,諸羌聞之,悉皆流涕,迭相謂曰:“何為棄墳井,在山谷為寇也?”即相率歸降。——摘編自李清凌《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的樂舞藝術》材料二 進入唐代后,西域樂舞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西域樂舞在藝術表現上追求華麗、熱烈的風格。舞蹈場面宏大,舞者眾多,服飾華麗,道具豐富,如在一些大型的西域樂舞表演中,會使用精美的絲綢、珠寶等裝飾,營造出絢麗多彩的視覺效果。西域樂舞的旋律豐富多變,樂器音色獨特,既有悠揚婉轉的旋律,又有激昂熱烈的節奏,展現出了獨特的音樂審美情趣。舞蹈動作則注重姿態的優美和動作的力度,剛柔并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在龜茲樂舞中,一些舞蹈動作模仿佛教中的禮佛儀式、菩薩姿態等,舞者的手勢、身姿等都蘊含著佛教的虔誠與莊重。疏勒樂舞以其獨特的節奏韻律和復雜的樂器組合,展現了疏勒民族獨特的音樂審美和文化傳統。——摘編自田永陽《唐代的西域樂舞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樂舞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其歷史作用。(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代西域樂舞的文化內涵。(5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史料一 何尊有銘文122字,記述的是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河南洛陽)之事。其中有“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句,意思是以此地(洛陽)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現藏于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史料二 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上天既已把中國的臣民和疆土都付給先王),肆王惟德用。 ——摘自《尚書·周書·梓材》材料二 “中”、“國”兩字最早都是象形文字,是指處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國。戰國后期諸侯都開始以“中國”自居。秦始皇統一六國,稱皇帝,自然便稱“中國”了。此后,認為自己繼承了華夏文明正統的歷代王朝都自稱為“中國”,“中國”的概念從一個點擴大到整個國家,甚至包括邊疆的少數民族的政權。在古代,中國的民族含義等同于華夏諸族或者漢族,與之對應的稱呼是“蠻”“夷”“戎”“狄”,文化上的含義也只指華夏、漢族的文化,不包括其他民族。今天的中國當然應該包括組成中華民族的各族,而廣義的中國文化也應該包括56個民族的文化。——摘編自葛劍雄《”中國“名稱的由來及“北京”稱謂的變遷》(1)根據材料一,分別指出兩則史料的類型,并簡析其對研究“中國”一詞出現時間的史料價值。(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一詞含義的變化及其歷史意義。(7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資本主義初期,英國出現一批擁有特權和壟斷權的大商業公司,這些公司是現代股份公司的前驅。這些大商業公司最初是由國王以特許狀批準設立,以合股方式組建且具有法人地位的商業壟斷組織。作為法律虛構出來的獨特民事主體,承擔著明確的外部責任。17世紀前,公司擁有土地財產權的前提是獲得國王特許,根據國王頒發的特許狀,公司可以依法購買并永遠無條件占有定期或終身地產、保有物、租金、土地復歸權,以及其他任何占有物和可繼承財產。并且,特許狀明確規定購地額度。然而,如果國王收回特許狀,公司的土地財產權就會被國王沒收。公司的土地財產權由國王賦予,也有可能被國王收回。材料二 17世紀后,公司從法律虛構性民事主體轉變為公共管理性甚至成為對外殖民掠奪性的政治實體。既是國家推行重商主義和對外殖民侵略擴張的急先鋒,又是新興資產階級進行強制貿易和謀求私人利益的保護傘。18世紀后,隨著議會特許制的建立,議會在設立公司的專門法中,明確規定公司的購地額度,并為其土地財產提供安全穩定的法律保障。議會廢除國王通過收回特許狀沒收公司土地財產的特權,實施公司土地財產權明確授權和保護措施,確立公司土地財產權法定原則。此外,公司的合股資產權也在革命后日益明確地受到法律保護。長期合股的出現,使合股資產走向獨立和穩定,有利于合股資產權的明晰。1711年,公司合股資產權法定原則最終確立。議會也通過立法完全廢除公司成員身份限制,實現資本平等準入。——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乃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對公司制度變遷的影響》(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公司制度變遷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公司制度變遷的影響。(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國古代自《禹貢》起,逐漸形成一套關于天下山脈的宏觀認知的學說。中國傳統山脈學說簡表時期 山脈學說概要戰國后期 《禹貢》認為天下諸山皆起源于陜西、甘肅一帶,從北至南分成三條進入中原,形成北到河北碣石山,南到衡山的山脈系統明代 天下山脈起自昆侖,分三條大干進入中原,開枝散葉,形成北至燕山,中為嵩山、泰山,南至南嶺的山脈系統康熙年間 《皇輿全覽圖》將全國山脈分為南北兩大干:一干自昆侖東北,歷西番境,至興安嶺,達于盛京,南折入朝鮮境入海;一干自昆侖東南,歷云、貴、廣西、湖廣、江西境,或東或北,折至閩、浙入海。強調清朝發祥地長白山、興京在山脈格局中的特殊地位,歷代名都長安、洛陽、開封、南京都遠離南北兩大干??滴醯壅J為泰山之脈系從長白山渡海而來乾隆年間 《西域圖志》以岡底斯山為天下山脈發源之所,并將西域之山描述成連接西藏與中原北部諸山的中間環節,將西藏、西域、漠北和中原的山脈連成一體道光咸豐年間 魏源認為蔥嶺“據大地之中”“以萬山之祖當萬國之中”,西域、西藏等西部地區的山脈及漠北是真正的北干。何秋濤則認為必須先明了俄羅斯諸山脈絡,方能真正理解中國山川形勢光緒宣統年間 將以西域為中心的山脈系統擴展至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想法在近代相當普遍?!袄鰹槲宕笾拗诿?,尤為亞細亞一洲之初祖”,至稱帕米爾高原上的“大龍池當五洲王氣,非類居之,我固可危,俄亦非計也”——據錢基博《中國輿地大勢論》等整理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對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12分)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 歷史答案和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A C C B A A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A B A B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特點:多元融合;創新發展;延續傳統。(答出兩點即可,每點1分,共2分)歷史作用:促進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融;推動了中國樂舞藝術的發展;促進了地域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政治輔助作用。(答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共6分)(2)文化內涵: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宗教藝術化的審美表達;帝國氣象的文藝投射;民族認同的柔性建構。(答出1點2分,2點4分,3點5分)18.(1)類型及史料價值:“何尊“是實物史料(1分),屬一手史料(1分),考證“中國”一詞出現的時間更準確,更加客觀、真實(1分);《尚書·周書·梓材》是文獻(文字)史料(1分),屬二手史料(1分),年代較遠,文中“中國”一詞出現的時間缺乏直接證明(1分)。但二者記錄了同一件事(1分),可以互相印證”中國”一詞的出現(1分)。(2)變化:從地理上看,由處于中心的、最重要的國(部落或諸侯國)發展為涵蓋整個統治區域的現代民族國家;從文化上看,由華夏、漢族文化發展為中華民族文化。(2分,答出1點即可)歷史意義:有利于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答出1點2分,2點4分,3點5分)19.(1)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資本主文制度的建立;殖民擴張的需要;議會立法;新航路的開辟。(1點2分,答出3點即可,共6分)(2)影響:有利于公司的獨立和穩定;促進了公司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或促進經營方式的變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或為資本主義發展奠定原始的積累):推動了英國的殖民擴張。(1點2分,答出3點即可,共6分)20.示例:論題:政治文化觀念影響宏觀山川脈絡的認知。(2分)闡述:面對清代統治者發祥于中華傳統文明核心區之外的政治現實,康熙帝拋出“泰山源自長白山”的論斷,將中原文化的圣山泰山描述為長白山之余脈,大力提高長白山、興京在山脈格局中的特殊地位,以構建適應清王朝統治的皇權地理學。(4分)在近代邊疆危機背景下,西域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同時一些官員、學人接觸到域外地理知識。他們呼應清王朝廣闊疆域的政治現實,對天下山川大勢極為關心,以蔥嶺為天下諸山之祖的山脈,開始在更廣闊的地理格局中看待中國山川,體現了近代國人世界意識的增強。(4分)總之,大地山河天然存在,但對自然山川的認知,往往和國家邊界、地理脈絡、人文景觀等政治及文化觀念糾纏在一起,有著濃重的政治意韻。(2分)(示例只供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學生可從單一方面或多方面擬定論題并闡述,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