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北宋的政治◆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實;列舉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其影響;了解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其歷史作用。第8課●陳橋兵變是怎樣一回事?●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北宋建立后,對割據政權采取了怎樣的戰略方針?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趙匡胤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結合視頻,了解陳橋兵變,梳理北宋建立的概況。時 間:建立者:都 城:典 故:960年趙匡胤(宋太祖)開封(東京)陳橋兵變“不流血而創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跡”分裂的局面怎么結束?◆結合地圖,說說北宋滅各政權體現的戰略方針。12345678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歷史意義: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局部統一。局部統一唐朝疆域北宋疆域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并未統一全國)一、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政權 開國君主 即位前的官職后梁 朱 溫 宣武節度使后晉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后漢 劉知遠 河東節度使吳 楊行密 淮南節度使前蜀 王 建 西川節度使閩 王審知 武威節度使南漢 劉 隱 靜海軍節度使武將,藩鎮割據后周將領,陳橋兵變歷史教訓:防止武將專權、政權動蕩,要崇文抑武,強化中央集權五代十國的前車之鑒我也是武將出身,該如何避免歷史重演和王朝短命?●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這些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二中央集權的加強1. 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課后活動宋太祖對此采取了哪些措施?1.背景:閱讀教材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二、中央集權的加強奪其權:“權”指行政權;制錢谷:“錢”指地方財權;收精兵:“兵”指兵權;++加強中央集權思考:趙普給他提出了怎樣的方案?材料一:①采取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材料二:樞密(院)有發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百三十年無兵變也。——《宋名臣奏議》②任用文臣管理軍務,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統調分離);③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更戍法);2.措施:⑴軍事上:收精兵二、中央集權的加強材料三:“天下營兵,縱橫交互,移換屯駐(定期換防),不使常在一處。”—《續資治通鑒長編》2.措施⑵政治上:奪其權在中央:在地方:①派文臣任各地州縣的長官。②設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派文官設通判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增設多職(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權利。二、中央集權的加強二府三司制2.措施⑶經濟上:制錢谷①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②設轉運使,將全國財賦收歸中央影響:消除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措施:中央路府州軍監縣↑↑↑→→→→→→→安撫司轉運司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知州(或知府)通判知縣(或縣令)北宋地方權力分配示意圖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語類》二、中央集權的加強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數約為唐代的5倍,約為元代的30倍,約為明代的4倍,約為清朝的3.4倍。具體表現:北宋嚴格了科舉考試程序,殿試成為定制,錄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進士成為“天子門生”⑷.文化上:二、中央集權的加強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①為讀書人進入仕途開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權基礎進一步擴大;影 響②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傳為宋真宗所作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⑷.文化上:二、中央集權的加強強化兵權加強君權控制地方發展科舉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采取一系列強化中央集權、穩定政權的措施。二、中央集權的加強◆討論:崇文抑武有何利弊?材料一:宋代統治所達到的縱深嚴密層面,是前朝難以比擬的。此后,中國歷史上再沒有出現過地方嚴重分裂割據的局面。——摘編自鄧小南《宋代歷史再認識》材料二:宋真宗時期,文武官員共9 785員。到宋仁宗時期,內外官員共17 300余員。——摘編自鄧小南《宋代歷史再認識》材料三:北宋禁軍數量變化情況(單位:萬人)材料四:北宋中期財政收支情況表(單位:萬)1021年 1049年 1065年收 15085萬 12625萬 11613萬支 12677萬 “無余” 13186萬9040宋太祖時宋太宗時宋真宗時宋仁宗時——據《宋史·兵志》積極:①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②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③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消極影響:①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②政府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余。③官員互相推卸責任,辦事效率低下,同時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積弱”“冗官”“冗兵”“積貧”“冗費”影響:二、中央集權的加強中央集權的加強也給大宋王朝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北宋中期危機更加嚴重,請結合課本梳理北宋中期面臨的危機,王安石又將如何解決危機?三王安石變法①北宋中期,在邊疆戰事中,北宋屢次戰敗,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不斷膨脹,財政入不敷出。②土地高度集中,賦役不均,弊端叢生,改革呼聲日益高漲。范仲淹、王安石等相繼進行改革變法,以挽救社會危機。冗官冗兵冗費1.背景: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有哪些?面對北宋社會危機,范仲淹在宋仁宗支持下,積極推行新政。他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范仲淹“慶歷新政”雖然失敗,卻為之后的王安石變法拉開了序幕。積貧積弱三、王安石變法經濟、軍事和教育時 間:支持者:變法者:目 的:領 域:1069年宋神宗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2.變法:三、王安石變法領域 措施 內容 目的經濟 每年青黃不接時,官府向農民提供谷物或貸款;收獲時,農民付利息償還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軍事 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閑練兵青苗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貸者對農民的盤剝,增加政府收入限制權貴的特權,減輕農民勞役負擔,增加政府收入避免官僚和大地主隱瞞土地、逃避賦稅,增加政府收入加強對民眾的控制,穩定統治秩序,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富國)(強兵)農田水利法實施后,各地興修的水利工程達一萬多處,大量農田得到灌溉,而青苗法不僅幫助了農戶度過了青黃不接的困難時刻,并且也抑制了土地兼并現象繼續蔓延,大大刺激了宋朝農業生產。——《中國通史·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否取得成效?今介甫為政,盡變更祖宗舊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毀之,矻矻焉窮日力繼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內起京師,外周四海,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擾,莫安其居。——司馬光《傳家集》卷66取得了一定成效;增加了財政收入,一定程度達到富國加重人民負擔,引起激烈爭議,激化階級矛盾最終失敗。三、王安石變法3.內容:內容:√√思考:哪兩項內容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三、王安石變法4.結果宋神宗死后,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取得一定成效,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一萬多處成 效加重人民負擔,損害了大地主、權貴的利益,激化階級矛盾最終失敗消極影響失敗根本原因三、王安石變法對比異同對比項 商鞅變法 王安石變法不同點 背景根本目的性質結局相同點 啟示 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變革時期北宋中期危機四伏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建立新制挽救北宋政治危機封建化運動對封建社會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的變法改革運動改革成功失敗①直接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②變法都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宋神宗)③變法都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要付出血的代價對比項 不同點 背景根本目的性質結局相同點 啟示對比異同范仲淹宋仁宗慶歷新政王安石宋神宗王安石變法失敗結合兩次變法失敗的原因談談你對改革認識。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①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潮流;②改革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③改革要穩步推進,不能急于求成,要從實際出發。三、王安石變法拓展延伸◆北宋政治的特點。(1)崇文抑武。這是最明顯的特征。(2)分化事權。文官武將的權力都被分割,避免任何一個官職、官員的權力過重。(3)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有利于鎮壓地方和農民反抗,但造成邊防空虛,成為宋朝在遼、西夏等戰爭中屢敗的原因之一。課堂小結北宋的建立與統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北宋建立:趙匡胤、960年、都城開封局部統一:先南后北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局部統一。軍事上經濟上王安石變法政治上背景、概況(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內容、結果、啟示文化上牛刀小試1.(2024·山西中考真題)趙匡胤當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趙普針對“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狀況,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太祖為此采取的舉措中與“制其錢谷”相符的是( )A.取消節度使發兵的權力 B.設立通判C.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 D.設立知州C2.(2024·云南中考真題)北宋時,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設轉運使統管地方財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駐地定期更換。這些措施意在( )A.發展海外貿易 B.削弱宰相權力C.豐富市民生活 D.加強中央集權D中考真題牛刀小試3.(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下表為北宋時期樞密院部分官員情況統計。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北宋時期( )A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B.在地方設置轉運使C.在各州府設置通判 D.取消節度使收稅權官職類型 來自于文職 來自于武職 總人數樞密院正職 54人 18人 72人樞密院副職 108人 21人 129人注:據《宋史》《宋宰輔編年錄》及《續資治通鑒長編》整理。中考真題牛刀小試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蘇祠陳列的“吏事精詳”中的“景德、元祐各級官員數量表”(該表根據蘇轍《元祐會計錄收支敘》統計)。表中官員數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A.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B.增設多重機構和官員,以分化事權C.改革和發展科舉制,提高進士地位D.與遼、西夏政權對峙,以應對戰事B各級官員 景德年間 (1004—1007年) 元祐年間(1086—1094年)大夫 (景德為諸曹郎中) 39 230朝奉郎以上 (景德為員外郎) 165 695副使 63 1111供奉官 193 1322侍禁 316 2177…… …… ……總計 1138 6767中考真題牛刀小試5.(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某史料中有“谷熟后還官、免役錢、募人充役。測量土地以定賦稅”等文字。該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國的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朝的中央集權 D.北宋王安石變法D6.(2023·吉林長春)下列有關商鞅變法與王安石變法相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A.背景:爆發農民起義 B.目的:實現富國強兵C.內容:廢除井田制度 D.影響:奠定統一基礎B中考真題唐宋宰相情況對比表 時期 登科 人數 宰相 人數 進士出身的宰相人數唐朝 6603 123 22兩宋 45640 135 111材料反映出唐宋時期哪些變化?結合本課所學,說說原因。變化①:兩宋登科人數增多變化②:兩宋宰相更多取于進士原因:宋朝大幅度增加了科舉取士名額原因:提高進士地位,授官從優任用文官擔任要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