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十五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__2025年福建中考一輪復習收官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十五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__2025年福建中考一輪復習收官測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專題十五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2.5分,共40分。
1.“救國為目前之急。……譬之樹然,教育猶花,海陸軍猶果也,而其根本則在實業。”提出這一觀點的民族企業家是( )
A. 詹天佑 B. 張謇 C. 侯德榜 D.張之洞
2.“千磨百折,忍侮蒙譏,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這是張謇對自己創辦民族工業艱難經歷的感慨。艱難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合適的技術人員 B.工人運動的高漲
C.企業經營管理不善 D.外資和官府的打壓
3.1888年廣州海關《貿易報告》稱:“洋紗供應大量增加,造成對洋布的需求削減,進口洋紗和土紗混合織成的土布比同樣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適合民眾的需要。”這說明土布的生產和銷售( )
A.具有抵制外國資本的作用 B.受到官辦企業嚴重擠壓
C.使中國走上了自強的道路 D.完全依賴于洋紗的進口
4.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經曲折,下圖中與c階段發展狀況直接相關的是( )
A.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
B.甲午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投資辦廠
C.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北伐戰爭基本上消滅了三大軍閥勢力
5.隨著輪船、火車、電車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傳入,清末出現了男女雜坐、同車共乘現象,人們從開始的憂慮、防范,逐漸過渡到習以為常。這表明近代交通工具的使用導致( )
A.傳統禮教日益嚴厲 B.新式觀念傳播困難
C.人們思想不斷解放 D.婦女地位持續下降
6.分清“史實”與“觀點”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以下表述屬于“觀點”的是( )
A.火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B.旗袍、中山裝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受到人們的青睞
C.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
D.徐悲鴻以西洋寫實主義的技法改革中國畫法,創作了《愚公移山》
7.晚清姚公鶴在《上海閑話》中記錄:“至電線(電報)設置……第一次發電,則由李文忠(李鴻章)行轅中通電至制造局……官民視為怪事,不減鐵路之開車。當時《申報》著有論說,其主旨為奇技淫巧云。”這表明( )
A.近代科技由西方傳至中國 B.洋務運動開始發展重工業
C.政府不支持近代科技發展 D.中國近代科技的艱難發展
8.民國時期,西裝在滬上極為流行,銀行職員,大的百貨公司店員,再窮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裝。而頭戴禮帽,手拿手杖,眼戴金絲眼鏡,西裝革履……已成為“摩登先生”的標準裝束,這說明了( )
A.社會性質的改變 B.習俗風尚的變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們生活的富裕
9.《申報》見證、記錄了晚清以來中國曲折復雜的發展歷程,被人們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下列選項中,對《申報》描述正確的是 ( )
A.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B.是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的機關報
C.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D.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
10.1897年,商務印書館由多人集資創辦,初期以印刷商業簿冊報表為主,后來主要業務轉為出版新式教科書、英文讀本、英漢辭典等工具書、西方學術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學作品和期刊。由此可知,這一轉變( )
A.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B.推動近代第一批新式學校興辦
C.方便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D.表明企業性質發生根本性改變
11.為了適應科舉的需要,中央官學,地方官學,各地書院及各種鄉村私塾不斷發展,學生數量和對經史子集等各類書籍的需求量也大為增加。這表明科舉制度( )
A.擴大了官吏選拔范圍 B.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
C.加強了古代中央集權 D.推動了教育迅速發展
12.下列關于從晚清到民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狂人日記》是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
B.《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C.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定軍山》
D.1898年清政府頒布詔書實行變法,宣布廢除科舉制度
13.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在根據地創辦的新華書店,是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
B.徐悲鴻曾經創作過《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鴻篇巨制
C.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
D.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的京劇《定軍山》
14.晉華中學在“感受三晉悠久歷史”主題活動中,進行了下面探究。李華同學列舉了下列史事,請你為其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 )
1882年 張之洞在太原建立一個新藥局,是山西首家官辦近代企業,山西近代工業誕生
1892年 胡聘之在太原興辦山西最早的民用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
1896年 胡聘之奏請清政府由山西商務局借外債修建正太鐵路
1902年 岑春煊將晉陽書院和令德書院合并為山西大學堂
A.山西出現近代工業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
C.山西出現近代教育 D.山西走在近代化道路上
15.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 B.1897年在上海創辦了商務印書館
C.魯迅創作了《狂人日記》 D.《義勇軍進行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
16.“1936年底,《申報》對傅作義及其所部在紅格爾圖和百靈廟戰役擊潰日偽軍的行動進行了連續報道。隨著盧溝橋的槍聲響起,《申報》對抗戰予以了更多的關注和報道。”材料反映了近代報紙( )
A.發揮了時代的輿論宣傳作用 B.促進了近代民族經濟的發展
C.體現出了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D.反映了新舊并呈的發展特征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0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創辦大生紗廠,對于張謇而言……推動公司制度發生與發展的更大動力,源于晚清時期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潮。面對外國經濟侵略的加劇,國內藉“公司”以衛利權的思想越來越強烈。
——摘編自李玉《中國近代公司制度建設的幾個面相》
(1)根據材料一,指出張謇創辦企業的主要動力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大生紗廠的性質。(4分)
材料二:中國國內工礦企業統計表(包括官辦企業、民辦企業,外商企業未計入)如下。
年代 廠礦數(家) 資本(千元)
階段1(1872—1894) 72 20907
階段2(1895—1911) 392 104424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階段2比階段1發展得好的原因。(4分)
材料三:張謇的大生集團借助張謇的狀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業或商人進入南通地區,使大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使企業喪失了競爭能力。而集團管理者多來自官僚階層,憑經驗進行決策,憑行政命令辦事,經常出現挪用公款的情況。一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大生企業很快敗了下來。
——摘編自《大生集團與榮氏集團興衰成敗之道探究》
(3)根據材料三,歸納大生集團衰敗的原因。(3分)
(4)綜合上述材料,總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4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下面是有關學者統計的上海1840—1937年間出現的部分新詞匯:
類別1 西裝、牛仔褲、皮鞋、連衣裙
類別2 汽水、冰激凌、蛋糕、西餐廳
類別3 別墅、公寓、旅館、棚戶區
類別4 有軌電車、出租車、時刻表、信號燈
類別5 電影、舞蹈、魔術、網球
材料二 通商口岸生活的中國人較早地接觸西俗。租界的設立,異地人口的大量涌入,使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了多元化的社會結構。康有為、梁啟超等改革家在香港和上海目睹了西方舶來的近代文明,堅定了他們學習西方改造中國的決心。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革除社會陋習的法令,進一步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習俗的變革。
——摘編自何成剛等主編《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中國近現代史》
材料三 當時一般人認為,西方的社會生活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社會生活不符合時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國初期形成了這樣一種社會心理:誰接受西方的社會生活習俗,誰就是文明、開化,屬于新派人物,否則,誰就是保守、頑固之徒。
——摘編自王文泉等主編《中國近代史1840~1949》
(1)根據材料一,歸納新詞匯體現的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領域。(3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6分)
(3)綜上所述,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現象?(6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時辰表鏈,特掛胸前”。甲午戰爭前,日用洋貨也有所流行,洋貨成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
材料二 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表
年代 哲學宗教 自然、應用科學 社會科學 歷史、地理 文學藝術 合計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材料三 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現代化(即是“近代化”)歷史來看,實際歷史上呈現出的,來試圖接近這一歷史性目標。
——摘自《中國百年現代化的六次政治選擇》
(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國通商后發生的變化?(不得照抄原文)(2分)
(2)根據材料二,簡述1895年后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出現了什么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一變化的時代背景。(6分)
(3)根據材料三,簡述作者的觀點?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中國的不斷試錯的認識。(7分)
20.回顧歷史,廣東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5分)
材料一
1組 60—80年代 1881年,兩廣總督張樹聲在廣州橫埔長洲島興辦廣東實學館。其基礎課程設中文、數學、英文等,并由外國教習教授駕駛、制造等技藝。
1888年,培道女子學堂成立。圖為廣州棟山培道女子中學校校門
2組 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世紀末—20世紀初,廣州教育逐步拋棄科舉附庸的經史研究,民間開始興辦新式學堂。其中較有影響的萬木草堂成為維新變法培養人才和宣傳理論的基地
1898年,清政府實行教育改革,詔令各省停辦書院,改書院為學堂。
圖為1902年廣州府中學堂(原越華書院)畢業合影1906年,將舊貢院改為兩廣優級師范學堂,設文學、數理化、博物科,以及體操專科,學制四年。
材料二:十九世紀末,帝國主義吞噬顛覆,國家民族處境險惡。一些知識分子曾通過變法救國圖存,但愛國愿望破滅。清廷也感到按照日本模式改革,不失為遏止民主革命發展的最佳途徑,于是派學生赴洋。但留日學生在學習日本和西方的過程中進一步覺醒,走上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新路。
——摘編自丁煥章《試論留日學生運動》等
(1)根據材料一,任選一組,概括這一時期教育發展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時代背景。(7分)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留日學生走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路”的原因。(4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中國教育發展的因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中“救國”“實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謇是中國近代上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故B符合題意;詹天佑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故A項不符合題意;侯德榜是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堿業的權威。故C不符合題意;張之洞是洋務循的主要代表人物,工業上創辦了湖北織布局、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2.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因此,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艱難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資和官府的打壓,D項正確;張謇創辦的民族工業,主要缺少的是資金,而不是技術,排除A項;工人運動的高漲與民族工業發展困難沒有必然關系,排除B項;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是民族工業發展困難的原因之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
3.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進口洋紗和土紗混合織成的土布比同樣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適合民眾的需要”可知,由于民族工業的興起,生產的土布便宜且耐用,使得土布銷量增加,因此土布具有抵制外國資本的作用,A正確;題干主要強調土布對洋布的抵制作用,未涉及官辦企業,排除B;題干主要強調土布對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體現中國走上了自強的道路,排除C;題干主要強調土布對洋布的抵制作用,未闡釋完全依賴于洋紗的進口,排除D。
4.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示意圖可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經曲折,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民族工業發展出現了短暫春天,C正確;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是a段,排除A;甲午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投資辦廠,是b段,排除B;材料說的是民族工業,不是說北伐戰爭,排除D。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社會生活的變化。由題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國人逐漸接受新式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傳入對傳統的價值觀念產生了沖擊,促進了人們思想不斷解放。故選C。
6.答案:A
7.答案:D
解析:根據“官民視為怪事,不減鐵路之開車。當時《申報》著有論說,其主旨為奇技淫巧云。”可得出當時的人們把電報視為“怪物”“奇技淫巧”,說明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沒有良好的社會環境,發展較為艱難,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近代科技來自哪里,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洋務運動開始于重工業,排除B項;李鴻章就是政府的人,材料并沒有反映政府的反對態度,排除C項。故選D項。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1872年4月30日,中國第一張近代報紙《申報》在上海創刊。《申報》前后歷時78年,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記錄了從清末到民國近八十年間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被稱為“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C項正確;《青年雜志》的創辦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排除A項;《解放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的機關報,排除B項;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初期以印刷商業簿冊報表為主,后來主要業務轉為出版新式教科書、英文讀本、英漢辭典等工具書、西方學術著作,兼及古籍、科技著作、文學作品和期刊。”可知,商務印書館后來印發的工具書和西方著作,極大地推動了西學在我國的傳播,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A正確。洋務運動時期籌辦了第一批新式學堂,B排除。教科書和各種著作與百姓生活關系不大,C排除。商務印書館只是印刷的內容發生了變化,企業性質沒有改變,D排除。故選:A。
11.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為了參加科舉考試,中央官學、地方官學以及各級鄉村私塾都獲得發展,同時對經史子集等書籍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表明科舉制度帶動書院私塾和書籍印刷的發展,推動了教育迅速發展,D項正確;ABC項是科舉制度的影響,但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D。
12.答案:D
解析: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選項AB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選項D說法不正確,但符合題意。故選:D。
13.答案:A
解析: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則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即“有什么用”的問題。題干選項中選項BCD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史實;選項A則是對根據地創辦的新華書店的評判,屬于歷史解釋。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14.答案:D
解析:依據表格“張之洞在太原建立一個新藥局,是山西首家官辦近代企業,山西近代工業誕生”興辦山西最早的民用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山西最早的民用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修建正太鐵路”“山西大學堂”可知,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山西出現了近代軍事、民用企業、近代鐵路和新式學堂,這反映了山西在近代化道路上取得的成就,D項正確;近代工業、近代教育都只是對應表中的部分事件,排除AC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與題干時間和事件不符,排除B項。故選D項。
15.答案:D
解析:據材料“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可知,歷史解釋強調評價等結合所學可知,《義勇軍進行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是對《義勇軍進行曲》進行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屬于歷史解釋,D項正確;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是對廢除科舉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1897年在上海創辦了商務印書局,是對商務印書局創辦時間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B項;魯迅創作了《狂人日記》是對魯迅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
16.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申報》。根據“《申報》對抗戰予以了更多的關注和報道”可知,當時的《申報》作為報刊,發揮了時代的輿論宣傳作用,A正確。《申報》是新聞媒介,不能直接促進近代民族經濟的發展,排除B;材料未體現C項內容,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近代報紙反映了新舊并呈的發展特征,排除D。故選A項。
17.答案:(1)動力:經濟民族主義思潮或“實業救國”。性質: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或民族工業。
(2)帝國主義開設工廠的刺激;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實業救國”熱潮的興起;維新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3)壟斷市場,排斥競爭;經濟管理落后;一戰后外資卷土重來。
(4)在曲折中發展;夾縫中求生存、頑強的環境中掙扎;總體落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等。
解析:(1)根據材料一“創辦大生紗廠,對于張謇而言……推動公司制度發生與發展的更大動力,源于晚清時期的經濟民族主義思潮。面對外國經濟侵略的加劇,國內藉公司以衛利權的思想越來越強烈”可知,張謇創辦企業的主要動力是經濟民族主義思潮或“實業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生紗廠的性質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或民族工業。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階段2比階段1發展好的原因是帝國主義開設工廠的刺激;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實業救國”熱潮的興起;維新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3)根據材料三“張謇的大生集團借助張謇的狀元身份以及官府的支持,阻止其他企業或商人進入南通地區,使大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使企業喪失了競爭能力。而集團管理者多來自官僚階層,憑經驗進行決策,憑行政命令辦事,經常出現挪用公款的情況。一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大生企業很快敗了下來”可知,大生集團衰敗的原因有壟斷市場、排斥競爭、經濟管理落后、一戰后外資卷土重來。
(4)在曲折中發展;夾縫中求生存、頑強的環境中掙扎;總體落后,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主要是輕工業部門等。
18.答案:(1)服飾、飲食、居住、交通、娛樂休閑等領域。(任意兩點即可)
(2)通商口岸的設立,使得西方近代生活方式傳入中國;租界的設立,異地人口的大量涌入;先進知識分子的學習推動;中華民國政府法令、政策的影響等等。(符合題意的三點即可)
(3)實現對陳腐觀念的變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要客觀處理西方生活與中國傳統生活的關系,堅持文化自信,不崇洋媚外;對西方社會生活要以批判的精神去吸收、汲取有益的成分。(符合題意即可)
19.答案:(1)變化:人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
(2)變化:翻譯日本書籍的數量大大增加;翻譯書籍以社會科學類居多。背景: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當時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只是學習西方技術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開始了謀求制度變革的嘗試;維新變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
(3)中國的近代化探索歷程是非常曲折的。史實: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的失敗后學習西方的制度進行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后選擇革命的方式進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敗后意識到是思想層面的問題,進行新文化運動。(任意一點)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是曲折的,但是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地進行探索的過程,顯示了為了他們實現救亡圖存的不屈斗爭精神。
20.答案:(1)1組:新變化:創辦外語學校,培養外語人才。時代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被迫打開,對外交往增多,需要培養外語人才以適應形勢。或2組:新變化:教育逐步拋棄科舉附庸的經史研究,民間興辦新式學堂,政府進行教育改革,停辦書院改設學堂,學科設置更加多元化。時代背景: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維新變法思想傳播,要求改革教育以培養新式人才。
(2)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國家民族處境險惡,愛國愿望破滅;在學習日本和西方過程中進一步覺醒;受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
(3)因素:列強侵略的影響;政治變革的推動;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社會發展的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达州市| 尚志市| 花莲县| 调兵山市| 达州市| 扶沟县| 安达市| 锡林郭勒盟| 道真| 扶绥县| 波密县| 临沭县| 波密县| 阿鲁科尔沁旗| 同德县| 双城市| 隆回县| 绵竹市| 永善县| 荔波县| 射洪县| 赤壁市| 枞阳县| 垣曲县| 托克逊县| 千阳县| 湖州市| 蒙自县| 繁峙县| 孟州市| 隆德县| 辽源市| 长丰县| 贵州省| 祁连县| 武川县| 二连浩特市| 安义县| 阿巴嘎旗|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