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乾隆帝回禮禮單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禮單禮單背后蘊藏著不同文明的發展狀況,一個是新興文明的崛起,一個是古老文明的末路。1793年,英國派馬戛爾尼使團以給乾隆祝壽為名,攜帶大量“貢品”訪華。馬戛爾尼使團是到達中國的第一個英國外交使團,是中英之間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是中英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我們先來看英國使團訪華帶來的禮單,以及乾隆的回禮禮單,初步感受18世紀末,東西方文明的差距。第19課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及其影響,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理解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2.通過《清代農民賣兒賣女圖》、廣州十三行等圖文史料,了解清朝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和閉關鎖國政策,分析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3.認識到開放有利于社會經濟繁榮發展,閉關自守必然導致落后。登峰造極—設軍機處壹一、軍機處的設立1.背景:①清朝初期(皇太極),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一切軍國大事都要經過議政王大臣會議討論,一旦做出決定,連皇帝也不能改變。(皇權受到很大限制)②康熙時,為了抑制滿洲貴族的權力,設立了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內閣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皇帝議政王大臣會議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圖南書房是康熙皇帝為加強皇權鞏固清朝統治而設置的宮廷御用機要秘書機構,又是他讀書學習的書房,也是以他為首的清王朝籠絡漢族士人的“木天儲才之要地”,幫助康熙鞏固了專制皇權。2.設立:組成:地位:職責:雍正時,臨時設置軍機房,處理西北政務,后改名軍機處。皇帝選派親信大臣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中樞機構照旨擬文,上傳下達,無決策權履歷要求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資待遇工作內容組織關系注意事項滿漢大學士、高級文員皇上臥室50米處簡陋值班房凌晨3點始,全年無休兼職光榮,領工資請到原單位每日所有公文,當天處理完畢無下屬,由由皇帝直接領導管好嘴,保重膝蓋保重腿軍機處工作須知3.特點:軍機處的設立是君主集權強化的標志軍機處外景和內景軍機處位于紫禁城內養心殿南、隆宗門內,內部陳設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硯等設施和物品。(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趙翼《檐曝雜記》卷一這句話意思是說,軍機大臣只是傳達抄寫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夾雜進去。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立強化了君主專制?4.意義:軍機處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提高政府辦事效率,使得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易造成君主獨斷專行,容易形成決策失誤,權力的過度集中,容易滋生腐敗,進一步激化矛盾。材料一: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材料二: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5.發展:(2)奏折制度:(1)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皇帝將其撤銷。含義:康熙時期,部分官員向皇帝秘密呈送報告,經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影響:這一制度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決策效率,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乾隆御批奏折(局部)特點:迅速、機密、直接清·紅漆皮奏折匣皇帝官員呈送批紅返回密封秦朝確立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西漢鞏固郡國并行制內外朝制度刺史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強二府三司制元朝發展中書省行省制度明朝強化廢丞相和中書省設內閣發展趨勢: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皇權不斷加強直至頂峰,相權不斷被削弱直至被廢除。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演變歷程清朝設立軍機處奏折制度頂峰英國君主立憲制中國封建君主制皇帝圣旨國王法令獨裁專制民主法治萬馬齊喑—文化專制貳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1.文字獄從思想文化領域嚴密控制士人,維護集權統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常從士人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人們把這種做法稱為“文字獄”。規模大,次數多,時間長,遠超前代。(1)含義:(2)目的:(3)特點:捕風捉影——文字獄案名 事由 結局莊廷龍《明史》案 有攻擊清朝統治者的語句,還使用南明的年號 70多人全部處死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權,使用南明年號 300多人呂留良案 反對清朝統治 數十人胡中藻案 作詩“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腸論濁清”被指侮辱朝廷。 凌遲處死,株連族人及師友徐駿案 作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被指侮辱清朝。 斬首,抄家查嗣庭案 在江南主持科舉時,出了一道考題“維民所止”被指有辱雍正。 戮尸梟首,親屬株連(4)影響:材料一:今之文人,一涉筆唯恐觸礙于天下國家。……人情望風看景,未必太……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此與世道人心,實有關系。——李祖陶《邁堂文集》材料二:在清朝殘酷的文化壓迫下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摧殘。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詔征舉士人,誰知相應寥寥,只得作罷。(1)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2)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2.文化專制:目的表現影響維護集權統治①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②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 康熙帝為北京孔廟書“萬世師表”匾額▲中國古代最大叢書——乾隆時期纂修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約8億字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四庫全書》表面上是古籍整理,實際目的是將古代的文化典籍進行篡改,以刪去不利之處保留對清朝統治有利的部分。魯迅評價此書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許多珍貴的書籍被查禁和銷毀,給傳統文化造成巨大損失。借編書之名行查書之實,破壞古書。《天工開物》《軍器圖說》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毀,《天工開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國重見天日。僅在乾隆時期,禁書毀書的活動就持續了近20年。據統計,在這期間共銷毀書籍3100多種,15.1萬部,銷毀書版8萬塊以上。 ——常建華《清史十二講》全國各地因編纂《四庫全書》所查繳的禁書數量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朝代 內容 影響秦朝 焚書坑儒 鞏固了統治;束縛了人的思想漢朝 尊崇儒術 使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加強了思想控制明朝 八股取士 加強了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的進步清朝 文字獄 加強了專制統治,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加強思想控制,鞏固封建統治。17世紀中葉-18世紀統治者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進步。 ---馬戛爾尼科學愚昧牛頓正通過自制的望遠鏡把目光伸向了遙遠的天體。矛盾重重—體制腐敗叁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在清朝的君主專制統治下,官吏為了求得升遷或者自保,千方百計地利用官場上的各種關系,賄賂上級,結黨營私。乾隆以后,貪風更盛,清朝的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日益腐敗的趨勢。各級官吏為了一己私利,想盡辦法中飽私囊,對上蒙騙朝廷,對下敲詐百姓。“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1)官場腐敗,貪腐之風盛行:(2)財政危機:康熙、雍正兩朝精心管制,存銀高達7000萬兩;乾隆好大喜功,開銷巨大;到了嘉慶十九年,存銀僅為1240萬兩,只相當于乾隆朝存銀最多時的六分之一。清朝官僚機構臃腫,但在康乾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國庫充盈,尚能承受龐大的運轉費用。到了乾隆后期,皇帝好大喜功,花費無度,財政虛耗很大。尤其是各級官吏大肆貪污,截留稅款,嚴重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嘉慶以后,朝廷的財政收入日益減少,而支出卻不斷增多,出現了財政危機。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造成國力越來越虛弱。3.社會危機:清朝中期以后,兼并土地嚴重,失去土地的農民變為佃戶和雇工、流民,社會的貧富分化十分嚴重,社會危機重重。農民失去土地,只得租種地主的土地,但每年要把收獲量的一半甚至七八成交給地主。還有許多巧立名目的額外剝削,如有的地方農民逢年過節要給地主獻上“送節錢”,嫁女兒要給“出村禮”,就連家里死人也要交納“斷氣錢”。很多背井離鄉的農民淪為乞丐,數量極大。嘉慶時,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萬多人。嘉慶元年的一個冬夜,露宿街頭被凍死的竟達8000人。4.農民起義不斷(1)概況:當時,湖北、四川、陜西、河南和甘肅五省土地兼并嚴重,大批農民流離失所,他們紛紛加人白蓮教。(2)代表:1796年白蓮教起義爆發。(3)影響:白蓮教起義導致清朝元氣大傷,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轉折點。白蓮教起義(1796—1804),又稱為川楚教亂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指滿清統治嘉慶年間爆發于四川達州、陜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清政府的事件。從嘉慶元年(1796年)到嘉慶九年(1804年),歷時九載,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清朝就像一個被蟲蛀漸漸從內部腐爛掉的蘋果。暗藏危機—閉關政策肆觀察漫畫結合教材,請回答:清朝和明朝相比,對外政策有了什么變化?從對外開放變成了閉關政策。皇上,居住在這樣的國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豐衣足食。指閉關自守,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交流的一種國家對外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絕對禁止對外貿易1.含義:四、閉關政策2.原因: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致英國王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一粵省之澳門矣。 ——《粵海關志》(1)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妄自尊大)(2)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統治。(防范自衛)(3)根本原因: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不需要外來商品也可以自我供給。(自給自足)時間 內容 政策順治康熙乾隆3.表現: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又強迫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準商船、漁舟“片帆出海”。(海禁)清朝在臺灣設立行政建制后,開放寧波、漳州、云臺山、澳門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對出口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做出嚴格限制。(設關)厲行海禁四口通商一口通商1757年,下令關閉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西方商船來華的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我國出口商品,管理外國商人。(閉關)18世紀末廣州港盛況廣州十三行4.影響: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消極:清朝的閉關政策推行了近200年。這種閉關自守的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 ——馬克思清朝前期西方國家的對外擴張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想一想: 閉關政策是否能夠抵御外國的侵略?這一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①清朝的閉關政策是一種消極被動的防御政策,它不能阻擋西方堅船利炮的殖民侵略。②閉關政策限制了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③閉關政策也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礙中國掌握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使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1792年,英國政府利用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的機會,派馬戛爾尼帶領使團出使中國,希望全面擴大對華貿易,并提出割讓舟山附近島嶼等無理要求。1793年,馬戛爾尼在承德覲見乾隆皇帝。清廷將該使團視為英國的一次朝貢,雙方發生激烈的禮儀之爭。乾隆皇帝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磁器、絲觔(jīn),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拒絕英方要求。馬戛爾尼使團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國一種新的文明——挑戰全球的工業文明正在萌發;一場偉大的革命——最終改造了整個舊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正在進行;一個新的運動——沖決中世紀封建神學桎梏束縛的思想啟蒙運動正在蓬勃發展。由此以降僅100多年歷史,就徹底改變了中國在世界的格局中的地位,中國由一個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國急劇地墜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學習時報》編輯部《落日的輝煌——十七、十八世紀全球變局中的“康乾盛世”》馬戛爾尼的結論:“ (中國)至少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對比 中國 英國政治 封建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君主立憲制建立)思想文化 專制、文字獄 科學、理性(啟蒙運動)外交 閉關鎖國 主動開拓市場(海外貿易繁盛)經濟 自給自足小農經濟 工業技術革新(工業革命)軍事 軍備力量落后 軍備力量進步1840年4月7日,英國的下院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要不要向中國派遣遠征軍,一位叫小斯當東的議員發言引起了大家的特殊重視……“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打開中國的市場),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小斯當東正是當年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的兒子,13歲時他被一同帶到中國……覲見乾隆時還得到了乾隆腰上解下的荷包——這一特殊的恩惠。……英國人在1793年跪求乾隆而沒有得到的東西,在1842年通過戰爭一條不少的得到了。……中華民族從此陷入了百余年的災難和屈辱之中……——摘編自張宏杰《饑餓的盛世》歷程實質中國封建制度已經走向沒落對外開放探究中國古代的對外政策,說一說它的實質及對今天中國發展經濟、擴大對外開放有什么啟示?變化閉關鎖國唐遣唐使來華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宋引進占城稻設立市舶司海外貿易興盛明鄭和下西洋引進高產作物清嚴格限制海外貿易,實行閉關鎖國政策。①開放促進繁榮,閉關導致落后;②中國必須堅持對外開放政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啟示課堂小結設立軍機處政治大興文字獄思想實行文化專制文化閉關政策社會矛盾加劇清朝君主專制強化內部外部社會危機重重,中國落伍于世界中國共產黨將致力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我們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放寬市場準入,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堅持對外開放,積極擁抱世界!隨堂訓練1.“軍機處設立于雍正年間,為清代所獨創,它直接聽命于皇帝,隨時承旨,隨時草詔辦理。”材料反映了清朝( )A.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B.加強對邊疆的治理C.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D.對外實行“閉關鎖國”2.清初某天,一位文人詩興大發,吟詩抒懷:“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有人以此告他譏諷清王朝,結果他被定罪問斬。這表明清初實行( )A.焚書坑儒 B.文字獄 C.閉關自守 D.八股取士3.1816年,英國派使團訪華,因使臣不愿叩頭行禮,嘉慶皇帝拒絕接見并令其即日回國。這說明清朝統治者( )A.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B.維護國家領土完整C.推行開明民族政策 D.固守天朝上國觀念4.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特許設立了一個對外貿易機構,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并管理外國商人。這一機構是( )A.宣政院 B.內閣 C.廣州十三行 D.軍機處ABDC5. 關羽集忠、義、仁、勇、禮、智、信于一身,這些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令人敬仰的精神品格。康熙年間,清政府尊關羽為夫子,將其與孔子并稱。此舉主要目的是( )A.強化忠義觀念 B.促進農業發展 C.維護海禁政策 D.鎮壓太平天國6. 下圖能夠反映出中國古代( )A.君主專制統治的逐漸削弱 B.中央集權制度的不斷強化C.內輕外重局面的形成過程 D.重文輕武政策的延續發展7.清朝雍正年間,朝廷設立軍機處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軍機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機構去執行。這一做法的終極目的是( )A.適應軍務需要 B.保證決策機密 C.提高辦事效率 D.加強君主專制8.材料一: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得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ABD一、人類文明的產生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摘編自《明太祖實錄》材料三:雍正登基之后,培養親信大臣,打擊朋黨,整頓吏治,又在思想領域打擊異端,宣傳清廷統治的合法性。在這一過程中,雍正已開始構思創設一個政治機構,這個政治機構專屬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從。這個政治機構必須效率極高,又具備保密性,但沒有專屬府衙,也沒有專門官吏。它既能滿足皇帝集權的需要,又能高效地處理軍政、控制思想、預防朋黨。——摘編自《書屋》2022年第6期(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朝的政治特點?(2)根據材料二,指出明太祖認為設置丞相的弊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罷相”的根本目的。(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個政治機構的名稱和特點。(4)總結上述三則材料中統治者做法的共同用意。答案:(1)重文輕武(2)弊端:丞相專權亂政。 目的:加強皇權,維護統治。(3)名稱:軍機處。 特點:唯皇命是從,辦事效率高。(4)維護或鞏固統治;加強皇權或加強中央集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