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素質測試高二年級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詩經》記載:“殷鑒(意指借鑒、著戒)不遠,在夏后之世”,意為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鑒戒。《尚書》強調:“不可不監(通“鑒”)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惟不敬其德,乃早墜厥命.”這體現了A孝悌忠信觀念B.天人合一理念C.和諧共生思想D.政治自覺意識2.三國時期,圖國平定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叛亂后不置官、不留兵,即其渠帥(當地首領)而用之,而后“夷漢粗安”:吳國征討山越時下令對山移人“皆當撫慰,徙到外縣,不得為難”,后將其四萬人編入軍隊,其余數萬人補為編戶。蜀、吳的上述措施A化解了內遷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B.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C.實現了邊狂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D.為改土歸流的實施莫定了基礎3.常平倉,司馬光稱其為“三代之良法也”,所謂:“常平倉法,以豐歲谷廢傷農,故官中比在市添價收糴(買入糧食)…兇歲谷貴傷民,故官中比在市減價出糶(賣出糧食)物價常平,公私兩利.”由此可見,常平倉A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B.反映了古代糧食儲備技術進步C.體現出了攻府教濟的重點在散災·D。能夠有效調節糧價保障農民利益4.在中國古代,`以軍功賜國姓最典型、最規范化、制度化的是金朝。據《續文獻通考》記載,金朝“周姓有格…計功而得國姓”,“其功多或力大可特以為攝者,則競思以皇族之姓,如郭仲元、郭阿憎、李展、梁佐、李咬住等,皆賜姓完顏氏”。這表明金朝統治者A面臨嚴峻的軍事斗爭形勢B.積極籠絡漢族知識分子C.全面借鑒中原的先進制度D.借賜姓推動封建化進程5.侯官響在《明代萬歷時期蘇州府的R稅結構》一文中,對16世紀中晚期的蘇州府各賦稅項目進行考察計算,得到蘇州府萬歷初年的賦稅結構(如下圖)。該賦稅結構數據表明當時蘇州府徐役折銀,9.64%國w以國上縷場科商稅,18.41%國》美稅口然機園肖稅廚徐位新銀鹽秋,13)物關稅,5.90%田,60.68%上供物科,3.99%A民眾賦役負擔沉重B.賦稅總額在全國的占比最高C.農業經營方式多樣D.對百姓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6。建黨初期,中央強調:“在政治斗爭中,亦不可忘了經濟的要求,因為只有經濟斗爭的奮進,才能增長政治斗爭的力量,”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A改普人民生活的新民主主義蘋命前途B.依托經濟斗爭啟發工人階級革命覺悟C.已經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D.發動群眾為爭取民生權利的革命宗旨1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