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D2.B3.C4.A5.B6.B7.D8.C9.C10.A11.B12.A13.D14.D15.C二、辨析改錯(12分)16.(1)判斷:×:改正:將“新安江”改為“錢塘江”。(2)判斷:/。(3)判斷:×;改正:將“西域都護府”改為“安西都護府”。(4)判斷:×:改正:將“御史大夫”改為“通判”。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4分,共28分)17.(1)表現: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和馳道,巡游江東,三征遼東。(答出2點得4分)結果: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爆發,隋朝滅亡。(2分)(2)舉措:不誤農時,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重視賑濟災民。(答出2點得4分)局面:“貞觀之治”。(2分)(3)認識:要以民為本,重視保護人民利益。(2分)18.(1)問題:財政上入不敷出。(2分)原因:加強皇權統治的需要:官吏冗余;與少數民族沖突不斷;冗兵。(答出2點得4分)(2)領導者:王安石。(3分)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3分)(3)認識: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要立足現實,勇于改革。(答出1點得2分)四、活動與探究(15分)19.(1)工具名稱:曲轅犁;(1分)筒車。(1分)(2)原則:“華夷無別”或“華夷同重”。(2分)措施:優待少數民族,冊封,和親,實施以夷治夷的政策,建立羈縻府州縣制度。(答出1點得2分)事例:文成公主入藏:冊封渤海國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等。(答出1點即可得2分)(3)詩歌的鼎盛時期:作品多:內容廣泛:作者群體多樣。(答出2點得4分)(4)示例:對外方面:日木派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日木,玄奘西行,這些都加強了中外之間的交流。(3分)【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七年級歷史8,突厥帝國的滅亡,給予其治下的各個民族的酋長們以強烈的沖擊。他們感到震驚和敬佩,預感到唐將成為包括游牧世界在內的新的中心。于是,共同推舉出凌駕于各族之上的“天注意事項:可汗”。由此,歷史上誕生了第一位集中國皇帝(天子)和游牧世界的天可汗于一身的君主。1,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共60分鐘。材料中的“君主”是A.隋文帝B.隋煬帝2.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C.唐太宗D.唐玄宗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9.圖1反映了某一歷史事件。該事件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宋朝名臣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有雄才大咯,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由此可見,楊堅最大的貢獻是(A統一貨幣B.開創科舉取士制度C.綿訂戶籍D.南下滅陳實現統圖12“千古大運河,日日千帆過。船運南北貨,舟載八方客。京畿品稻米,余杭嘗面饃。北地唱A增進了亞非國家往來B.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吳歌,江南奏鼓樂。”材料反映出隋朝大運河C.推動了中國佛教發展D.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A.導致了隋朝二世而亡B.加強了南北經濟聯系10,印刷術在唐代產生,背后或許有兩股比較重要的動力:一為世俗的,主要是民眾對于歷書C,加快了邊疆地區開發D.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需求;一為宗教的,主要是佛教在唐代的興盛導致的信眾對于佛經的需求。據此可知,3.“登科之后如欲為官,尚須經過吏部的釋褐試?”,中試后方可任官,基層用人遂有了客觀的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旨在條件。平民任官,不僅打破了世族壟斷政治的局面,而且平民從此可以憑本領而獲得祟商A適應社會需要B.傳播中華文化的社會地位,”材料說明科舉制(C,推動科技進步D維護特權利益A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B.保障了社會公平11“書中共收載當時所用藥物八百多種,對其中兩百多種藥物的采集和炮制,作了詳細記述,C.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D.推動了民族交融還補充了許多治療方法,對外來醫藥知識也有記載,其中都凝聚著他長年采集、觀察和應4唐玄宗若手整頓朝綱,改革政治體制;精簡機構,裁撒冗員,提高官府辦事效率,節省財政支用藥物的經驗。由于他在藥物方面的成就,被后世尊為‘藥王’。”這部著作是出: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尤其重視縣令的任免監察,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至此,國家A《黃帝內經B.《千金方》C,《傷寒雜病論》D.《唐本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據此可知,“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是12宋仁宗時期,軍功價值遭到社會的普遍輕視,甚至出現了“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A統治者合理的政策B.和平穩定的環境幽薊,逐強虜于窮漠,凱歌勞還,獻提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C.社會經濟較快發展D.賢臣能將的輔助5.表1反映了唐朝手工業發展的情況。①處是A崇文抑武方針的實施B武將對國家的貢獻不大表1C國家統一與社會安定D,整個社會文化素養提高行業表現13.圖2為遼代墓葬中壁畫《備茶圖》,茶爐旁是一契丹裝束男子,方桌上擺放著各種由中原地絲織業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妙冠絕全國區傳來的茶具。這一考古發現最能說明當時制瓷業超窯生產的①如冰如玉,邢窯生產的白瓷類雪似銀造船業大部分船帕都是民間制作A.彩陶B.青瓷C.唐三彩D黑瓷6.作為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大規模人口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推動了它的國際化都市地位的形成,“第七世紀以降…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它”是(A.洛陽B.長安C,開封D.揚州7.“這個事件一直持續到762年的春天,首尾八年時間。這八年對唐朝的打擊非常之大,從此一蹶不振,元氣大傷。…不僅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由盛到衰的轉折。”該事件是圖2A.陳勝、吳廣起義B.七國之亂A飲茶風氣的盛行B海外貿易的發達C.綠林赤眉起義D.安史之亂C.民族矛盾的綴和D.民族文化的交融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4頁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4頁 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七下練習六答案.pdf 掃描件_七年級歷史(2).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